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至隋代的百戲散樂

2020-12-23 細說娛樂明星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封建秩序。但由於施行暴政,秦帝國頃刻崩潰。緊接而來的西漢,封建制度日益鞏固,迎來了「文景之治」的安定局面和漢武帝時的繁榮昌盛:「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平準書》)物阜民豐有利於藝術的繁榮。漢武帝設置了龐大的「樂府」官署,採集巷陌歌謠,製作樂譜,訓練樂員,推動了樂舞的發展。當時的樂舞分為六部:鼓吹曲、相和歌、雜曲、清商曲、橫吹曲、雜歌謠辭。宮廷舞蹈名目繁多,有文壇舞、武德舞、五行舞、四時舞、昭德舞、盛德舞、雲翹舞,還有描寫武王伐紂的巴渝舞,漢高祖寵姬戚夫人擅長於跳的翹袖折腰舞。以及古已有之的驅邪禳〔rang瓤〕災的儺舞,都含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戲劇性。民間娛樂活動蓬勃興起,爭奇鬥妍。舉凡一切能供人愉悅的音樂、舞蹈、雜技、武術、幻術、滑稽表演,如吞刀、吐火、扛鼎、尋橦〔tong同〕、衝狹、燕躍、跳丸、走索、揮劍、陵高、履索、胸突銛鋒、易貌分形、馳騁百馬、戲車高橦、魚龍曼延等等,統統稱為「百戲」(散樂)。

  在琳琅滿目的「百戲」中,包含戲劇因素較多的是角牴〔di底〕戲。角牴即角鬥、競技,是由蚩尤戲發展而來的。傳說蚩尤頭上有角,與黃帝相鬥時,以角牴人,於是有人創造出蚩尤戲。漢代最有名的角牴戲是《東海黃公》。相傳東海有個姓黃的老頭,年輕時很有法術,能「立興雲霧,坐成山河」,降伏毒蛇猛獸。待到年老力衰,加上飲酒過度,法術失靈,不僅沒有鎮伏老虎,反被老虎吃掉了。(見葛洪《西京雜記》、張衡《西京賦》)演出時,一人扮黃公,一人裝老虎,互相搏鬥。這個戲以角力競技為主要內容,表現出秦漢間人民同大自然的鬥爭,充滿了悲劇意識。

  「百戲」(散樂)中還有薈精聚萃、規模龐大的歌舞。譬如,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張衡就曾在《西京賦》裡描述過《總會仙倡》的演出場面:  華嶽峨峨,岡巒參差;神木靈草,朱實離離。總會仙倡,戲豹舞羆〔pi皮〕;白虎鼓瑟,蒼龍吹篪〔chi持〕。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逶迤〔weiyi危移〕;洪涯立而指揮,被毛羽之纖麗。度曲未終,雲起雪飛,初若飄飄,後遂霏霏。復陸重閣,轉石成雷。霹靂激而增響,磅磕〔ke科〕象乎天威。  看吧!巍峨的群峰,重迭的崗巒,神木靈草間綴滿鮮紅的果子。在這風光迷人的仙境裡,優伶們扮成眾多的神靈聚會在一起。他(她)們有的跳起模擬虎豹熊羆的舞蹈,有的扮成白虎、蒼龍在吹打奏樂。娥皇、女英坐而長歌,歌聲清暢婉轉。洪崖身穿鮮豔羽毛編織而成的衣服,站在那裡指揮。一曲未終,突然間雲起雪飛……顯然,這是一場人物、故事、布景、燈光、道具、效果俱全的盛大歌舞演出。那絢麗的色彩,磅礴的氣勢,充分顯示出人類徵服自然的力量,體現了漢代人民的美學理想和藝術追求。

