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貧困戶因缺乏有效抵押和擔保,貸款難;沒有資金,要發展產業脫貧致富,難上加難。
扶貧路上,辦法總比困難多。
懷化堅持把金融扶貧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槓桿,在麻陽率先開展扶貧小額信貸試點並在全市推廣,用「1至5萬元」的小額信貸,「貸」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穩定脫貧,做出了一篇「銀行主導、農戶貸款、企業參與、政府支持、扶貧貼息、產業發展」的大文章。
「用金融活水澆灌扶貧之花。」省政協副主席、懷化市委書記彭國甫說,懷化創新推出扶貧小額信貸,有效解決了產業扶貧資金短缺的問題。做法經驗被列入全國扶貧小額信貸現場會典型案例,全國扶貧小額信貸座談會兩次在懷化召開,麻陽扶貧小額信貸模式在全國推廣。
「5萬元」貸款破解了啥?且看,懷化這股金融活水是如何激起一池春水。
貸得到
——加強制度設計,破解了過去金融「嫌貧愛富」的堵點
麻陽,懷化市開展扶貧小額信貸的「發源地」。
該縣石羊哨鄉譚公衝村曾是深度貧困村。2013年,村裡想通過發展中草藥種植帶動脫貧,並聯繫好了銷售公司。但一個「錢」字,難住了一村人。
窮則思變。按當時扶貧政策,每個貧困村每年有30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於是,村裡用財政扶貧資金15萬元,動員聯繫好的銷售公司出資5萬元,一共20萬元作為貸款風險金存入麻陽農商行,由麻陽農商行按風險金額的5倍給予貧困戶貸款。68戶貧困戶貸款105萬元種植中草藥238畝,一年下來,戶均增收1萬元。
「試水」成功,讓該縣的決策者看到了「金融扶貧」的力量。麻陽趁勢推出以信用評級為主的扶貧貸款新模式,按照貧困戶的誠信度、勞動力人數、家庭收入3個指標分別按「7∶2∶1」的評分標準評定信用等級和授信額度,有效破解了以往貧困戶沒有抵押就難以貸款的問題。
2014年,在總結「麻陽經驗」的基礎上,懷化市推出以「一授二免三優惠一防控」為核心內容的扶貧小額信貸。
「一授」,即評級授信,只要無不良記錄、有勞動能力,即使再窮,每個貧困戶都可獲得1萬至5萬元的授信額度,並由當地發放貸款證。
「兩免」,即免抵押、免擔保,憑貸款證就可申請貸款。
「三優惠」,即利率優惠、期限優惠、貼息優惠。
「一防控」,即由縣級建立風險補償金,防控貸款風險。
讓農戶「貸得到」,還要讓農戶「貸得快」「貸得起」,銀行「願意貸」。
深挖增信渠道,延伸服務網點,財政貼息助力,政銀聯手共擔。懷化市加強制度設計,積極探索「政銀」合作方式,進一步完善風險共擔機制,著力解決農戶和銀行的後顧之憂。
為確保有意願的貧困戶能及時獲得貸款發展產業。懷化建立縣鄉村三級金融扶貧服務體系,全市就地辦理扶貧小額信貸業務對貧困村實現了全覆蓋。
「貸款很順利,今年『埋頭鯉』收成不錯。」12月8日,通道牙屯堡鎮文坡村村民粟為民來到魚塘投食,看著個頭不小的魚兒歡快地搶食,臉上掛滿笑容。
老粟擅長養魚,但50多歲的他由於生病常年吃藥,是村裡的低保戶。去年,在文坡村黨支部書記兼金融協理員粟田梅的推薦下,老粟從農商銀行貸到了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發展起養魚產業。如今產業做得如魚得水,風生水起。
「老粟家庭條件不好,但為人誠信,做事踏實,他貸款,村裡頭支持。」粟田梅說,只要誠實可信,即使是低保戶,也能貸到款,憑授信額度兩小時即可辦好貸款手續。
懷化市扶貧辦主任諶孫武介紹,銀行最怕爛帳、呆帳。為了讓銀行「願意貸」,政府統籌安排不低於扶貧貸款餘額10%的財政資金作為扶貧貸款風險基金,視情況使用風險補償金化解違約風險。2016年以來,政府風險基金累計拉動銀行發放扶貧貸款33.24億元。
用得好
——破解了過去農戶「發展無門」的難點
「叮叮噹,叮叮噹」一陣清脆悅耳的鈴鐺聲打破了大山的靜寂。隆冬季節,沅陵縣馬底驛鄉黑洞溪村,脫貧戶謝紹崩照常早早地打開羊圈,群羊「傾巢而出」,歡快地奔向野外草地。
望著羊群,謝紹崩喜上眉梢:「養殖規模擴大,全靠扶貧小額信貸來幫忙。」
謝紹崩勤勞肯幹,想搞點產業,苦於沒有啟動資金。扶貧小額信貸,讓他看到了希望。
2016年底,謝紹崩申請了第一筆扶貧小額信貸5萬元,搞起了牛蛙養殖,由於種種原因,不但白忙活了一年,還虧了2萬多元。
在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的指導下,2017年,謝紹崩改弦更張,養了18頭肉豬和12隻羊。這一年,他將養牛蛙虧的錢賺了回來。
2019年,謝紹崩的山羊養殖越來越好,山羊養到了90多隻,賣了60多隻,賺了10多萬元。那年,謝紹崩如期還了第一筆貸款5萬元,摘掉了貧困帽,兒子還考上了湖南師範大學,雙喜臨門。
今年初,謝紹崩將目光瞄準了母豬市場,再次申請了3萬元貸款,錢很快到帳。謝紹崩抓緊買了2頭母豬,又新建了3個標準羊圈。「妹子的學費不愁了。」老謝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在扶貧小額信貸的「貸」動下,謝紹崩的養殖事業發展喜人,從貧困戶蛻變成當地小有名氣的養殖戶。
扶貧小額信貸解決了錢的問題。如何用,尤為關鍵。
為讓貸款貧困戶發展產業更有針對性,懷化加強產業指導和服務。以結對幫扶責任人和各金融機構信貸員為基本隊伍,建立貧困戶產業發展指導員制度。在大力實施「一縣一特」「一村一品」基礎上,指導貧困戶選準當家產業。
