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臺當局藉機宣布兩岸航空直航、海運交通及小三通10日起全面暫停。與此同時,兩岸航空班機也大砍,直飛僅限「四城市、五機場」,讓臺商或臺幹返工這條路顯得非常難。
「多花十幾倍的旅費」
10日是大陸宣布的全面復工日,在上海陸資企業工作的小珍(化名)擔憂無法如期到公司報到,改了三次機票,終於接到公司通知稱復工日再延7天,才鬆了口氣。小珍的例子只是上萬名目前留臺的臺商、臺幹中的一個。臺灣聯合新聞網10日稱,許多原本打算回大陸的臺商因航班限縮、沿途感染風險高、要先隔離兩周等因素,暫時打消回去的念頭。
原本在南京工作的張姓臺商說,因南京直航班機停飛,他只能先回上海,再搭高鐵回南京,但這段路途感染風險大。在福建一家五星級飯店擔任總經理的臺商也說,他原本打算稍後幾天請假回金門,但原本還可通過小三通回金門,票價也不貴,如今小三通停運,他必須經廈門搭機去金門,要多花十幾倍的旅費,還增加沿路感染風險。
大陸臺企復工受關注
面對疫情,大陸臺企是否能復工受到關注。據臺灣《旺報》10日報導,臺商群聚地之一的深圳要求企業復工前必須先提出申請,加上深圳建築業協會等13家行業協會聯合發布倡議書建議主動延後復工,讓10日復工出現困難。臺商重鎮的崑山稍早也有機械廠表示收到通知,開工日期將延至2月21日之後。
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臺資企業復工,崑山臺辦透露,至少有上百家臺商已通過核准復工,包括仁寶、緯創、世碩、友達、南亞都在列。臺灣《聯合晚報》稱,科技產業方面,島內晶圓龍頭臺積電錶示,大陸上海、南京廠10日都正常運作,同時配合當地政府防疫法規。聯電位於蘇州及廈門的工廠已正常復工,聯電財務長劉啟東表示,目前雖然市場人力吃緊,仍可維持生產,但未來生產線的人力調度確實有不小的壓力。其他的像臺泥宣布部分大陸工廠擬停工延遲至16日。
至於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0日報導,深圳市相關部門9日發布通報表示,正對富士康集團深圳龍華廠的復工復產進行核查,目前核查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網傳「富士康恢復生產的計劃被政府叫停」為不實信息。報導說,富士康鄭州和深圳龍華廠為蘋果手機的主要生產基地,其復工時間攸關蘋果供應鏈。此前,富士康宣布旗下工業富聯5日已在深圳龍華園區試產口罩,計劃月底達日產200萬片,以滿足集團員工防疫需求,同時視情況對外支持,預計對公司經營業績影響不大。
「獨派」阻撓武漢臺胞返臺
由於蔡英文當局的阻撓,約900名武漢臺胞遲遲無法返回臺灣。臺灣《中國時報》10日一篇文章回顧稱,3日深夜首架包機載回247名臺胞時,蔡英文在臉書首次對對岸表達肯定及感謝。但不到一天,臺當局藉口因下機者出現確診案例、名單最後才知會臺方等因素,指責包機「完全走樣,下不為例」。蔡英文10日又稱,原則是「弱勢優先、 檢疫優先」。
不具名武漢臺商表示,第二批包機狀況陸方都已經準備好,目前還在等臺灣相關單位點頭。「口水淹回家的路」,資深媒體人白德華10日發文稱,國臺辦已經確認了979名臺商提報東航,並安排3天5個班次返臺,為何臺當局竟以「收容量有限」及其他理由將臺灣人置之門外不理?「大難當前,應少點口水,少點政治,多點人道」。
一些「臺獨」醫師也見縫插針,發起「醫療人員支持政府堅守防疫底線」聯署。他們聲稱全臺負壓隔離病床僅有1100床,隔離收容所嚴重不足,因此守護臺灣珍貴的醫療資源,不能無限制包機回臺。
作家劉心月10日撰文稱,「不可無限制地接回臺商」乍聽合理,但誰說過要無限制接回?文章說,醫療人員根本不應對病患存有分別心,他們內心不會感到慚愧嗎?臺「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批評稱,防疫戰還沒開打,醫護就要逃跑,臺灣醫界自宮,丟臉丟到全世界了。有評論認為,武漢臺胞返臺事件已從防疫演變成政治事件,表面上討論優先順序、名單等,骨子裡是部分綠營人士反對大陸臺胞此時返臺,找理由拖延,甚至把「陰謀論」套在大陸送臺胞返臺的善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