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通」後臺灣水果首次登陸山東濟南

2020-12-20 中國臺灣網

兩岸「三通」後首批臺灣水果省城登陸

  山東新聞網1月19日訊(記者 李君 通訊員 楊鵬 肖正平)春節將至,省城濟南的市民又有機會大飽口福了。記者今天從槐蔭區商貿局了解到,120噸正宗的臺灣柳丁已運抵匡山批發市場,並隨即投放超市,將極大的豐富節日期間省城的水果市場。這是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正式「三通」後,首批登陸濟南的臺灣水果。

  在位於濟齊路118號的匡山蔬菜批發市場,臺商吳先生告訴記者,柳丁又名柳橙,果肉滋潤健胃,果皮化痰止咳,營養成份中含維生素A、B、C、磷、蘋果酸等,其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有效改善便秘困擾。過去濟南市場號稱的臺灣水果,絕大部分都是臺商在海南種植的,並非真正的產自臺灣本土。兩岸直航後,這是首批進入濟南市場的臺灣水果,這120噸柳丁分裝了6個冷凍櫃,是11日在臺中港裝船,12小時就直航到達廈門,三日內就送到了濟南,不僅保持了水果的新鮮,還大大節省了成本。

  2008年11月,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臺時承諾,用最快的時間幫助臺南消化積壓柳丁,解決果農的實際困難。這次協調進口的120噸柳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且都是特A極品,甜度至少十三度,是往年罕見的好品質。

  臺商吳先生表示,兩岸「三通」前,臺灣水果海運大陸需繞道硫球或香港等第三地,才能運往大陸,既增加成本,又耗時費力,降低了水果的鮮度,所以價格都還居高不下。「三通」後,僅運輸成本就能減少15-30%,將來既新鮮又實惠的臺灣水果會越來越多地出現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近日,他們還將有調集十五個貨櫃的鮮果,供應春節前的大陸市場。

