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靈魂依然有趣的黃永玉:握鋼筆寫字 用人格寫作

2020-12-20 東方網

原標題:94歲,靈魂依然有趣的黃永玉:握鋼筆寫字,用人格寫作

圖說:黃永玉 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攝

  在參加《收穫》60周年的眾多嘉賓中,有一位94歲高齡的長者,那就是黃永玉,這位以口才和氣場引起眾多矚目的老者,在《收穫》以專欄形式連載自傳性質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已經9年,每期3萬字,9年來寫了150萬字,「才剛剛寫到抗戰勝利呢,」寫到何時終了?黃永玉說:「或者寫到明天就完了,但是我希望寫下去,只要讀者們不討厭。否則我那些經歷就有點可惜。」至今堅持不用電腦,甚至連使用原子筆都認為不夠正式,非手握鋼筆方能寫作的黃永玉強調:「我不是用電腦寫,我是用人格在寫。」

圖說:黃永玉為沈從文小說《邊城》所作木刻插圖 網絡圖

  忘不了——

  總是在想念上海

  黃永玉說自己「從小守規矩,21歲到上海,住在虹口的百合旅社,那時候房租50塊錢,可不容易賺回來。我都準時交房租。」當時,一幅木刻畫的稿費是5元,要刻十幅才夠交房租。年長20歲的詩人臧克家也同住一條街上,他就帶著十幾幅木刻畫去拜見臧克家。臧克家認真地翻看完了他的畫,想替他送去發表,隨即按照當時報刊的最高稿酬標準付給黃永玉稿費。其實,那十幾幅木刻畫絕大部分未能發表,但臧克家從沒在他面前提過墊付稿費一事。

  朋友長輩的溫情和提攜,令青年時代漂泊到上海的黃永玉對此地充滿了感情,「忘不了上海,總是在想念上海。」

  如今,上海的地標之一田子坊的名字就是黃永玉給取的,為了黃老的這份情意,每年,田子坊都會派人千裡迢迢,匿名給遠在北京的黃老送上40隻肥壯的大閘蟹,十幾年來從未間斷過。黃永玉一聽記者說起,拍著椅子扶手大聲道:「哎呀,每年給我送蟹的人終於找到了,他們從來不留名字,快點讓李暉給我記下來,我怕我會忘記。」黃永玉對記者解釋,田子坊的名字,其實來自一位春秋戰國時期灑脫超然的畫家「田子方」。取其諧音,意自不言而喻。

圖說:黃永玉的自畫像 網絡圖

  停不了——

  好多讀者都在等著看

  黃永玉作為一名經歷過大時代的人,應當算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藝術家,無論是從社會還是個人價值都是如此。他曾說,平生最喜歡的是文學,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繪畫,但前三項都靠繪畫養著,因為稿費太低了。

  而正是語言本身的魅力,著實讓這位94歲的老者開心。持續了9年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不難想像,寫作的大部分時間,他都會沉浸在一個屬於個人的悠遠回憶中。往事,無論歡暢抑或憤懣,都會從時間長河中穿過,悄然襲上心頭。「人生哪一段都不能落下。現在我已經寫到抗戰快勝利了。到上海了,在上海生活幾年,之後再是香港,再回到北京。好多讀者都在等著看,看我如何回北京。我說,你們不要看笑話,我老老實實寫我到北京之後的生活,我這樣的生活說一點假話都完蛋。我覺得朋友好像都在說,看你怎麼寫下去。」

