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問題專家談「大三通」與兩岸經濟社會一體化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中新社北京二月十四日電 (記者 劉舒凌)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國深十四日在此間表示,「大三通」使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這兩個六十年來相對獨立發展的社會重新走上全面整合與全面融合;對於兩岸社會一體化進程應善加引導,興利除弊,維護並穩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全國臺灣研究會十四日在北京融金國際酒店舉辦「『大三通』與兩岸經濟社會一體化研討會」。劉國深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助理教授陳先才共同提交論文《「大三通」與兩岸社會一體化問題研究》。

  劉國深分析兩岸社會一體化面臨的機遇時說,「大三通」時代,兩岸各行各階層往來快速增加,兩岸民眾在就業、求學、婚姻等方面需求的積累會形成巨大的民間社會力量,使兩岸人民越來越成為生活在同一個社會中的成員。

  劉國深說,二十年多來,兩岸經濟一體化不斷成長,截至二00八年九月,臺商在大陸投資數額已超過四百七十億美元;「大三通」有助於強化兩岸利益聯結,強化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

  「大陸有機會了解臺灣民眾的真實想法;我們也可以學習臺灣方面一些好的東西,推進大陸自身不斷進步」,劉國深表示。

  同時,他指出,兩岸社會一體化將會帶來現實挑戰。大陸方面,在經濟、社會、文化管理體制要面對兩岸社會一體化帶來的挑戰,對於臺灣的衝擊,主要體現在經濟安全和社會治安層面。

  劉國深表示,當前,要把握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局,因勢利導,我們完全能夠消除和化解兩岸一體化進程中出現的負面因素的幹擾。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則表示,直接「三通」的直接和最重要影響,是為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建構與制度化安排排除障礙,可充分實現海峽兩岸經濟資源有效合理配置。

  他認為,直接「三通」只是為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發展提供條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尚處於起步階段;直接「三通」對目前兩岸社會一體化的影響是微小的。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師陳星說,兩岸社會一體化是長期的過程,大致會遵循先經濟後政治、先文化後情感的基本順序循序漸進地展開。

