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來自臺灣中部的黑豆茶、純手工番薯面、芋頭酥等極具傳統特色的農副食品,依託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打造的集跨境電商、快件、郵件「三合一」的公共管理平臺,最快3天就能到達大陸消費者手中。昨日,臺灣鹿港農會正式入駐廈門跨境電商產業園,今後,這家臺灣分布最廣、組織最龐大、會員人數最多的農民團體,將利用廈門自貿片區在跨境電商業務所涉及的通關通檢、報關物流、創業孵化方面取得的創新成果,共享自貿試驗區改革利好。
創新機制增強廈臺經濟關聯度
福建自貿試驗區因臺而設,自設立之日起就打上了「推動兩岸發展」的烙印。一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緊抓國家賦予的重大歷史機遇,發揮自貿片區對臺戰略支點作用,率先推進與臺灣地區投資貿易自由化進程,積極探索兩岸交流合作的新領域、新模式、新機制、新途徑,增強廈臺經濟關聯度,助推兩岸新發展,為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提供經驗與示範。2015年11月,投資1.5億美元、產值7億美元的臺灣佳格葵花籽油項目動工建設,這是區內首個得益於負面清單政策且投資規模最大的臺資項目,突破大陸方控股限制,給臺企在大陸發展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不僅如此,當融資租賃等新興產業向廈門片區集聚的同時,推動兩岸交流重要一環的服務業也迎來了多項變化:首家臺資旅行社——雄獅(福建)國際旅行社開始運營,並試點經營福建省居民赴臺團體遊業務;首批57名臺灣領隊在廈完成執業換證考試培訓;得益於辦理程序的簡化,550多名臺籍醫師辦理在廈短期行醫註冊審批;在率先放寬臺灣個體工商戶經營的背景下,廈門自貿片區已有19戶臺灣居民註冊個體工商戶,其中以服貿居多,主要從事快餐服務,果品蔬菜批發,酒、飲料、茶葉、珠寶首飾零售等。
一年來,廈門自貿片區的金融改革創新更是與「兩岸」緊密聯繫在一起。廈門自貿片區先行開展的對臺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佔大陸三個試點地區業務總量的90%;率先建立跨海峽人民幣代理清算群,累計清算金額537.88億元,清算總量約佔全省五分之四,佔大陸近十分之一;此外,廈門積極建設兩岸貨幣合作平臺,並推動兩岸資本市場合作。
去年年底,臺灣青年俞佑昇來到廈門自貿片區,和他的夥伴一起註冊成立了廈門頂鈞軟體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廈門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一年來,像俞佑昇這樣的臺灣青年有許多。為吸引臺灣青年到自貿試驗區創新創業,廈門自貿片區在創業輔導、基地建設、融資支持、項目扶持等方面完善政策安排,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推進兩岸青年共同打拼、實現夢想,僅國臺辦授牌的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就有93家企業籤約入駐,臺資企業佔66%。在廈門自貿片區,類似這樣的對臺新服務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兩岸聯合設立「臺企快車服務中心」、「兩岸產業搭橋中心」,成立兩岸智慧財產權智庫。片區掛牌以來,通過「臺企快車服務中心」等合作平臺累計引進臺企336戶,投資額40.7億元。
實現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無縫對接
廈門還利用兩岸交流合作和自貿試驗區輻射帶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昨日清晨,載有3.9噸、價值五萬美元電腦配件的中遠之星客貨滾裝輪抵廈,快速通關後,這票貨物計劃今日裝上廈蓉歐鐵路班列奔赴歐洲。這是全國自貿試驗區首趟中歐、中亞班列——「廈蓉歐」國際貨運班列延伸至臺灣地區,即「臺廈蓉歐」的第一單。今年6月-7月,該班列還將連接東協國家及中亞五國和歐洲地區,真正成為「海絲」與「陸絲」的節點,將大陸、臺灣地區和東南亞以及歐洲緊密串聯在一起,實現自貿試驗區與「一帶一路」的無縫對接。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