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仲馬在他的著名小說《三個火槍手》中,把英法百年戰爭的起因歸結為英國白金漢公爵跟法國安娜王后的一段風流韻事。在中國,同樣有類似的「浪漫」傳說。
據說,清軍之所以能瞬間擊垮明朝就跟一段著名的「三角戀」有關。這段「三角戀」的主人公是陳圓圓、吳三桂、李自成,他們之間微不足道的恩怨情仇發生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就像蝴蝶效應那樣演變成了橫掃過歷史的颶風。
說簡單一點,整個事情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陳圓圓原本是吳三桂的「妞兒」,李自成第三者插足,將陳圓圓搶走。吳三桂怒髮衝冠,想「削」李自成,但是自己實力不濟,於是把清軍放進關,聯合清軍一起「圍剿」李自成。
然而事實的真相真的是這樣麼?「陳圓圓事件」並不像看上去那麼簡單。
首先陳圓圓的故事不是「三角戀」而是「多角戀」;其次,李自成並不是吳三桂的「情敵」,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才是。
吳三桂算得上是一個膽大妄為之徒,在他「接收」陳圓圓這尊花瓶之前,還有一段小插曲。
陳圓圓由於天生麗質,被國丈田宏手下的「星探」所挖掘。田國丈為了討好崇禎皇帝,把陳圓圓進獻給他,然而當時正是戰亂頻發的時候,崇禎根本沒有心思吟風弄月,所以陳圓圓雖然美若天仙,但並沒有被崇禎看在眼裡。
沒過多久,李自成的起義軍就已經逼近京師了,崇禎帝任命吳三桂率領大軍鎮守山海關。國丈田宏為了自身安全,設酒宴招待手握重兵的吳三桂。酒過三巡,田宏讓陳圓圓出來跳舞助興,吳三桂見到如此絕代佳人,眼睛都看直了。
正當吳三桂沉醉在陳圓圓曼妙的舞姿中時,田府的警報突然響了,田宏慌張地對吳三桂說:「寇至,將若何?」吳三桂趁機趁火打劫:「能以圓圓見贈,吾首先保護君家無恙。」田宏為了保全性命,痛快地答應了吳三桂的條件,於是「花瓶」陳圓圓又有了新的主人。
吳三桂跟陳圓圓還沒度完「蜜月」,李自成就打進了北京城。吳三桂害怕崇禎皇帝知道自己搶他的「馬子」,於是就把陳圓圓留在了京城。
據《流寇志》記載,打下北京後,李闖王縱容手下公然搶劫,稍有反抗就大開殺戒,除了劫財,他們還劫色。在這方面,李自成自己就起了帶頭模範作用,他剛到北京,就迫不及待地住進了皇宮裡,把所有宮女跟妃子集中起來,自己先撿著漂亮的挑,挑剩下的就賞給他的手下。
在李自成的薰陶下,他的部將劉宗敏也照葫蘆畫瓢,跑到田宏跟吳三桂的府中搜刮美女,結果意外地得到了「留守」的陳圓圓。當時吳三桂已經準備投降李自成,但是得知陳圓圓已經被劉宗敏搶走後,怒髮衝冠,大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為?」於是在暴怒之下投降了滿清,成為鎮壓起義軍的急先鋒。
也許吳三桂是以「衝冠一怒為紅顏」為藉口,掩蓋他的投機心理;也許他真的是一個痴情種子,為了陳圓圓寧肯背負「漢奸」的罵名,而真相到底是什麼?也許只有吳三桂本人自己知道了。
吳三桂反戈後,李自成氣急敗壞,將吳一家38口全部殺死。這麼做的後果是吳三桂更一心一意效忠清朝,不分晝夜地追殺起義軍。這時,吳三桂的部將在京城搜尋到了陳圓圓,派人快馬加鞭地把她送到了吳三桂身邊,全家死光光的吳三桂總算得到了一些安慰。
後來跟吳三桂同時代的詩人吳偉業根據陳圓圓的經歷,創作了傳奇之作《圓圓曲》,流傳最廣的兩句是:「痛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據說當時已經在昆明當平西王的吳三桂,面子上有些掛不住,就表示願意出一千兩黃金讓吳偉業改掉這兩句詩,吳偉業拒絕接受,從而讓「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句話流傳到了現在,並且成為了一個著名的典故。
陳圓圓只是亂世中的一個可憐女子,後人卻偏偏要把紅顏禍水這個稱號強加在她頭上,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後人有首《臨江仙》寫得非常到位:「說甚傾城傾國,無非薄命紅顏。一身無主幾時歡。方才為破涕,又作淚漣漣。鐵馬金戈天下,改朝換代江山。成王敗寇勁兒男。因何將禍水,長於女兒擔?」
有興趣的話,歡迎搜索和關注「歷史的小辮兒」,每天更新歷史趣聞,嬉笑怒罵間感受五千年的歷史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