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十周年兩岸路通心更通 實現了「一日生活圈」

2020-12-22 廈門網

  2008年12月15日,「盛達2」、「曉江」、「華航1」和「錦春」四艘海峽兩岸海運直航貨輪駛離廈門港,啟航駛往高雄、臺中和基隆港。這標誌著兩岸海運直航正式啟動。記者陳理傑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翠仙)2008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啟動直接通航、通郵、通商,兩岸的航班、海運和郵件傳輸再也不用經過第三地中轉。自此,兩岸實現了「一日生活圈」,兩岸同胞從音信隔絕到如今往來方便快捷,縮短的不僅僅是溝通的時間、金錢成本,更縮短了兩岸民眾心與心的距離。毋庸置疑,兩岸「三通」為增加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十年來,臺灣民眾西進大陸經商、求學、就業、婚戀、旅遊等已成家常便飯。但2008年以前,情況可不是如此。

  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告訴記者,開放直飛前,因為往返兩岸耗時又花錢,他只有重大節日才會回臺灣,一年最多四五次,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但直飛開放後,幾乎是想回家就回家,當天買機票就能飛,一日往返也不成問題。

  兩岸「三通」不僅為兩岸同胞往來提供了便利,也催生出許多新商機。兩岸「三通」不僅讓人流來往自如、便捷,讓物流時間縮短,成本降低。

  如今,廈門已成為對臺經貿的重要口岸,是大陸從臺灣進口水果、酒類、大米、圖書及聲像製品等的最大口岸,得益於這一點,越來越多的臺商、臺幹紛紛「登陸」發展。

  2008年,「小三通」首次實現散裝輪運載冷藏貨櫃進口臺灣水果抵廈,同年稍晚,大陸船舶運載自廈金航線直航的臺灣水果也在廈門登陸,隨後首批臺中直航臺灣水果登陸廈門,海上運輸時間由7天縮至22小時,廈門的臺灣水果進口量實現跨步式飛躍。如今,廈門已成為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主要的口岸。

  「三通」也直接推動了兩岸旅遊的交流合作。2008年7月4日,大陸居民赴臺團隊遊正式啟動。幾年來,大陸分三批漸次擴大開放區域,至2010年7月實現所有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開放赴臺旅遊。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從團限10人變更為5人以上,在臺停留時間由不超過10天延長至15天。

  廈門對臺旅遊龍頭作用更加凸顯。2008年大陸居民經廈門口岸赴臺遊人數為1.6萬人次,2010年增至16.5萬人次,之後快速升溫。臺灣11個縣市和臺灣觀光旅遊總會等16個民間協會在廈門設立旅遊代表處,數量居大陸之首。如今的廈門已成為臺胞在大陸工作、生活的溫馨家園。

  臺灣貨物經廈門運往歐洲

  晨報記者白若雪

  2008年12月15日,兩岸「三通」廈門航點直航序幕拉開,結束了兩岸近60年來不能直接通航的歷史。

  廈門港擁有廈金直航航線、廈臺客貨滾裝航線和廈臺直航貨運航線。十年來,客貨量保持穩步增長。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起,廈門與臺灣更是攜手通過海鐵聯運的方式將廈蓉歐班列起點延伸至臺灣,讓臺灣商品搭乘「中遠之星」兩岸直航客滾輪抵達廈門,並搭乘廈蓉歐班列前往歐洲。將廈蓉歐班列「升級」為臺廈蓉歐班列,讓臺灣商品有了更高性價比的運輸方式出口歐洲,大大地凸顯了廈門的重要橋梁作用。

  據悉,十年間,廈門港的兩岸航線貨物吞吐量累計達1.24億噸,貨櫃吞吐量累計達347.74萬標箱。同時,截至今年10月底,「中遠之星」客滾輪累計運營865個往返航次,運送旅客437996人次,貨櫃76488標箱,鮑魚等生鮮貨物1705噸,各種車輛1557部,以及海運快件1309標箱。

