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清華大學研究生新生入學報到,2020年清華研究生應報到新生共計9400餘人,其中碩士生6000餘人、博士生3000餘人。中國學生(含港澳臺地區)8400餘人、國際學生1000餘人。
據北京日報統計,清華大學碩士生新生來源學校人數前十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
博士生來源學校人數前十名則分別是清華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
2019年清華碩士新生生源數TOP10
這樣的情況與2019年基本相似。可以發現,清華的研究生主要來自本校和其他985高校,但同時又可以發現,清華的研究生來自華東五校的學生並不多。
中國高校的排名,不管是各大高校排行榜還是各高校的高考錄取分數線,基本都是清北、華東五校、然後是其他高校。中國人大、中國科學院大學、北航、同濟、武漢大學等高校實力佔優,同時有地域優勢,錄取分數一般也較靠前。從這個角度來說,華東五校與清華北大之間的差距並不是特別明顯,2020年,復旦大學在江蘇省的文理科錄取分數線甚至都超過了清華。
其次,華東五校的學生對本校的認可度較高。從2019年各高校的就業質量報考可以看出,華東五校的深造率都達到65%以上,除了出國(境)深造(基本在25%-30%之間)的學生外,其餘在國內深造的學生絕大部分留在了本校,以浙江大學為例,2019年,浙江大學2019年共有2137名本科生升學至境內「雙一流」高校(A類)和中國科學院(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其中留在浙大的共有1836人,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大學,一共只有52人,到清華的更少,只有28人;碩士研究生共有350人被錄取為境內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博士生,其中留在浙大的一共309人,清華北大一共去了7人。
華東五校升學的學生不但清華北大的不多,即便是華東五校之間,換學校的情況也不是特別多,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華五的學生對母校的認可度較高。
第三,除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於合肥之外,華五的另外四所高校分別位於上海、杭州和南京,城市和地理位置並不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清華北大的優勢。
如果按照高校排行榜,可以看出,進入清華北大深造的高校基本可以排在清北華五之後的第三層次,從第三層次的高校進入第一層次高校深造,可以說是一種跨越,所以這裡的學生也願意離開母校到清北深造。
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能夠進入985高校,就有較大的機會進一步向華東五校、甚至清華北大發展,這對高考志願選擇有著較大的啟發意義。特別是對於成績優異但是高考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來說尤其如此。
近日就有一位同學諮詢,自己平常的水平在華五和同濟北航之間浮動,高考正常發揮,按照往年省排報北航非常穩,但沒想到今年北航的分數暴漲,結果一分之差沒上去,但報志願的時候自己隨手填了四川大學,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現在糾結是否要復讀。
就高考的錄取分數線來說,清華北大與武大、川大、山大以及哈工等高校基本都有30分以上的差距,北航錄取分大漲的情況下,與四川大學也有一定的分差,能夠被四川大學錄取,既可以有一定的專業選擇餘地,未來也有較大的機會繼續向更高的平臺發展。不要說很難,難道復讀不辛苦,復讀一年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學校麼?
清華北大相比其他高校而言有一定優勢不假,但也不存在不可跨越的鴻溝,所以建議能夠錄到其他985高校的同考生,也沒有太大必要糾結是否要復讀再衝刺更好的學校,除非專業等非常不理想。如果自己有理想有目標,很多事情也許根本就不存在太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