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線,真的是雲南特產嗎?

2021-01-20 雲山四時

The 38th

- 這是雲山四時分享的第38篇雲山風物

提到雲南不得不吃的美食,那一定少不了米線。當你踏入隨處可見打著「米線」招牌的小店,首先歡迎你的都會是一連串的拷問:粗米線還是細米線?酸漿還是幹漿?要什麼帽?大碗小碗?emmmm……

-

悠長悠長的雲南米線

可能還有好多雲南的朋友都不知道,米線事實上並不算是雲南的特產。在中國南方:廣西、湖南、江西、貴州等地廣泛分布的各種米粉,都是它的近親。而更為有趣的是,這種如今遍布南方稻作區的「米線」,史料記載最早卻源自北方中原地區一種叫做「粉餅」的食物,後來南下江南,經由民族遷徙而傳入雲南。

南北朝時期,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裡詳細記載了「粉餅」的做法,將調和成流動糊狀的米粉倒入鑽了孔的牛角,粉漿從鑽孔漏入下方的沸水鍋中,煮熟撈出後澆肉汁拌食,這是現代「米線」的雛形。到了宋代,長江流域的稻米產量增加米製品增多,「粉餅」這種原始的米線,被改良製作成可以長期保存的幹米線——「米纜」;隨著元代從江南大規模遷徙來的南人,加上明代沐英招引南京等地的百姓到雲南屯田,米纜的製作方法被帶入雲南,逐漸形成了「食有米纜」的習俗。

-

傻傻分不清的酸漿和幹漿米線

雲南人對米線的講究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儘管今天的雲南米線,從外表上看和江西、湖南等地的米粉依然沒有太大區別,但事實上其製作工藝已經完全本地化,由傳統的幹漿米線演變成雲南獨有的酸漿米線,使得米線這一外來食物真正沾染上了雲南的風土物候,成了地道的雲南味。

酸漿米線要先將大米發酵後再磨漿壓制而成,與傳統的幹漿米線相比,看似也就是體形粗細稍有差異,但酸漿米線保存時間短,只有在本地能吃上一口,讓雲南人對它鍾愛有加。經過發酵、磨漿、澄濾、蒸粉、擠壓等多道複雜工序製成的酸漿米線疏鬆多孔,口感更嫩滑,既可以保留較多的稻米清香,又能使烹調中與眾多食材搭配,在雲南各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米線食法。

-

雲南的米線,也有「帽子」戲法

「雲南米線就只有過橋嗎?」關於米線,這是雲南人被問過最多的問題。好想扭頭來一句「你丫才天天吃過橋米線。」雖說過橋米線驚豔無疑,但它也只是雲南米線王國的萬花筒中一個小小的閃光點。在雲南,米線的吃法被發揮到了極致。除了烹調上的涼拌、煮、滷、炒,能讓雲南米線成為一個王國的還有「帽子」戲法。

「你要哪樣呢帽子?」不知底細的外地人來雲南吃米線聽到店主這樣問,難免會錯以為走進了衣帽店。其實米線的帽子即覆蓋在米線上的料,也就是其他地方所謂的「澆頭」。雲南米線的「帽子」花樣眾多:有土雞米線、雜醬米線、燜肉米線、鱔魚米線、葉子米線、豆花米線、草芽米線、羊肉米線、稀豆粉米線……要是把雲南各地的米線都吃上一圈,僅是數「帽子」的種類都夠你用雙手十指扳上好幾輪的了。

-

走著,克雲南甩碗米線!

說到雲南人對於米線的熱情,從方言裡就能感受一二。「走著,克甩碗米線!」很多家鄉寶遠行歸來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去甩碗米線。雲南方言中的一個「甩」字也讓「吃」這個極為平常的動作變得相當有意思。

