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是立秋節氣,今年立秋所在的時間剛好是處於三伏天的中伏階段。所以當立秋遇上三伏天,申城高溫依舊。
上海未來天氣趨勢
隨著颱風「黑格比」遠離,未來一周上海又轉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以多云為主,多高溫和午後局地雷陣雨,極端最高氣溫在37度左右。持續高溫易導致大氣中積聚大量不穩定能量,午後容易出現局部雷陣雨,可能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雖然說立秋過後,天氣依然炎熱,但是這種炎熱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立秋過後早上天氣會比較涼爽,但是到了晚上就會炎熱無比。這也是秋後一伏所呈現的一種氣候的狀態。夏秋交替之際,早晚溫差大,很多疾病會「乘虛而入」,因此,針對氣候特點,我們既要防暑又要禦寒。
最容易生這幾種病
01誘發心腦血管病
在夏秋交替時由冠心病引發的心肌梗死並不少見。「秋老虎」所致的這種悶熱、高溫天氣,會使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發生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同時,高溫環境下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增加了冠心病的發作風險。
02中暑
雖然眼下已時過立秋,但並不意味著就告別了暑熱,在「秋老虎」天氣,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下降所致。甚至不少人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
03容易腹瀉
初秋暑熱未退,溼氣當令,此時人體的胃腸功能經過一個盛夏的消磨,正處於一年四季中的最為脆弱時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現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如秋季腹瀉。
04風燥感冒
立秋時節,容易出現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幹」,咽喉幹、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少痰或無痰。
立秋後的天氣「火爆」依舊,不僅延續了夏的高溫,而且「燥」得很!因此,立秋之後養生記住一個字——潤!潤燥養肺就是立秋後的養生重點。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
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蔔、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花生、豬肉、鴨、雞肉、鯽魚、黃魚、柚子、葡萄、梨、蘋果等。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食生冷瓜果,以免損傷脾胃。
立秋養生菜譜
01菠菜
初秋氣候開始變乾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攝入不夠,就容易上火,口腔裡也會跟著出現潰瘍、發炎等問題。菠菜中豐富的核黃素是有效預防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營養素。
02蒜蓉絲瓜
絲瓜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清蒸絲瓜,加點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就熟,淋點海鮮醬油,味道非常好。
03黃精煨豬肘
立秋時節人們往往會做上各種各樣的肉食,以肉貼膘。豬肘補虛扶弱,輔以益氣健脾的黨參、養陰潤肺之黃精製成的黃精煨肘有補脾潤肺,強筋壯體之效。
04雪梨百合汁
立秋後燥氣上升,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蓮子、山藥、百合等。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製,清熱潤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別是對於經常乾咳的人。
來源:東方網
編輯:韋麗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