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裝幀設計就像織毛衣 第四屆海書賽評出十大最美圖書

2020-12-12 騰訊網

臺海網10月15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導 「一件羊毛衣,織法、用的羊毛質地等細節,都決定了毛衣的質感和是否高級。這和書籍的裝幀設計很像。」

  2018海峽兩岸書籍設計邀請賽(以下簡稱「海書賽」)於10月12日揭曉評選結果,選出了十大最美圖書,獲獎作品之一———《烏鴉穿過玫瑰園》的「80後」設計者許天琪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海書賽」至今已舉辦了四屆。本屆「海書賽」自5月開辦以來,評委會共收到兩岸近180家出版機構(出版社、出版公司、圖書工作室及自由出版人)選送的參評圖書550餘種,近1500冊,涵蓋市面多個品類。除了選出十大最美圖書之外,本屆「海書賽」還選出了十大最美童書。

  本屆「海書賽」的評審陣容強大,他們是: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廈門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江曙曜;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藝術出版中心主任、編審,「世界最美的書」「中國最美的書」獲獎者周晨;《人間福報》「閱讀版」「電影版」「兩岸版」負責人,曾任聯合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及總經理杜晴惠(臺灣);噹噹童書頻道執行主編王新軍;《出版人》雜誌執行主編任殿順。

  11月2日至5日,「海書賽」的獲獎作品將在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重要配套展會———「2018中國(廈門)首屆知識經濟博覽會」上進行特裝展示。屆時還將舉行頒獎儀式,請獲獎設計師及兩岸出版業界人士到場交流指導。

  本屆「海書賽」由福建省出版物發行業協會、兩岸出版交流協會(臺灣)指導,廈門日報社、廈門市出版物發行業協會、廈門市文化創意產業協會主辦,海峽兩岸(廈門)視覺創意設計基地、廈門華億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龍圖騰文化有限公司(臺灣)承辦,噹噹童書頻道、出版人雜誌社協辦,ZCOOL站酷和樊登讀書會合作,廈門華億內容產業有限公司策劃執行。

  人物特寫

  許天琪:

  做出「文學味」和「牛津味」

  在評獎現場,評委周晨和任殿順對獲獎作品《烏鴉穿過玫瑰園》進行了點評:「雅致,有格調。在有限的成本空間裡,把設計感發揮到極致。書本定價58元,性價比很高。字號、行間距、字間距、頁面留白、選圖都下了功夫,閱讀感很舒適。」

  記者聯繫了獲獎設計師許天琪。電話那頭是個年輕女生的聲音,話不多,有點靦腆。聊起獲獎作品和書籍裝幀設計,許天琪說書本用的是接近歐洲手抄本的黃金版心設置,以及9.5號的漢儀書宋體,這是花了一天時間反覆調整的最終結果,「調一次就列印出來看一次,不知道列印了多少版。主要是要把作者想要的『文學味』和『牛津味』做出來。」

  書的封面選材,也頗費周折。為了找到近似moleskine的皮面,許天琪把材料商的樣本庫翻了個底朝天,幾百個樣本,一種皮接著一種皮比對,厚度、觸感、光感都不可以錯。最後選到了符合要求的皮面,但因是進口的,比較貴,而且製作過程中有很多手工程序,貨源很不穩定。於是,許天琪又和印刷廠、出版社再三權衡,最後為了保證品質決定不換皮面。

  趙清:

  夜晚封面會發光

  獲獎作品《夜歌》的設計者趙清也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他是鳳凰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編審,2000年創辦「瀚清堂設計有限公司」並任設計總監,個人設計作品在國際上獲獎無數。18年來,瀚清堂的書籍設計23次獲「中國最美的書」稱號,是國內獲獎最多的設計公司。

  《夜歌》通體玄黑,翻閱時,如同入夜。接起電話,趙清的第一句話就是:「本來要整本書都用夜光墨的,考慮到夜光墨要吸收光能後才能在夜裡發光,但正常情況下書是合上的,內頁見不到光,所以只在封面用了夜光墨。到了夜裡,封面就會發光。」

  趙清說,內文詩歌均局部過油,月色流轉下,紙頁泛著微光,輕輕吟出,別有風味。《夜歌》算是概念書,只印了1000多本,是書籍裝幀設計上的一次探索。

  評委聲音

  杜晴惠(中國臺灣):

  《鄉民歷》紅黑配

  做出了新意

  《鄉民歷》是惟一一本來自中國臺灣的獲獎作品,用諺語來形容,就是「紅水黑大版」(紅色很漂亮,黑色很大氣)。這本書運用了臺灣早期廣告圖樣這種復古元素,並結合時下流行語,用傳統的黑紅配色做出了新意。高票獲選一點都不奇怪。

  《鄉民歷》從選題、文字、圖片、印刷、裝幀都體現了它的一體性,每個環節緊緊相扣,沒有斷開,非常完整。

  王新軍:

