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遇上三伏天,一定要注意這些!

2020-12-20 上海徐匯

8月7日是立秋節氣,今年立秋所在的時間剛好是處於三伏天的中伏階段。所以當立秋遇上三伏天,申城高溫依舊。

上海未來天氣趨勢

隨著颱風「黑格比」遠離,未來一周上海又轉受副熱帶高壓控制,以多云為主,多高溫和午後局地雷陣雨,極端最高氣溫在37度左右。持續高溫易導致大氣中積聚大量不穩定能量,午後容易出現局部雷陣雨,可能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雖然說立秋過後,天氣依然炎熱,但是這種炎熱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立秋過後早上天氣會比較涼爽,但是到了晚上就會炎熱無比。這也是秋後一伏所呈現的一種氣候的狀態。夏秋交替之際,早晚溫差大,很多疾病會「乘虛而入」,因此,針對氣候特點,我們既要防暑又要禦寒。

最容易生這幾種病

01誘發心腦血管病

在夏秋交替時由冠心病引發的心肌梗死並不少見。「秋老虎」所致的這種悶熱、高溫天氣,會使人體大量出汗,體內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發生血栓、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同時,高溫環境下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增加了冠心病的發作風險。

02中暑

雖然眼下已時過立秋,但並不意味著就告別了暑熱,在「秋老虎」天氣,中暑不是什麼罕見事兒。伏天機體能量消耗大,人體免疫力下降所致。甚至不少人頭伏、中伏都沒有被暑熱擊倒,但末伏時卻撐不住了。

03容易腹瀉

初秋暑熱未退,溼氣當令,此時人體的胃腸功能經過一個盛夏的消磨,正處於一年四季中的最為脆弱時期,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容易出現脾胃失調、消化不良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如秋季腹瀉。

04風燥感冒

立秋時節,容易出現風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狀,即頭疼、咽喉腫、鼻塞外,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幹」,咽喉幹、嗓子緊,連咳嗽都是乾咳,少痰或無痰。

立秋後的天氣「火爆」依舊,不僅延續了夏的高溫,而且「燥」得很!因此,立秋之後養生記住一個字——潤!潤燥養肺就是立秋後的養生重點。可根據秋季的特點來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

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蔔、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花生、豬肉、鴨、雞肉、鯽魚、黃魚、柚子、葡萄、梨、蘋果等。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忌多食生冷瓜果,以免損傷脾胃。

立秋養生菜譜

01菠菜

初秋氣候開始變乾燥,一旦蔬菜、水果、水分攝入不夠,就容易上火,口腔裡也會跟著出現潰瘍、發炎等問題。菠菜中豐富的核黃素是有效預防口角潰瘍、唇炎、舌炎、皮炎的重要營養素。

02蒜蓉絲瓜

絲瓜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清蒸絲瓜,加點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就熟,淋點海鮮醬油,味道非常好。

03黃精煨豬肘

立秋時節人們往往會做上各種各樣的肉食,以肉貼膘。豬肘補虛扶弱,輔以益氣健脾的黨參、養陰潤肺之黃精製成的黃精煨肘有補脾潤肺,強筋壯體之效。

04雪梨百合汁

立秋後燥氣上升,多吃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如蓮子、山藥、百合等。雪梨和百合一起加水熬製,清熱潤燥,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特別是對於經常乾咳的人。

