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欄目|絲說考研
研究生師生矛盾這幾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比如「西安某高校博士生溺亡」「武漢某高校研究生跳樓」「北京某高校博導騷擾女研究生」「上海某高校博導辱罵博士生」等等。
一個個典型案例引爆網絡輿論,公眾對研究生導師群體產生負面印象。
「冷絲說人文教育」和大家一樣有兩個疑問:導師和研究生到底在哪些方面最容易相互產生矛盾?有了矛盾之後,雙方又該如何面對和化解矛盾?
這五個方面的原因最容易導致師生產生矛盾,你可要注意了!
「冷絲說人文教育」注意到很多導師寫過有關師生之間的一些文章,也實地了解和收集過很多研究生導師的看法,大致歸類為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方面,師生之間存在根本性的觀念衝突。例如,很多導師認為,一名研究生必須有研究生的模樣,必須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論文、實驗和獲得獎學金,唯有如此才會有大好前途。但是,部分研究生卻抱著混個文憑,不求最好,也不要最壞,但求能夠畢業即可。
第二個方面,師生在觀念上一致,但具體的讀研目標有衝突。有的導師要求研究生必須完成多少篇高質量論文,且能夠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而部分研究生希望在完成學業的前提下每學期有實習的時間。有的導師認為學生應該先完成畢業論文再實習,但有的學生認為他可以一邊科研一邊實習,反而能有效利用時間。
第三個方面,師生之間還有可能產生利益衝突。部分導師,尤其是工科導師,他們確實需要研究生完成較多的實驗任務。部分學生能力較強,也很勤奮,基本能夠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完成導師給出的任務,希望導師給出較多的時間讓他實習和找工作。然而,部分導師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後繼續增加任務,要求研究生完成更多的任務,雙方的矛盾就產生了。
第四個方面,師生之間研究習慣和水平的差距導致一些衝突。有的導師看到學生論文初稿質量低,反覆讓學生全部推倒重來,而有的學生習慣於採取權宜之計,覺得論文質量大致差不多就得了。雙方見解差距大,矛盾就容易產生。
第五個方面,師生雙方個性差異大,也容易產生衝突。師生的性格脾氣不和諧,比如急性子導師遇上慢性子研究生,穩重的導師遇到魯莽的研究生,直率的人遇到內斂的人。總之,性格不合,雙方心有芥蒂,矛盾當然就產生了。
如何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呢?主要取決於導師如何處理好各種糾紛和衝突。
不管你是導師還是學生,不知道你看出來了沒有,導師始終在師生關係中佔據著主導地位,也就是說,解決師生矛盾的鑰匙還是掌握在導師手中。
由此看來,解鈴還須繫鈴人,化解師生矛盾的對策也有三個應對辦法。
一是預防措施,即在招生面試時就應該把潛在的矛盾化解掉。研究生導師通過初步篩選和面試,挑選合適的學生進入導師的學生團隊,並提醒考生關於讀研的方方面面要求。
比如,導師考察學生的讀研動機,可以問「你為什麼想跟我讀研?你為什麼不直接找工作?」等問題。考察研究生價值觀、理念,導師可以問「很多研究生找的工作和專業無關,你怎麼看三年讀研?」等等,這些專業基礎以外的東西非常重要,甚至能決定研究生進校後能否順利做科研,能否和導師和諧相處。說白了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道相同才相為謀」。
二是具體的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全心全意為研究生的學業和職業發展服務。研究生導師首先要教給學生有目標、有實現目標的方法、有收穫,這樣就會減少師生之間的矛盾。
三是根據不同的矛盾對症下藥,化解衝突。一旦出現矛盾,導師一定要主動,通過溝通,和學生之間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
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發生矛盾,並非總是壞事。
利用產生矛盾和化解矛盾這個契機,導師可以更加明白學生的期望和需求,進而和學生相處的模式。研究生也可以通過化解矛盾認識矛盾產生的根源。如果實踐後發現效果不佳,那麼可以作出調整。
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的衝突還有利於促進師生的磨合和成長,特別是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和抗壓能力。
「冷絲說人文教育」認為,面對一些有關導師和研究生之間關係的網絡負面輿論,公眾不能以偏概全,把個別事件當成整體情況,將導師群體醜化。社會上很多人不明白「培養研究生」是怎麼一回事,他們誤以為導師讓研究生做參與自己的課題研究就是剝削研究生,就此人云亦云,跟著批評導師。
總之,我們更應該關注研究生如何圓滿完成學業、維持良好的師生關係,而不是渲染師生衝突,加深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