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房子遊戲:70~80年代生人磨滅不了的童年記憶

2020-12-16 圓子春

70~80年代農村孩子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答案:女孩子玩跳房子(又叫跳飛機遊戲),男孩子就玩溜鐵圈。

那個年代人們生活貧窮物質相對貧乏,精神娛樂節目就非常少。父母日間在田地裡勞作,留守在家的小孩子們就三五成群在路邊自找娛樂。

當時的農村空間廣闊,我們村後就是一個綠樹成蔭的小山丘。雖然我們沒有現在的小孩子豐富的娛樂節目和網吧可去,或者人人可以擁有一部手機在玩遊戲。

但哪裡有空地,哪裡就是我們玩耍的舞臺。我們懂得在大自然中自尋樂趣,當中又是現在的小孩子所不能擁有和體驗的。

那時的我們已懂得男女授受不親要分清界線,所以我們不跟男孩子玩,平時都是各玩各的,井水不犯河水。

說起這個跳房子遊戲,也是非常有趣的,就是看誰在遊戲中佔的房子多,多者為最終勝利者。跳房子遊戲最大的得益在於手、腦、腳的靈活運用和享受比賽的過程。

小時候沒有粉筆,我們用樹枝或瓦片在地面畫上飛機形狀的房子。房子共分8格,房頂為半圓形,每格代表一間房子。

一、建房子的步驟:

1、打「地基」:建立一個大豎形長方格,再將大方格分為3格,從底部倒上去寫上數 字1、2、3;

2、 在數字3格上再橫畫一個長方格,將方格再細分為並列2格,分別填寫數字4、 5;

3、 在4、5方格上再建立一個單小方格,填寫數字6;

4、 在6方格上再橫畫一個長方格,將方格再細分為並列2格,分別填寫數7、8;

5、 建立第8層後,房子就要封頂了,於是沿著7方格的左頂點角上用樹枝或瓦片開始畫半圓,弧線以8的右頂點角作為終點。房子就建成啦。有些地方在半圓內會書寫一個天字,代表至高無上之意。

一般我們都是3或4個女孩子一起玩兒。我們先用包、剪、錘的方式決出參與者遊戲次序,依次定出1、2、3、4。

二、跳房子遊戲規則:

1、 在所有跳房子過程中,雙腳都不能壓線,瓦片拋出房子外都判定為輸,要自動退 出本輪角逐,等待下一個輪迴。

2、 總體上要決出8間房子的歸屬,再按比賽中贏得房子最多者為勝。

3、 跳房子細則和流程:每單腳佔一格。拋入瓦片的空格必須凌空躍過,雙腳不能落 格內。且一個人必須將瓦片在一個流程內成功拋入8格後才可以獲得爭奪房子的 權利。

遊戲過程:

01、參加遊戲第1順序的女孩子,站在1格線邊,注意雙腳不能壓線,把瓦片拋入1格 內,開始跳房子。

02、細則:1、2、3格單腳跳,4、5橫並列格雙腳跳;6格單腳跳;7、8橫並列格雙 腳跳;注意這裡,不能跳入房頂,立即在7、8格內雙腳同時躍起向後轉身再往回跳。

03、重複單格跳和雙格跳的動作,直跳到2格,單腳彎腰撿起1格瓦片,凌空跳出1格外,不能壓線,過程中如果有壓線行為或者單腳彎腰撿瓦片失敗都被判為遊戲失敗,先退出第一輪角逐。

04、第1格跳完成功後,繼續將瓦片拋在第2格,重複單和雙的跳躍流程,到3格時又是重複單腳彎腰撿瓦片的動作。一定要凌空間隔著2格跳到1格才算成功哦。

05、以此類推,成功跳完第8格後,回站於1格線邊,將瓦片瞄準房頂,這裡有竅門的,瓦片在拋入房頂時以近7、8格線邊為最佳,且不能壓線。

06、繼續單雙腳跳格子的動作,直到7、8格內,立即向後跳轉雙腳落地,然後蹲下用手向後房頂內摸瓦片,摸到後立即跳出房頂外。

07、站於弧形房頂線邊,背對房子向後拋出瓦片,瓦片落到的那個格子就成為「跳房子」人的房子,並在該格子寫上她的名字。

這樣一個流程下來,第1間房就有了主人了,她就擁有這間房的權利,她是可以在這間房內雙腳落地,但是其他孩子在跳房子時就不能碰到了,如果碰到者都為失敗,要退出本輪比賽的。

