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臺海運快件實現雙向對接

2020-12-25 中國臺灣網

  廈臺搭建「黃金水道」

  炎炎夏日,在廈門市跨境電商產業園裡,滿載著貨櫃的貨櫃車來來往往,工作人員都在忙碌著。中外運空運發展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跨境電商作業中心經理薛文川告訴記者,眼前一輛剛剛停靠的貨櫃車,裝載的正是剛從臺灣送抵廈門的海運快件。這批海運快件以服裝、食品和個人網購商品為主。經廈門海關與檢驗檢疫局的工作人員現場開箱驗放後,就可進入派送程序。其中,個人網購商品最快次日就能送貨上門。

  海運快件與一般的郵件不同,貨物品類繁多,監管要求也更高。早在2012年,廈門就曾率先開通兩條航線,嘗試兩岸海上快件運營。不過,受制於當時海運航次少和通關慢等因素,最終因虧損停運。近年來,隨著廈臺兩地經貿往來,尤其是兩岸跨境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兩岸的港口、電商等行業從業者迫切希望開放廈臺海運快件業務新通道,並經多次對接、協調達成方案。

  在此背景下,2014年2月,海關總署正式同意廈門開展廈臺海運快件業務,廈門也成為大陸首個獲準經營兩岸海運快件業務的城市。當年7月31日,從臺灣臺中港鳴笛起航的「中遠之星」客滾船,滿載首單海運快件抵達廈門。隨著兩岸海運快件業務的成功「試水」,臺灣和廈門之間搭建起了一條運輸費用更省、運輸時間更短的「黃金水道」。

  薛文川告訴記者,今年3月31日以來,進口快件量逐月上升。得益於此,從臺灣至廈門的進口海運快件航線,已從最初的每周兩個班次調整為每日至少一個班次。「下一步,中外運還將繼續做好海運快件相關的市場推廣,讓更多客戶了解海運快件,使用海運快件。」他說。

  海運快件市場前景可期

  從臺灣到廈門的進口海運快件航線已經實現了常態化運營,而廈門出口臺灣的海運快件航線等相關工作也在推進當中,逐漸步入正軌。

  2日,「中遠之星」號裝載著首批出口的兩岸海運快件,緩緩駛離廈門港。它利用夜間直航,夕發朝至,把出口海運快件從基隆轉運至臺北快遞貨物專區通關。這是兩岸出口海運快件的首票測試,標誌著廈臺海運快件實現雙向運營,也意味著海峽兩岸海運快件專區(臺北港快遞貨物專區-廈門海運快件及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實現了雙向對接。

  「目前,海運快件出口業務仍處於磨合期。」薛文川說,就此次首票測試的情況來看,出口兩岸海運快件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解決。比如,大陸企業對臺灣的清關條件還不夠熟悉,以至於在當地需要多繳納稅費。此外,兩岸在碼頭銜接上也需進一步協調。

  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這正是首票測試的目的。據了解,此次兩岸海運快件的首批試運行,就是為了進一步測試和梳理兩岸海運快件業務中貨物作業、通關通檢、快速分撥、數據交換等相關流程,為兩岸海運快件業務全面雙向開通、正式運行做好準備。

  「首票測試主要是公司自攬的貨物,我們對客戶和貨品做了一些挑選。另外,不少客戶目前也還處在觀望階段,所以運量不是很大。不過,海運快件的時效性接近空運的速度,同時在成本上有優勢,所以,我們對於海運快件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薛文川告訴記者,6月份,中外運專門赴臺與臺灣業者開了一場研討會。會上,很多客戶都對海運快件感興趣。據預測,如果全面開放廈門與臺灣之間的海運快件業務,僅電子商務一年至少就有250億元人民幣的對臺貿易量。

  量身定製通關便利措施

  據廈門快遞行業協會測算,從廈門寄到臺灣的海運快件,相較於空運快件的運輸成本有望降低四成左右。而海運快件由臺灣郵寄至廈門的資費,同樣也會有相當幅度的下調。

  讓兩岸海運快件真正「快」起來,體現出「準空運」的速度優勢,廈門海關和檢驗檢疫局通過關檢信息平臺形成統一通關,提高了放行速度和效率。

  為了支持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服務兩岸海運快件業務,廈門海關發布公告,允許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試點海運快件業務,放開海運快件運輸工具和停靠碼頭限制。口岸海關負責辦理海運快件承運船舶相關監管手續,採用施加電子關鎖移場至海運快件監管場所。海運快件監管場所負責辦理海運快件的驗放手續。

  廈門海關郵局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關同時提供一系列量身定製的通關便利措施,比如實施離港最後裝載、靠港最先卸貨方式,設立專門通關窗口,全面推廣無紙化通關作業等,做到貨物實時驗放,為海運快件通關「再提速」。(潘抒捷 廖麗萍)

