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省高考分數線相繼出爐,各省高考狀元迅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那麼,歷年的高考狀元,如今都在做什麼呢?讓大數據給你分析分析吧!
數據來看,高考狀元在文學傳媒法律證券金融等專業技術領域,高考狀元的職業成就較高,行業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頻現。但是其他行業確實鮮有作為。
據江南時報報導,2012年,雲南省教育廳廳長羅崇敏公布調查報告稱,1977年到2009年32年來全國的124名高考狀元,「一個都沒有成為所從事職業領域的領軍人物」。
當所有人都在關注高考狀元,也有人為狀元們擔憂:他們畢業後會不會成為社會頂尖人才,能否擺脫高考狀元「傷仲永」的老路?看看下面兩位業界大佬,或許我們的擔憂是多餘的。
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績不好,貪玩愛看小人書,經常被媽媽訓。1977年恢復高考,讓史玉柱開始認真學習。此前,他高中畢業就「下放」了。
1980年,史玉柱以全縣總分第一,數學119(差1分滿分)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數學系。但在浙江大學數學系剛過了一學期,史玉柱就放棄了成為陳景潤的理想。
知道1+1不可能突破之後,史玉柱的數學理想破滅了。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識到我做不成這件事情,這是我理想破滅的主要原因。理想破滅後的史玉柱開始跑步,培養各種愛好。他每天從浙大跑到靈隱寺,18裡,然後,再跑回來,堅持了四年。
小時候,父親常常帶李彥宏去看戲曲電影,為此他還一度迷上了戲曲。但他其實真正喜歡的不是戲曲,而是那個舞臺。
19歲的李彥宏考取了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在填報高考志願時,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願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
讀北大,學會獨立思考。面臨畢業,正是沉悶的1991年,決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彥宏如期接到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的入學通知。
科技三巨頭BAT創始人李彥宏,馬化騰和馬雲三人中,除了李彥宏是北大畢業生,其他兩人分別從深圳大學和杭州師範大學畢業。於是很多人質疑,考得一手好分數,是不是其實也沒啥用?
也不能這麼說,調查發現,高考狀元們最喜歡報考世界一流水平、世界高水平和中國最頂尖、當下最熱門和最賺錢的學科專業,而經管專業最受高考狀元青睞,雄居2016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專業排行榜冠亞軍。
調查發現,高考狀元就業的行業領域分布較為廣泛;經濟收入和職業地位較高,大多在海峽兩岸一線城市和海外從事「高薪職業」。
展望未來行業的後起之秀,如今的狀元會走向業界頂端嗎?
答案:沒有什麼不可能!
那怎麼樣才能成為高考狀元呢
下面我們來看看高考「狀元」的讀書經
今年江西高考理科狀元是臨川一中高三(5)班的清瘦學子計逸雄,他一直是家裡的驕傲,自認為有幾科考試不理想卻考出了今年江西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好成績。
△計逸雄與父親合影
對於讀書,他也有自己的心得,他認為首先要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然後自己的知識要有一個框架,知道哪些是重點,哪些是難點。而對於成功,他說首先要有實力,這是最重要的。
△計逸雄
談起自己最愛幹的一件事,計逸熊說自己最喜歡的還是踢足球,他說足球是一件很好的運動,既能讓他排解壓力、放鬆心情,還能提高身體素質和毅力。「考得差時,不能氣餒;考得好時,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不能驕傲。」計逸熊說。
「不會吧,我能確定在全市第一,沒想到是全省第一」,當今年高考文科「狀元」胡煜知道自己全省文科狀元的時候,很驚喜!
