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通」十周年 臺商:心靈的距離大大拉近

2020-12-16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今天(12月15日)是兩岸「三通」10周年的紀念日。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日前表示,「三通」在過去十年間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此外,對這十年的變化,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回憶,「直飛」開通後,臺商們勞累奔波的情況消失了,兩岸心靈上的距離也大大拉近。

兩岸空中直航福州臺北首航儀式2008年12月18日舉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兩岸「三通」是指「通郵」、「通商」、「通航」。其中,兩岸直飛使得臺灣與大陸間原本得要耗費六七個小時的行程縮短到2小時以內。據臺灣「東森新聞網」12月15日報導,作為大陸投資至今23年的臺商,吳家瑩曾經歷過兩岸「三通」前的轉機「惡夢」。

他表示,10年前往返大陸時都要在香港轉機,有時班機接不上,甚至要耗上一整天,非常勞累,「直飛後,一天內就能來回兩岸,對臺商照顧家庭、管理生意有很大的幫助。」

2008年7月以前,兩岸尚不能「直飛」,臺灣民眾前往大陸大多經由港澳轉機,若從桃園飛往上海。吳家瑩親自經歷過這個不便的年代,他說當年真想要去大陸得先從桃園飛到港澳,然後再轉機,最少都要6個小時,有時班機接不上,還會拖一整天。

「我在大陸的前13年都是這樣,不只花時間,還特別花錢,一趟的機票最少都要1萬7千元(新臺幣),每次只要搭飛機,就感到很痛苦。」

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2008年11月的「二次江陳會」後,雙方籤署了直飛的相關協議,走新航路從桃園飛往上海的航程最快只要1小時22分鐘。據臺陸委會資料,新航路比起周末包機縮短了62分鐘,燃油節省40%至45%,航空公司及旅客節省的成本每年約達新臺幣30億元以上。

開放直飛前,因為往返兩岸耗時又花錢,吳家瑩只有重大節日才會回臺灣,一年最多四五次,跟家人相處的時間很少。但直飛開放後,只要不是春節返鄉的高峰期,幾乎是想回家就回家,當天才買機票都能飛,而且1個多小時就到桃園了,要一日往返也不是問題。

除了開通「直飛」外,在第二次「江陳會」籤署的協議還將原本每周36班的航班數增加到每周108班,並將大陸的5個航點擴增到21個。

針對「三通」給臺商帶來的生活改變,吳家瑩還舉了一個幽默的例子進行說明:「以前常說臺商包二奶,直飛後這種事就少很多了,因為飛機2個小時就到了,班次又多,不管是臺商要回家,或是家人要來大陸,都非常方便。」

吳家瑩說,兩岸直飛後,勞累奔波的情況消失了,心靈上的距離也大大拉近,「三通的實現,讓兩岸一日生活圈變成了現實,兩岸民眾的交流交往更密切,更多的兩岸同胞循三通的足跡往來兩岸,給雙方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進一步密切了兩岸民間往來、拉近兩岸民間的感情距離、加強兩岸民間的交流與合作。」

第二次「陳江會」2008年舉行(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兩岸「三通」在10年前的2008年12月15日正式實施。時任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6月率海基會組團赴大陸進行第一次會談後,海協會長陳雲林也應邀率海協會赴臺進行第二次「陳江會」,雙方於臺北圓山飯店進行了協商,最終籤署「兩岸直飛」「海運直航」「全面通郵」,以及「食安管理」相關協議。

參與這次協商籤署的江丙坤已於2018年12月10日逝世。國臺辦14日表示,海協會原會長陳雲林先生與江丙坤先生交往多年,結下深厚友誼。為表達對江先生的敬意和追憶之情,陳雲林將以個人名義、生前好友身份赴臺弔唁。具體時間和相關行程還在與家屬聯繫協調之中。