  記者手記>>>

  通道已經打開

  相較而言,海運快件有兩個特點:一是快,快速客滾輪往返廈臺之間,單程航行時間最快僅需4小時左右,接近空運速度;二是省,運輸成本與空運相比,有望降低四成。當這兩個特點重合,既快又省的優勢,足以對企業形成強大的吸引力。

  當然,市場是需要培育的。查看近一年來海運快件航次航班、運貨量等幾組數據,有關負責人介紹,數據變化反映了海運快件的發展勢頭良好。不過,他也坦承相關數據遠未達到預期,這說明,海運快遞巨大的發展空間需要進一步挖掘。

  數據很抽象,問題才是具體的。最直接的問題是,海運快件是否真的可以既快又省地完成運輸?還有不少企業在觀望。企業的這些疑問,只能用實際運營的成效去打消。

  在採訪中,無論是監管部門、第三方平臺還是經營主體均表示,只要扎紮實實地把相關工作做好,推進問題的解決,市場很快就會展現它的力量。如今,中外運正在嘗試將收貨方式多元化,由自攬貨物向廠商直接委託、快件公司代理等轉變。而相關部門也在採取措施保障並提高海運快件的通關和出貨效率等。可以肯定的是,通道已經打開,有了這樣的態度與行動,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潘抒捷)