  由三國鼎立至南北朝時代,社會發生了劇烈的動蕩。但是,百戲散樂卻不絕如縷。曹魏時期出現了借題發揮、詼諧逗趣的《說肥瘦》及男扮女裝、嬉褻〔xie洩〕過度的《遼東妖婦》(見《魏書·齊王紀》裴注引司馬師《廢帝奏》)。蜀國則產生了搬演許慈、胡潛兩個博士互相猜忌、紛爭不已的《許胡克伐》。晉代出現了表現鴻門宴故事的《公莫舞》以及《夏育扛鼎》、《巨象行乳》、《神龜舞》、《背負靈嶽》、《桂樹白雪》、《畫地成川》之樂,還有逆行連倒、頭足入筥〔ju舉〕等。南朝梁武帝時,有《上雲樂》和《老胡文康舞》。老胡文康是傳說中的半人半神的老壽星,舞時或戴面具,或作高鼻白髮的化妝。北朝時期,百戲散樂的內容更豐富,形式更新穎,種類更繁多,計有五兵角牴、麒麟、鳳凰、仙人、長蛇、白象、白武、魚龍、闢邪、鹿馬、仙人車、高麝百尺、趫〔qiao喬〕幢、跳丸、俳優侏儒、山車巨象、拔井種瓜、殺馬剝驢等,足有100餘種。北齊出現了《代面》(一作《大面》,又名《蘭陵王入陣曲》)、《缽頭》、《踏搖娘》(《蘇中郎》)等具有戲劇因素的歌舞及傀儡製作。

  《代面》是面具舞。蘭陵王長恭雖有萬夫不擋之勇,但長得很秀氣,不足以威懾敵人。於是,刻了一副猙獰可怖的面具,臨陣戴上。北齊人據此創造出代面舞,表演他徵戰殺伐的故事。其扮相是「衣紫,腰金,執鞭」(《樂府雜錄》),戴面具,創造出一種猙獰的美。  《缽頭》類似西漢的《東海黃公》,演一胡人被老虎吃掉,其子上山打虎,為父報仇的故事。其扮相是「披髮,素衣,面作啼,蓋遭喪之狀也」(《樂府雜錄》),並增加了唱段,豐富了表演。山有八折,故曲有八迭。人被虎吃的悲劇變成人定勝天的結局。

  《踏搖娘》表現一位美麗善良的婦人,卻嫁給了長著酒糟鼻子、成天酗酒打老婆並自號郎中的男人。婦人不堪忍受凌辱,遂向鄰人且步且歌怨苦之詞,表現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婦女遭受夫權欺壓的痛苦生活。演出時,男人「著緋衣,戴帽,面正赤,以示為醉容」;踏搖娘則為「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迭,旁人齊聲和之云:『踏搖娘和來,踏搖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搖』,以其稱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則作毆鬥之狀,以為笑樂……」(唐·崔令欽《教坊記》)。《踏搖娘》將大醜與大美濃縮集中,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

  到了隋代,百戲散樂的規模和聲勢更大。隋煬帝好大喜功,追求排場。他開運河,乘龍舟,遊江南。建迷樓,觀歌舞,以滿足聲色之娛。為誇耀王朝的強大富有,每年正月萬國來朝的時候,便調集四方散樂,齊集東都洛陽。數萬名衣著錦繡、插花佩環的樂人,在鑼鼓聲中載歌載舞,排滿八裡多長的戲場。黃龍變、神鰲負山、幻人吐火等千變萬化,通宵達旦。規模之龐大,氣氛之熱烈,實為空前。  百戲散樂不一定都是戲劇,但為中國戲曲的誕生提供了環境和條件。正是在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戲曲和其他姊妹藝術如歌唱、舞蹈、雜技、武術等結下不解之緣,並廣泛吸收營養,形成自身獨特的表現方法。因此,有人把百戲散樂稱作中國戲曲的搖籃。

