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以航運為主題的「一帶一路」國際綜合物流服務品牌和平臺——福建「絲路海運」持續壯大。 7月15日,馬士基「絲路海運」航線(NV2)啟航儀式在海滄港區廈門貨櫃碼頭集團公司旗下嵩嶼碼頭2號泊位舉行。廈門市副市長李輝躍出席儀式,市政府辦公廳、市發改委、自貿委以及相關港航單位負責人參加。
據悉,馬士基「絲路海運」航線(NV2)是廈門港第一條專門為國際中轉開闢的東南亞銜接航線,將越南的出口重箱經由廈門港國際中轉至美國西海岸,有力支持廈門港的國際中轉業務發展。
據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成員企業廈門貨櫃碼頭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國際中轉業務體現一座港口的國際競爭力,也考驗著這座港口的軟硬體服務能力。當前,廈門港的硬體條件全球一流,如嵩嶼碼頭可接待世界最大貨櫃船舶;同時,集團出臺中轉服務保障承諾,各項貨櫃業務服務效率不斷提升,水平居於世界前列,「因此,馬士基選擇在廈門嵩嶼碼頭進行國際中轉業務操作,正是看中了這裡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該負責人說。
數據顯示,目前,廈門港每年吞吐的逾一千萬個標箱中,有約3成是中轉貨櫃(水水中轉箱),且保持較快增長速度,持續鞏固廈門港作為全球第十四大貨櫃港、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地位。
「絲路海運」快速發展壯大、服務標準不斷優化,也成為馬士基在廈開闢航線的重要考慮因素。在15日的儀式上,世界500強企業、全球最大的航商馬士基集團高級副總裁、馬士基亞太地區總裁範楚言(Robbert Van Trooijen)表示,「 自1991年馬士基在廈門發展業務以來,廈門已經成為馬士基全球航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2005年,馬士基參與投資了廈門嵩嶼碼頭;迄今,馬士基也是掛靠該碼頭最多的外資船公司。馬士基現在每周有14條航線掛靠廈門港,在2018年的吞吐量更達到歷史新高—120萬標準箱。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廈門港的深入合作,為廣大進出口客商提供優質航運物流服務。」
廈門港是我國重要的貨櫃樞紐港, 良好的港口條件、密集的航線和完善的物流體系是良好營商環境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是廈門招商引資的重要優勢,吸引了境內外客商。據悉,目前,「絲路海運」聯盟港航物流企業已超過100家,其中不乏馬士基這樣的國際航運巨頭。今年上半年,全省50條「絲路海運」命名航線中,從廈門港始發的43條命名航線運作成績亮眼,共開行593個航次,完成貨櫃吞吐量44.02萬標箱,比去年同期增長12.33%,增幅高於全港的總增速。
下一步,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將推出種種舉措,擬將「絲路海運」在聯盟的框架內加強共商共建機制,積極推動成員之間信息共享和優勢互補,通過籤訂港口與港口、港口與航運、港口與鐵路、港口與物流間等多種方式的戰略合作,實現港航貿的融合發展,共同推進構建對外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原標題:「絲路海運」業務版圖持續拓展 服務標準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