相關焦點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實現「一日生活圈」
    吳家瑩說,過去兩岸「不通」時,從臺灣到大陸需要七八個小時,這不僅僅是時間上的距離,更多的還是心靈上的距離。「三通」的實現,讓「兩岸一日生活圈」變成現實,兩岸民眾的交流交往更密切,更多的兩岸同胞往來兩岸,給雙方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進一步密切了兩岸同胞往來,拉近了兩岸同胞的感情距離,兩岸同胞的願望已經一步步實現。  「『三通』還促使兩岸擱置爭議,消減敵意。」
  • 「三通」十周年兩岸路通心更通 實現了「一日生活圈」
    記者陳理傑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翠仙)2008年12月15日,兩岸正式啟動直接通航、通郵、通商,兩岸的航班、海運和郵件傳輸再也不用經過第三地中轉。自此,兩岸實現了「一日生活圈」,兩岸同胞從音信隔絕到如今往來方便快捷,縮短的不僅僅是溝通的時間、金錢成本,更縮短了兩岸民眾心與心的距離。毋庸置疑,兩岸「三通」為增加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全面「三通」十周年 兩岸往來暢通無阻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全面「三通」十周年 兩岸「一日生活圈」 臺灣臺南宏昌旅行社領隊黃顯祥就是兩岸旅遊交流的見證者。「以前還沒有小三通時無論從高雄還是臺北出發都得香港中轉,現在乘坐小三通從高雄出發到廈門大約兩個小時,大大縮短了時間成本。而且票價也更便宜。」
  • 國臺辦:兩岸「三通」十周年 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今天(12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今年是兩岸「三通」開啟十周年。十年來,兩岸「三通」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極大地便利了兩岸民眾的往來,廣大臺灣民眾也從中受益,為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馬曉光在當天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協商談判。
  • [兩岸40年]兩岸「三通」從夢想照進現實
    交流往來凝聚億萬同胞  兩岸「三通」不僅為雙方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對進一步密切兩岸同胞往來、拉近兩岸同胞的感情距離、加強兩岸同胞的交流與合作更是具有深遠意義。2013年7月18日是大陸居民赴臺遊正式開放5周年的日子。新華社記者陶明攝  2008年兩岸關係邁入和平發展軌道,兩岸交流開啟嶄新局面。隨著兩岸「三通」的實現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大陸同胞終於有了遊歷祖國寶島、看見美麗臺灣的機會,兩岸人員往來由此呈現出雙向化的繁榮景象。
  • 江丙坤 那個推動兩岸「大三通」的人走了
    12月10日,距離兩岸「大三通」十周年紀念日還有5天,距離自己86歲生日還有6天的時候,江丙坤離世。有人說,他是最應該見證十周年的人,他以兩岸關係破冰者的身份為人熟知,他為兩岸奔忙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仍是如此。江丙坤曾說,能有機會參與書寫歷史,是他「一生的幸運」。
  • ...直接「三通」的新主張?兩岸直接「三通」至今未能實現的障礙何...
    這些都為臺商來祖國大陸投資和經貿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大陸方面對臺灣產品進口不設限制,還為臺資企業在大陸投資解決融資問題。大陸先後建立了4個臺商投資區、6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和4個臺灣科技工業園區。截止到2002年10月,臺商到祖國大陸投資達5.5萬多項,合同臺資600多億美元,實際利用合資300多億美元。兩岸經香港的貿易額總計達到2600多億美元、2002年突破了年貿易額400億美元。
  • 兩岸三通,各顯神通
    本次,作為首屆(2008)海西物流論壇的嘉賓,葉海京更是為論壇帶來了一份「禮物」: 剖析兩岸四地經貿物流發展形勢;物流企業如何面對挑戰與機遇。  目前兩岸四地經貿物流發展形勢  葉海京介紹,臺灣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發展國際海運、空運、貨代業務,至今已非常成熟。香港最初則是由臺灣的創業者到來並開辦了一些貨代公司,其後物流的發展與臺灣基本相似;直至80年代以後將加工部分轉移到珠三角地區,最終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佔GDP90%以上)的經濟體系。
  • 兩岸「三通」後臺灣水果首次登陸山東濟南
    兩岸「三通」後首批臺灣水果省城登陸  山東新聞網1月19日訊(記者 李君 通訊員 楊鵬 肖正平)春節將至,省城濟南的市民又有機會大飽口福了這是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正式「三通」後,首批登陸濟南的臺灣水果。  在位於濟齊路118號的匡山蔬菜批發市場,臺商吳先生告訴記者,柳丁又名柳橙,果肉滋潤健胃,果皮化痰止咳,營養成份中含維生素A、B、C、磷、蘋果酸等,其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有效改善便秘困擾。過去濟南市場號稱的臺灣水果,絕大部分都是臺商在海南種植的,並非真正的產自臺灣本土。
  • 慶「小三通」十周年 金門航運降船票受歡迎
    慶「小三通」十周年 金門航運降船票受歡迎   中國臺灣網11月24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為慶祝兩岸「小三通」屆滿10周年,金門部分航運業者今天宣布從12月1日起,實施金門籍旅客優惠方案,船票最低下降5折,引起地方民眾熱烈反應