相關焦點

  • 日本舞蹈,至唐以來,「舞樂」「散樂」就從中國傳入日本
    早在8世紀時,"舞樂""散樂"就從中國傳入日本。後來,舞樂發展為日本宮廷舞蹈,流傳至今。舞樂是一種貴族藝術,其種類大致分為儀式舞樂、軍事舞樂、"奔跑"舞樂及孩童舞樂4種類型。這種舞蹈通常是在舉行慶典時和特定日子演出,而散樂卻發展為表演藝術。散樂是一種民間藝術,在中國隋唐時期是重要的藝術表演形式之一。
  • 彩繪散樂浮雕:大音希聲傳唱唐韻風流
    彩繪散樂浮雕王處直墓分前、後兩室,後室主要放置墓主棺槨。後室的四壁繪有壁畫,其中東、西兩壁的前段下部,各鑲嵌一塊漢白玉彩繪人物群像浮雕,東壁浮雕的內容為奉侍,西壁浮雕的內容為散樂。兩塊浮雕均呈長方形,規格亦相同,長136釐米、高82釐米、厚17-23釐米。
  • 漢代時豐富多彩的角牴百戲,是最早的雜技嗎?
    「角牴百戲」是漢代盛行的一種集歌舞、雜技為中心,匯集如幻術、俳優、馴獸等各種表演方式於一體的大型表演,以其大、全、多、雜、險、壯闊等特點成為秦漢獨特的表演形式。漢代各帝都喜好這一表演形式,元封三年(前108),漢武帝曾在長安置「酒池肉林」大會,這是漢代第一次大型的角牴會演,之後每年的春夏都會舉行一次。
  • 漢代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party有多嗨?
    漢代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party有多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漢代的娛樂活動——百戲。這要從漢代一位叫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party說起。不幸的阿瞿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許爸爸和許媽媽的喪子之痛難以平復,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依然能快樂無憂,於是讓工匠把阿瞿生前過生日的場景刻在畫像石上。
  • 漢代許阿瞿小朋友的生日派對有多嗨?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漢代的娛樂活動—— 百戲 。這要從漢代一位叫許阿瞿小朋友說起。阿瞿小朋友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許爸爸和許媽媽的喪子之痛難以平復,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依然能快樂無憂,於是讓工匠為阿瞿刻畫一個過生日的場景。
  • 「隋唐百戲臺灣啤酒音樂美食節」將進駐隋唐百戲城
    5月30日至6月8日,臺灣啤酒音樂美食節將進駐隋唐百戲城,讓您在家門口一飽眼福和口福。  從4月至今,《隋唐百戲傳奇》國際大馬戲在我市吸引了一大批粉絲。近日有市民發現,在隋唐百戲城外施工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搭建著一些攤位,它們是做什麼用的呢?
  • 李重蓉:漢代的年味兒
    其實,不僅在曆法上,一些我們慶祝春節的儀式、活動也能追溯到漢代。許多流傳下來的漢代圖像,均直觀、形象地反映了這些習俗。目前所見最能代表漢代繪畫藝術水平的是畫像石、畫像磚乃至壁畫。這一類圖像材料作為建築和裝飾材料出現在石闕、祠堂等載體上,其題材內容極為廣泛,既涵蓋了漢代現實生活的種種場景,也含有大量神話升仙圖景,呈現出當時社會的人間萬象與精神世界的傳奇想像。
  • 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
    鍾升 攝中新網崑山7月21日電(黃瑩)21日,中國戲曲百戲博物館在江蘇崑山奠基。博物館將採用「1+N」的設計理念,主館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將充分展現全國348個戲曲劇種的獨特魅力。作為著名曲種崑曲的發源地,2018年至2020年,崑山市連續舉辦了3屆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集中展演全國戲曲劇種的經典劇目(折子戲),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最完整的劇種大展示。2018年,在戲曲百戲(崑山)盛典每場演出前,各個劇團紛紛拿出「傳家寶」,向崑山捐贈代表本劇種的特色藏品。
