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秋日的私語7028
「無痛分娩」方式
主要包括吸入笑氣(氧化亞氮)、靜脈麻醉、硬膜外麻醉,其中又以硬膜外麻醉為主,可大大減輕分娩痛苦。 但「無痛分娩」至今還是備受非議。因為硬膜外麻醉的無痛分娩如果操作失當會損害產婦的脊柱,造成宮縮乏力,新生兒窒息,產後出血率高等後遺症,因此要十分慎重才安全。 常用無痛分娩方法 氣體麻醉(吸笑氣)
用於分娩的「笑氣」無色、無味、無刺激性,屬於吸入性鎮痛劑。
吸入「笑氣」後,30~50秒即產生鎮痛效果,停止吸入數分鐘後效果消失,對胎兒和產婦均無不良影響。 順產用的笑氣中一半是氧化亞氮,一半是氧氣,既稀釋了麻醉氣又提高了產婦血液中的含氧量,對即將出世的胎兒有益,還能縮短產程。同時,產婦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始終保持意識清醒,配合完成分娩。 靜脈麻醉 靜脈藥物麻醉比吸入笑氣的麻醉效果更強,通過靜脈滴注藥物達到鎮痛效果。
靜脈注射起效快
一般每2到5分鐘給計劃量的20%直至取得滿意效果,然後鎮痛維持,可由患者自控鎮痛(PCA)。 靜脈麻醉的副作用商存在爭議。 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 神經刺激早在古代已成為一種有效地鎮痛方法,那時運用按壓穴位或針灸來達到目的,現代神經刺激應用電刺激,包括各種分娩鎮痛儀。 分娩鎮痛時,電極一般放置於背部,刺激頻率和強度逐漸調節至取得最大鎮痛效果。 硬膜外麻醉 這是目前各大醫院運用最廣泛、效果比較理想的一種。產婦頭腦清醒,能主動配合,積極參與整個分娩過程。
當宮口開到3釐米,產婦對疼痛的忍耐達到極限時,麻醉醫生在產婦的腰部將低濃度的局麻藥注入到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腔。採用間斷注藥或用輸拄泵自動持續給藥,達到鎮痛效果,鎮痛可維持到分娩結束。 麻醉藥的濃度大約相當於剖宮產麻醉時的1/5,濃度較低,鎮痛起效快,可控性強,安全性高。
因為硬膜外麻醉操作是在後背上,所以產婦後背的皮膚應該是比較健康的、沒有感染的,若有長膿包就不可以做。曾經有腰部做過大手術的產婦,也要慎重。
丫丫小貼士:不管是哪種麻醉方式,事先都要與麻醉醫師溝通,麻醉醫生需要了解產婦的相關情況(包括平時的健康情況,對藥物的反應情況,個人生活習慣,當天飲食情況等)來對產婦有一個評估。然後告訴產婦需要了解的情況,需要經歷的過程,消除產婦對於分娩的恐懼。
無痛分娩的安全性
無痛分娩的後遺症是因人而異的,絕大部分人都不會發生任何後遺症。無痛分娩一般採用的是硬膜外麻醉,這種麻醉總體來說是安全的。有極少數人可能會感覺腰疼、頭疼或下肢感覺異常等,發生率很低,而且這些不適都不會很嚴重,短時間內就可以自然消失,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的影響。
理論上講,更嚴重的併發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比方說低血壓等等,但發生機率都非常低,而且醫生一定會在您選擇無痛分娩的時候就開始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所以,您大可放心。
無痛分娩的適用人群
大多數產婦都適合於無痛分娩,但是有陰道分娩禁忌症、麻醉禁忌症、凝血功能異常的準媽媽就不可以採用此方法。 如有妊娠並發心臟病、藥物過敏、腰部有外傷史的準媽媽應事先向醫生諮詢,由醫生來決定是否可以進行無痛分娩。 其他減輕產痛方法
非藥物鎮痛
如產前教育、心理勸導、肌肉放鬆、產程中調節呼吸。
呼吸鎮痛
在第一產程早期,採用胸式呼吸,要深而慢,宮縮開始和結束時用鼻子吸氣,用口呼氣,間歇時停止。在第一產程末,呼吸快而淺;第二產程時深吸氣後屏氣。也可由丈夫或陪伴的助產士按摩下腹部、腰骶部,再與呼吸法相結合。
按摩鎮痛
用手指壓迫髂前上嵴、髂嵴或恥骨聯合或用雙手握拳壓迫腰部、骶部。
電磁刺激
採用神經電刺激儀HANS,HANS儀器在產程中鎮痛。
針灸法
根據中醫的針灸麻醉理論,利用電刺激相應穴位,使產婦自身產生鎮痛性物質,產生鎮痛效果。
這些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覺得很不錯,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