圖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網絡圖

  不能說假話,還要把真話說得有趣,且要顧及筆下涉及的人物,避免引起他們的不快,黃永玉說,這個,不太容易。「我不是用電腦寫,我是用人格在寫。做一個真實的中國人。」

  對於寫作,黃永玉還有點特別的講究,「儘量不講『老話』,即以前的詞彙儘量不用;一般的眼下的流行詞彙也不用,保持警惕,比如『作為……』這種詞彙句式就儘量棄之不用。」

  黃永玉不帶手機和外界聯絡,更不用微信,即使偶爾打開手機,也是看看新聞,「幸虧眼睛好,可以看小字。」

圖說:沈從文和黃永玉 網絡圖

  掩不了——

  漂泊的一股子「野氣」

  黃永玉是沈從文的表侄,湘西、沈從文、黃永玉這三者在外人看來,是彼此緊密相連的關鍵詞。他們的文字與畫筆,為讀者從不同的角度了解湘西文化提供了通道。他與沈從文一樣,都對漂泊情有獨鍾,甚至比沈從文的漂泊更為頻繁,很難在一個地方停留下多少日子。漂泊中,不同的文學、藝術樣式,都曾吸引過他,有的也就成了他謀生的手段。黃永玉13歲被迫輟學,靠畫畫謀生。他從來沒有學習過專業的繪畫技巧,即便貧窮,也從未放棄自己熱愛的畫畫。為了畫好畫,他熬夜泡圖書館,讀專業書籍並抓緊機會反覆練習。那段時間,他的畫功突飛猛進。14歲,他的第一幅版畫作品發表,得到了一筆不錯的稿費,16歲的他就可以靠畫畫養活自己了。蕭乾曾經形容黃永玉的畫:「浮漾在他粗獷的線條間的正是童稚、喜悅和奔放。」

圖說:黃永玉為沈從文《龍鳳藝術》 一書設計封面 網絡圖

  漂泊讓他看到了處世的種種技巧,也同時有了一股子「野氣」,「我的生活不像現代人那么正常,從幼兒園、小學、中學、我顛沛流離到處跑,如此的經歷現代人拿錢也買不到,所以每一樣事情,抓一樣東西,在文章中都很特別。」但文章還是要老老實實寫,畫畫老老實實畫,最近,黃永玉還有一天工作11個小時的紀錄,讓在場的年輕人汗顏不已。

  談到表叔沈從文,這位九旬老者的記憶總是與他周圍的人聯繫起來:「我的表叔沈從文稱呼巴金為『巴老伯』。我同『巴老伯』講話很少,我有點怕他。巴老可以批評這麼多人,沈從文啊,蕭乾啊,曹禺啊,而且人家也都接受巴老的批評,是巴老的公正讓他什麼都不怕,贏得了大家的尊重。我很幼稚,不知道他曾經受過這麼大的磨難……」

圖說:沈從文為黃永玉《阿詩瑪》一書題籤 網絡圖

  【記者手記】有趣的靈魂

  在上海作協不大的會客廳裡,採訪中,不停地有熟悉的作家、學者前來與黃永玉打招呼、握手。「你的手好涼啊!」「你的手好瘦啊!」他會驚覺地睜大了眼。而這位九旬老者的手握起來溫暖,柔軟,又令人感受到其中真誠的力量。

  坐在群星閃耀的作家群中的黃永玉,似乎不復我行我素,放蕩不羈的「浪蕩漢子」模樣,回復到一個有著對世事澄澈的洞見與從容的老人形象,令記者頗感意外。而我依然相信,那也是一個真摯的,熱氣騰騰地生活著的黃永玉。王爾德說過,這個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太多,而有趣的靈魂太少。在上海陰冷的冬天裡,黃永玉用他鮮少流露的慈祥的一面,充實了一個「有趣的靈魂」。

圖說:黃永玉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 攝

  相關連結:

  黃永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上世紀四十年代即已動筆,歷經動蕩的歲月,幾次停輟,至作者八十多歲始得以續寫,現在完成的第一部《朱雀城》,描寫的是作者童年生活過的故鄉的風貌。這是一部濃墨重彩的歷史生活長卷,一幅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邊城風俗圖畫。作者少小離家,一生漂泊,本書的創作源於他深刻的故鄉記憶和生命體驗。極其生動細緻地刻畫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作為湘西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的朱雀城,它的社會組成的各個側面,它所經歷的重要歷史事件,生活在其間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種種歡樂與悲苦、呼吸與悸動,構成一座古城的勃勃生機。

