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2020-12-20 小向說文化

大家好,我是小向,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晏幾道的《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文章閱讀時間大概需要9分鐘,感謝讀者們的耐心閱讀。

《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裡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

秋天是個寄託相思的季節。大概是因為「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碧雲天,黃葉地,烏雁南飛」的景色又一次讓人想起執手相看淚眼的送別場景,也大概是因為「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這個蕭瑟的時光不太適合荷池賞月,一片樹葉的落下、一隻燕子的南飛、一片清霜的落下都會觸動人最敏感的心弦,然後悵然若失於分飛的勞燕。

所以,送別詩和相思詩中瀰漫著濃得化不開的秋意。比如「一代詞宗」李清照的《一剪梅》,在「紅耦香殘玉蕈秋」的時節,無人陪伴的她更加敏銳地感受到萬物的蕭瑟,於是她輕解羅裳,緩登蘭舟,其實只是望穿秋水,等待遠方的那一封紅箋。可是,直到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也只是自己獨立蘭舟。晚上氣溫慢慢降低,秋意變濃,她定是比誰感受得都要強烈,因為內心早已「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一片無邊的秋色,寂寥而清冷。

在趙明誠赴任時,李清照在獨守空房的重陽佳節寫下《醉花陰》。薄霧、濃雲都給人一種窒息的壓抑和沉悶,總感覺心中的那一份鬱結要活活被壓出來。天氣陰冷,不宜外出,百無聊賴中只好靠撥弄家裡的香爐打發光陰。秋日是個寂寥的時節,越是寂靜,越能注意到平時注意不到的細節,夜半月回才發現自己身下的玉枕紗廚是徹骨地涼薄,才發現東籬旁的黃菊在陣陣西風吹拂下早已變得纖細瘦弱,而自己早已是沈腰潘鬢消磨。

再比如範仲淹的《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秋天的天高雲淡、黃葉無邊、碧波蕩漾、天水一色,帶給自己的不是空曠悠遠,而是行路無涯,相思無垠。歸期未定,從此不敢獨登高樓遙望故鄉月明,只得把自己的愁腸在一杯杯的濁酒中麻痺灌醉。

層林盡染,黃花滿地,秋意如一杯釅釅的茶水,把清香和苦澀一併送到人的心裡。秋意微涼,最適合和人一起熱酒賞花,可是只能形單影隻地把思緒放飛,隨遊子飛到千裡之外。我不禁想起了那首《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復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裡,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在交通險阻的古代,生離就意味著死別。天涯海角的距離卻擋不住情深意切的思念。胡馬和越鳥尚且知道歸巢,離人何時能夠回家?小山這首詞裡的思念和《古詩十九首》裡異曲同工。

《古詩十九首》中的思念並沒有一個童話般完美的結局。「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長久的思念換來的卻是遊子的疏遠和日益薄情。女子是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可是思念的人卻是音信漸疏,足跡漸遠。而如花的韶華就在這無望的等待中虛擲了。長久的等待、失望和落寞最後煉成了無奈的豁達,「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化作對離人的祝福。

在這首詞裡,我們的主人公也面臨著這樣的苦楚和尷尬。翹首張望,放飛雲中誰寄錦書來的惦念,收穫的卻是過盡千帆皆不是的失落和悵惘。眼淚撲簌掉下,哀悼著逝去的甜蜜和承諾,迷惘著前路的無著。人生若只如初見該有多好,感情在不知不覺中腐爛變質,這到底是為什麼?

可是,還是想給思念的人兒寫封信箋,許是為了圓滿自己的思念,許是為了再為自己的愛情爭取一番。於是,鋪開薛濤箋,提起羊毛筆,一筆筆寫下思念的蠅頭小楷,如同一筆筆地走過當年共同攜手的情深時光。幸福的淚水湧上眼眶,終究是不後悔自己的人生裡有一段時光和他相伴。可是,一想到這封信箋可能是絕筆信,也可能如石牛入海,杳無音信,幸福的淚水旋即變成不舍、憂傷,緩緩變沉墜下,形成一串串的晶瑩瑪瑙。心在回憶裡穿梭,筆在紙張上走著,而淚水在臉上流淌,落到紙上,起初是清脆的叮咚環佩,聚得多了就只有遲鈍的回聲和暈開的墨跡。情到深處,淚到滂沱,而筆下的殷殷情意也就成了透明的無色字,這是愛到深處則成空嗎?