△胡煜
據胡煜的父親胡拾根介紹,胡煜從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學習氛圍並不好,父母文化程度都不高,讀書完全靠他自己。從小學到高中,從未到校外任何培訓機構補習功課,反對剝奪小孩的業餘時間,不要把小孩搞得太緊張、太累了,學習時間由小孩自己安排。
△胡煜與他父親
胡煜說,他在高一年級時,從網上偶然發現了一個「蕃茄工作法」,認真研究了一下,對自己確實有好處,於是堅持了下來,在實際中訓練。「蕃茄工作法」簡言之,就是自我加壓,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要做的事,完不成就懲罰自己,下一步就提醒自己加大作業量。
「臨時抱佛腳也是必要的。」胡煜說,到了高三最後一段時間,他堅持凌晨6:30起床,中午要休息個把小時,晚上學習到次日凌晨1點左右才睡。因為複習資料很多,課堂是完不成的,只有加班加點做一做,要有選擇性地認真做,同時要溫習之前考試的錯題目,溫故而知新。
除了以上兩位狀元的經驗分享,小編還選取了全國其他省份的高考狀元,通過他們的經驗,給各位即將進入高三的學子們以啟示。
2016年貴州省高考文理科狀元全部落戶貴陽一中。2016屆23班周煒迪總分707分,獲得全省理科裸分狀元。對學習方法,周煒迪說,「就是把知識變成自己的,汲取-思考-總結-回顧。」
貴州高考理科狀元 周煒迪
周煒迪的愛好是聽音樂,彈鋼琴,也是很好的減壓方式,學校的鋼琴沒事就回去彈。對班主任老師分配的一些班級任務,也鍛鍊了自身處理綜合問題的能力。
語文:注重平日積累,培養語文的「精氣神」,比如王小月老師的「語文周周練」。
英語:多積累,多練習,多實踐。聽可以聽英文廣播,說可互用英語對話,也可自言自語,還可嘗試簡單的英文興趣寫作(日記,詩歌等)。
數學:用得最多。抓住方法,強化鞏固。總結每一類題目的要點,總結方法,並且從錯題中積累經驗。
物理:用得多,和數學方法相似。
化學:記的用的比較均衡。
生物:記得多,從知識點中延展做題技巧。
來自北京四中的俞笑以700分斬獲北京文科狀元。俞笑在高一擔任政治課代表職務,在高二、高三擔任班裡的宣傳委員,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團的各項活動。
北京高考文科狀元 俞笑
據悉,俞笑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傾聽,及時求教,能夠及時調節自己的狀態,積極尋找方法提高自己,高中三年特別注意自己思維品質的培養。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計回報地為班級做奉獻。她積極參加學校和社團的各項活動,在德智身心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
當得知女兒獲得了2016年甘肅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的消息時,父親李生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之後的幾個小時裡,李生國的電話幾乎被打爆。
甘肅高考文科狀元 李曉彤
在李曉彤的學習過程中,也曾發生了一些小插曲。「高中後,孩子總喜歡看美劇。」對於女兒的這一愛好,李生國夫婦多次反對,但在李曉彤看來,看美劇卻是自己鍛鍊英語聽力的一種方式。對於學習方式不同的看法,讓兩代人一度發生分歧,好在學習成績並沒有因此落下,李生國夫婦也安心了許多。
語文108分,數學147分,理綜290分,英語145分,總成績690分,這是師大附中鴻宇班高三應屆生胡明源今年高考交出的答卷!
這位喜歡武術、羽毛球、籃球、足球的男孩,小時候特別喜歡下圍棋,目前是業餘四段,想升五段但沒有升上去。課餘時間喜歡看武俠小說,尤其是金庸的《天龍八部》。他認為,參加數學競賽跟小說中的江湖很像,既開闊視野,又鍛造意志。
學霸之所以被稱為學霸,
就是因為他們和普通人不一樣!
為了能被心儀的大學錄取,
他們頂著「高考狀元」的名號選擇了復讀。
2013年,劉丁寧考了668分的高分(含加分10分),這個成績讓她躍然成為遼寧省高考文科第一名。她最終被香港大學文學院錄取。入讀香港大學一個月後,她放棄72萬元全額獎學金,選擇退學復讀,希望追求更純粹的國學,圓夢北大中文。
2014年,她以666分再次拿到遼寧省高考文科狀元。這次,她報考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網友感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但是復讀不一定會有回報,不信看這位~
梁實在綿陽學習備戰高考
49歲,第20次參加高考「最牛考生」梁實,首次上了二本線!堪稱是高考「最牛釘子戶」!
其實,高考並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那麼,你知道江西哪些學校是高考狀元的搖籃哪裡?來,上圖!
今年,代表南昌最強大的兩所高中江西師大附中和南昌二中今年沒有一個狀元。臨川一中近年發揮穩定,讓人側目。
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簡稱江西師大附中,創辦於1954年9月,原名江西師範學院附屬中學,1986年被江西省教育廳批准為首批省重點中學,1996年被教育廳批准為首批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是江西省第一批授予「全省重點中學」和第一批授予「全省優秀重點中學」的全國名校。
南昌市第二中學(Nanchang No.2 Middle School)是首批江西省示範普通高中,也是江西省文明單位、全國和諧文明學校、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南昌市第二中學創建於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初名「樂群英文學堂」;1903年,改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英文學塾」;1907年,改名為「心遠中學堂」;1912年,易名為「南昌熊氏私立心遠中學校」;1949年9月,改名為江西省立第二聯合中學;1953年,更名為南昌市第二中學。
臨川一中是江西省首批優秀重點中學,創建於1955年,1957年成為臨川縣第一所初級中學,2002年與臨川二中和撫州一中組成臨川教育集團。2006年被評為「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十佳示範學校」;2007年被評為「首屆江西十大和諧校園」、2008年又被評為「江西十大人民滿意學校」;2009年再度獲得「中國百強中學」等稱號。
今年,新餘一中更中異軍突起,斬獲一牧文科狀元,而新餘四中也不示弱,奪得榜眼一枚!目測,今年將有不少學子要到新餘去讀書了,特別是文科生,而理科生估計要擁向臨川一中……
明年的高考狀元在哪裡?
- 完 -
編輯 丨馬登
來源丨網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