烹調方便快捷,吃法花樣甚多,米線也可以從早甩到晚。在隨處可見的小店裡,穿過門口高湯大鍋氤氳的熱氣,店裡滿是哧溜米線的聲音。要是有省外的朋友,雲南人總會自信的說:來雲南,帶你天天甩米線,一個月內甩到同樣的算我輸!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雲南十八怪,七樣怪在特產上
    雲南藏著十八怪,從民族特色到婚喪嫁娶,從穿衣風格到文化底蘊,從地理優劣到特產美食,無一不讓人驚嘆,原來當地是這般模樣。在這十八怪中,最怪的就是吃這一方面,光是特產,就有七樣奇怪之處,原因為何,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第一怪,當地把竹筒當鍋,煮飯賣。
  • 雲南米線吃過多少種,米線是雲南人的鄉愁,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說起雲南美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雲南米線。在雲南,不論是旅遊景區還是城市街頭,一抬頭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米線店。當你來雲南旅遊時,不知道吃啥,遇見米線店時就會忍不住走進去,品嘗五花八門的米線。在雲南長呆的人們更是習慣了早餐一碗米線。走,甩碗米線克。
  • 昆明好吃米線-老倉醋米線
    老倉醋米線(假日灣店),普洱風味,在昆明和大理都看到有連鎖店,不過常來在這家,其他的店沒嘗過。醋和米線沒有什麼關係,醋單獨喝,可以加冰,這算是一個特色,還是免費的。醋的顏色就和雲南其他果醋類似,不像一般酸醋顏色較深,味道還算比較濃,酸甜適中。
  • 雲南米線的17種吃法,您吃過幾種?
    雲南過橋米線雲南過橋米線是雲南米線的一張名片。由金黃油亮的湯、大大小小層層疊疊生生熟熟花花綠綠零零散散十多種拼盤、滑潤軟糯的米線,還有頭大的碗等構成。沿著湯碗邊把米線輕輕地吸進嘴裡,滑潤軟糯,鮮香溫柔,腸胃被米線激活了,脈搏加快,周身發熱,美食快感油然而生。
  • 出了雲南吃到的過橋米線都不正宗,米線你一定要去雲南吃
    說起雲南的美食小夥伴們最先想到的無疑是過橋米線了,過橋米線也是雲南知名度最高的食物。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小吃,屬滇菜系,起源於蒙自地區,已有百多年歷史,五十多年前傳至昆明,由湯料、佐料、生的豬裡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及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製作而成。
  • 雲南當地的「米線」名叫餌絲,由餌餅轉化過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從古代開始算起,在吃麵吃米粉的路上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春秋了,祖祖輩輩對麵食的傳承以及喜愛絲毫不亞於對米飯的追求,而在雲南地區,就有一種和米線外貌有著極其相似的美食——餌絲,餌絲是由餌餅變化得來,並且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果你平日裡吃膩了周圍的麵條或者米線,那麼今天這道美食就是你不容錯的。
  • 只吃過粗的過橋米線?正宗雲南的米線,網友直呼:原來種類那麼多
    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熨鬥線的梨,但裡面賣的米線大部分是粗的,長的米線給人的印象是像土豆粉一樣粗。事實上,真正的雲南省的熨鬥線很細,真的是用大米加工壓成的。有一個關於過橋米線的美麗傳說。在清朝,一位學者在城外讀書,他的姑娘每天負責給他送飯,自然米線不少。
  • 只知道過橋米線,如何敢說了解雲南食物,並在吃骨灰時推薦他們
    說到雲南的特殊食物,我們一定會會想到過橋米線和蘑菇,是的過橋米線和蘑菇是雲南的特點,但這不是打開雲南美味的正確方法。在昆明住了7年之後,汪曾祺先生可以在20頁紙裡理解昆明的味道,除了他根深蒂固的偏好之外,雲南的誘人味道。「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這也是雲南少數民族飲食文化。
  • 雲南除了「米線」 還有「餌絲」
    雲南米線是全國非常有名的一道美食,提起雲南小吃,一定少不了「米線」,過橋米線,小鍋米線,滷米線,稀豆粉米線,炒米線,涼米線等等,雲南各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方法來製作米線,米線也成為雲南人大部分人的早餐或是夜宵的選擇