如此繼續,直到8間房都有主人了,決出最多者,遊戲才算結束。

這個遊戲,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玩法,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有六格房、十格房、寬大房、圓頂房、飛機房、梅花房等。「跳房子」遊戲有單人跳、雙人輪換跳、多人的輪換跳和多人分組跳等多種形式,且沒有參加人數的限制。

智慧勝於知識—巴斯卡(法國著名的數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人類創造能力得益於本身無窮盡的智慧。感謝這些前人發明的小遊戲,讓我們的童年充滿快樂。

小時的我們在大自然的薰陶下快樂成長,在充滿鄉土氣的遊戲中無形就鍛鍊了個人心志, 無論身體素質或心理素質都比現在的孩子強多了。

所以,我建議現在的父母,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去鄉下多體驗生活,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有好處。

親愛的讀者,你小時候有什麼玩過的遊戲仍停留在你的記憶中的呢,歡迎留言分享吧!

歡迎關注@圓子春,願和你繼續分享大城小愛,小心情小故事,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70後,80後,90後的童年遊戲,你玩過4種以上算我輸!
    70後,80後,90後的童年遊戲,5張圖片一目了然! 1.丟手絹: 丟手絹,又叫丟手帕,我國傳統的民間兒童遊戲。開始前,準備幾塊手絹,然後大家推選一個丟手絹的人,其餘的人圍成一個大圓圈蹲下。如果最後被抓住,則要表演一個節目,比如跳舞、歌謠、講故事等。 你還會唱那首丟手絹的童謠嗎?
  • 不同年代生人的童年記憶:重溫快樂和憂傷
    原標題:不同年代生人的童年記憶:重溫快樂和憂傷   記憶對一個人來說很珍貴,因為那是聯繫自己當下和過去時光的線索;是維繫親情、友情的證據;是破解某些困惑的答案,尤其是對童年的記憶。  無論記憶是快樂還是憂傷,已經無法改變,唯有經過不斷重溫和體會,從中找出生活的積極因子,這才是重拾童年的意義。  無論20後、30後、40後、50後、60後、70後、80後,還是90後,童年都是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 重現消逝的遊戲——跳房子
    小瓦片,四方方,我和夥伴來跳房……」在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年代,跳房子成了最受孩子們歡迎的遊戲之一。幾個小夥伴用粉筆或磚塊在地上畫出方格,用單腳、雙腳、反跳、交叉或扔沙包定位等方式去跳躍、去闖關。那種開心快樂,是現在的孩子體味不到的。
  • 丟沙包、跳房子、拍洋片等80後兒童遊戲在幼兒園上演
    新聞熱線:0571-85310597/85311067 丟沙包、跳房子、拍洋片等80後兒童遊戲在幼兒園上演 12月26日,杭州市和家園幼兒園和莊園區的孩子感受了一場遊戲盛宴。與往日不同,這次遊戲的主角是80後爸爸媽媽小時候的玩具,丟沙包、跳房子、拍洋片等復古又懷舊的遊戲內容,是現在10後孩子從未接觸過的。這齣特別的遊戲盛會,帶領我們走進了時光隧道。  遊戲前,幼兒園邀請了一位在兒童時代遊戲經驗較為豐富的家長來向大家介紹一下80後的爸爸媽媽們的童年遊戲。
  • 跳房子、滾鐵環,成都首屆社區運動會喚起童年回憶
    除了三人籃球、羽毛球、桌上冰壺、太極拳、桌球等體育比賽項目以外,還有毽球挑戰傳球賽、「跳房子」、滾鐵環、抖空竹、柔力球等趣味體驗項目。跳房子:喚起童年記憶,益智也強身在和美社區廣場的一角,有九塊紅黃藍三色的組合起來的拼圖,再加上一個沙包,就是「跳房子」這項中國傳統體育遊戲。
  • 滾鐵環、跳房子、丟沙包……懷舊運動會帶你「穿越」童年
    記者 李文科 攝華龍網3月25日17時25分訊(記者 蘇楨淇)滾鐵環、跳房子、丟沙包……提起這些久違的運動,是否讓你想起了記憶中的童年?今(25)日,一場妙趣橫生的童年記憶社區體育運動會在九龍坡區九龍廣場舉行,市民們這裡盡情「穿越」童年。今日一大早,雖然下著濛濛細雨,400多名選手已經穿著雨衣來到比賽場地集合。