  小說筆法看似十分隨意,實則取材極為嚴謹,細節準確;語言尤其值得稱嘆,它得力於「故鄉思維」,獨具朱雀特色和朱雀風格,更是文學的升華與藝術的呈現。

相關焦點

  • 清朝書生握毛筆 咋像握鋼筆?
    N海都見習記 者喻蘭 文/圖 海都訊「清朝書生,怎麼會像現代人握鋼筆一樣握毛筆呢?」上周末,晉江的謝先生到泉州參觀閩臺緣博物館時,被一尊塑像的握筆姿勢搞糊塗了。是塑像犯了常識性錯誤,還是我們對古人超前的執筆方式孤陋寡聞了?
  • 你用鋼筆寫字,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從那一天起,我也不知道怎麼來了一股學習的勁頭,每天都早早的來到學校,再也不出去玩了,坐在學校的泥臺子上寫字,讀書。 有一次,中午放學回家,奶奶做飯晚了一會,我拿起了一個涼饅頭吃著就去學校了。奶奶做了飯,用陶瓷缸子盛著麵條,給我送到學校。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我更不願意吃下這些麵條。
  • 用鋼筆寫字
    ——直播日記#一百三十三期#剛讀書的時候,用左手寫字,被糾正過來了。現在想想其實挺酷的,再想來練,倒是難了。
  • 做一個用鋼筆寫字的有心人
    那用什麼樣的方式,能讓當今的愛好者或者學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某個字的寫法,但開始寫不好沒關係,都要用心地關注好每個字的書寫原理,這是一個練字必要的心理準備與完善。不能是專一地在家練字,而是要不斷地訓練廣泛的書法眼界,增強自己的書法素養和習性,做到隨時「心中有字」。
  • 黃永玉自喻晚上八九點的月亮:為什麼不是50歲?
    ▲黃永玉先生今年迎來90歲壽辰。我們說,黃老您寫了幾年還只寫到十二歲,大家都等不及了。黃老笑著說:「總要一步步來嘛。我寫得很慢,因為我是老老實實地寫,我要把所經歷的每個時代與社會的各個側面勾勒出來。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寫多長,第一部分我已在今天完工了,第二部分寫抗日戰爭時期,第三部分寫新中國成立後。」  文學早就是黃永玉傾心的事業,黃永玉不止一次說:「文學在我的生活裡面是排在第一的。」
  • 三請董卿三請黃永玉:你太認真了,我必須認真
    --朱森林1、在很多人眼裡,黃永玉是一個傳奇人物。他沒有上過大學,卻成了大學教授;他不學寫作,卻出版了很多書;他沒有上過藝術學院,但在中外畫壇上卻聲名遠揚。「你他媽又吹」為什麼我對你這麼好「鳥是好鳥,就是話多」有趣的是我現在老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有趣的老頭兒,但他們是多功能的,而且有趣,只能找到黃永玉。
  • 如何把字寫好 I 硬筆第七講:最好的寫字工具鋼筆、秀麗筆的使用
    握中性筆、籤字筆等水筆的方法和握鉛筆方法基本相同。但由於中性筆是通過液體毛細作用輸運墨水到紙面的,比較容易寫出筆畫,所以握筆的力度可以變得更加輕。握鋼筆的執筆方法和握鉛筆的方法不同。因此,鋼筆的執筆要領是:筆桿應靠在虎口處;而不是像之前握鉛筆的時候一樣靠在食指掌指關節處。筆和紙的夾角約為40-65度。
  • 讓孩子愛上寫字的鋼筆,順滑、好用!
    如果孩子從小就寫字不規範,答題卡掃描進電腦時,幾乎就是一團模糊。閱卷老師連看都看不清,咋給你分?國內中小學普遍都很重視鋼筆字書寫,上海市甚至還設置了「寫字等級水平考試」。五年級參加初級鋼筆字考試,九年級參加二級鋼筆字考試,成績錄入檔案,不合格的話,甚至會影響到學業成績!
  • 藍墨水一一懷念用鋼筆寫字的青春時光
    藍墨水以及鋼筆曾經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啊!那時的生活需要每天寫很多字,說鋼筆和我的生活不可分離太過於誇張,不過那筆用久了也便仿佛有了靈性,混在同學外觀一模一樣的筆中間,我拔下筆帽,在紙上畫一下就能感覺到那是不是我的鋼筆。人和筆竟然也能有心有靈犀呢。墨水我喜歡用純藍的。
  • 練鋼筆字時正確的寫字姿勢與握筆方法
    磨刀不誤砍柴工,要練好字,首先要掌握正確的寫字坐姿和握筆姿勢。正確的寫字坐姿/書寫姿勢不單為了好看,還可以使書寫技能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有助於書寫者的身心健康。同樣的,只有鋼筆握正確了,才能寫出好字,寫字清松,視野寬闊,不易因長時間寫字而變成近視眼。
