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表哥的兒子今年準備考研,由於疫情的原因,沒有去學校,一直在家中自己複習。家庭聚餐的時候,我們聊起了這個事情。「今年考研的人數增加了好多,競爭特別的大」,他特別擔憂的說到。確實是,根據教育部統計的數據,2017年考研的人數是201萬,2018年考研的人數有238萬,2019年的考研人數達到了290萬,這意味著2019的考研人數已經佔到了大學生總人數的30%。2020年的考研人數可想而知,競爭會越來越激烈。
隨後,我問他:「你為什麼要讀研呢?」他先是一愣,顯而他沒有想到我會問他這個問題。他說:「現在本科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周圍的同學也都在準備考研」。
我想大部分考研的學生都會和他的想法一致。其實研究生的生活與本科生的生活大不相同,作為備考的學生,必須明白考研真正能帶給你的是什麼,為什麼要考研,只有這樣,你才知道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和姿態去對待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如果能清晰地認識到以下三個方面,那麼你的研究生生活或者畢業後的工作將會更有意義,幸福感、幸福指數爆棚。
一、讀研拓展自己的人脈,提高人際圈的層次
研究生有專門的導師,一個導師名下同一屆的研究生名額大約是2~4個。在導師的名下,可能還會有博士、博士後。研究生有自主選擇導師的權力,相當於拜師學藝,一個導師下的學生屬於同門,互相以師兄弟、師姐妹相稱,這種同門之間的關係情同手足。可能你的博士師兄或師姐今後就是某某大學的大學教授,如果導師比較厲害的話,你也有可能認識某某院士,你們之間談論的話題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工作,而是某某老師如何如何牛,在某某期刊上發表了什麼樣的雜誌等等。如果你只是本科畢業,可能最後你認識的大學老師僅限於輔導員,讀研後你會更深刻的理解教授是個什麼概念,你的人脈、人際圈的層次將會更高。
二、讀研開拓眼界,對待問題更加多元化
曾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件事情,一家飯店的人很多,老闆娘既要招呼新來的客人,又要給已經坐好的客人點餐,還要催促著廚師和夥計快點上菜,店裡亂成了一鍋粥。一個學習心理學的學生說這個老闆娘的膽汁質太旺盛,以至於太著急而出亂,越亂就越急;另一個學管理學的學生說這家店的管理系統不好,各個環節的流程沒有順序,以至於客人一多就亂。這個問題說明不同的學識,不同的知識背景,看待問題是不同的,所以才有了這樣一句話,「我們活在同一個世界,卻看到不同的世界」。讀研在提高學歷的同時,開拓了我們的眼界,我們不再局限於腳下的三分地,而是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以多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去重新審視這三分地,以多元化的方式來對待問題。
三、讀研後會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內心富足
人們常說讀研後可以找一份好工作,不可否認,研究生的工作性質和本科生是有顯著區別的,研究生的工資也會比本科生高,但這只是研究生學歷的附屬品。和那些已經有了3年的工作經歷的本科生來比,你顯然是工作中的小白;和那些做小生意月入上萬的相比,研究生的工資顯然很低。但是研究生畢業後,我們會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我們可以選擇當一個上班族,不再擔心敲門磚的問題,我們也可以選擇去創業,不害怕創業的失敗,大不了失敗就去上班。我們的內心更加的富足,目標更加明確,信心更加的充足,見過了大海,又怎會留戀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