  旅遊交流頻風景也醉人

  兩岸直航後,越來越多民眾往來兩岸進行旅遊。新華社圖

  晨報記者陳翠仙

  兩岸「三通」十周年來,兩岸間的交流突飛猛進,也打開了兩岸民眾往來旅遊的大門。

  80歲高齡的張阿珠是兩岸旅遊交流的見證者。「2009年,我通過旅行社到臺灣旅遊,這次赴臺遊還上了新聞。」張阿珠一邊說著,一邊拿出珍藏多年的報紙。「現在兩岸往來十分便利,我們到臺灣更容易,臺灣的親朋好友也經常到大陸來旅遊。」

  身為旅遊業者,廈門康輝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林志民明顯感受到兩岸旅遊往來的熱絡情況。據介紹,2008年之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呈現快速增長態勢,臺灣民眾赴大陸旅遊熱也在持續,海峽兩岸雙向旅遊及往來人數從2008年的470萬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792萬人次。記者從廈門市旅發委了解到,2018年1月-10月,廈門共接待入境過夜遊的臺灣同胞91.13萬人次,同比增長約21%。

  林志民告訴記者,這幾年來,由於多種原因,赴臺灣本島遊熱度下降,但金門澎湖等地卻成了旅遊熱門地,金門遊已經成為廈門旅遊的延伸產品。兩門旅遊業者通力合作,打造了廈金旅遊節品牌活動,為金門招攬了數十萬陸客。

  早上來廈泡茶晚上返臺歇息

  晨報記者潘薇

  對於吳家瑩來說,作為一位來廈門創業生活20多年的臺商,兩岸「三通」的意義對他而言十分重大。

  1997年,吳家瑩「登鷺」從事貿易業。他說,那時候從臺灣來大陸需要七八個小時,長途勞累奔波。如今,「十年過去了,兩岸『三通』帶來的變化,我作為親歷者是深有感觸的。」吳家瑩說。

  身為廈門市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常聽朋友講述這10年的故事。「有的臺幹往來兩岸做業務,經常當周周五回臺灣,下周周一再回廈門。」吳家瑩笑著說,「『三通』的實現,讓『一日生活圈』變成了現實,早上可以坐飛機來廈門泡茶,晚上再回臺灣。更多的兩岸同胞循著『三通』的足跡往來兩岸,拉近了兩岸同胞的感情距離。」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吳家瑩感慨道,那個年代余光中的《鄉愁》讓人潸然淚下,那時兩岸相隔。隨著兩岸「三通」,兩岸同胞的願望都在一步步實現,《鄉愁》在兩岸同胞心中已悄然釋懷。

  吳家瑩說,今年是兩岸「三通」十周年,十年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的實現和深入,讓兩岸邁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嶄新時代,為兩岸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造福了兩岸同胞。

  從全面直航到招臺籍空乘

  晨報記者雷妤

  2008年12月15日,廈航MF885航班從杭州蕭山機場滿載起航,廈航成了兩岸包機截彎取直後從北線飛抵臺灣的第一家航空公司。廈航兩岸常態包機也正式啟動。

  據老臺商們回憶,兩岸自1987年開放人員往來,但一直未實現直接通航通郵,臺胞「登陸」必須繞道香港,相當折騰。直到2005年,兩岸首次實現雙向對飛。2006年廈門成為當年春節包機的直航點之一,又迎來了與高雄間五十七年來的破冰之旅。

  2008年11月4日,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籤署《海峽兩岸空運協議》,12月15日臺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正式開通啟用,標誌著直接、雙向、全面空中通航變成現實。

  作為兩岸空中航線主要承運商,十年來,廈航直航點實現從大陸的廈門、杭州等6個點到臺灣的桃園、高雄、松山3航點的航線網絡覆蓋,航班量也從每周8班增長至40班。近五年來,兩岸往來旅客人數增至52.6萬人次,貨郵運輸量增至3532.8噸。

