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爸媽2方面沒做對

2020-07-30 泡沫媽媽談育兒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

每對父母在再教養孩子一過程中,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小插曲,但有時爸媽也是無奈的,因為這孩子沒等管的時候,就開始哇哇大哭,好像自己罪大惡極是的。

是的,很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養孩子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動不動就哭」。孩子一哭,哭走了家長的耐心,也哭的家長糟心。於是很多爸媽認為,自家孩子也太「玻璃心」了吧,但孩子動不動就哭,可和玻璃心真沒有一點關係,而是因爸媽這2方面沒做好。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爸媽2方面沒做對

一、安全感

我們都清楚,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次哭是天生的,但之後所有的哭都是因為有事情發生。只不過很多時候孩子表達不清,這也就造成了爸媽認為孩子玻璃心,愛哭包。但這一切,其實都與爸媽的教養有關。

養一個孩子是需要大量精神和金錢的,於是父母在生下孩子後,還是會回歸工作崗位,這一回歸,也就造成了,孩子沒有人管沒人問。即使身邊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陪伴,也是無法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的。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爸媽2方面沒做對

也正是因為孩子缺少了爸媽的陪伴,缺少了爸媽的愛,所以也就導致了孩子沒有安全感。同時每個家庭對於孩子的期盼都是過高的,一旦孩子沒有達到這種期盼,父母就會失望。在失望的同時,還不忘「數落」孩子。

這樣的做法更加深了孩子對安全感的需求追求過高,想到得到認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使得孩子內心變得脆弱敏感。

在長大後,面對自己努力被否認時、面對事物沒把握時,寧願放棄也不會再輕易嘗試。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爸媽2方面沒做對

二、錯誤培養孩子的思維模式

一般孩子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成長型思維。

我們錯誤的培養了孩子從小養成了固定型思維,比如:我們總會說誇獎孩子,那麼誇獎孩子一般都是你真棒,你真能,你真聰明。這一些列的考贊,長時間就變成了孩子的固定型思維。

這件事,這些讚譽是我應得的,我配得上。同時弊端也出現了,那就是孩子不會認同失敗,一旦有問題,都是別人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

而成長型思維則與固定型思維相反。成長型思維體現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自己去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爸媽2方面沒做對

也就是說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在面對能力之外的事情時,他們願意挑戰,願意花時間去提升。

但在我們培養孩子的時候,用的都是固定型思維成長模式,也就是說,孩子的玻璃心是我們一手造成的,而孩子動不動就哭,也是代表孩子面對失敗時的「無能為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看見,孩子玩玩積木就開始哭,玩玩玩具就開始扔,穿穿衣服就急眼,其實這些都是固定型思維帶來的弊端。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爸媽2方面沒做對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呢?

一、語言上的智慧

將「你真棒」「你真能」「你真聰明」換成「你覺得呢」「我看到了」這種。

原因就是把誇獎具體化,是我看到你這麼做了,你這樣的做法使得誇獎,而不是你做了之後就會被誇獎。

同樣如何做,怎麼做更好,也是父母可以誇獎的方向,運用語言上的智慧,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

二、學會面對失敗

人生中的失敗是無數次的,所以能學會正確面對失敗,也是一種本事。同時在失敗中,找尋成功之法,也是父母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的一種方式。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爸媽2方面沒做對