  中國傳統文化

  題材受歡迎

  這次的參賽作品裡,兒童繪本的比例提升了。噹噹的童書銷售數據顯示,繪本、科普類和兒童文學三分天下,繪本佔三分之一的銷售量。其中,國外的繪本銷售量高於國內繪本。畢竟,國外的繪本歷史已經很悠久了,而國內還處於迎頭趕上的階段。從本次參賽繪本可以看出,國內繪本中最受歡迎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題材,比如《洛神賦》《中少陽光繪本館老鼠嫁女》,這是別人沒有的,比較容易「跳」出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德國「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兩本中國書籍獲獎
    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的書」評選已有近百年歷史。最美的書?這是一個探討書籍顏值的評選嗎?不全是,曾擔任過該獎項評委的中國書籍設計師書呂敬人談到,最終獲獎的書並不都是光彩奪目的,有的甚至有點「灰頭垢面」,「評委們堅持認為書籍審美不是單一的裝幀好壞,而特別強調一本書內容呈現的傳達結構創意、節奏空間章法、字體應用得當、文本編排合理、材質印製精良以及閱讀五感愉悅,其中最看重編輯設計思路與文本結構傳遞的出人意表,以及內容與形式的整體表現。
  • 朱贏椿書籍裝幀藝術展在倫敦開幕
    中國網倫敦9月22日訊(記者 王志永)9月21日,著名設計師朱贏椿書籍裝幀作品展在倫敦唐人街中國站開幕。展覽名字叫做「蟲先生+朱贏椿」。作為南京書衣坊工作室設計總監、南京師範大學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朱贏椿的作品數次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所策劃書籍均以獨特的裝幀設計個性和內容的完美結合引起關注,推進了中國書籍設計在世界範圍的影響。看了展覽的主題名稱,大家會好奇「蟲先生」是誰。朱贏椿5年前在工作室旁邊開墾了一塊菜地,不灑農藥,人工施肥,供養著很多蟲子。
  • 書籍裝幀的封面設計
    書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人類的智慧積澱、流傳與延續,依靠書籍。書籍給人們知識與力量。古人說過,「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而面目可憎也」。足見書籍作為精神食糧有多大的教育啟迪作用。書籍作為文字、圖形的一個載體的存在是不能沒有裝幀的。書籍的裝幀是一個和諧的統一體,應該說有什麼樣的書就有什麼樣的裝幀與它相適應。在我國,通常把書籍裝幀設計叫做書的整體設計或書的藝術設計。 封面設計在一本書的整體設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圖書與讀者見面,第一個回合就依賴於封面。封面是一本書的臉面,是一位不說話的推銷員。
  • 淺談書籍裝幀在書籍中的應用
    摘 要:書籍裝幀自古有之,而且隨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書籍裝幀的觀念也在不斷發展,到了現代,書籍裝幀事業發展時期相對繁榮。書籍的裝幀設計風格和走向漸漸趨向於從情韻美、趨向於內在美和形式美,並注意到書籍傳遞的廣告信息來陶冶情操,以增強裝幀設計的內涵。
  • 美術設計:什麼是書籍裝幀?意義在哪?看完秒懂!
    書籍設計是指對書籍進行的整體策劃與設計製作以及營銷的過程,書籍裝幀是其中設計與製作的部分。文章對書籍裝幀與書籍設計兩個概念作了較全面的詮釋。     書籍裝幀一詞作為專業用語,在我國已經使用很長時間。上個世紀以來,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書籍裝幀只是對書籍的封面進行美化設計,這種理解使得書籍裝幀變成了封面設計的代名詞。過去在 中國 ,書籍裝幀之所以只停留在封面設計上,是由於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和經濟,以及環境的制約,同時也因認識上的局限,使得設計師無法參與書籍的整體設計。並不是裝幀本身一詞在概念上存在局限,應該說書籍裝幀的含義已經包含了對書籍各部分的設計。
  • 圖書設計師逛書展|關於裝幀、空間與細節的反思
    裝幀設計:趨於一致性的視覺與裝幀呈現關於今年新書的裝幀設計,整體的感覺是驚喜不多,手法趨於類似,每家出版社、出版公司能使用的紙張與裝幀方式大同小異。不過,仍然有一些亮點。我挑幾類題材具體討論。總體上,我認為目前圖書市場上的封面、裝幀與視覺表現手法有傾向過快趨於一致的現象,這樣除了辨識度太低以外,還會造成停滯感,需要有更多的新銳設計為出版行業增加更豐富的視覺畫風。而在裝幀手法上、用紙上去平衡成本與定價的敏感度,只能跟隨讀者的品味與財富增長慢慢提升。
  • 圖書裝幀設計家張守義去世 書衣清雅是「酒仙」
    圖書裝幀設計家張守義去世 書衣清雅是「酒仙」 2008年10月15日 09:56 來源:東方早報 為《巴爾扎克全集》設計的封面   著名圖書裝幀設計家、插圖畫家張守義昨天凌晨1點半因多臟器衰竭,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去世,享年
  • 書籍裝幀設計課程線上展覽
    書籍裝幀設計課程作為設計類課程中的專業課程,需要學生綜合運用以往學習過的很多知識進行整體構架,需要學生站在較高的角度審視書籍設計的內涵,理解書籍設計的本質,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思考,不再局限在感性的畫的層面,而是理性的分析、總結、理解與創作。
  • 能工擅藝——談現代圖書裝幀設計的工藝技巧