  這十年間,兩岸青年因兩岸通航得到了更多交流。2011年至2016年期間,廈航選派6期90名乘務業務骨幹前往臺灣中華航空進行交流學習;2017年,廈航招聘首批60名臺籍空乘,今年又有一批新的臺籍空乘入職。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兩岸「三通」十周年 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今天(12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今年是兩岸「三通」開啟十周年。十年來,兩岸「三通」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極大地便利了兩岸民眾的往來,廣大臺灣民眾也從中受益,為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馬曉光在當天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協商談判。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實現「一日生活圈」
    僅廈門航空有限公司十年來就承運了往來兩岸的旅客超過200萬人次。  兩岸全面「三通」,讓「兩岸一日生活圈」變成現實。  在廈門創業的臺青宋愷熙,每個月都坐飛機在廈臺之間往返。她對記者說,她從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出發,約三個小時後就可到達臺北家裡。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全面「三通」十周年 兩岸往來暢通無阻 全面「三通」十周年 兩岸「一日生活圈」 臺灣臺南宏昌旅行社領隊黃顯祥就是兩岸旅遊交流的見證者。「以前還沒有小三通時無論從高雄還是臺北出發都得香港中轉,現在乘坐小三通從高雄出發到廈門大約兩個小時,大大縮短了時間成本。而且票價也更便宜。」
  • 兩岸「三通」十周年 臺商:心靈的距離大大拉近
    【環球網綜合報導】今天(12月15日)是兩岸「三通」10周年的紀念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表示,「三通」在過去十年間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此外,對這十年的變化,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回憶,「直飛」開通後,臺商們勞累奔波的情況消失了,兩岸心靈上的距離也大大拉近。兩岸空中直航福州臺北首航儀式2008年12月18日舉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兩岸「三通」是指「通郵」、「通商」、「通航」。其中,兩岸直飛使得臺灣與大陸間原本得要耗費六七個小時的行程縮短到2小時以內。
  • 綜述:「兩岸一日生活圈」起飛 往來更省時省錢
    自1979年大陸方面首次提出「三通」主張,到近30年後這四項協議的籤署,兩岸實現了「三通」時代,也將邁入「一日生活圈」,海峽兩岸真正實現「千裡一日還」。 航路截彎取直 不用再轉機轉到頭暈在四項協議中,最受人矚目的《兩岸空運協議》提到,雙方同意開通臺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建立兩岸航(空)管部門的直接交接程序。
  • [兩岸40年]兩岸「三通」從夢想照進現實
    隨著「三通」成為現實,兩岸「一日生活圈」悄然成形,海峽兩岸迎來了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期。  大陸遊客赴臺旅遊、大陸企業赴臺投資、大陸學生赴臺就讀等等,讓兩岸同胞你來我往,越走越近,越走越親。2013年7月18日是大陸居民赴臺遊正式開放5周年的日子。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2008年兩岸關係邁入和平發展軌道,兩岸交流開啟嶄新局面。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大陸同胞終於有了遊歷祖國寶島、看見美麗臺灣的機會,兩岸人員往來由此呈現出雙向化的繁榮景象。
  • 臺政大教授:兩岸和平發展需加強精神面的「三通」
    臺政大教授:兩岸和平發展需加強精神面的「三通」 2010年08月16日 22:48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小三通」:通的橋梁連的結點合的紐帶
    回家的路更近了!」家在連江縣黃岐鎮但嫁到馬祖已20多年的陳巧霞,每年會多次搭乘「黃馬」航線(連江黃岐—馬祖白沙客運航線)返鄉探親。在廈金航線的常客陳信一看來,隨著「小三通」發展,臺胞從金門到廈門買房、問診、會友、購物;廈門民眾到金門騎行、買菜刀、住民宿、暢飲金門高粱,「廈金一日生活圈」越來越熱絡。廈門金門門對門,馬尾馬祖同根生。
  • 臺北內湖線即將通車 兩岸一日生活圈更便捷(圖)
    臺北內湖線即將通車 兩岸一日生活圈更便捷(圖) 2009年07月01日 11:05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當局藉口疫情,蔡英文對「三通」正式下手了
