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訂單飆升的外賣運營規劃師
月入5萬的密室劇本設計師
轟趴管家、健身教練、植髮醫生……
這些「腦洞大開」的全新職業
正在重塑城市生活
>>新職業從業人數全國第三!成都的這些「新工作」你get到了嗎?
人們每迎來一個新的時代,都會迎來許多新的行業。尤其在經濟、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新的需求不斷產生,新的職業也正加速湧現。
近日,美團點評與21世紀經濟研究院、智聯招聘聯合撰寫並發布了《2019年生活服務業新職業人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如今的新興職業及其從業人群進行了詳細調研分析。其中顯示,包括酒店收益管理師、整形醫生、轟趴管家、密室劇本設計師、健身教練、植髮醫生、外賣運營規劃師、調酒師等等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全新職業,正迅速孕育發展,並重塑城市生活。
《報告》對國內各城市的新職業人群規模進行排名,成都僅次於北京、上海,躋身前三甲,成為國內最多孕育新職業從業者的城市之一。之所以成都在新職業發展方面表現如此搶眼,據《報告》發布方專家分析,答案與城市的經濟活力、營商環境,和幸福指數息息相關。
那麼
都是哪些人在從事新職業?
新職業能被市場和消費人群所接受嗎?
不同的新職業分別有著怎樣的入行門檻?
對此,記者對數位成都的新職業從業者進行了採訪。
外賣運營規劃師:
能讓商家訂單從5天1單飆升到日均百單
許多人或許天天點外賣,卻不知道每張外賣菜單的背後,都有個「外賣運營規劃師」。
「外賣運營規劃師」是不折不扣的新興職業,畢竟外賣平臺的興起,也才是近幾年的事兒。26歲的鮮鵬軍在「美團外賣」平臺從事這份工作兩年,已經算是行業資深了。
鮮鵬軍告訴記者,很多時候,外賣平臺用戶在平臺上看到的菜單、頁面設計、餐飲店定位等,未必是出自店家自己的創意,這些都是「外賣運營規劃師」工作的一部分。
從店鋪入駐平臺,到設計店鋪在線定位、設計食品菜單,再到進行線上運營管理維護等等,「外賣運營規劃師」都會深度參與。
鮮鵬軍舉了個例子,一家位於西南財經大學附近的乾鍋老店,剛剛入駐美團時,每5、6天才有一單生意。作為「規劃師」,鮮鵬軍分析,該店都是整鍋菜品出售,每單要80元以上。但該片區的外賣用戶以32歲以下人群為主,平均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對整鍋乾鍋需求不大。
於是,他為乾鍋店老闆設計了新的線上定位,重置菜單,做適合上班族的單人套餐、雙人套餐等。幾個月後,該店的單量已上升到日均百單以上。
「做這份工作,我還是蠻有成就感的」,他告訴記者,這一職業人群的收入,大約在8000到10000元左右。「行業發展很快」,目前,他所在的平臺在成都已有百名以上「外賣運營規劃師」,每個人分別負責不同的區域。他所負責的,就是西南財經大學光華校區附近片區,目前這一片區已有300多家店入駐了他所在的外賣平臺。
密室劇本設計師:
會埋線索 懂推理 月收入最高可達五萬
「劇本殺」是近年來才流行起來的新潮玩法。從「大眾點評」app搜索「劇本殺」,會有30餘家成都的「探案館」、「體驗館」彈出,人均消費均在100元左右。
玩過「劇本殺」的玩家們都會了解,這一新鮮的娛樂項目,其精彩程度和豐富刺激的體驗感,很大程度依賴於「劇本」創作。這也就是「密室劇本設計師」之所以成為熱門新職業的重要原因。
29歲的李汝敏就是一位成都的「密室劇本設計師」。兩年前,李汝敏在成都高新區開了一家「真相研究所探案館」,館內所有劇本都是他的原創。而在此前,作為畢業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金融分析專業的研究生,李汝敏曾從事投行工作。
他告訴記者,轉行是興趣所致。玩「劇本殺」,每位玩家都會有自己的劇本。一名玩家扮演兇手,其他玩家也各有角色,然後大家通過劇本給出的線索推理出誰是兇手。李汝敏的工作就是創作劇本。
除了運營自己的探案館,他也會寫劇本賣給其他探案館。他告訴記者,自己一個劇本賣獨家的話是1.6萬元一本,高產時期月收入能達到3萬至5萬。「但這個行業良莠不齊,有些探案館的劇本是獨家的,很具推理性;有的探案館就花幾百塊錢在網上買劇本,這些劇本很多都沒有邏輯性和推理性,會影響顧客的體驗感。」