    子木/文能工擅藝是圖書裝幀設計的基本功,一是要具備工藝技術的應用能力;二是要擅於藝術創意的功底。工藝是圖書裝幀設計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好的創意設計是圖書的靈魂,而巧妙的工藝設計,則是圖書的體魄,有了靈魂與體魄的融合就是一本好的圖書設計。
  • 對話|「世界最美書」 原評委會主席施耐德:摺疊與書籍美學
    除了藝術家外,烏塔·施耐德還曾是「德國最美的書」(任三屆)和「世界最美的書」 (任五屆)評委會主席。她對於書籍美學有怎樣的判斷?如今,摺疊演變出不同形式,其中最常見的是交叉摺疊和十字型摺疊,它們被用於書籍設計和隱喻的各個方面。其中一部探索英國波特蘭島的系列圖書,書籍設計師們將島民拯救上海灘的貨物以照片方式印刷,在邊上附上貨物清單。然後把一張摺疊的紙放在另外的紙上,營造了一種英國最危險海岸線船隻、貨物消失的氣氛。
  • 湖南11種圖書、電子出版物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原標題:湖南11種圖書、電子出版物獲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 濰坊評出「十大最美古樹名木」
    (原標題:濰坊評出「十大最美古樹名木」)
  • 《韋卓民全集》榮獲第四屆湖北出版政府獎
    本報訊(記者陳菁霞)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下發《關於頒發第四屆湖北出版政府獎的決定》,授予25種圖書、4種報紙、6種期刊和9位個人「第四屆湖北出版政府獎」。11卷本《韋卓民全集》榮獲本屆出版政府獎(圖書類)。
  • 斯德哥爾摩舉行當代中瑞書籍設計藝術展
    9月1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觀眾參觀當代中瑞書籍設計藝術展。新華社發(魏學超攝)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9月19日電(記者付一鳴)「華彩書香—當代中瑞書籍設計藝術展」1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展覽旨在為當地社會了解中國優秀圖書設計和優秀設計師提供平臺,並為中瑞兩國在該領域的交流合作創造機遇。
  • 關於書籍裝幀的起源的兩種說法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同時,開始越來越多地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因此,「設計」這一創造精神享受條件的代名詞也越來越貼近人們的生活。建築、服裝、廣告以及各類工業產品都與設計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
  • 約萬種大陸圖書走進臺灣校園 為中華文化發展共同努力
    約萬種大陸圖書走進臺灣校園 為中華文化發展共同努力 2017-09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葉攀   中新社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邢利宇 蔣雪林)以「美書·閱讀」為主題的第十八屆大陸書展暨書籍設計展
  • 雕版印刷盛行及活字印刷術發展,使宋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成民族特色
    雕版印刷的盛行及活字印刷技術的發明與發展大大影響了當時印刷業的發展,尤其是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由於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而使宋代書籍裝幀設計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特色。雕版印刷技術因此宋代的書籍裝幀設計有了更大的進步,出現了許多書籍裝幀新形式。裝幀形式開始形成冊頁裝訂,版式設計的民族風格也已形成,而插圖設計更日趨成熟優美。
  • 書籍裝幀的技術,一步一步的優化
    這種裝訂方式最初出現在唐朝末期,它採用的裝幀形式是利用一個長卷,把它一正一反地翻摺疊在一起,將它變成長方形的一大疊,最後在這一大疊長卷的最外層一前一後各追加一張質地更加堅硬的硬質紙張保護。這種裝幀方式多見與僧侶宣傳講解佛經的時候手上持有的經卷,所以這種裝幀方式又被統稱為梵夾裝。這樣裝幀的書籍會比之前的捲軸裝更加便於人們進行閱讀。
  • 25種圖書獲年度「最美的書」,裡面有關於鳥糞鼻屎的腦洞書
    11月12日,2018年度「最美的書」評選揭曉, 20家出版社的25種圖書榮膺本年度「最美的書」稱號,並將代表中國參加2019年度的「世界最美的書」評選。本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評選報名工作始於今年6月,共收到參評圖書326種,541冊。
  • 同樣是平面設計師,為什麼他們的設計這麼絕!
    👆👇01劉曉翔工作室推薦理由:有書韻的設計劉曉翔,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工作委員會主任,AGI成員,3次獲得「世界最美的書」將,17次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獎,並多次攬獲金點設計、紐約ADC等國際大獎。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裝潢藝術設計系,高等教育出版社首席美術編輯,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裝幀藝術工作委員副秘書長,張志奇工作室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