  • 從日月山到日月潭 大美青海臺灣行將兩岸距離拉近
    從日月山到日月潭 大美青海臺灣行將兩岸距離拉近 2010年03月17日 08:13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實現「兩岸三通」五大意義
    大公報刊載作者為資深臺灣問題評論員李羽文章稱,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豐碑意義的大日子,因為這一天實現了兩岸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三通」。    「三通」的理念,首次出現於一九七九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了兩岸通郵、通商、通航。
  • 臺當局宣布暫停兩岸大小三通 臺商抱怨返工難:要多花十幾倍的旅費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臺當局藉機宣布兩岸航空直航、海運交通及小三通10日起全面暫停。與此同時,兩岸航空班機也大砍,直飛僅限「四城市、五機場」,讓臺商或臺幹返工這條路顯得非常難。
  • 臺灣作家劉墉:我是兩岸「大三通」的直接受益者
    臺灣作家劉墉:我是兩岸「大三通」的直接受益者 2008年12月17日 01: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談及已然啟動的兩岸「大三通」,劉墉坦言自己是「直接受益者」。  在演講現場,劉墉用石家莊「土話」作開場白,立刻拉近與觀眾的距離。他隨後告訴大家,自己的奶奶是石家莊人,他對石家莊有著特殊的感情。在隨後的採訪中,劉墉四次提到「石家莊是我的老家,不是做客而是尋根」。  談及兩岸「大三通」,劉墉告訴中新社記者,「兩岸實現大三通,是中華民族的一件大喜事」。
  • 上海市臺商協會成立20周年 滬臺間合作交流活躍日甚
    人民網上海10月22日電(沈文敏、魏文秉)昨晚,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第21次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20周年慶典晚會舉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鄭立中、中共上海市委常委沙海林、上海市臺辦主任李文輝等出席大會。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監事長張文潭以及各地友會會長等出席慶典晚會。
  • 廈航恢復兩岸航班 臺胞盼「小三通」復航
    中新社廈門5月9日電 (黃詠綢 李思源)了解到5月廈航恢復兩岸航班,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感到「非常高興」,「在廈門的臺胞都互相轉告這個訊息」。據廈門航空公司消息,自五一假期後廈航開始恢復兩岸航班,目前計劃在5月份,一周執行兩個航班,每周三、周五飛往臺灣。此前3月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廈航宣布暫停兩岸航線。此次復航的消息傳出,不少臺胞在社交平臺上紛紛轉發點讚。作為參與兩岸首次雙向直飛的航空公司,截至5月,廈航承運兩岸往返旅客已累計超過414萬人次。
  • 臺媒:「小三通」20年 金門憂重啟遙遙無期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臺灣《聯合報》1月3日發表題為《「小三通」20年 金門憂重啟遙遙無期》的報導稱,在兩岸「小三通」20周年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延續,被按下暫停鍵的「小三通」迄今未見重啟跡象。報導指出,金門當地許多民眾擔心,除了疫情,低迷的兩岸關係氛圍會讓「小三通」的重啟遙遙無期。國民黨人士陳玉珍受訪時表示,一個多月前有幾千名金門民眾寫陳情書,表達希望「小三通」能開放的立場。她函轉給臺當局,但臺當局的回應是要等到疫情穩定後再做考慮。陳玉珍指出,蔡英文去年的談話都表示希望兩岸能夠交流,但民進黨政府所作所為,又與講的話背道而馳。
  • 東莞市臺商協會舉行20周年慶典活動 震撼臺商
    日前,東莞市臺商協會第九、十屆會長交接暨20周年慶典舉行。東莞臺心醫院醫療大樓落成典禮、東莞臺商大廈落成啟用典禮以及臺協集體項目成果巡展同期舉行。  洪秀柱指出,臺商大廈的建成,代表了臺商在東莞經商有成,寓意著臺商把東莞當成第二故鄉,有真正的歸屬感。吳伯雄表示,看到東莞的地標——臺商大廈,更加堅定過去的信念。臺商努力的成果,是臺灣實力的延伸,是促成兩岸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
  • 兩岸海運、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今天全面啟動,開啟兩岸大"三通「時代
    (17:10)三通後兩岸之間的相互依存度大大的提高    [中廣網]主持人:接下來我們連線復旦大學社會系教授於海給我們介紹一下,對於這次三通的啟動,您認為將會給大陸和臺灣的經濟帶來哪些影響呢?    [中廣網]於海:我覺得兩岸之間的相互依存度大大的提高,我剛剛從臺灣回來,如果直通的話,從上海到臺北只有80分鐘,我在臺灣的時候我知道很多的臺灣學者告訴我,在大陸的經濟活動相當於臺灣的60%或者是70%,一個國家交通便捷對經濟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我想兩岸的直通,三通開放了一個真正的大中華經濟圈的時代,我們有人說中國圈,或者說兩岸「三通」,無論從上海到北京
  • 兩岸「三通」啟動 臺灣屏東果農期盼大陸銷售商機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三通」今天開始實施,對臺灣屏東縣農產品銷往大陸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最不易保鮮的蓮霧,部分以往不敢銷大陸的蓮霧農,已開始在觀望兩岸「三通」後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