  陳星認為,要想改變臺灣部分民眾對大陸、對國家統一的誤解,不能指望短期內就達到立杆見影的效果,但這並不意味社會一體化工作沒有效果,它需要很長的時間慢慢顯示出來。

  當天,來自北京、廈門、天津等地的十多名臺灣問題學者參與研討。(完)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兩岸三通,各顯神通
    目前兩岸四地經貿物流發展形勢  葉海京介紹,臺灣從六、七十年代開始發展國際海運、空運、貨代業務,至今已非常成熟。香港最初則是由臺灣的創業者到來並開辦了一些貨代公司,其後物流的發展與臺灣基本相似;直至80年代以後將加工部分轉移到珠三角地區,最終形成了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佔GDP90%以上)的經濟體系。
  • 實現「兩岸三通」五大意義
    大公報刊載作者為資深臺灣問題評論員李羽文章稱,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豐碑意義的大日子,因為這一天實現了兩岸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三通」。    「三通」的理念,首次出現於一九七九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提出了兩岸通郵、通商、通航。
  • ...直接「三通」的新主張?兩岸直接「三通」至今未能實現的障礙何...
    江澤民同志的論述,更全面、更強烈地表達了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反映了兩岸人民的迫切願望,受到了兩岸同胞的擁護。  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有助於擴大兩岸人員交往、增進相互了解,消除隔閡,促進經貿交流,將兩岸經濟、社會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為制止"臺獨"分裂圖謀、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創造有利條件。實現兩岸直接通郵、可以滿足民眾用郵需求。
  • 六十年艱辛「三通」路――寫在兩岸「三通」實現之後
    臺灣是個移民社會,由於歷史原因,先後經歷了荷蘭、西班牙、日本殖民統治,1945年,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臺灣重回祖國的懷抱,國民黨反動派遭到失敗後,退據臺灣,頒布戒嚴令,限制出入境、實行軍事管制、封鎖大陸消息,展開白色恐怖統治。從此,兩岸開始了近代史上長達六十年的人為隔絕。
  • 述評:從「小三通」到「大三通」
    新華網福州12月15日電 題:述評:從「小三通」到「大三通」    新華社記者 許雪毅     從近在咫尺不能通到「小三通」的突破,從「小三通」的不斷擴大到15日「大三通」的基本實現,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參與並見證了兩岸直接
  • 臺灣學者指當局對兩岸問題必須少講話多做實事
    中新網12月11日電 臺灣高雄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所長陳文俊教授談到兩岸關係時表示,現階段要推展兩岸關係,關鍵是臺灣當局必須「少講話、少講刺激兩岸關係發展的話,多做事、多做有益兩岸人民交往的實事」。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陳文俊教授表示,兩岸民眾之間的交往近10年來已有很大發展,兩岸民眾在文化、經濟上的認同合作,並不存在問題。
  • 臺灣作家劉墉:我是兩岸「大三通」的直接受益者
    臺灣作家劉墉:我是兩岸「大三通」的直接受益者 2008年12月17日 01: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16日晚,臺灣作家劉墉做客石家莊人民會堂,為河北大學生帶來一場主題為「處世秘笈」的講座,幫助他們破解學習、生活、就業的煩惱,體悟人生智慧。圖為劉墉聲情並茂地演講。
  • [兩岸40年]兩岸「三通」從夢想照進現實
    兩岸同胞交往日益密切,經濟合作蓬勃發展,形成互補互利的格局。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2005年4月,國共兩黨領導人實現歷史性會談,雙方提出,促進兩岸展開全面的經濟合作,建立密切的經貿合作關係,包括全面、直接、雙向「三通」,開放海空直航,加強投資與貿易的往來與保障等。
  • 狗年展望| 兩岸關係近中期發展及臺灣問題的解決前景
    但另一方面,兩岸交流30周年形成的經濟文化社會大交流的局面繼續固化,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難逆,「臺獨」勢力只能瞄準文化、歷史、教育、「中華民國」政治象徵符號等「軟性」層面開刀,且因為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而付出了重大政治、「國際空間」代價,也影響到臺灣同胞的切身利益。
  • 兩岸海運、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今天全面啟動,開啟兩岸大"三通「時代
    大三通實現了以後中港臺三地經濟有了很好的基礎    [中廣網]主持人:現在我們來連線經濟觀察報經濟觀察網副總編張紅力先生,讓他談談三通對於經濟關係有什麼積極意義,請問三通對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的經貿關係有什麼作用
  • 劉和平:「大三通」基礎是什麼 臺灣選舉體現得淋漓盡致
    ANSWER 特約評論員 劉和平:「大三通」開啟十年來,不僅促進了兩岸經濟的共同繁榮,使得臺灣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離不開大陸了,而且,它的影響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了兩岸的政治層面。其中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兩岸經濟層面的「大三通」已經跟兩岸的政治基礎也就是「九二共識」,形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正是因為十年前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與馬英九取得島內的執政權之後,才使得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的軌道,才有了兩岸「大三通」的到來。
