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6高考狀元調查出爐 男女狀元平分天下

2020-12-17 搜狐網

  2007年5月14日,「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發布《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這是我國首次針對高考狀元狀況進行的調查報告。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雜誌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編制,該報告歷時8個月,對1999~2006年我國各省市(除西藏、港澳臺地區外)高考狀元的地域分布、就讀高校、院系及專業和就讀中學等狀況進行了全方位調查。

旨在為即將參加中、高考的考生及家長理性選擇中學及高等院校和專業,為我國廣大的基礎教育工作者和高考研究人員研究教育問題,以及為有關政府部門進行教育資源分配與教育決策提供參考。

  2007年是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三十周年,「高考」作為我國最大規模的人才選拔制度,是目前全國人民公認的最公平、最公正的制度。「高考狀元」作為各地區高考的最高分得主,高考「賽場」的金牌獲得者,它的出現是一個學生的天賦、情商、志向、勤奮與家庭的生活條件、生存環境、教育方式和中學的辦學理念、教師水平、教學方法的完美結合,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每年高考放榜後,「高考狀元」因其特有的價值與影響贏得社會的強烈關注,「高考狀元」都牽動著考生、高校、中學、老師、家長、商家、媒體乃至全社會的「眼球」,成為萬人矚目的焦點,在我國社會中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2005年香港高校進入內地招生後,兩年間就招收到18名狀元,對北大清華等內地高校生源格局發起強有力的衝擊,高校生源競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巾幗不讓鬚眉」,男女狀元「平分天下」

  報告顯示,1999~2006年我國除西藏和港澳臺地區外,廣東是全國產生高考狀元最多的省份,共有65名高考狀元,遼寧產生的高考狀元最少14人。調查顯示,女狀元略多於男狀元,狀元約佔50.27%,男狀元約佔49.73%,已經形成了男女狀元「平分天下」的局面。另外8年間約有20名高考狀元是復讀生,約佔高考文理狀元總數的3%。對比最近幾年的復讀生考取狀元情況發現,復讀生考取高考狀元有逐年上升趨勢,僅2006年在全國各省市高考贏得狀元的復讀生就有6人,「上名牌大學,讀熱門專業」是復讀生考取狀元逐年呈上升趨勢的重要原因。

  據中國校友會網運營總監趙德國介紹,《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是我國首次針對高考狀元狀況進行的調查報告,除對我國各地區高考狀元的狀況進行較為全面的調查分析外,還依據調查結果發布了1999-2006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大學排行榜、1999-2006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院系排行榜、1999-2006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專業排行榜、1999-2006中國中學高考狀元排行榜等排行榜。

  北大清華復旦「最受狀元青睞」,香港名牌高校成「狀元新寵」

  榜單顯示,北京大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高居「1999-2006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僅次之位居第二,選擇北大和清華就讀的狀元合計佔總數的90.73%,處於絕對的壟斷地位;復旦大學列第三。位居前十的其他高校是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等。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最受理科狀元青睞,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最受文科狀元青睞。北京、香港和上海等經濟和文化發達地區的高校是高考狀元的首選,中西部名牌大學少有狀元問津。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負責人蔡言厚教授指出1999~2006年高考狀元選擇就讀的高校大都具有三大特徵,一是辦學理念先進、綜合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均位列「2007中國大學排行榜「前三名,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大學。二是社會聲譽良好、社會影響力凸出、關注度較高;三是地域優勢明顯、科研實力較強、社會服務卓著。雖然香港高校2005年才進入內地招生,但是憑藉其特有的地域優勢、辦學優勢、科研勢力、世界影響、社會服務能力和高額獎學金等優勢迅速成為了高考狀元寵愛的高校。蔡教授還指出,1999~2006年我國高考狀元選擇就讀的內地高校如此集中幾所高校,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值得人們深思。

  香港高校集體挑戰北大清華的「霸主地位」

  香港科技大學是最受高考狀元青睞的香港高校,兩年共招收7名狀元,高居香港地區首位;香港大學6名狀元,居第二,香港中文大學4人居第三,香港城市大學1人居第四。從就讀香港高校的狀元分布地區來看,廣東和北京的高考狀元較青睞香港高校,廣東選擇就讀香港高校狀元最多,共有7人,北京有3人,安徽、福建和廣西等各1人。自2005年香港高校進入內地招生,紛紛設立了「高額獎學金」與國內高校爭奪「高考狀元」,香港高校集體挑戰北大清華的「霸主地位」,短短兩年間香港高校就招收了151名高考狀元中的18名狀元,約佔兩年狀元總數的12 %,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招收狀元比例也隨之下降至84.66%。

