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每年都會接觸到很多優秀編導考生,他們的學習習慣及備考思路各有優勢,但在對待筆記的態度上有個共識,那就是筆記不在多而在於知識脈絡的清晰梳理。實際上,這就涉及一個筆記真正價值的認識問題:筆記不僅僅是重複課堂知識,而是依據自己的需求重構知識。每個同學要重視自己聽課過程中的思考及對於所涉知識的感知,筆記就是要把這些內容體現在對知識的梳理之中。這些優秀的考生課下都會認真梳理知識脈絡,階段性地建立知識框架。這就是我們今天談到的「思維導圖」。
大家知道,思維導圖是在任何流域都是一個有價值的學習工具。編導考生可以利用它,把每一個階段學習的知識板塊製作成一個個思路清晰的導圖,有時候似乎看起來非常簡單,然而實踐起來仍然存在著以下幾點誤區,筆者給即將準備學習專業的同學簡單盤點一下,以免使用起來事倍功半:
1. 不會總結,不能提煉清晰表達的關鍵詞,往往導致製作的導圖文字數量過多。很多同學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筆記記得文字越多,腦袋裡記住的就越少,很多知識點背起來效率就越低(如文藝常識複習)。這不是筆記的問題,而是因為你在上完課後不自覺地依賴筆記本,潛意識裡認為寫在筆記上的文字就都完全屬於你了,這種思維是錯誤的。筆記上越是簡略就越能激發你對於省掉內容的回憶,越能發揮你背誦的自覺性,這個道理放到思維導圖是也是一樣的。
2. 學習時間經營問題:整理資料的工夫多於背誦的時間。相信這是存在於大多數編導藝考生身上的普遍性問題,對於一個新知識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理解-記憶-理解-記憶……」無限循環的過程,你需要保證上考場的節點是你半年以來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段,那麼就需要在每個即將遺忘的臨界點上及時回憶起這個知識。這是備考複習的最終目的,至於你的導圖是不是漂亮,筆記是不是工整,都不很重要的事情。
3. 做好導圖之後把課堂教材或講義完全扔掉。編導這個專業與其他的藝考專業不同之處在於,需要較為密集的理論基礎知識作為支撐,對於文字教材或講義資料的依賴要大於其他專業(比如,表演,繪畫,音樂等)知識獲得、鞏固的順序應該是:教材/講義——聽課——筆記/導圖——教材/講義。北京影向編導私教課的吳峰老師特別重視考生的教材自主閱讀能力培養,每一次階段性課程結束後,他都會引導學生對於教材及講義的分層分章節閱讀。即使臨考前的那幾天,考生也要把書本的每一頁都仔仔細細通讀一遍,避免過於信任課堂筆記導圖而忽略了必要的知識要點或細節。
來看看影向某通關考生學習時,關於吳老師的編導備考學習方案的聽課筆記思維導圖▼
筆者分享一個簡單易學易操作的在線導圖工具:百度腦圖(當然,你認為好的就是最好的,可以自由選擇)
影向提示:像不要天真地認為閱讀學霸筆記就可以學好文化課一樣,不要完全信任其他人整理的導圖資料,要根據自己的備考計劃及獨立思考,一點一滴去整理,任何人都不會高效完美,唯有自己可以把握自己最需要的。
【一個不止於傳遞知識的編導藝考課程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