  • 臺灣作家劉墉:我是兩岸大三通直接受益者(圖)
    16日晚,臺灣作家劉墉做客石家莊人民會堂,為河北大學生帶來一場主題為「處世秘笈」的講座,幫助他們破解學習、生活、就業的煩惱,體悟人生智慧。圖為劉墉聲情並茂地演講。中新社發翟羽佳 攝  中新社石家莊十二月十六日電 (記者 艾廣德翟羽佳鮑芳芳)十六日晚間,臺灣作家劉墉抵達「奶奶的故鄉」河北省石家莊市,為此間一千多名大學生講述「處世秘笈」。談及已然啟動的兩岸「大三通」,劉墉坦言自己是「直接受益者」。  在演講現場,劉墉用石家莊「土話」作開場白,立刻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實現「一日生活圈」
    十年來,作為大陸對臺最前沿、對臺工作的「橋頭堡」,廈門不斷先行先試,不斷擴大「三通」的外溢效應,廈臺往來呈現出「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發展」的嶄新局面。如今,廈門已成為臺胞在大陸工作創業、居住生活的溫馨家園。
  • 專家:「江八點」仍是處理臺灣問題的指導性文
    儘管臺灣島內局勢複雜多變,江澤民同志的「八項主張」以其精闢、全面的論述,成為祖國大陸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綱領性文件。由於這一講話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臺方針政策與時俱進的精神,它依然是中國共產黨新一代領導人在處理臺灣問題方面的指導性文件,並對遏制「臺獨」、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 兩岸領導人將首度會面 陸專家:臺灣問題已不是問題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徐亦超】 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4日宣布,經兩岸有關方面協商,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將於11月7日在新加坡進行會面。而這也是兩岸領導人之間的首次會面,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牽動著海峽兩岸億萬民眾,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對於此次「習馬會」,環球網特別專訪了中國外交筆會理事,從事外交工作20餘年的胡中樂先生。
  • 國臺辦:兩岸「三通」十周年 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左妍冰):今天(12日),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表示,今年是兩岸「三通」開啟十周年。十年來,兩岸「三通」促進了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實現了兩岸「一日生活圈」,極大地便利了兩岸民眾的往來,廣大臺灣民眾也從中受益,為增進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進心靈契合發揮了重要作用。馬曉光在當天國臺辦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08年,兩岸關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開創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協商談判。
  • 激蕩三十年成正果 兩岸三通全面實現
    一九四九年後的三十年間,兩岸雖呈隔絕態勢,然血脈相連,「破冰」的內在衝動從未停歇。三十年前,大陸方面審度兩岸時勢,順應時代潮流,以充滿民族感情的《告臺灣同胞書》,率先發出兩岸「三通」呼籲,並一以貫之,實乃高瞻遠矚、順時應人之舉。二十二年前,臺灣宣布開放赴大陸探親,固然有老兵在內的臺胞疾呼力爭等動能,也有時任領導人以國家民族為念、順勢而為之功,功在「破冰」。
  • 島內學者批陳水扁:排除"三通"怎麼"拼經濟"?
    中新網11月21日電 陳水扁19日召開島內黨政高層人士會議,針對高失業率等問題,提出十大提振臺灣經濟的措施。這是陳水扁再次大張旗鼓開會,說要「拚經濟」了。然而,島內各界反應冷淡,臺股加權指數也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反映投資者對陳水扁當局的確缺乏信心。
  • 兩岸「三通」後臺灣水果首次登陸山東濟南
    兩岸「三通」後首批臺灣水果省城登陸  山東新聞網1月19日訊(記者 李君 通訊員 楊鵬 肖正平)春節將至,省城濟南的市民又有機會大飽口福了記者今天從槐蔭區商貿局了解到,120噸正宗的臺灣柳丁已運抵匡山批發市場,並隨即投放超市,將極大的豐富節日期間省城的水果市場。這是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正式「三通」後,首批登陸濟南的臺灣水果。  在位於濟齊路118號的匡山蔬菜批發市場,臺商吳先生告訴記者,柳丁又名柳橙,果肉滋潤健胃,果皮化痰止咳,營養成份中含維生素A、B、C、磷、蘋果酸等,其豐富的膳食纖維能有效改善便秘困擾。
  • 兩岸全面「三通」十周年
    兩岸「三通」是指臺灣海峽兩岸之間雙向的直接通郵、通商與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間接的「三通」。船班不斷增加,兩岸服務設施越來越先進,船舶更新越來越快,越來越舒適安全。」元翔(廈門)海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金獅指出,兩岸小三通在彼此交流交往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大三通」正是吸收借鑑「小三通」的經驗,才取得現在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