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港務控股集團董事長陳志平昨日接受本報專訪。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徐景明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協雲)歷經近9個月的發展,「絲路海運」正在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紐帶。
昨日,在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上,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方、廈門港務控股集團董事長陳志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絲路海運」相關工作的開展,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對港口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即港口要實現「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凸顯福建省廈門市在服務「一帶一路」發展大局中的優勢,著力高質量發展,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提供重要支撐。
向全球展示高質量海運服務標準
自去年12月底啟動運營以來,「絲路海運」的具體成效如何?據福建絲路海運運營有限公司介紹,目前,「絲路海運」已得到包括馬士基等世界航運巨頭在內的100家航運物流企業的響應;50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觸角遍及東北亞、東南亞、中東、非洲及歐洲的20個國家、45座港口;命名航線共開行1092個航次,完成貨櫃吞吐量92.70萬標箱;貨櫃吞吐量和國際中轉貨量增速遠高於其他普通航線,分別達到10.79%和99%。
從這些發展數據可以看出,「絲路海運」正在成為一條融匯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紐帶,為「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合作構建新引擎、拓展新動能、培育新業態。
陳志平表示,此次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的召開,首要目的是進一步介紹「絲路海運」發展情況、推介這一品牌,將廈門港在服務貿易便利化、降本增效等方面的新舉措進行廣泛宣傳,並希望以此吸引更多的合作方加入「絲路海運」,讓這個品牌更響,讓高質量海運服務標準走向世界。
打造更高效港航平臺和物流通道
值得關注的是,福建的港口並不佔據規模優勢,如全省最大的廈門港,貨櫃吞吐量排名全國第七。那麼,「絲路海運」又是如何在福建省落地生根並實現快速發展的?
陳志平解讀,當前全球經貿運行中,對港口的技術、管理、服務的要求更高,需要轉型創新、量質並舉,「通過提升和推廣高標準服務、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等,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絲路海運』的創立初衷」。
在過去的8個多月裡,圍繞發展初衷,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加大投入,打造更為高效的港航平臺和物流通道,同時,在「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先行先試,起到引領和示範兩大作用——這從航線的增長情況中可見一斑:數據顯示,廈門港「一帶一路」航線較去年年底淨增8條,達到64條,「絲路海運」品牌和平臺優勢凸顯。
提升綜合服務水平實現發展突破
發展成效,也從另一個角度回答了「『絲路海運』為什麼由港口來推動」這一問題。
陳志平說,航運是物流鏈的一個環節,港口是陸海聯通的唯一節點,港口是貨物進出口國門的第一關和最後一關,航運物流貿易要素都在港口聚集,因此,只有港口才能整合航運、物流、貿易和信息等各方要素,不斷提升港航物流綜合服務水平,帶動業務創新和政策創新。
在此次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上,省領導提出三點要求:第一,共商港航合作,讓「絲路海運」服務更優;第二,共建絲路通道,讓「絲路海運」輻射更廣;第三,共享經貿繁榮,讓「絲路海運」紅利更多。
對此,陳志平表示,集團將圍繞以上三點要求,充分利用廈門作為「海絲」支點城市的優勢,實現「絲路海運」的發展突破。「比如,我們今年在多式聯運港站和內陸無水港的建設、貨物通關政策上都有突破,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實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港口效率。同時,暢通廈門港與內陸省份以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物流通道,並在交通運輸服務標準國際化、人員交流、金融互聯互通等方面尋找發展機遇。」他說。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