來源:東方網

編輯:韋麗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立秋遇上三伏天,這麼吃就對了!
    立秋遇上三伏天,這麼吃就對了!」節氣今年的立秋時節處在中伏和末伏時段熱氣騰騰的「秋老虎」提醒著人們暑氣的餘威仍在立春時「咬春」立秋時便「啃秋」在傍晚時分席地而坐大大地啃上一口西瓜或香瓜
  • 三伏天裡望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你知道嗎
    由於今年夏天全國普遍雨水比較多,突然天晴以後,就立馬進入了三伏天,氣溫仿佛突然就升高了一般。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氣最熱,降雨最多的季節。高溫高溼的天氣讓人們有一種在蒸籠裡面的感覺。悶熱的天氣讓人們非常盼望立秋。
  • 三伏天是怎麼來的?入伏時間怎麼算?2020年三伏要注意哪些問題?
    由於天氣炎熱容易生病,所以人們要想辦法避暑。劉宋裴的【史記集解】:孟康曰:「六月伏日初也。周時無,至此乃有之。」而在唐朝張守節的《史記正義》中同樣記載:六月三伏之節起秦德公為之,故云初伏。這些記載都說明,三伏天是從秦朝開始的。
  • 今年立秋為8月7日,但三伏天8月24才結束,是否有秋後一伏之說?
    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也是農曆六月十八。而目前來看,現在整個時間段還是處於炎熱的三伏天氣,人們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也是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一個時段。而這個時段裡天氣的空氣溼度也是很高。三伏天又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 「立秋不落雨,24隻秋老虎」啥意思?秋老虎和三伏天哪個更熱?
    農村老話常說「最熱不過三伏天」,確實如此,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階段,尤其是中伏,白天的溫度達到了峰值,很多人還是更盼望立秋的到來,雖然立秋天氣也很熱,但是在早晨和夜晚還是有一絲絲涼風讓人心曠神怡。那麼立秋之後,氣候就真的很涼快了嗎?在民間還有「立秋不落雨,24隻秋老虎」的說法,啥意思?
  • 2020年三伏天,什麼時候結束,該注意哪些事?
    這一天天混得,連時間都忘了,不知不覺中三伏天已經來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很多人在這個時候計劃著外出避暑,但是每年的三伏天情況不一樣,在三伏天裡,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三伏天又會到什麼時候結束呢?一,三伏天是什麼意思?
  • 三伏天汗蒸有什麼禁忌 這些注意事項一定要知道
    民間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所以在三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去汗蒸,其實三伏天汗蒸也是有禁忌的,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汗蒸時不可過分揉搓身上   正在汗蒸的時候不要過分用力揉搓身上的泥垢,用毛巾擦拭即可,防止汗腺不能正常排洩。
  • 立秋後做到這些,寶寶安然度過末伏
    今年的三伏天一共40天,雖然上周已經立秋了,但今天還處於中伏,三伏天還遠遠沒有結束。 不用急,今天雪莉姐就和各位寶媽們說說寶寶夏季養生需要注意什麼,讓寶寶身體健康,立秋後也能安然度過三伏天。如橙子、葡萄、菠蘿這些都不錯。 從中醫角度分析,孩子們吃酸甜食物,具有祛溼且開胃的效果。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具體啥意思?
    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具體啥意思?在農村生活當中,人們根據平時的氣候現象,總結了很多的農村諺語。而且通過這些農村諺語來指導農業生產,為應對後期農業生產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可以說,作為農村的人們來說,智慧是無窮的。
  • 立秋節氣,孩子上吐下瀉?4個育兒避坑指南,讓孩子少生病
    孩子生病就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每一次裸露胳膊吹空調,每一次吃吃進去的冷飲和冰棍,每一次光腳在冰涼的水磨石地板上走,這些小小的細節,為孩子的健康埋下了隱患。特別是現在到了立秋節氣,氣候在悄悄的轉換,炎炎夏日在向涼爽的秋天過渡,稍不注意,老人小孩雙雙中招。立秋節氣,高溫預警,育兒養生如何抵擋這一陣秋老虎?
  • 2020立秋時間是哪天幾月幾號?立秋後有幾個秋老虎?天氣還熱嗎?
    如果天氣過於炎熱,會影響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所以農村有很多關於三伏天的諺語,這些諺語都是在農村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我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那今年是不是又會遇到秋包伏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這句諺語是關於三伏天的。要理解這句諺語的意思,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三伏天。
  • 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 三伏天什麼時候結束
    每到夏天老人們口中常會提到「三伏」這個詞,兒時的記憶裡三伏天和奶奶手中搖曳的扇子是分不開的,但很多人並不明白什麼是三伏天。在這個悶溼炎熱的季節裡,人往往會感到口乾舌燥、無心進食,究竟三伏天從什麼時候開始又在什麼時候結束?日常養生又該注意什麼呢?什麼是三伏天「三伏」,據說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 今日立秋陝西仍處三伏天 進入真正秋天還得一段
    7日將迎來立秋節氣。       記者了解到,由於受副高東退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未來陝西關中大部、陝南部分地方最高氣溫有所回落,昨日16時30分,省氣象臺解除高溫藍色預警。       7日,我們將迎來一年一度的立秋節氣,中國古代「秋」有「就」的意思,立秋即為「萬物就成之時」。此時農作物均已成熟,到了春華秋實的季節。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
  • 立秋到了,農諺說「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後」,立秋後還會熱多久
    在民間有「立秋不是秋,天涼白露後」,是什麼意思?今年立秋還會熱多久,小面小智就來給大家詳細解答一下吧!我們都知道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預示著秋天即將來臨,就要告別酷暑天了,可是農民常說的「立秋不到秋,天涼白露後」就能很好地跟大家解釋立秋這段時間 的天氣變化。
  • 「加長版」的三伏天,防暑降溫有「涼」策
    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的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今年,7月16日正式入伏,「三伏天」的時間長達40天。三伏天為啥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加長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今天,一起來了解關於三伏天的這些事兒,讓你防暑降溫有「涼」策。
  • 2018年立秋是「幾」伏天, 立秋後是什麼節氣, 天氣要炎熱到幾號?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距離立秋節氣的到來越來越近了,小夥伴們已經感受到「涼爽」的氣息了!但是,真的如此嗎?天氣能一下就涼快嗎?答案肯定讓很多人失望,因為即便到了「立秋」,但如今還在三伏天,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那立秋是在哪一伏呢?
  • 立秋後,最該喝的是它,而不是冷飲,驅寒祛溼,平安度過三伏天!
    時間不知不覺中已經過了立秋,即將來到八月中旬了,立秋後,最該喝的是它,而不是冷飲,驅寒祛溼,平安度過三伏天!雖然已經立秋,但是夏天的悶熱卻依舊拖著尾巴遲遲不肯離我們遠去,所以還是會有一段時間的高溫。可是很多喜歡喝冷飲的小夥伴們應該要知道,我們的腸胃在經過夏天的考驗之後,又突然面對冷飲的刺激很容易就會受到傷害,所以我們在立秋之後,應該儘量控制自己食用冷飲的頻率,但是很多人又要問了,不讓喝冷飲那喝什麼呢?
  • 今年立秋什麼時候到來?立秋過後天氣如何?看完便知
    幹活回來沒有一會便滿頭大汗,現在的天氣確實即潮溼又悶熱,而這就是是三伏天高溫天氣的常態。炎熱天氣持續,人們期盼著涼爽秋天到來,然而還有幾天我國一年一度的立秋節氣就要到來了。2020年什麼時候立秋?立秋後天氣怎麼樣?今年是庚子年,而今年的立秋到來是陽曆的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立秋到來也表示著秋天的開始,立秋就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 三伏天是什麼 三伏日期怎樣確定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 2020年三伏天從哪天開始?三伏天有什麼風俗禁忌?
    再過幾天,就是小暑節氣了,天氣也會越來越熱,又悶又熱的三伏天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俗語有諺「夏至三庚數頭伏」,三伏天的頭伏是夏至以後第三個「庚」日(也叫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也叫二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也叫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