「讓農戶貸得到,還要用得好。」懷化市委副書記、市長雷紹業說,針對貧困戶經營理念差、缺少有效項目支持、投入產出效益不高等問題,懷化探索創新自主發展、抱團取暖,股份合作、連村聯創4種產業發展模式,推動金融扶貧和產業扶貧深度融合,為群眾脫貧增收提供有力支撐。
每天上午,來自麻陽蘭村鄉大坳村的脫貧戶尹秀付都會駕駛著三輪摩託車準點進入公司。他要在中午12點之前裝滿一車雞蛋送往縣城的錦江批發部。
尹秀付告訴記者,2015年,在縣扶貧辦幫助下,他從麻陽農村商業銀行免息小額貸款入股麻陽藍鳳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為了公司的一份子。
今年56歲的尹秀付和妻子夏愛香都有殘疾,上還有兩個老人要贍養,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難。不太懂得經營的兩人發展產業困難,但自從與藍鳳凰公司「結緣」,他們的生活變得充滿陽光。
「藍鳳凰公司已經連續4年給我分紅,算下來有一萬多元,這是小額扶貧貸款帶給我的紅利。」尹秀付快人快語,「我在公司裝運雞蛋,月工資有3000多元,我的愛人也在公司務工,月收入2400元。」
像尹秀付這樣的入股貧困戶,在麻陽藍鳳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許多。自2015年起,麻陽採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將貧困戶與麻陽藍鳳凰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利益聯結。高村鎮、蘭村鄉等18個鄉鎮1506戶貧困戶通過小額信貸投入2800萬元入股公司,由公司統購、統籌、統銷、統還,貧困戶按所入股蛋雞養殖項目65%的利潤拿到了分紅,戶均增收每年4000元。
「到2019年底我們已經累計分紅了771萬元。」藍鳳凰公司銷售經理陳星說。目前,藍鳳凰蛋雞養殖基地成為湖南省標準化程度最高的蛋雞養殖示範場。
走上麻陽譚家寨鄉楠木橋村寶庫嶺山頭,2000畝連片的水果基地波瀾壯闊,在群山裡格外顯眼。
2016年,麻陽譚家寨鄉組織該鄉9個村(其中貧困村4個,非貧困村5個)的2000多名貧困人口,由楠木橋大學生村官創業園牽頭,組建寶庫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整合財政扶貧資金、扶貧小額信貸資金、重點扶貧產業資金和部門資金等2248萬元在楠木橋村建立2000畝聯合創建產業扶貧基地。
眾人拾柴火焰高。幾年蛻變,荒山變果林,基地裡葡萄、獼猴桃、冰糖橙輪番豐收。貧困戶通過土地租金、勞務薪金、分紅股金,變身為掙「三金」農民,實現貧困人口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
收得回
——加強風險管控,破解了「有借無還」的痛點
11月22日,新晃侗族自治縣涼傘鎮街上村,天寒地凍。這天,該村8個建檔立卡貧困戶分別來到農商行網點,把36萬元小額信貸全部還上。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黨和政府這麼關心我們,我們更要講信用。」村民楊志源說。
今年5月23日,楊志源貸款用於發展養殖產業。到目前為止,他家賣出12頭肥豬、一頭牛,存欄的一頭母豬就要下豬仔。「收入大幅增加,脫貧穩穩的。」楊志源興高採烈地說。
「多虧了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在我艱難的時候幫我解決了大問題。」近日,在中方縣袁家鎮坳頭村綠色田野種植合作社,脫貧戶陳長根感嘆,「積極還款是我們對好政策的最大感恩。」
2016年,得益於小額信貸的周轉,陳長根擴大了魚腥草種植規模,成立了合作社,通過土地租賃、勞務僱傭、入股分紅等方式帶動20名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合作社每年累計分紅達100萬元,項目發展到了洪江市。
「扶貧小額貸款也要控制風險。為了保證貸款精準投放,同時有效控制風險,我們與地方黨政部門一道,把思想教育貫穿始終,通過播放『村村響』、手機微信群、入戶宣傳等方式,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自強、誠信、感恩教育和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宣講,讓貧困群眾增強誠信意識,斬斷『賴帳』思想。同時發起鄉村信用體系建設,農戶們越來越講誠信了。」懷化農商行負責人說。
「金融扶貧帶來資金髮展產業,激活貧困群眾內生動能,更重要的是營造良好金融環境,積聚未來長遠發展動力。」諶孫武說,扶貧小額貸款不僅要放得出,還要做好風險防範收得回,才能確保扶貧小額信貸持續健康發展。
懷化加強風險管控,把好審核關、管理關、回收關、思想關「四道關口」,確保貸款資金收得回,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放得出、收得回,扶貧小額信貸用「穩」了、用「活」了。數據顯示,懷化市小額信貸實現放貸到期收回率達99.31%。(湖南日報記者 肖軍 懷化日報記者 李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