李汝敏來自四川仁壽,他說,老家的探案館就很少,娛樂方式依然偏向於打麻將和唱KTV。而成都就很適合這類新鮮行業,「市場的接受度很高,市民也樂於去尋找新的娛樂方式」。
健身私教:
從18歲到60歲都有人請私教
由於關注健康和體型的人越來越多,健身私教行業應運而生。「請個私教」,已經成為潮流。陳麗今年27歲,今年2月份才成為一名健身教練,在此之前她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工作。
她告訴記者,自己身體比較差,一直想鍛鍊,但由於上班沒時間,辭職後就乾脆去報了教練培訓班,成為了一名成都的健身教練。健身教練的收入不比之前穩定,陳麗說,一個月拿2000元或者20000元都有可能,」還是看自己的客戶數量。」
「好在成都的健身行業發展得很好」,她表示,成都人觀念比較超前,健康意識很強,會自主地進行鍛鍊,因而私教還算比較有市場。陳麗的客戶最小的18歲,最大的40多歲。但她的同事們還有許多年紀更大的客戶,最大的甚至是60多歲的大爺。
不過,在一些人眼裡,這個職業太「新」,似乎有些「不務正業」。陳麗說,父母就很反對她做這一行,「他們覺得健身教練應該是男性,很少有女的來做教練。」
但陳麗很堅持。「自行鍛鍊是有安全隱患的」,陳麗表示,不論處於什麼年齡階段,已經越來越多的人對健身有了專業指導的需求,「所以我很看好行業的發展前景」。並且,「現在健身已經趨於專業化,更多女性客戶願意找女私教來管理自己的身材」,陳麗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健身房私教男女比例目前是3:1,「女教練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分析
80後和90後是新職業主力軍
《報告》中列舉的新職業,主要指我國生活服務業新興業態中的新就業形態。它們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具有相對獨立成熟的職業技能,比如酒店收益管理師、整形醫生、轟趴管家、育嬰師、密室劇本設計師、寵物攝影師、非遺菜系傳承人、寵物訓練師、線上餐廳裝修師、民宿房東、頭皮養護師、外賣運營規劃師、旅拍策劃師、植髮醫生、收納師、整屋設計師、產後修復師、電競顧問、寵物醫生、CS教練、STEM創客指導師、整體造型師、調酒師、健身教練等等。
80後和90後是這些新職業的主力軍。《報告》顯示,80後和90後在新職業從業者中的佔比超過90%。其中,1990年以後出生的新職業從業者佔比超過50%。1995年以後出生的新職業從業者在新職業從業者中佔比也超過了22%。據《報告》發布方專家分析,這些1995年以後出生的新職業從業者大多處於剛畢業或畢業不久的狀態,未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新職業為處於擇業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就業選擇。
此外,《報告》顯示,佔比55%的新職業從業者月收入高於5000元。其中,24.6%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過萬,5.6%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達25000元以上,6.1%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為15000-25000元(含),12.8%的新職業從業者的月收入為10000-15000元(含)。
而隨著生活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大批高學歷人才也積極投身新職業。根據《報告》數據,新職業從業者中3成為本科及以上學歷。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 彭驚
成都發布編輯 | 孟孃
點亮小花花,大家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