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人沒死,錢花完了;最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人死了,錢沒花完。哈哈,當然,這只是某個段子罷了!不過在這裡也說明,金錢的重要性,俗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很久以前,貨幣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統一規範,而早在初中的歷史課本上就有過貨幣的描述,讓青少年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貨幣的發展史。
最初時,貨幣還沒有流通,那時候就有了以物換物的交易方式,漸漸地,人們開始將一些比較珍貴的物品來當成交易的貨幣,像貝殼、羽毛、牲畜等等,種類可謂是五花八門。
在商朝中後期的時候,貝殼算是比較固定的貨幣,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冶金技術的不斷精湛,貝殼逐漸被青銅幣所替代,而青銅幣從意義上來說,算是人類歷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屬貨幣。
到了今天,我國的貨幣被大家習慣性的稱為人民幣,至於貨幣這個詞也漸漸沉沒下去,金錢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稱呼。
但即使是現在,金錢種類也是五花八門,並沒有得到統一,不過好在有匯率存在,不至於出現無法控制的局面。
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裡,各國的金錢稱呼也算是各不相同。比如說歐洲流通的金錢我們通常叫做歐元,美國的我們稱之為美元,除此之外,還有英鎊、日元、韓元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像我們稱呼美國的金錢為美金,那國外的人們是怎麼稱呼我們的人民幣的呢?看了下面的翻譯,小編也是覺得好笑的不行。
隨著信息科技化不斷的發展,各國之間往來頻繁,以至於很多國外的貨幣湧入我國,為了將各國的貨幣區分開來,所以形容美國的貨幣「美金」就這樣由此而來,在國際上的英文縮寫被稱為USD。
那麼我國的人民幣在外國是怎麼被稱呼的呢?一般來說,我們喜歡將我們的人民幣稱為「RMB」,因為是人民幣的首字母縮寫,所以也比較好理解,這個詞在影視劇中也是比較常見。
在國外,「RMB」這個詞也是有許多外國人這樣叫的,但由於感覺這樣的叫法太隨意,所以在國際上,人們又將人民幣起了一個正式的稱呼,那就是「CNY」。
這個詞乍一看沒有什麼,可當大家知道它的全稱後,相信心裡就不會那麼鎮定了。因為「CNY」就是「Chinese New Year」的簡稱,是不是有些不淡定了?畢竟按照正常的翻譯,這明明就是「中國年」。
這難道不比「CNY」更隨意嗎?雖說我國過年時,紅包確實滿天飛,但這樣直接形容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除了「CNY」與「RMB」兩個稱呼外,外國人還把「元」的拼音直接翻譯過去,硬生生造了一個單詞,真的是讓人服氣得很。
如今,現金交易逐漸被電子支付取代,金錢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個數字,支付寶與微信二維碼成為了主流的支付方式,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方便。
未來的金錢名稱也許會被統一這也是說不定的事,大家認為呢?喜歡潤界本地化,請多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