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談笑間,腦洞闡史觀,闡史君的看法是「草船借箭」不存在的。無論是諸葛亮的「草船借箭」還是孫權的草船借箭,基本上都不存在。別著急反駁,咱們慢慢說。
首先,《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這在正史上根本就沒有記載。而現在很多人都認為,草船借箭是孫權的手筆,主要是因為《三國志》注引《魏略》的記載。
《魏略》一書中說,
孫權乘大船來觀軍,公(曹操)使弓弩亂發,箭著其船……權因回船,復以(另)一面受箭……乃還。
簡單解釋一下,說建安十八年,曹操進攻濡須,孫權親徵,一天他乘著大船來觀軍,然後曹操命令射箭,船的一邊射滿了箭,孫權下令把船掉過來頭,另一邊也射滿了箭,然後船兩側的重量平衡了,孫權志得意滿的回去了。
可問題是,這個記載並不可信。
一、吳國史書《吳歷》親自闢謠:不存在
再《三國志》注中,同樣也援引了吳國史書《吳歷》的記載,則與《魏略》大相逕庭,
其中說道:
權乃自來,乘輕船……公(曹操)曰:「此必孫權欲身見吾軍部伍也。」敕軍中皆精嚴,弓弩不得妄發。
什麼意思呢?就是孫權乘著小船來了,曹操卻識破孫權必定不是來叫陣,認為孫權就是來偵查一番,於是下令:弓弩不得妄發。——既然下達了弓弩不能妄發的命令,自然就沒有草船借箭了!
二、《魏略》錯誤頻出不可信,曾詆毀諸葛亮,被宋朝降為「雜史"
介紹一下《魏略》這本書是作者叫做魚豢,這哥們在歷史上好像沒有留下什麼,資料已經淹沒在了歷史長河中,有其他當時學者稱他為:
京兆魚豢,即身見聞,私撰《魏略》
私撰兩個字,也說明很多東西。而且在北宋歐陽修將這本書列為了「雜史」,可見書的內容並不可信。
還有一點,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熟悉,而且在諸葛亮寫的《出師表》中,也注重提到了「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可是《魏略》卻言之鑿鑿稱,諸葛亮是毛遂自薦。其中記載:
亮乃北行見備,備以其年少,以諸生待之。
非但否定三顧茅廬,更否定劉備重視諸葛亮,這有故意詆毀之嫌啊,如此的史書不為信史。
三、草船借箭不具有可行性——遇到火箭全完蛋
古代是有火箭的。箭頭可以包裹紗布,蘸著松油,點上火射出去。而且在古代,尤其是水戰的時候,只要是射箭,一般都是用火箭。
更何況,這「赤壁之戰」剛剛結束,孫權和曹操應該都記得當年的火燒戰船。試問,孫權敢於去嘗試用這種方式借箭嗎?
由此可以說,草船借箭基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