  經濟管理、生命科學等熱門專業是高考狀元的首選專業

  經濟管理類專業是高考狀元的首選專業,高居「1999-2006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專業排行榜」第一,數理化基礎類專業居第二,生命科學類專業第三,電子信息類專業位居第四,計算機類專業居第五,位居前10名的其他的專業是法學、自動化、建築學、外語、新聞等。統計發現,經濟管理、生命科學、電子信息、計算機等熱門專業約佔總數的90%以上,較少選擇對國家、民族、社會有重大影響的基礎專業,特別是中西部名牌大學的名牌專業亦少有狀元問津,相對來講,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則是「門庭若市」,乃狀元的不二首選

  北京大學包攬「最受高考狀元青睞院系排行榜」前三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高考狀元的首選院系,高居「1999-2006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院系排行榜」第一,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居第二,北京大學元培計劃實驗班列第三,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位居第四,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和北京大學法學院並列第五,位居狀元選擇就讀其他十大院系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和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班等。其中清華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系是高考理科狀元的首選,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高考文科狀元的首選。

  「狀元搖籃」大都是「國字號」或「省字號」的名牌中學,「海南中學」培養的高考狀元最多,高居「1999-2006中國中學高考狀元排行榜」第一名,哈爾濱市第三中學、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烏魯木齊一中、廣東實驗中學、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並列第2,武漢外國語學校、重慶巴蜀中學、湟川中學、呼和浩特二中、天津南開中學、天津耀華中學、廣州市第二中學、廣州市執信中學並列第7。高考狀元人數3人以上的有40所中學,人數在2人以上的有81所。其中烏魯木齊一中和海南中學培養的高考理科狀元最多,海南中學和呼和浩特二中培養的高考文科狀元最多。

  蔡言厚教授表示1999-2006年我國各地區培育出高考狀元的中學大都是「國字號」或「省字號」的「名牌中學」,它們基本上都是擁有較豐富的行政資源、教育資源、學生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各省市重點建設中學,相對而言,地方級中學在與這些「名牌中學」的「高考狀元」的比拼中還處於弱勢。另外發現,湖北黃岡中學、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東北育才學校等著名重點中學,1999~2006年共8年沒有培養出高考狀元,令人感到驚訝。一些省市的民辦中學和高考補習學校成功突破公辦重點中學包圍,成功培養出了「高考狀元」,打破了高考狀元被公辦學校「壟斷」的局面。

  自2002年起「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以衡量高校科學與人才的貢獻能力為評價目標連續5年開展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工作,2007年1月最新發布了《2007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 《1999~200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由中國校友會網運營總監趙德國、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學術負責人蔡言厚教授、雲南師範大學青年學者馮用軍、《大學》雜誌執行主編黃天彥和中國校友會網劉明等共同執筆完成,讀者想了解報告全部內容請在中國校友會網等網站下載。

  1999~2006中國最受高考狀元青睞大學排行榜(前十強)

  名次 學校名稱 所在地區 狀元人數 所佔比例

  1 北京大學 北京 315 56.05%

  2 清華大學 北京 195 34.7%

  3 復旦大學 上海 11 1.96%

  4 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 7 1.25%

  5 香港大學 香港 6 1.07%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6 1.07%

  7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 5 0.89%

  8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 4 0.71%

  9 中山大學 廣東 3 0.53%

  10 中國科技大學 安徽 2 0.36%

  (備註:以上高考狀元統計結果不包括西藏與港澳臺地區)