    兩岸郵件總包仍需經香港、澳門轉運,在通航方面。兩岸船舶、飛機不能直接往來;兩岸人員旅行仍需經香港、澳門等地中轉;兩岸貿易貨物仍需經日本、香港等第三地中轉,造成了"船通貨不通,貨通船不通"的怪現象。增加了兩岸經濟交流的成本。在通商方面。大陸市場向臺灣企業和商品全面開放。1981年9月30日,大陸第一次明確"三通"的內容。
  • 六十年艱辛「三通」路――寫在兩岸「三通」實現之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這首《鄉愁》,曾讓無數海峽兩岸的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熱淚縱橫。而今天,就在2008年12月15日,空運直航、海運直航、直接通郵正式啟動,兩岸直接「三通」終於實現了。
  • ...直接「三通」的新主張?兩岸直接「三通」至今未能實現的障礙何...
    江澤民同志的論述,更全面、更強烈地表達了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反映了兩岸人民的迫切願望,受到了兩岸同胞的擁護。  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有助於擴大兩岸人員交往、增進相互了解,消除隔閡,促進經貿交流,將兩岸經濟、社會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為制止"臺獨"分裂圖謀、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兩岸直接通郵、可以滿足民眾用郵需求。
  • 實現「兩岸三通」五大意義
    大公報刊載作者為資深臺灣問題評論員李羽文章稱,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豐碑意義的大日子,因為這一天實現了兩岸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三通」。    「三通」的理念,首次出現於一九七九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了兩岸通郵、通商、通航。
  • 「小三通」通航15周年 金門人在廈至少買了2萬套房
    新年第二天,廈金「小三通」迎來通航15周年。記者從金門「小三通」15周年紀念會了解到,這些年,廈金「小三通」為兩岸民眾往來帶來便利,更為金門的民眾帶來利好。  據臺灣「移民署」統計,2015年「小三通」往來兩岸旅客人數創下1762411人次新紀錄,「小三通」15年累計送客數已突破1.4億人。作為當年「小三通」的推動者之一,曾任臺灣「立法委員」的吳成典向記者表示,「小三通」除了讓兩岸不少旅遊業與航運業受益以外,也讓很多金門的同胞賺到了錢。
  • 連江黃岐至馬祖客運航線今日開通 打造一日生活圈(組圖)
    (原標題:連江黃岐至馬祖客運航線今日開通 打造一日生活圈(組圖))
  • 慶「小三通」十周年 金門航運降船票受歡迎
    慶「小三通」十周年 金門航運降船票受歡迎   中國臺灣網11月24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為慶祝兩岸「小三通」屆滿10周年,金門部分航運業者今天宣布從12月1日起,實施金門籍旅客優惠方案,船票最低下降5折,引起地方民眾熱烈反應
  • 福建黃岐至臺灣馬祖正式通航 全程25分鐘構築閩臺「一日生活圈」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忠(右五)、福建省副省長鄭曉松(左四)等領導按動啟航按鈕。 吳隆重 攝  人民網連江12月23日電(吳隆重)23日,閩臺第八條海上客運航線正式通航。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忠、福建省副省長鄭曉松出席通航儀式,並來到客運碼頭為首航旅客揮手送行。  全程25分鐘 票價省一半  福州連江黃岐是大陸距離臺灣馬祖最近的地方,相距僅4.8海裡。即日起,這條航線實行雙方對開,航行時間25分鐘,比兩馬航線縮短一個多小時;票價為135元人民幣,比兩馬航線省錢一半。
  • 激蕩三十年成正果 兩岸三通全面實現
    中新社發 廖攀 攝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六日電題:兩岸「三通」 三大啟示本社評論員 董會峰第三次「陳江會」今籤三協議、發表一共識,俾補闕漏,畢二次「陳江會」未竟之功,宣布將開通兩岸定期航班、就大陸資本赴臺投資達致共識,標誌著兩岸「三通」已經全面實現。
  • 述評:從「小三通」到「大三通」
    新華網福州12月15日電 題:述評:從「小三通」到「大三通」    新華社記者 許雪毅     從近在咫尺不能通到「小三通」的突破,從「小三通」的不斷擴大到15日「大三通」的基本實現,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參與並見證了兩岸直接
  • 兩岸「應通盡通」金門馬祖捷足先登
    兩岸「應通盡通」,福建和金門、馬祖「先行一步」。其中,通水已經實現,通氣正在推動,通電、通橋也在規劃之中。領航兩岸 秒數通關福建與金馬之間的交流互通,一直走在兩岸前列。2001年1月2日,「臺馬」輪運載500名香客從馬祖首航福州馬尾,「太武」輪運載金門各界人士首航廈門,福建與金馬海上直接往來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