相關焦點

  • [兩岸40年]兩岸「三通」從夢想照進現實
    2009年1月16日,在廈門中埔臺灣水果集散中心,商家將臺灣水果分裝銷售。兩岸「三通」後,臺灣銷往大陸的水果運輸時間縮短,損耗率下降,成本降低。品質新鮮、價格實惠的臺灣水果更加受到大陸消費者的青睞。
  • 「三通」十周年兩岸路通心更通 實現了「一日生活圈」
    兩岸「三通」不僅為兩岸同胞往來提供了便利,也催生出許多新商機。兩岸「三通」不僅讓人流來往自如、便捷,讓物流時間縮短,成本降低。  如今,廈門已成為對臺經貿的重要口岸,是大陸從臺灣進口水果、酒類、大米、圖書及聲像製品等的最大口岸,得益於這一點,越來越多的臺商、臺幹紛紛「登陸」發展。
  • 緊急採購臺灣水果的超大集團期盼兩岸能直接三通
    緊急採購臺灣水果的超大集團期盼兩岸能直接三通 2007-01-17 20:56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李桂英  大陸超大集團和供銷總社聯合緊急採購的臺灣一千二百噸柳丁,首批貨櫃十六日下午自高雄港啟程,預計二十一日抵達上海。
  • 兩岸「三通」啟動 臺灣屏東果農期盼大陸銷售商機
    中國臺灣網12月15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兩岸「三通」今天開始實施,對臺灣屏東縣農產品銷往大陸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最不易保鮮的蓮霧,部分以往不敢銷大陸的蓮霧農,已開始在觀望兩岸「三通」後的商機。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實現「一日生活圈」
    臺灣的貨物運送到廈門港,亦可以經中歐班列運送到歐洲。  如今,臺灣農民早上採摘的水果,當天下午廈門的市民就能品嘗到。在廈門同益碼頭,累計22.2萬噸臺灣水果已經「搭乘」廈金「小三通」航線,從這裡「登陸」廈門,再銷往大陸各地。廈門口岸連續10年成為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大口岸,比重達到80%以上。
  • 臺灣水果登陸十周年 大陸最大進口口岸再創峰值
    臺灣水果登陸十周年 大陸最大進口口岸再創峰值 2015-05-27 18:56:3710年之後,一直穩居大陸最大臺灣水果進口口岸的廈門臺灣水果進口量再創峰值。  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27日告訴中新社記者,今年以來,廈門口岸進口臺灣水果2.11萬噸,已超過2014年全年進口量。  十年前,首批在廈門東渡口岸登陸的臺灣水果包含蓮霧、菠蘿等5種,總重量僅460千克。2005年當年,廈門檢驗檢疫局共驗放臺灣水果207噸。
  • 「小三通」:通的橋梁連的結點合的紐帶
    在她的記憶裡,「小三通」還未開通時,回娘家要先坐飛機到臺灣,然後到香港轉機,前後花幾天時間;2001年「兩馬」(馬尾—馬祖)航線開通,要先從馬祖坐船到馬尾,再轉汽車回家,需三四個小時;2015年「黃馬」航線開通後,她回家只要20多分鐘,「就像坐公交車一樣方便」。和陳巧霞一樣,在廈臺商陳信一也是「小三通」的受益人。「我每半個月就來回一次,都是通過『小三通』,很方便。」
  • 實現「兩岸三通」五大意義
    大公報刊載作者為資深臺灣問題評論員李羽文章稱,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豐碑意義的大日子,因為這一天實現了兩岸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三通」。    「三通」的理念,首次出現於一九七九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了兩岸通郵、通商、通航。
  • 六十年艱辛「三通」路――寫在兩岸「三通」實現之後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這首《鄉愁》,曾讓無數海峽兩岸的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熱淚縱橫。而今天,就在2008年12月15日,空運直航、海運直航、直接通郵正式啟動,兩岸直接「三通」終於實現了。
  • 「三通」十年來,臺灣水果銷量翻了20倍
    去年5月臺東鳳梨滯銷,「三通」十年來,臺灣水果出口大陸已翻了20倍,這就是臺灣農民實實在在最大的獲得感。 據香港《大公報》1月7日消息稱,臺灣臺東卑南鄉美農村專業種植鳳梨釋迦(釋迦品種之一)的邱瑞源近日向大公報表示,他所在的美農村家家戶戶種植鳳梨釋迦,幾乎都是銷往大陸。 除了釋迦外,臺東也大面積種植鳳梨。
  • 臺灣客機事故遇難陸客走小三通赴臺 盤點兩岸旅遊交通
    但已有輿論擔心這可能降低大陸遊客透過小三通赴臺的意願。因為這次出事的陸客團是經由「小三通」到臺灣旅遊,即先坐飛機到金門,再從金門坐船回廈門,和一般陸客團比較,屬於比較低價的團。「低價團」往往被貼上低質、行程匆忙、不安全的標籤,臺灣今年甚至打算以「安全牌」退出高端團。兩岸直航(大三通)開通6年多後,還有多少人選擇小三通赴臺?小三通更易出事故嗎?
  • 臺灣問題專家談「大三通」與兩岸經濟社會一體化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四日電 (記者 劉舒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國深十四日在此間表示,「大三通」使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這兩個六十年來相對獨立發展的社會重新走上全面整合與全面融合;對於兩岸社會一體化進程應善加引導,興利除弊,維護並穩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 兩岸大三通今日全面啟動 臺灣開放11個港口(圖)
    中新社發 上海分社 攝中新網12月15日電 根據海協會與海基會臺北會談達成的協議,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今天(12月15日)全面啟動,宣告兩岸「三通」時代來臨。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了兩岸「三通」。經過30年的努力,直接「三通」終於基本實現,這是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掀開了中華民族歷史濃墨重彩的一頁。
  • 臺灣水果銷售商家看好兩岸春節市場
    兩岸「三通」基本實現以來,臺灣水果競爭力增強,商家普遍看好春節市場。    記者日前走訪了臺灣水果批發銷售中心——廈門臺灣水果集散中心。這裡大小貨車來來往往,從貨櫃到小麵包車一應俱全。工人們或忙著將各種水果打包裝箱,或趕著將成箱的水果裝車發貨,一片忙碌的景象。   溫仁得是首批到廈門銷售臺灣水果的臺灣經銷商之一。他認為今年春節臺灣水果的銷售要比往年好。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兩岸「三通」是指臺灣海峽兩岸之間雙向的直接通郵、通商與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間接的「三通」。臺灣臺南宏昌旅行社領隊黃顯祥 王棟 攝   兩岸「三通」十年來,兩岸間的交流突飛猛進,也打開了兩岸民眾往來旅遊的大門。
  • 兩岸三通,各顯神通
    目前兩岸四地經貿物流發展形勢  葉海京介紹,臺灣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發展國際海運、空運、貨代業務,至今已非常成熟。香港最初則是由臺灣的創業者到來並開辦了一些貨代公司,其後物流的發展與臺灣基本相似;直至80年代以後將加工部分轉移到珠三角地區,最終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佔GDP90%以上)的經濟體系。
  • ...直接「三通」的新主張?兩岸直接「三通」至今未能實現的障礙何...
    2002年兩岸雙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臺灣當局被迫開放臺商直接與祖國大陸籤訂貿易合同和直接投資、兩岸銀行可以直接通匯。在兩岸通航方面,1979年祖國大陸各開放港口開始接待臺灣的商船。1995年、1996年,先後實現澳門航空公司、港龍航空公司的飛機經港、澳機場換航班號,一機到底飛行兩岸。1996年交通部公布了《臺灣海峽兩岸間航運管理辦法》,外經貿部公布了《臺灣海峽兩岸間貨物運輸代理業管理辦法》。
  • 清華大學臺灣學生最關心「學歷認證」兩岸三通
    清華臺灣學生———  「畢竟這是兩岸60年來第一次這麼高層次的交流,這對臺灣學生來說,是一件蠻振奮的事情。」剛聽完宋楚瑜在清華主樓後廳演講的段興國仍有些興奮地說。  段興國是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研究生一年級的學生,對於臺灣同學在現場提問中問到的有關資格認證和就業的問題,段興國表示,確實很關心。
  • 臺灣作家劉墉:我是兩岸「大三通」的直接受益者
    臺灣作家劉墉:我是兩岸「大三通」的直接受益者 2008年12月17日 01: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16日晚,臺灣作家劉墉做客石家莊人民會堂,為河北大學生帶來一場主題為「處世秘笈」的講座,幫助他們破解學習、生活、就業的煩惱,體悟人生智慧。圖為劉墉聲情並茂地演講。
  • 國臺辦:兩岸「三通」十周年 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今天(12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今年是兩岸「三通」開啟十周年。十年來,兩岸「三通」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極大地便利了兩岸民眾的往來,廣大臺灣民眾也從中受益,為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馬曉光在當天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協商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