  1999~2006中國各省市培養高考狀元最多的中學

  行政區域 省市 中學名稱 狀元人數

  東北地區 黑龍江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8

  吉林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8

  遼寧 鞍山一中 2

  華北地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二中 5

  天津 天津南開中學 5

  天津耀華中學 5

  河北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 4

  山西 康傑中學 4

  北京 北京80中學 3

  華東地區 江蘇 蘇州中學 4

  福建 泉州五中 3

  上海 市西中學 3

  安徽 合肥一中 2

  六安一中 2

  安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2

  江西 萬年中學 2

  山東 萊州一中 2

  浙江 海寧宏達學校 1

  杭州第二中學 1

  杭州外國語學校 1

  嘉善一中 1

  景寧畲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1

  寧波市象山中學 1

  浦江中學 1

  衢州二中 1

  瑞安中學 1

  紹興魯迅中學 1

  嵊州二中 1

  嵊州一中 1

  桐鄉高級中學 1

  溫州市第十五中學 1

  浙江省義烏中學 1

  餘姚中學 1

  鎮海中學 1

  舟山中學 1

  諸暨中學 1

  西北地區 新疆 烏魯木齊一中 8

  青海 湟川中學 5

  寧夏 銀川二中 4

  銀川一中 4

  陝西 西北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4

  甘肅 蘭州一中 3

  西南地區 重慶 重慶巴蜀中學 5

  四川 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 4

  貴州 貴陽市第一中學 3

  雲南 曲靖一中 3

  玉溪一中 3

  中南地區 海南 海南中學 10

  廣東 廣東實驗中學 8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8

  湖北 武漢外國語學校 5

  廣西 柳州高中 2

  柳州市第一中學 2

  南寧第二中學 2

  廣西梧州高中 2

  河南 濮陽市中原油田一中 2

  新鄉市一中 2

  湖南 長郡中學 2

  (備註:以上高考狀元統計結果不包括西藏與港澳臺地區)

  《大學》雜誌

(責任編輯:李靜玉)

