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路上,大家的行囊裡都裝了些什麼?
【帶著泥土的鐵棍山藥 930公裡隔不斷家鄉情】
江蘇臺記者周忱說:「到了中午12點,芳茂山恐龍主題服務區的客流也達到了一個高峰。現在停車場上已經停滿了車。今天是長假的最後一天了,帶著家鄉的味道,帶著家人的牽掛,很多人將開啟新一階段的工作和生活。」
旅客靳先生說:「930公裡。我們是10月7日上午九點從河南焦作出發到現在也才到。」
靳先生是河南焦作人,和妻子驅車30多個小時後,即將到達工作地無錫。因為路途太遠,夫妻倆一年只回一兩次老家,而每次離開家,父母總會在他們的後備廂裡塞滿東西。
靳先生說:「路上堵車堵了幾次,堵一堵吃一吃,基本上吃完了,就剩下山藥了,從家裡土地挖出來的。恨不得把家都搬過來。你看這衛生紙,我們都可以買的,我媽媽非要我帶過來,說到那邊你們也得買。」
父母恨不能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給兒子帶上,而在靳先生的心中,他也有一個小小的心願。
靳先生說:「就是想在外面做一點事業回報父母。有自己的房子,生活越來越好,把父母接來這邊。」
【百餘張徐州雜糧煎餅 「真香」是乾糧更是愛】
旅客朱先生說:「家人給我們準備了煎餅,家裡的大米,一些食用的菜籽油,還有一些路上吃的零食。」
雜糧煎餅裹辣條,朱先生一行在服務區吃得津津有味。今天,徐州睢寧人朱先生和兩位一起在上海打拼的同學結伴踏上了返程路。父母給他準備了足足一百多張徐州特產雜糧煎餅,還有滿滿的一桶菜籽油,足夠朱先生吃上很長一段時間。
朱先生說:「每年的端午、中秋還有春節,都是要回去的,帶著父母的愛出發。」
【八旬母親為返程子女裝了一車土味農家菜】
旅客李女士說:「茄子、瓠子、豬肉、雞肉都有。每次回來都帶的農產品,不管多大年齡,媽媽總是疼女兒的。」
李女士今年五十歲,國慶假期帶著兒子和小孫子,從崑山回到了泗洪老家。返程前一天,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往他們的後備廂裡裝了許多自己栽種的蔬菜瓜果。帶著老人的牽掛和愛,李女士一家踏上了返程路,她期盼著,能儘早將老母親從老家接到崑山,看看更精彩的世界。
李女士的兒子說:「老人一輩子都在農村老家,也沒出來見過世面,也一直想把她帶出來看一看。有這個計劃天涼快點的時候,等她在家不忙,肯定要把她帶出來。」
【從小到大吃不厭的玉米碴 父母又為我帶上了】
和李阿姨差不多,老家在河南的付先生這趟回鄉,也裝了滿滿一車的農產品。除了蔬菜、兩大袋花生,父母還準備了十幾斤當地特產——玉米碴子。
旅客付先生說:「小孩吃很好的,玉米裡面的營養。」
付先生說,這玉米碴子的味道是他童年裡最難忘的記憶。到上海工作後,每次離開家,父母都會給他帶上不少。現在,自己的孩子也慢慢愛上了這個味道。
付先生說:「每次走的時候都挺難受的。我們回去有的時候就一年,半年一次,父母在家裡總歸挺牽掛。」
帶著家人們精心準備的「返程心意」,感受這濃濃的愛意,每一位在外打拼的遊子們又要回到熟悉的崗位。對未來,大家都有了新的期許。
朱先生說:「希望事業上能有好的發展,感情生活圓圓滿滿。」
趙女士說:「經過我們共同的努力,以後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付先生說:「在外面能好好的,父母都期望著,希望健健康康就好。」
(周忱 範潔萍 錢進 王苗軍 報導)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