相關焦點

  • 廈臺海運快件實現逆勢增長
    廈臺海運快件實現逆勢增長 2020-11-30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岸海運開通 臺灣快件實現48小時內「倉到倉」
    據悉,此次試航旨在進一步測試和梳理兩岸海運快件業務中從臺灣進口快件貨物作業、通關通檢,快速分撥、數據交換等相關流程,為兩岸海運快件業務全面雙向開通,正式運行做好準備。  在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之下,這批快件貨物經過快速分撥,快速驗放、快速轉關、快速清關,以與航空快件相同的處理速度,迅速從廈門國際郵輪碼頭奔赴各地用戶手中,實現4小時內完成貨物下船至清關驗放全過程。
  • 大陸首單對臺出口海運快件從福建平潭啟運
    原標題:大陸首單對臺出口海運快件從福建平潭啟運 麗娜輪(資料圖)   29日下午,2個裝著快件的貨櫃運上麗娜輪,從福建平潭澳前客滾碼頭直航臺北港。這是首單大陸對臺出口海運快件,標誌著海峽兩岸海運快件正式邁入進出口雙向運營。   2014年6月,海關總署正式批覆同意在平潭試點開展對臺海運快件業務,歷經10個多月的準備工作,首單對臺出口海運快件順利從平潭啟運,打通了「平潭-臺北」兩岸海運快件中心無縫對接的新物流通道。
  • 「雙十一」馬尾對臺海運快件集運倉爆發式增長
    福州新聞網11月17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文/攝 實習生 蘇怡蓮)馬尾對臺海運快件集運倉今年「雙十一」收到的訂單量達到30萬件,而去年,這一數據只有5萬。5倍的爆發式增長背後,是兩岸物流通道日益成熟帶來的便利和商機。  「物流顯示已經在清關,明天估計就能收到了!」
  • 廈臺企業將聯手構建跨境電商海運通路
    原標題:廈臺企業將聯手構建跨境電商海運通路  新華網福州2月12日電(記者胡善安)記者從廈門市政府辦獲悉,廈門企業象嶼集團今年將與臺灣企業吉時航運、關貿網路、新竹物流以及順豐快遞等企業合作,構建海運快遞跨境電商幹線運輸通路。   今年廈門市將規劃建設「三位一體」的跨境電商園區。
  • 廈臺客貨滾裝航線一季度運量同比增長51.5%
    新華社廈門4月13日電(記者付敏)記者從廈門海關、廈門國際郵輪母港集團獲悉,今年第一季度,廈臺客貨滾裝航線完成貨櫃吞吐量2591標箱,同比增長51.5%,持續助力兩岸經貿往來。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廈臺客貨滾裝航線完成貨櫃吞吐量分別為1192標箱、592標箱、807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6.3%、39.3%、136.7%。廈門海關表示,貨量增長的主因是廈臺客貨滾裝航線積極提升服務,滿足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兩岸空中運力缺口。
  • 「廈門—臺北」快件增「金門跳板」 最遲「隔日達」
    原標題:「廈門—臺北」快件增「金門跳板」 最遲「隔日達」   中新社廈門12月9日電(朱文堯)作為兩岸「通郵」的「升級版」,廈門和臺灣之間的海運快件再次升級,增加了「金門跳板」。廈門海關9日表示,這讓兩岸海運快件更快,最遲隔日(第3天)就能通關。
  • 兩岸首批大陸出口海運快件在廈首航 可直達臺灣
    兩岸首批大陸出口海運快件在廈首航 可直達臺灣 2012年03月30日 11: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開車去臺灣三年內或成真 廈門將推廈臺客滾航線
    原標題:開車去臺灣三年內或成真 廈門將推廈臺客滾航線  廈門的車可以開到臺灣去,臺灣的車也能開到廈門來。廈門要繼續加強對臺合作,力爭2018年前兩岸客、貨車輛能通過廈臺客滾航線實現互通行駛。   昨天,廈門港口管理局召開2015年度工作會議稱,廈門港要構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廈門片區深化對臺合作 對接「一帶一路」
    創新機制增強廈臺經濟關聯度  福建自貿試驗區因臺而設,自設立之日起就打上了「推動兩岸發展」的烙印。一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緊抓國家賦予的重大歷史機遇,發揮自貿片區對臺戰略支點作用,率先推進與臺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積極探索兩岸交流合作的新領域、新模式、新機制、新途徑,增強廈臺經濟關聯度,助推兩岸新發展,為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提供經驗與示範。
  • 「三通」十周年兩岸路通心更通 實現了「一日生活圈」
    幾年來,大陸分三批漸次擴大開放區域,至2010年7月實現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放赴臺旅遊。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從團限10人變更為5人以上,在臺停留時間由不超過10天延長至15天。  廈門對臺旅遊龍頭作用更加凸顯。2008年大陸居民經廈門口岸赴臺遊人數為1.6萬人次,2010年增至16.5萬人次,之後快速升溫。
  • 榕臺跨境電商貨物海運直航專線讓臺胞共享「雙11」購物狂歡
    雖然「雙十一」購物節已結束一周,但位於福州市馬尾區的海運快件對臺集運倉仍處於發件高峰期。 王曉霞 攝中新網福州11月16日電 (王曉霞)「今年『雙十一』通過海運赴臺的快件特別多,僅『雙十一』當天就達到了26萬件,這個數量是平時的20倍。」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實現「一日生活圈」
    其中,「小三通」航線更新3艘客船,閩臺海上客運全部實現網絡售票,完成客運量215.2萬人次,同比增長10%;臺灣地區貨運車輛運營區域從平潭島延伸到福建全省,海運快件物流通道初步形成,海峽兩岸實現天天有航班往來,全年完成對臺港口貨物吞吐量1820萬噸、貨櫃吞吐量75萬標箱。
  • 兩岸海運快遞重啟 廈門是大陸惟一試點城市
    日前在廈門舉行的第六屆海峽論壇傳出消息,海關總署同意廈門市試點開展對臺海運快件業務,以後到臺的很多快件都有望踏上「海運之旅」。  記者昨日採訪發現,廈門對臺海運曾試運行過一段時間,但因虧損而停運。此次重啟對臺快件海運業務,將有望改變時效性低、通關慢等問題。而對於普通市民而言,通關海運寄送快件到臺灣,成本也將比當前更便宜。
  • 明天凌晨,廈漳同城大道全線通車,對接海翔大道
    廈漳同城大道的通車,意味著連接廈漳兩地的又一條交通大動脈實現貫通,對於完善交通路網結構、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廈漳兩地 再添交通大動脈 漳州臺商區建設局局長黃龍川介紹說,經過漳州、廈門兩地的共同努力,最終實現通車目標,定於2019年2月1日凌晨零時起,廈漳同城大道與海翔大道對接,實現全線通車,「這又是一條連接廈漳兩地的交通大動脈,與(海滄)海翔大道對接後,漳州市民前往廈門北站,最少能節約半小時車程,廈漳兩地的
  • 航空、海運、鐵路都加班了!
    在4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我們了解到:為提升我國國際貨運能力,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穩定,空運、海運、中歐班列都做了哪些工作。國際郵件進不來、出不去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對我國國際郵件和快件的運輸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 臺胞瘋買「雙十一」 兩岸快件業務漸熱
    雖然「雙十一」購物節已結束一周,但位於福州市馬尾區的海運快件對臺集運倉仍忙個不停。面積7000平方米的倉庫裡的逾1000組貨架上滿滿當當,堆滿了即將發往臺灣的「雙十一」快件;而180個工人正收貨、入庫、分揀、上架。  17日10時,中新社記者見到入庫主管夏華坤時,他已在工位上忙碌多時。
  • 廈門市出臺與臺灣十大產業對接規劃
    軟體業:加強與臺灣在IC設計與嵌入式軟體、數字內容產業、服務外包、IT教育等方面的對接,爭取到2011年,臺資軟體企業超過100家,臺資軟體企業產值超過100億元。   金融業:加強與臺灣在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和貨幣流通領域的對接。用7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海峽兩岸金融產業對接示範基地和金融對臺服務基地。
  • 大嶝對臺市場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上午舉行 13家臺灣企業籤約
    廈門網訊(文:廈門晚報記者張海軍、通訊員陳清紅;圖:象嶼集團提供)兩岸攜手再出發,今天早上,大嶝島迎來一件喜事——「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成立20周年」紀念活動在大嶝小鎮·臺灣免稅公園內舉行。一系列項目分別籤約,成為大嶝發力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和平臺,助力深化廈臺經濟融合發展。  據悉,13家臺灣企業分別和大嶝對臺市場舉行了合作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