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臺東鳳梨滯銷,「三通」十年來,臺灣水果出口大陸已翻了20倍,這就是臺灣農民實實在在最大的獲得感。
據香港《大公報》1月7日消息稱,臺灣臺東卑南鄉美農村專業種植鳳梨釋迦(釋迦品種之一)的邱瑞源近日向大公報表示,他所在的美農村家家戶戶種植鳳梨釋迦,幾乎都是銷往大陸。
除了釋迦外,臺東也大面積種植鳳梨。去年5月臺東鳳梨滯銷,臺東縣長黃健庭在6月海峽論壇期間赴廈門尋求銷售幫助。臺灣農業整合行銷發展協會廈門辦事處主任溫仁得也特地到臺東進行協調,廈門雪中送炭,採購了臺東鳳梨500噸。
臺灣果商溫仁得此前接受採訪 圖丨12月19日海峽衛視
據廈門同益碼頭有限公司總經理湯藝仁介紹,廈門口岸連續10年保持大陸進口臺灣水果最大進口口岸地位。自2009年至2018年11月,廈門關區累計進口臺灣水果22.4萬噸,價值23億人民幣。
「現在臺東農民都記得我。」大陸通路不斷打開,讓溫仁得忙得很有成就感。他介紹,沒有「三通」前,臺灣水果要經由第三地到大陸,需耗費5至7天時間,不僅品質大打折扣,損耗大、運費高,上櫃銷售時間也有限,根本沒有競爭力;「三通」後,臺灣水果直接從高雄出發,經金門抵達廈門,做到「昨天採摘今晚就可以在廈門買到」,便捷的通路,使得臺灣水果在大陸遍地開花,最遠的銷往東北的漠河、新疆等地。
大陸是臺農品出口第一市場
溫仁得介紹,2006年以前,臺灣釋迦銷往大陸只是幾箱幾箱的出貨,從沒敢整個貨櫃出過,2006年受益於大陸惠臺措施,他大膽嘗試出口整櫃釋迦到廈門,從此打開了大陸市場。如今廈門成了臺灣水果進入大陸的最大口岸,臺灣鳳梨釋迦幾乎95%銷往大陸。據統計,大陸是臺灣主要農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截至去年11月,臺灣出口大陸前十大農產品價值為11.5億美元,佔出口總值比率的23.1%。
邱瑞源也印證了溫仁得的說法,「十多年前出口大陸非常有限,但『三通』之後,我們村種植釋迦的面積迅速增長。特別是這五年來種植面積增加了2000公頃左右。」
「我們現在只要種好釋迦,把控好品質,銷往大陸的價格和數量都令我們滿意。」邱瑞源說,今年美農村風調雨順,釋迦增產,銷往大陸的價格在每斤40元臺幣(約人民幣10元)左右,只要符合外銷規格都不愁銷路,因此村民們都氣定神閒。
據臺灣「農委會」統計,截至2018年11月,臺灣出口到大陸的鳳梨有30409噸(總出口量31286噸)、釋迦9553噸(總出口量9676噸)、文旦柚3106噸(總出口3336噸),這三種臺灣水果居出口大陸水果的前三位。
溫仁得從2005年1月開始,就紀錄了臺灣水果每個月、每個品種的出口數字,他稱這是「為兩岸和平紅利所帶來的成果做見證。」據他介紹,2008年臺灣出口大陸水果總量為2251噸,截至2018年11月,臺灣水果出口大陸已經達到了53435噸。「三通」十年來,臺灣水果出口大陸已翻了20倍,這就是臺灣農民實實在在最大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