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不是孩子矯情"玻璃心",怪爸媽這三方面沒做到位
    寶寶一兩歲的時候,我們覺得寶寶哭或許是情有可原的。因為此時他們的認知能力還有限,畢竟是個孩子嘛。所以我們能夠包容寶寶的哭。但寶寶到了五六歲的時候如果還是動不動就哭,那麼此時我們就真的非常討厭了。而且另一方面我們也覺得這是孩子懦弱的表現。所以如果孩子老是動不動就哭的話,我們是非常討厭的,是孩子性格就這樣嗎?還是孩子的玻璃心在作怪?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不是娃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文/麗麗育兒達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有時候通過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來一個孩子的脾性。而很多父母卻都反應,自己的孩子「動不動就哭」,認為娃簡直太脆弱了。其實孩子愛哭並不是他玻璃心,而是作為父母,在這兩方面還沒有做好。
  • 孩子動不動就哭,也許不是「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一句重話都說不了,在學校也受不了老師的批評,動不動就哭,跟我們小時候也差太多了。這一次次的慘劇,無一不在提醒著父母和老師,到底是現在的孩子被我們寵壞了真的太脆弱,還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現了什麼問題?孩子玻璃心簡單來說就是承受能力太差,就像一塊易碎的玻璃一樣,要小心翼翼的對待,否則一個不注意它就碎了。
  • 孩子"玻璃心"動不動就哭?錯不在孩子,責任可能在家長身上
    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小孩子動不動就哭的問題。「玻璃心」,是指內心十分脆弱敏感的人。而判斷「玻璃心」孩子的標準就是「動不動就哭」,扛不住事。有時候在外面和小朋友不知道怎麼不高興了,回家什麼也不說,就是哇哇哭。生氣哭、委屈哭、不高興還哭,簡直就是行走的瀑布,每次哭還不容易哄好那種,讓我和她爸感覺特別頭疼,覺得這孩子實在是太&34;了。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這3方面沒做好
    日常生活中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孩子,有調皮搗蛋的、有不愛說話的、有喜歡大聲嚷嚷的等等。但其中有一種孩子總是讓父母很頭疼,就是動不動就愛哭的孩子。這種孩子做錯事愛哭、被家長說了幾句也愛哭,總之就是喜歡用哭來發洩情緒,用流行詞語來形容,就是「玻璃心」。
  • 孩子的玻璃心是爸媽培養的,不希望孩子動不動就哭,那就做好這些
    小朋友經常沒有原因的哭鬧,是讓人比較鬧心的事情,很多家長不知道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只會在這個時候對孩子大喊「不要哭」。其實大家也知道這樣做是沒有效果的,但是為什麼還是要選擇,在孩子哭的時候說一句這樣阻止的話呢?因為自己過於焦慮和煩躁。如果孩子在一兩歲不懂事的時候哭鬧,做家長的可能會有耐心哄孩子,但如果是到了五六歲已經懂事的年紀還哭鬧,那就要看看原因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真不是「玻璃心」,多半是性格氣質在作妖
    哭,本來對於孩子來說是最正常不過了,娃一兩歲的時候,還不具備語言表達能力,遇到任何事都是用"哭"來解決的。此時,父母覺得他們哭是正常的,對之也很有耐心。但如果,娃都四五歲了還是動不動的掉眼淚,父母的心情可就沒有那麼好了,多半會罵孩子是玻璃心,性格懦弱!尤其對於男孩子,父母更是顯得很煩惱。但是,娃愛哭,是否就意味著他玻璃心呢?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非孩子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5歲的萌萌這兩天超級愛哭,肚子餓了就哭,吃不完也哭,看到別的小朋友哭,陪著哭;媽媽帶去小區遊樂場玩耍也哭。萌萌媽媽還讓圍觀的鄰居們別管,說孩子動不動就哭,這麼小就玻璃心,長大了也沒什麼出息。
  • 孩子動不動就哭,說明內心不夠強大,三招讓娃告別「玻璃心」
    因為她愛哭的性格甚至被同班同學所嘲笑。小麗的媽媽也知道孩子動不動就哭很不好,甚至會導致其他人對孩子的印象變得特別差,但是小麗的媽媽卻不知道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一、為什麼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但是如果期望超出了孩子的能力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非是玻璃心,而是父母這2個方面沒做好
    對於諾諾的表現閨蜜很無奈,而且她還和我說:諾諾動不動就哭,有時事情非常小,也會影響到她的情緒。閨蜜甚至覺得孩子是玻璃心,完全沒有承受能力。而生活中也有一些孩子像閨蜜家寶貝一樣,他們異常的脆弱,很容易因為一件不高興的事情就出現哭鬧的現象,其實這些孩子並非是玻璃心,而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沒有正確引導。
  • 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並非是因為「玻璃心」,父母應該要反思
    如果我們總是表現出一種非常厭煩的態度,抱怨孩子是個「玻璃心」的話,那孩子很可能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愛哭,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有出息的。如果說,你發現你的孩子平時也總是「動不動就哭」的話,那就要開始反思自己了。因為孩子會這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家長平時沒有做好這些,而並不是像有些家長以為的那樣,孩子天生就很「玻璃心」。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他們「玻璃心」,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對
