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覺得自己的時間管理做得非常不好,工作、學習、生活略顯糟糕,我也想通過番茄管理法調整時間利用的效率,但收效甚微,也許網上查找相關思路,可我不禁反向思考,是否自己一開始的反向就發生了偏差?
一、你真的把時間管理好了?
1.番茄工作法。如果運用好番茄鍾,將工作時間切片化,本可以充分利用每段時間產出高效率的成果物。但很多人往往在鈴聲響起後依然做不完。有人甚至報名了是時間管理的培訓課程, 或者為做當日或當周的工作計劃表整整花了幾個小時。其實是由於沒有抓住本質。
2.花大量的時間去做管理,本身就是對時間的一種浪費。時間是客觀的,是不能被管理的,真正的時間管理,是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足夠專注,可能會錯過吃飯時間,下班時間,甚至加班也要完成,達到一種flow的狀態,也就不覺得累了。可如果是不情願做事,注意力難以集中,也就達不到時間管理的目的了。
3.時間管理不是按照計劃將所有事情做完才叫管理得好,而是將最重要或最緊急的事做到極致。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可分為四個象限,排序第一是最緊急最重要,第二是最緊急但不重要,第三是最重要但不緊急,最後是不重要不緊急。抓大放小,把握核心,心中有數,不慌不亂。
二、從新的角度認識下知識付費
1.知識付費的邊界正在無限擴大。世界上的知識是學不完的,你要找到核心領域,圍繞其拓展便捷,否則就是漫無目的的學。當船沒有了目標,任何方向吹來的風都是逆風。不是只有工作5年、10年以上的人才有專業知識可分享。普通人也可分享生活中的點滴,隨著網際網路新型產業的興起,眾多行業被重新定義和創造,比如文案、視頻、圖片創作者中心可在一點號、大魚號、抖音號、百家號、企鵝號、頭條號、優酷號等平臺上進行專業化運作。
2.知識付費本質上賺的是認知差的錢,從投資理財方面的財務分析、法律文書,到日常買菜時如何砍價、如何挑選,都是知識類分享,前幾天我總結了下知識的領域,可以和新聞類中不同行業的劃分一拼,垂直程度比起5年之前翻了好幾倍。認知差是這個時代最沒有成本的,但卻非常值錢的東西,教別人不知道的,通過流量互利來掙錢。
3.任何時候內容為王,沒有內容,就是曇花一現。10年之前,各大電視臺的廣告位非常昂貴,是因為他們能觸達千家萬戶,但如今網際網路APP就可鑽進所有人的手機,而且不限制時間和地點,新的流量入口被打開,電視產業銷量下滑的原因不是網際網路開發了專門針對電視的產品,而是流量紅利的邏輯發生了變化。
人海茫茫,你我相見,皆是緣分。生命路上讀過的每一本書,見過的每一個人,走過的每一段路,都將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