  • 晨光文具怎麼樣|怎麼挑選一支好鋼筆,看完就你就知道了
    筆尖篇筆尖可以說是鋼筆的靈魂,選鋼筆重要的是選擇一款好用的筆尖。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出發,選擇合適的筆尖。1.選擇合適的筆尖構造從筆尖的構造來看,市面上常見的鋼筆筆尖可以分為明尖和暗尖。明尖,即筆尖露出在筆頂外面,看起來美觀精緻。
  • 讓孩子愛上寫字的鋼筆,順滑、好用!
    現在,國內的中、小學都越來越重視孩子的鋼筆字了,上海市甚至專門設置了「寫字等級考試」。 五年級參加初級鋼筆字考試,九年級參加二級鋼筆字考試,成績錄入檔案,不合格的話,甚至會影響到學業成績!最重要的是,這款鋼筆真的很好用!寫起字來順滑流暢,筆尖柔韌有彈力,比原子筆、中性筆的手感好太多。磨砂金屬質感設計,低調奢華,使用起來非常輕便,寫字一點都不費力,行雲流水。
  • n9桐君系列鋼筆怎麼樣,n9馬卡龍國風鋼筆試用測評
    作為一個碼字工作者,鋼筆,應該就是我對文字工作的最後倔強。 為什麼用鋼筆?作為書寫工具而言,鋼筆的適應性並不強。比如說漏墨、斷水、長時間不合上會影響出水等等。但是,用鋼筆寫字的那個儀式感和厚重感是其他筆所給不了的。其他的筆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過客,匆匆一見,再會無期。
  • 御三家日本平價透明示範鋼筆評測
    看購買評論,有人嫌它的筆握太短,必須戴上筆帽才好用,我倒沒覺得,估計還是跟手的大小有關係。筆尖非常順滑,書寫體驗良好。我購入了F尖和M尖兩種:百樂的F尖約為0.5mm,比白金的F尖要更細,適合書寫工整字體;M尖約為0.7mm,出水量很豐沛,適用於漸變強、顏值高的彩墨。
  • 百樂不貴之百元鋼筆套裝大集合
    鋼筆作為一種書寫工具,擁有中性筆所欠缺的「顏值」,從而賦予你一種寫字的儀式感。鋼筆筆身材質分為金屬和塑料兩種。金屬材質固然好,但百元以下的選擇太少,樣式太老氣,我們不妨放大眼界看看塑料材質的鋼筆。Kakuno笑臉鋼筆關卡二:握感測試如果說顏值決定了你是否用一支筆,握感決定了你能否長久用一支鋼筆。
  • 寶寶三年級,用鋼筆寫字的一個小竅門,保管成為一個小書法家
    寶寶三年級,用鋼筆寫字的一個小竅門,保管成為一個小書法家。年級的孩子寫字,從鉛筆過渡到鋼筆,對孩子練習寫字比較好,因為鋼筆能夠做到藏鋒、中鋒、側鋒、回鋒、勾鋒等書法要求,而原子筆、水性筆等不能寫出,給孩子買的鋼筆的筆尖不能太粗,因為小學生作業本不大,筆尖粗了,寫出來的字就會太大。
  • 樂天派黃永玉告訴你 找到自己的興趣有多重要
    15歲發表木刻作品,24歲舉辦個展,32歲創作經典版畫《阿詩瑪》,60歲隨手畫的一張猴票暴漲30萬倍,80歲登上時尚雜誌封面,84歲榮獲「奧林匹克藝術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90後頑主」黃永玉身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顯。
  • 9歲小孩寫字就像印刷體,老師不忍批改,網友:小小人型印表機
    9歲的孩子一發出考試的卷子,火遍了網絡。正如您在兒童考卷看到的那樣,兒童的筆跡很整齊,書寫的單詞就像印表機列印的一樣。網民看著這個說:這是別人家的孩子。一位更有趣的網友說:「這只是一臺小型的人造印表機,實力也太強了。」
  • 說說這幾年用過的哪些鋼筆,是真正價廉物美又適合小學生!
    在成長過程中一起分享專業、實用、有趣的親子新知與體驗大手牽小手,幸福向前走!快開學了,孩子的文具都準備好了嗎?小小的文具單價不貴,可要是買到了不好用的款式,會阻礙孩子學習探索的興趣!文 | 一山一河從小就對鋼筆有些特殊的感情,在我剛上學還在用鉛筆寫字的時候就羨慕高年級拿鋼筆寫字的學生;到我開始用鋼筆寫字的時候,又開始羨慕起那幾個擁有一整盒文具盒鋼筆的同學!
  • 91歲藝術家黃永玉藝術遊記散文集推出義大利文版
    2015年2月16日下午五點,九十二歲的國寶級藝術家黃永玉先生精神矍鑠地走進了北京三裡屯義大利駐華大使館,參加為他的藝術遊記散文集《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舉辦的義大利文版推介會,他表情輕鬆愉快,「這個地方我很熟,來過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