    但是這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經常犯一些錯誤,在這個時候小莉總是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小麗發現一個問題,只要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那麼孩子總是會不停地哭泣。面對這種情況讓小麗感覺到非常煩惱,覺得自己兒子實在是太過於玻璃心了,其實這種情況和小麗的教育方法是有關係的。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可能是父母這"2個方面"沒做好
    養育孩子,不可謂不是一件難事。無論是孩子的衣食住行,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情緒,都需要父母悉心處理。但不管父母怎麼細心,有的孩子動不動就哭,哄都哄不停。於是乎,父母便認為,自己的孩子太嬌氣了。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不知道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嬌氣,而是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些地方疏忽了或者是沒有做到位。
  • 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聽到不少寶媽都說到了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問題,還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玻璃心什麼的,讓我十分不認同。孩子動不動就哭一定就能說孩子玻璃心嗎?所以有時候孩子動不動就哭,和安全感的缺失有很大關係。就比如,孩子的學習不好,但體育方面十分優秀,但家長就會覺得別人家孩子都能學好,你為什麼學不好?體育那就是玩,有什麼用!
  • 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上個周末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曬太陽的時候,聽到不少寶媽都說到了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問題,還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玻璃心什麼的,讓我十分不認同。孩子動不動就哭一定就能說孩子玻璃心嗎?孩子剛斷奶她就拉著丈夫一起半工作半玩了,每次看到她發朋友圈基本都是不一樣的城市。而孩子就這樣成了「留守兒童」,後來過了一年多兩年,她來找我,說自己很後悔沒有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現在孩子不僅不和她親,還有點怕他們夫妻兩個,稍微嚴肅一點就眼淚汪汪的。所以有時候孩子動不動就哭,和安全感的缺失有很大關係。
  • 孩子矯情、動不動就哭?並非玻璃心,而是家長3方面沒做到位
    說到孩子,我就非常來氣,有時候明明沒幹什麼,就說了他兩句,他就直接大哭了起來。不開心了就哭,受委屈了也哭,磕磕碰碰了還是哭,總之對孩子來說,任何事情幾乎都能通過哭來解決。很多家長會說,孩子動不動就哭,這不是矯情、玻璃心是什麼?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玻璃心?不是的,相反是家長這幾個方面沒做好
    導語:小孩子小的時候,都有很多相同的習性,其中之一就是愛哭:嘗試新鮮事物失敗挫折的時候,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哭;被迫做不喜歡的事情時,哭。從大人的角度去看,這確實很難以理解,小孩子動不動就哭,他們的&34;
  • 孩子「玻璃心」、「輸不起」,遇挫折就哭鬧?可能源於你的兩句話
    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新手爸媽在育兒過程中大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三四歲的小孩子動不動就哭,或者非常「要尖兒」,和誰玩什麼遊戲非得爭第一,不然就不高興。哪怕只是和爸爸一起玩個「誰跑得快」的遊戲,只要輸了就嚎啕大哭,除非重玩,爸爸讓著孩子,讓他贏,娃才高興。
  • "動不動就哭"的孩子,並非孩子玻璃心,或是父母這2方面沒做好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孩子哭鬧的情況,小時候哭鬧是正常的,但是很多家長難免還是會多說幾句,比如動不動就哭,沒出息之類的。玲子的兒子今年5歲,平常也老是喜歡哭鬧,尤其是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哭鬧的情況更加嚴重了,還影響到其他的孩子跟著一塊哭鬧,惹得老師很是頭疼。因為這個事情玲子也經常被叫到幼兒園,園長也與玲子溝通了很多回,希望多在家教導下孩子。不能任其這麼哭鬧下去。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玻璃心"?錯,是因為性格
    "你也太玻璃心了吧",在生活我們經常提到"玻璃心"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心理素質比較差,或者說太敏感,承受不住壓力。是否愛哭成為我們判斷這個人是否為玻璃心的重要參考。所以當孩子經常哭,真的說明是"玻璃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