孟郊在《歸信吟》有「淚墨灑為書」一句,與之有相似的意境,是以淚作墨。而陳匪石《宋詞舉》對這一句有段極為透闢的分析:「『漸』字極婉轉,卻激切。『寫到別來、此情深處』,墨中紙上,情與淚粘合為一,不辨何者為淚,何者為情。故不謂箋色之紅因淚而淡,卻謂紅箋之色因情深而無。」而晏幾道的另一首《兩同心》也有相似的意境:「楚鄉春晚。似入仙源。拾翠處、閒隨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塵。心心在,柳外青簾,花下朱門。對景且醉芳尊,莫話消魂。好意思、曾同明月,惡滋味、最是黃昏。相思處,一紙紅箋,無限啼痕。」

小山汲取了前朝白描的技巧,著重用一兩筆把景物的輪廓和神態勾勒出來。所以他筆下的景色工麗而雅致,宛如一幅嫻靜的風景靜畫。真正好的藝術品因為藝術家投入的心血,仿佛具有生命而形神兼備,你能通過外形感受到內部潛流的情感張力。小山筆下的景色也是這樣,如一位妙齡少女,身姿窈窕,姿態翩飛,讓人感受到青春活力。但是你總是能從某個地方嗅出一點感傷、憂鬱的影子,許是她略微蹙起的遠山眉,許是她一直望向遠方的、帶有一絲迷茫和空虛的眸子,許是她身體半躺、百無聊賴的放鬆姿態。感傷,就這麼輕飄飄地流動著。

這兒的景色描寫也是這樣。在一個春天的晚上進入夢鄉,這裡是一個類似桃花源的神仙世界。你看那楊柳拾翠處到處是蜿蜒流水,綠映其中;青草漫步處,有暗香浮動。這些美景如桃花源裡的村落,寧靜安詳,可還是隱隱地讓自己感到不安。因為自己的心思全被女子的那處舊址所帶走了,直直地被帶到楊柳天外,花叢深處。佳人舊址仍在,可是芳蹤難尋。每每晚上來臨,自己就有複雜的情緒,一方面喜悅於兩個人曾有明月夜的溫軟相思,另一方面想到日暮時分,獨自迎接黑夜的到來,不禁悲涼感湧上心頭。還是不要想著尋覓佳人的事情,在金樽中暫時麻醉自己吧。醉裡還不忘提筆寄託相思,把別離後對歡愛時刻的無盡相思、自己撿盡寒枝不肯安歇的執拗和默默等待的堅守一併寫入詞中。情到深處,一張信箋,滿面淚痕。

怎麼會如此巧合?晏殊在他的《清平樂》裡也描寫了和他的兒子差不多的意境。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在紅箋上用工筆寫成行行小字,把心中的無限情意說盡,其實只想說給他聽。無奈兩個人無論在空間上和地位上之間的距離都仿佛鴻雁和魚,只好懷著滿腔惆悵將這封紅箋保存在自己的手中。這時的晏殊再也不是權高位重、機智老成的宋朝宰相,而是像他的兒子和千萬個墜入愛河的少男一樣,此刻只是為相思而輾轉的普通人。看來,在他的富貴悠閒的外表下,還是有個角落藏著青春的思念。

當然,晏殊的相思和兒子的熾熱有所不同。寄不出信箋,他的心情開始惆悵,趕緊遠離了書桌這個封閉的空間。慢慢地,他踱步到西樓樓頂,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候,憑欄遠眺能看到遠方點點青山,也能看到綠波東流。廣闊的景色讓他惆悵的心情稍微得到緩解,可是看到遠方的水天一色,不禁又開始想像自己惦念的她又身在何方呢?沒有哭泣,沒有酒盞,沒有迷離玄幻的夢境,只有淡淡的憂傷和思索,這才是成年人愛情的姿態吧。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講到這裡,喜歡小編的文章的朋友歡迎轉發、評論和分享,我們下期見,拜拜