  • 漢代遺傳下來各種各樣玉舞人,促以說明漢代音樂文化歌舞昇平景象。
    盛世繁榮景象在漢代的墓室壁畫上、玉器雕刻上都有豐富的表現:田耕、播種、收割、揚谷、牛車、飼馬、放牧、豐收、宴飲、庖廚、百戲、歌舞雜技、奏樂等活動成為常見的表現題材。《漢書·武帝紀贊》孝武初立,卓然罷融百家,表章「六經」。遂疇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
  • 鑑賞|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其中山東沂南北寨村畫像石墓的畫像布局合理,構圖嚴謹,圖像豐富,雕刻細膩,體現了漢代畫像石藝術的高度成就。而漢代畫像磚則主要集中分布於河南、四川地區,其中四川畫像磚的水平和成就最高。畫像內容有橋上戰鬥、人首龍身神、東王公、西王母、羽人、祭祀拜謁、車馬出行、樂舞百戲、庖廚宴飲、歷史故事等。畫像採用減地平雕加陰線刻、陰線刻、淺浮雕、高浮雕以及透雕等多種技法,其中以減地平雕加陰線刻為主。畫像布局合理,構圖嚴謹,圖像豐富,雕刻細膩,體現了漢代畫像石藝術的高度成就。
  • 李重蓉:漢代的年味兒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其實,不僅在曆法上,一些我們慶祝春節的儀式、活動也能追溯到漢代。許多流傳下來的漢代圖像,均直觀、形象地反映了這些習俗。目前所見最能代表漢代繪畫藝術水平的是畫像石、畫像磚乃至壁畫。這一類圖像材料作為建築和裝飾材料出現在石闕、祠堂等載體上,其題材內容極為廣泛,既涵蓋了漢代現實生活的種種場景,也含有大量神話升仙圖景,呈現出當時社會的人間萬象與精神世界的傳奇想像。
  • 清華這個特展的名字,來自一片漢代瓦當
    清華這個特展的名字為&34;,來自一片漢代瓦當。與天久長,不需要解釋,含蓄而一切盡在不言中。有人說,比那句&34;更有氣魄。玉戈,春秋,約公元前537年,1986年鳳翔縣秦公一號大墓出土,陝西歷史博物館藏鉞,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 「運籌帷幄」說的帷幄,就是典型漢代室內陳設「帷」
    漢代雖然尚處於席坐時代,但床、榻、枰抬高了視線。這時的貯物之器,庋物之器,均有向高家具發展的趨勢,還有規模初具的桌子,奏響垂足坐時代的序曲……屏蔽用家具之帷幔。但由於漢代建築堂前開敞,僅置屏風尚不足以御風寒,於是又在楹柱之後的橫楣上掛帷幔。
  • 漢代畫像石中的羽人與關於風鳥的傳說是怎麼樣的?
    在漢代墓葬藝術中,羽人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藝術形象。羽人寄託的是人們希望像仙人一樣靈魂永生、長生不老。不想像現實生活中那樣,雖然真實存在,但是要經歷生老病死。羽人形象的表現,從形式和內容之豐富而言,以漢畫像石為最。漢代追求長生不死、生命永恆及羽化升仙,應景而生,漢代畫像石上出現了許多肩生雙翼的仙人形象,我們將這一類藝術形象稱之為「羽人」。
  • 崑山戲曲百戲博物館概念方案亮相!曲唱南北,橋連古今
    崑山是「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崑山市委、市政府以「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時代精神,積極響應「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的號召,推動正儀老街、戲曲百戲博物館建設。積極推動建設戲曲百戲博物館,進一步放大百戲盛典展演成效,留存文化記憶。項目區位戲曲百戲博物館位於高鐵陽澄湖站以南,東臨新城路,南臨並蒂蓮路,西臨並蒂蓮公園。項目所在的正儀老街片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開發潛力。項目用地面積約12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
  • 隋唐百戲城萌虎徵名活動公布10組入圍名字
    19日,隋唐百戲城聯合佳音英語共同發起了徵集小老虎名字的活動,引發市民的積極參與。昨日,活動主辦方公布了十組入圍名字,即日起至30日17時,您可通過新浪微博@洛陽隋唐百戲城為喜歡的名字點讚,參與活動更有機會獲得驚喜禮品。  「活動開啟當天,我們就收到了上百條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