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啊,嘴上說著打死不去看法老,身體卻很誠實嘛(真香)。
昨天晚上,我還是乖乖溜到Modernsky Lab,跟著龍崎刷臉進了門。
(我愛龍哥、教授、餵頭、雷迪...!然後,我要砍死法老!!!)
演出原定是晚上八點開始,據說在早上四點多鐘就已經有粉絲在門口排起了隊,等著搶前排了。
百度說,Modernsky Lab大約能裝2000人左右,但我覺得實際沒有那麼大。總之,這場演出的門票幾乎被光速搶購一空。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法老火了。
不僅上海場,這次「上學嗨」巡演的其他城市站點門票同樣銷量不錯,多個城市售罄。
這還是建立在活動售票不通過秀動,而通過微信小程序售賣賣出來的成果。
演出門票數量有限,售完即止,供不應求,又可以進行交易,這是妥妥的賣方市場。
Tips:通過閒魚等二手物品交易網站購買演出門票,上當可能性極大。演出門票大部分為二維碼電子票,騙子有可能將只能使用一次的二維碼同時出售給幾個人。所以,防止上當受騙的要點大概是:①演出現場當面交易②直接不看演出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閒魚上就出現了高價拋售法老巡演門票的「黃牛」。
今天也有一些說唱號寫了這件事,原諒我只看了個標題...
而另一些說唱號則在寫另一件關於KAWS的事情,關於同類事件的觀點我已經在前幾天的推送裡說過了,所以今天按下不表。(戳:當代說唱媒體手冊:寫大支的時候最好帶上熱狗)
說實話,我前段時間確實在醞釀一篇專門寫黃牛的文章,因為黃牛其實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群體。
有的時候,他們是「販賣希望的人」,也有的時候,我們恨不得把他們打回娘胎裡。
所以,接下來我們拋下那些長篇大論,來好好談一談黃牛。
01
黃牛的生存空間
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寫過這麼一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句話絕非空言,但有時候這個「利」不一定是指金錢,比如說我之所以寫這篇沒人打賞的文章,就肯定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讓你們在評論區說我牛逼,而是為了把我自己寫開心了,然後有勇氣去面對複雜的生活(笑出聲)。
不過,對於黃牛來說,他們所需要的是無疑是賺錢。
而黃牛之所以能存在,之所以會成為一個灰色的行業,主要是他們抓住了「供求不平衡」的痛點,抓住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並且親手把它們轉化為了自己廣闊的市場和生存空間。
僅從這一點來說,黃牛隻是投機倒把的商人而已,遠遠夠不上讓我「恨」的地步(這句話僅針對演出票)。
02
什麼黃牛最可恨
前文中已經說到了一些二手交易網站上的騙術,很多黃牛也同樣深喑此道。
雖然嚴格意義上講,「騙人」並不是黃牛的業務範圍,但是也確實有不少黃牛發展出了一些副業。
這種黃牛才是應該被打回娘胎裡的那部分人。
當然也有一些反向黃牛。我一朋友,他平時很忙,沒空去看演出,而且也不習慣擁擠的Livehouse,於是每次他喜歡的歌手有演出,他都會買一張票支持,但是從來都不會去現場支持。
03
可恨的主辦方
對於活動的主辦方來說,演出門票賣給粉絲和賣給黃牛,並沒有什麼區別。
前段時間,我同事建國突然問我說:「你有沒有想過,黃牛可能比我們更懂說唱。」
我想未必,但是黃牛肯定很懂市場,畢竟人家是把「買票」當成了一門生意在做的。
門票賣得好,對於主辦方來說,這是炫耀的資本。
此處沒有暗示任何事情
畢竟沒有人希望自己演出門票都賣不完。
所以,對於主辦方來說,騰出更多的精力來對付「假票」以及「逃票」才是重中之重。
至於,粉絲體驗...
在優先級上,「粉絲體驗」肯定是要低於「打擊假票」的。
上面這幾句話可能說的難聽,但是要明白,做商演不是辦Party。
賺到了錢才能讓公司活下去,辦更多的演出。
其實說到這裡,演出主辦方和黃牛的思路是一樣的,賺錢!賺錢!賺錢!
高雄發大財
但是區別在於,演出的主辦方在有多餘精力的情況下,還是很願意照顧粉絲體驗,出手打擊倒賣演出票的黃牛的。
別感動,這一切都是為了讓你下次繼續買票,還來看演出。
04
如何殺牛
對付黃牛的法子很多,不過黃牛也會升級自己的水平,拓展業務範圍。
比如說我國為了杜絕黃牛倒賣火車票、高鐵票而實行的實名制車票制度。
接著,黃牛便開始利用刷票軟體和假身份證瘋狂刷票。
如今,靠火車票和高鐵票過日子的黃牛們已經脫離了「刷買囤」,而是開啟了「收費代刷」的服務。
說回我們的重點,對於演出主辦方來說,打擊黃牛的手段更多更有效。
除了「不要跟黃牛勾結」之外,限購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對於黃牛來說,最致命的,可能是「門票一經售出即綁定身份證,演出時票證人一致方可入場,且不退不換」。
但是這種做法勢必會讓檢票環節變得冗雜,既增加了工作流程,又影響了觀眾體驗,甚至還可能讓自己的票務銷售情況變得不那麼好看。
這也是一場博弈,需要細細思量才是。
題圖來自:搜狐文化
其他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