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二中,今年拿到了內蒙古自治區的文理狀元,蒙傑,理科715(裸分);馬靜怡,文科685分。
蒙傑,理科715
其實並不意外,二中也並非一般的中學,接下來我們聊聊呼市二中的背景。
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是內蒙古、呼市兩級重點中學,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現有教職員工291人,20%多的教師擁有碩士學位,近一半的教職員工是共產黨員。學校有特級教師3 名,高級教師103 名,全國優秀教師1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名,自治區優秀教師2名,自治區級教學能手9名(市級26名),自治區級學科帶頭人 10名。
自1985年以來,共有14名學生取得自治區高考文、理科狀元。今年又添兩名狀元。
目前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共256畝,建築面積共 104358平方米,有72個教學班,4280名在校學生。
東校區
接下來介紹一下二中的歷史背景,不得不提起傅作義將軍。傅作義在1942年5月創辦的私立奮鬥中學,校址位於綏西陝壩(今杭錦後旗),最早批的學生主要是軍政幹部子女。
1946年3月,學校隨傅部遷至歸綏(呼和浩特),改名為歸綏奮鬥中學,校址即今呼和浩特第二中學所在地。到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了該學校,改名為歸綏市第二中學;1954年,蒙、綏合併,學校改為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學,該校到現在已經有了70多年的歷史。
1980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重新確定為首批辦好的自治區級重點中學。2002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授予「內蒙古自治區示範性高中」稱號。
而在杭錦後旗的奮鬥中學現在依然在,杭錦後旗的奮鬥中學,從私立奮鬥中學,到1952年改為公辦,與普愛中學、陝壩師範合併,稱「陝壩中學」;1958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中學」;1961年,學校更名為「杭錦後旗第一中學」,1989年恢復「奮鬥中學」校名,2009年評為中國「百強中學」。
杭錦後旗奮鬥中學
當年傅作義將軍創辦了一所私立奮鬥中學,才有了現在的兩所重點中學。
如果問內蒙古最好的中學是哪一所,可謂是巾幗不讓鬚眉,我們按照大眾的說法列舉了10所,大家可以投票表決,如果你認為還有更好的,評論打出來,讓網友點讚投票。(僅為互動,不做任何參考)
「高考是考學生,中考既考學生,又考家長。能夠考一個好的高中,意味著踏進了半個重點大學。」
這是老百姓最樸素的認識,想想是很有道理。
關注我, 一起聊聊教育的這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