  • 想要深入了解雲南飲食,就來一碗「牛屎」米線吧!
    雲南的美食很有特色,炸竹蟲,炸蜂蛹,炸蜘蛛,這些都是常規食物。至於那些各式各樣的,動輒兩百多種的菌子,更是小意思了。喜歡雲南美食的朋友說,雲南有很多看似「黑暗料理」的食物,但是這些食物往往是,鼓起勇氣才敢挑戰,可是一旦挑戰嘗試了,不吃就會開始想,一吃就停不下來。想要深入了解雲南飲食,就來一碗「牛屎」米線吧!
  • 你吃過雲南過橋米線,但你嘗過雲南的「小鍋米線」嗎?
    米線,是漢族傳統風味小吃,尤其在雲南,米線的種類有很多種。有的已經很難吃到正宗的味道了,而小鍋米線,卻還保持著民間那一份純真和美味,一份原汁和原味。米線是昆明乃至雲南最有滇味特色的小吃,汪曾祺先生回憶說:「昆明講究『小鍋米線』。
  • 農產國潮丨小鍋米線,罐罐米線...在雲南,米粉就是我們半條命
    一年四季,都能遇見米線,餌絲,餌塊,炸洋芋,這幾樣,都是雲南「平平無奇的美食小天才」。 雲南不只有米線 溲米麵蒸之則為餌,這裡的「餌」就是指米製品,雲南有許多帶餌字的美食,餌系美食用優質大米加工製成,一般分為塊、絲、片三種。
  • 雲南米線的花樣吃法,家常版過橋米線
    米線是雲南人的靈魂,米線之於雲南,就像肉夾饃之於陝西,火鍋之於重慶,牛肉麵之於蘭州……是個吃進嘴裡就能帶你的舌尖暢遊此地,一口聊解思鄉口胃的特色美。米線在雲南,都是可以出席任何場合的「主食」。過橋米線配料多達幾十種,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家常板的。
  • 一碗米線,在北京帶你感受整個雲南
    天氣日漸變涼, 砂鍋類的食物成了大家的熱愛, 而在這眾多的砂鍋食物裡面, 雲南米線是一個必備食物, 在昆明生活過的文人老饕汪曾祺先生,
  • 聊地方小吃:雲南的米線和餌絲
    各人口味千差萬別,所以具體哪個更好吃也是說不上的,下面做下最簡單的介紹,大家看完想像一下哪種更合自己口味吧~首先從造型上來說,新鮮米線是圓線狀的一條,滑溜軟細有光澤。餌絲則是硬的長方體細條,表面也粗糙,能看得見上面氣泡留下的印記。以上是最基本的區別,雲南各地州、縣市的米線、餌絲種類都不太一樣,具體到個別,就說不完了。
  • 好吃雲南米線不止「過橋」,汪曾祺細說「十大米線」
    近日,讀汪曾祺一本《美食人生》,裡面專門寫到米線。汪曾祺曾在西南聯大讀書,在中學教書,總共在昆明住過將近七年,所有他對雲南米線很有發言權——「吃過的米線、餌塊可謂多矣,大概每個星期的都得吃個兩三回。」昆明人認為小鍋煮的米線才好吃。」與麵條一樣,米線本身也沒大有多少味道,好吃與否很重要是因配料的不同——這配料,像北方人吃麵時的滷子吧。書中,汪曾祺寫西南聯大西門外文林街有家米線店花樣很多,有燜雞米線、爨肉米線、鱔魚米線、葉子米線。
  • 吃在雲南之一:過橋米線名氣在外
    五月啟幕,吃在雲南,行走雲南,這是每一位來的人觸摸這裡最好的方法。環球網文旅頻道特推出文化學者米廣弘系列作品。說起雲南美食,首先浮現的就是過橋米線。衡量一種美食的分量,一看它在本地的地位,二看它在外地的影響。過橋米線是雲南人飲食中的日常,「雲南十八怪」裡就有「過橋米線人人愛」。
  • 潤滇米線,來源於雲南人靈魂深處
    米線的雛形來源於北方的麵條,是來滇北方人思鄉的產物。會吃的雲南人當然不會放過這一點,經過漫長的加工與改良,米線——從此進入了雲南的千家萬戶。 ,卻在雲南人手裡完美的融合,創造出了豆花米線這種獨特的吃法。
  • 我們所吃的米線和雲南的米線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我們這吃米線只有一種方法,米線裡面的食材就是蔬菜,還有魚丸之類的,還有就是米線,還有就是幹豆腐絲兒。但是我發現,在正宗的雲南過橋米線是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那麼他們兩個人的區別是什麼呢?下面我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他們之間的做法。
  • 米線之鄉雲南,美食大國裡的翹楚,快來了解分享吧
    米線之鄉雲南,美食大國裡的翹楚,快來了解分享吧今天,小編來給各位吃貨們說一道中華傳統美食——沒錯,就是雲南口味豐富的特色米線啦,看著標題,聰明的你已經猜到我要說什麼了。眾所周知,雲南當地以各色的傳統風情佳餚聞名,文化和地理的獨特與特色民族的分布,使得當地蒙上了神秘而又引人好奇的面紗,好了,廢話不多說,接下來就讓我們探索一番,一起轉入正題吧!首先要問問大家,你吃的米線真的正宗嗎?給大家普及一下他們二者的區別吧,因為很多人都分不清米線和米粉的不同,那在這裡,我順便就給大家簡要地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