相關焦點

  • 千裡念行客,紅葉寄相思。
    《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裡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天邊的雲彩不斷向遠處飄去,歸來的大雁也沒有捎來他的消息,不知道遊子的去處,能往何處寄書呢?我越失望越思念,傷心得臨窗揮淚,淚流不止,滴到硯臺上,就用它研墨寫信吧。點點滴滴,一直寫到離別後,情到深處,淚水更是一發不可收,滴到信箋上,竟然把紅箋的顏色給染褪了。」第一次讀到這首詞,我竟淚眼朦朧了。
  • 32首紅葉詩詞,靜賞絢爛秋日,慢數似水流年
    《思遠人》宋·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裡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當窗滴,就硯旋研墨。《山中》唐·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寄兄弟》唐·杜牧江城紅葉盡,旅思倍悽涼。孤夢家山遠,獨眠秋夜長。道存空倚命,身賤未歸鄉。
  • 再探北京香山公園 仙子紅葉爭豔鬥芳菲
    為了滿足廣大群眾賞紅葉的願望,面對鏡頭,孫書記還向廣大朋友積極推薦了京城賞紅葉勝地。她說,現在除了香山,西山八大處公園、鳳凰嶺公園、蟒山國家森林公園、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鷲峰國家森林公園、紅螺寺、金海湖、西山、北宮國家森林公園等地都是觀賞紅葉的好去處。
  • 賞紅葉,北有大峪 & 南有九峰山!
    有人說秋風蕭瑟,天氣乾燥最不喜歡的就是秋天了那是因為你沒有來九峰山一旦你領略過這裡漫山紅葉你會發現秋天別有一番滋味你就會讀懂秋天的美,愛上秋天 有宋朝晏幾道《思遠人·紅葉黃花秋意晚》「紅葉黃花秋意晚,千裡念行客」道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
  • 紅葉黃花秋意晚,層林盡染醉龍山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金秋十月,秋意正濃,古晉陽八景之一「龍山紅葉」正逢盛季,流丹似火。一直想要去看那滿山紅葉,卻總是因為各種瑣事耽擱著。初上龍山,是在十月底,頭一天晚上剛下過雨,山裡霧蒙蒙的,太陽也藏在雲霧裡,連綿起伏的群山像一條醉睡的臥龍,忽隱忽現。
  • 元曲裡的秋:古道西風瘦馬,白草紅葉黃花
    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中描繪秋的經典,字裡行間那濃的化不開的悲涼,剎那間就浸滿了人的心。夕陽西下,秋風蕭瑟,寂寥古道,瘦馬上一襲落寞的身影,被夕陽的餘暉拉成長長的一線,斷腸人漂泊在天涯。不知道有無人來問候「天涼可添衣」,有無人關心「日晚宿何處」,或許他已習慣了孤獨和漂泊。
  • 紅葉寄相思
    每日更新:心情美文、勵志語錄、精選文摘十月,相思紅葉,流淌在歲月的長河裡,南河相思紅,北岸翠柳綠。溫柔一壺時光,掌心讀詩,眼帘望月。在行走的路上,用片片紅葉點亮青燈,靜謐,祥和。風塵中種一片丹桂,飄香著湧動的清暉,思念著濃濃的秋。從指間滑落的紅葉,寫滿了詩,作滿了詞,秋色裡朗誦著紫色的遠方。雲淡風輕中,捻一朵秋花,許一個輕願,收藏著一段過往。
  • 「紅葉秋意養生密雲」 密雲秋季系列活動啟動
    9月18日至19日,密雲區旅遊委以「紅葉秋意·養生密雲」為主題的密雲秋季系列活動啟動,推出「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秋意濃、中秋佳節 精彩活動樂不停、膳食養生 五穀清茶淡飯、金秋十月 稻花香裡說豐年」四大系列活動及四條密雲-承德旅遊精品線路,邀請北京旅遊網、新浪、搜狐等京津翼三地50家媒體,以參觀體驗的形式,切身感受秋意密雲。
  • 腹有詩書氣自華,飛花令裡讀詩詞——100句(晚)篇
    1、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李清照2、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3、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 唐·王維4、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 詩詞創作小練習 您能用「心歸何處」作詩嗎?
    這是一個徵詩的小問題:你能用「心歸何處」寫首藏頭詩嗎?描述:情感,婚姻或自由選擇,開心就好............前言題主徵的是藏頭詩,網絡上很多人喜歡寫藏頭詩,質量也良莠不齊。其中有不少是使用網絡上的「藏頭詩在線生成器」搞出來的「詩」。
  • 山陽秋意濃,林葉無端玉腮紅
    點藍色字關注「視聽商洛」 元代詩人白樸在《天淨沙·秋》中用「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來歌頌秋之靜美。而秦嶺南麓的秋意更是讓人在層林盡染中感受到了秋之多彩與壯闊。
  • 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歲月流逝無痕跡
    導語: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歲月流逝無痕跡,物是人非心傷悲。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獨酌青酒負相思,西風過境離別詩, 拾來蘆花入泥雪,飲盡山河渾不知。指尖一曲瑤琴凌,唯見山外山,翠竹再無傾城色,風瀟瀟雲瀟灑,花開三千沁香歸,冰無雨霜相纏,雪洗江畔凜骨寒。閒庭漫步老巷,幾許風雨秋葉黃,靜中幾盞燈亮,老巷舊事憶往昔,歲月巳逝,青春不再;秋意涼,葉落遍地黃,小巷人生回眸望,一片深情腳步慢;幾家燈火,不見故人在,風雨何處尋故人,一片思念終難忘,來日小巷情長。
  • 紅葉驕似火 秋意現正濃 十堰的朋友一起去賞紅葉吧!
    為了觀賞紅葉,可以直接去乘觀光纜車。依山勢起伏的紅牆、潛心修行的道士、綿延的彩林包裹著山巒,拾級而上的紅色層次感完全不輸給北京香山的紅葉。最佳觀賞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乘坐的纜車一升空,映入眼帘的是滿山似火的紅葉,如紅色的波濤隨山巒起伏,陽光下的紅葉閃著金光,落葉隨秋風飛舞,讓人陶醉。五龍河之秋。
  • 碧雲天,黃花地。曉來誰染霜林醉?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天淨沙·秋 白樸戰西風幾點賓鴻至,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塞鴻秋·代人作 貫雲石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