相關焦點

  • 首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出爐 近半數狀元鍾情北大
    1999至2006年,近一半的高考狀元選擇上北大,三分之一的高考狀元選擇讀經濟專業,選擇就讀北京大學的高考狀元最多,有315人,約佔總數的56.05%。昨天(13日),我國首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完成。
  • 中國高考狀元的陰盛陽衰
    「稱雄」,從最初的「三分天下有其一」逐漸走向「頭頂半邊天」,近四年來女狀元所佔比例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遞增,從發展趨勢來看大有「一枝獨秀」之勢。本期青塔就以歷年來中國高考狀元中的男女比例,來扒一扒中國高考狀元的陰盛陽衰狀況。在今年年中的時候,中國校友會曾經出過一份《2015年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從中我們可以略窺一二。
  • 2012年陝西高考理科狀元出爐
    2012年陝西高考理科狀元出爐,為西工大附中毛雨帆,總分712。2011年,西安高新一中的範孟辰同學以687分奪得陝西省高考文科狀元;漢中勉縣一中李寧寧以709分的成績奪得陝西省高考理科狀元。2010年,陝西省高考理科狀元由西安市高新一中夜毅和南天兩位同學以712分的成績獲得,夜毅的各科成績為:語文139分,數學148分,文綜281分,英語144分;南天的各科成績分別為:語文141、英語148、數學148、理綜275。陝西省高考文科狀元由西安市高新一中王一卜同學以681分的成績獲得,她的各科成績為:語文142分,數學143分,文綜259分,英語138分。
  • 高考女狀元稱霸全國18省
    近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最新發布《2015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追蹤調查1952-2014年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3000多人。45.68%2010年53.85%46.15%2009年48.15%51.85%2008年43.66%56.34%2007年37.21%62.79%2006年39.47%60.53%2005年44.00%56.00%2004年52.70%47.30%2003年54.41%45.59%2002年38.03%61.97%2001年55.84%44.16%2000年60.00%40.00%
  • 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出爐:學霸都去哪兒了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了一份《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展開追蹤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世界一流大學和中國頂尖大學,其中,1977-2015年中國大陸狀元最青睞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實現十連冠,成為中國大陸最受高考狀元青睞的大學。  一、報考學校高度集中  2000-2015年,全國高考狀元就讀大學高度集中,狀元選擇就讀的大學僅有10多所,高校綜合實力、社會影響、國際影響和區域優勢是影響狀元報考的最關鍵因素。
  • 2020年福建省高考狀元出爐
    2020年福建省高考狀元出爐:文科高考狀元:廈門市雙十中學,林潤瀾;理科高考狀元:三明市永安一中,羅開榮,711分;祝願兩位優秀學子金榜題名,一路順風!加油!高考必勝
  • 2020年山西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
    2020年山西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2020年山西省文科高考狀元:山西大學附屬中學,李昳萱,655分;山西省理科高考狀元:山西大學附屬中學,寧瑞懿,703分;>2019年山西省文科高考狀元:陽城縣第一中學,宋笑誼,655分;山西省理科高考狀元:運城市康傑中學,羅家琦,695分;2018年
  • 高考狀元女孩多?高等教育陰盛陽衰?難道男孩真的不如女孩?
    這幾天各省的高考情況都出來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今年出了很多女狀元!中國教育報記者曾對高考狀元的統計發現——1999-2008年間,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
  • 2020年貴州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
    2020年貴州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2020年貴州省文科高考狀元:興義一中,黃阿想;高考總成績:694分;語文高考成績:121分;數學高考成績:143分;英語高考成績:143分;文科綜合高考成績:267分;政策加分:20分;
  • 為啥高考狀元女孩多?難道男孩真的越來越不如女孩?
    這幾天各省的高考情況都出來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今年出了很多女狀元!中國教育報記者曾對高考狀元的統計發現——1999-2008年間,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其中,文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
  • 2020年重慶市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
    2020年重慶市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2020年重慶市文科高考狀元:南開中學,劉益涵,686分。語文高考成績:136分;數學高考成績:148分;英語高考成績:144分;文科綜合高考成績:258分;2020年重慶市理科高考狀元:重慶市第八中學,謝欣穎,726分;語文高考成績:136分;數學高考成績:149分;英語高考成績:148分;
  • 高考狀元權威報告!
    這是一個有自己觀點的平臺,只奉獻給那些有鼓點的人。(JINSHENG917746811)往年的高考狀元到底怎樣了?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了一份《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兩岸三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展開追蹤調查。
  • 蕃茄讀書法讀出高考狀元人生驕傲,狀元搖籃在哪裡?
    隨著各省高考分數線相繼出爐,各省高考狀元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那麼,歷年的高考狀元,如今都在做什麼呢?讓大數據給你分析分析吧!
  • 高考狀元「性別調查」:女生佔比54.5%,20年以來共12次超越男生
    2020年高考狀元性別調查隨著2020年高考成績的公布,「高考狀元」再次備受關注。獲得高考狀元的女生一共24名,佔已公布高考狀元總人數的54.5%。其中,在新高考不分文理的四個省份中,男女生各佔一半。另外,重慶、湖北、貴州、河北的文理科狀元都是女生。女生從傳統的文科狀元中,逐步向理科狀元發起挑戰,這也是值得理科男生們關注的一個地方。
  • 2020年河北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
    2020年河北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2020年河北省文科高考狀元:石華飛,畢業于衡水中學,689分(不含政策加分);2020年河北省理科高考狀元:邢雨菡,畢業於承德第一中學,721分(不含政策加分);語文高考成績:140分;
  • 2020年遼寧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
    2020年遼寧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2020年遼寧省文科高考狀元:東港市第二中學,高溪嶼,683分;2020年遼寧省理科高考狀元:朝陽市第一高級中學,劉浩宇,722分;2020年遼寧省高考分數線:本科:文科567分,理科359分;專科提前批:文科
  • 2020年江西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
    2020年江西省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2020年江西省文科高考狀元:楊詩雨,671分;畢業高中:江西科技學院附屬中學。2020年江西省理科高考狀元:尹天驥,703分;畢業初中:南昌心遠中學;畢業高中:南昌市第二中學蘇圃路校區。
  • 國際奧賽金牌與高考狀元,含金量哪個高?
    競賽與高考誰更強?含金量誰更高?一直成為爭議的焦點。從大多數網友反饋的結論認為,競賽選手比高考狀元實力更強。實力強不強、含金量高不高,主要體現在工作以後的潛力及取得的成就上。曾經網上有統計過一些高考狀元,工作後所取得的成就,似乎大多數很普通,與常人無異,傑出人物鳳毛麟角。
  • 曾經的陝西省高考狀元現在在做什麼?
    近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到2015年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兩岸三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展開了追蹤調查。調查內容包括高考狀元的性別、姓名、就讀大學及專業、畢業中學、所在城市和職業發展等情況。(P.S.調查數據主要通過中國兩岸三地的新聞報導、網絡媒體、高校網站、中學網站和雜誌書籍等公開渠道獲取。)報告顯示,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最新調查的1952-2015年中國兩岸三地高考狀元中,兩岸三地狀元男女所佔比例變化規律基本相同。
  • 2020年寧夏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
    2020年寧夏文理科高考狀元出爐:2020年寧夏文科高考狀元:銀川一中,馬雨瀟,高考成績686分;2020年年下理科高考狀元:銀川一中,苗恆碩,高考成績703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是許多同學心中的夢想2020年寧夏高考分數線:本科一批:文史類523分,理工類434分;本科二批:文史類451分,理工類368分;高職高專:文史類150分,理工類150分;本科一批(體育類):文史類490分,理工類416分;本科二批(體育類):文史類442分,理工類342分;高職高專(體育類):文史類150分,理工類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