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袁小鋒 實習記者 田怡心)許多家長輕信網際網路上一些網紅藥品,有的母嬰店看到這一「商機」便通過各種渠道進貨並銷售這些網紅藥品,然而,無論是代購還是轉銷,這些行為既違法又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近日,銅川市王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大隊在嚴厲打擊假海淘、假劣藥品,肅清海外違法代購藥品市場,集中開展嬰幼兒藥品、保健品等專項治理中,查處兩家涉嫌銷售假藥的母嬰店。
違法銷售網紅藥「沐舒坦」
專業人士翻譯說明書達24頁
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檢查中他們發現,王益區這兩家母嬰店在進口食品貨架上擺放著中文標籤顯示的德國MUCOSO沐舒坦止咳糖漿(化痰)和德國PROSPAN小綠葉咳嗽糖漿(止咳),儘管標明了保質期是3年,但沒有生產日期、禁忌、標號等,規格、使用方法、產品特點,內外包裝及說明書全是外文。
母嬰店老闆表示,因為近年來「小綠葉」、「沐舒坦」等進口幼兒止咳藥很受家長歡迎,前來諮詢和要求採購的人很多,所以就從一個海外購物商城採購售賣,並不知道這屬於藥品範疇。
由於這兩家母嬰店都不具備銷售藥品資質,執法大隊當場將止咳藥沒收。隨後將止咳藥樣品及其包裝送至陝西省翻譯協會,經專業人士翻譯後得知,該樣品確係藥品,而且僅翻譯過來的藥品說明書內容就有24張A4紙之多,其中可能出現多項副作用,包括呼吸困難、腫脹、發紅髮癢等過敏反應。
調查中,執法人員發現這兩家母嬰店的進貨渠道——海外購物商城均是西安某公司,經西安市新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協查後發現,該企業也並不具備銷售藥品的資質,同時兩款止咳糖漿並不是該公司經營的產品,而是該公司以收貨人名義代購的直郵產品。
兒童誤服或過量服用進口藥或造成窒息
「進口藥品外包裝及說明書必須有國家批准的中文標識,必須標註進口藥品註冊號比如『國藥進』字號。非法入境的藥品一般沒有中文說明書,極易造成誤服而危害身體健康。」執法大隊工作人員表示,外包裝無中文標籤,無具體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兒童一旦服用過量,藥物成分易導致呼吸麻痺,嚴重的可能窒息。
經過銅川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藥品進口,須經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審查,經審查確認符合質量標準、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進口,並發給進口藥品註冊證書」。第四十八條第三款第二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藥品,按假藥論處:(二)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應該以假藥論處。
由於涉嫌經營銷售假藥,已構成犯罪,執法大隊查處這兩家涉嫌銷售假藥的育嬰店,目前案件已移送至公安機關進行處理。
>>相關連結
盲目按照國外標準用藥或對身體造成危害
藥品在我國流通主要有三種渠道:各級醫療機構、經食藥監批准的有藥品經營許可證的零售藥店、有許可的網店。除此之外,其他藥品流通渠道都是不合規定的,以營利為目的境外藥物代購更是不合法不合規。對於微商、電商售賣的境外藥物,按相關法規,沒有在我國按規定申報上市藥物,都屬於假藥,以營利為目,售賣這些假藥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
目前很多人通過海淘、代購等方式購買國外藥物,購買的藥物有處方藥也有非處方藥,非正規渠道購買來的國外藥品不單在質量和售後服務上可能得不到保證,在使用上也有一定風險。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排除藥品真偽不說,部分藥物在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有避光、冷藏、防潮等特殊要求,但代購過程很難做到這一點,一旦做不到,藥品的質量也要大打折扣。
另外,因種族差異,藥物的使用劑量、療程存在不同,盲目按照國外標準用藥,導致用藥量不準確,不僅起不到治療的效果,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正規的進口藥品是需要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組織審查,經審查確認符合質量標準、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進口,部分藥品還需經過一系列臨床試驗來確定中國人的用法用量,代購藥品少了這道關鍵環節。另外,境外藥品使用說明的語言差異,外包裝沒有中文說明,使用時無法知道它的副作用及注意事項,一旦身體出現不適可能會對生命造成極大危害。假設境外藥品本身出了問題,境外藥廠召回,國內的購買者不一定知道這個信息。代購者沒有正規的購買憑證,發生問題取證難、維權難。
編輯:焦曉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