  • 【記憶】這些70和80年代瞬間,是否勾起了你的記憶?
    如今的上海已是高樓聳立、人流不息的潮流時尚之都,然而對於上海和上海人來說,過去的那些艱苦但美好的記憶從來不曾從生活中真正離開過,曾經留下的精彩瞬間不僅是一段珍貴的記憶,同時也讓人感慨上海日新月異的發展。
  • 80、90後的「童年」都在這些遊戲裡,跳房子丟沙包,你都玩過哪些
    都說人老了就喜歡懷念自己的童年,雖然我們80、90後也不算太老啊,但是大家對於自己的童年還是十分懷念的。那時候,雖然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電視,也沒有現在這樣高大上的玩具,但是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都過得十分精彩,有滋有味,小編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那是小編這一輩子最難忘的一段回憶了!
  • 跳繩、跳房子、鬥拐、滾鐵環...那時的童年,快樂就這麼樸實無華且...
    轉眼之間,六一兒童節到了,話哥先祝各位小朋友們、大朋友們節日快樂~就像是開頭歌曲中唱到的那般,「遊戲」可以說是童年記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接下來,就讓時光倒流,一起回到80/90年代,去看看那個時候的小朋友們都在玩什麼遊戲吧 01、「跳」就完事了——跳繩、跳皮筋、跳山羊、跳房子 「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這一part的BGM《小白兔》先放起來。 相信,這首歌應該是很多人的啟蒙兒歌了。
  • 打尖、撞拐、跳房子來看看你是哪代遊戲人?
    70後 彈杏核、挑冰糕棍  相比一些老年人說的滾鐵環、打尖等老遊戲,70後的   最近兩天,城市信報開通了80889446熱線電話,徵集老遊戲,在兩天的徵集過程當中,市民向本報記者介紹了至少有30多種老遊戲。在這些老遊戲當中,甚至有諸如打瓦叉、踢小筒等遊戲已經沒人知道具體怎麼玩了。
  • 那些童年裡的體育記憶
    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老朋友、大朋友以及新千年出生的「00後」小朋友共同回憶童年裡的體育故事。  說到自己童年喜歡玩的遊戲,許惠芬說:「現在大家都住樓房,一個單元的人可能相互之間都不認識,但原來大家都是住在一起的,院子挨著院子,基本上都是年齡相近的一群孩子一起玩,女孩子比較多的就是丟沙包、跳房子、捉迷藏和丟手絹,男孩子喜歡去家旁邊的小河遊泳、打陀螺、彈彈珠,總之是離不開體育的。」  跳皮筋是許惠芬童年裡最喜歡也是最常玩的體育遊戲。
  • 童年的情感記憶,這些老照片,你還有多少印象?
    一轉眼,30多年過去了,作為一名80後,在兒童節這天,我希望用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回憶那段屬於70後80後90後的童年故事。小時候,我們會帶著玩伴,一起爬山,去尋找山裡的野味,印象很深的是,我很喜歡去山上,摘那些野生的魚腥草,拿回家之後,簡單的衝洗一下,就可以泡開水喝,那種獨特的腥味,讓人很享受。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跳房子
    文|吳松磊 童年記憶最珍貴溫情的部分,是課餘遊戲。下面這些遊戲場景,一定有一些是你童年記憶的定格。 今天,這些遊戲逐漸從周圍的世界消失,與它一同消失的,還有極富時代感的街道、人們的著裝。能喚起我們童年時光記憶的一切,終將只存在於影像資料中。 人們總是感嘆道,這些已經消失的遊戲,專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只屬於我們的童年。 可是——為什麼在愛因斯坦的傳記中會看到關於和鄰居跳房子的描寫,甚至唐老鴨也會跳房子?
  • 最難忘童年「跳房子」(圖)
    在地上畫出一串大大小小的格子,這些格子被稱作房子。方格以數字區分,然後按數字單雙,一邊前進一邊要把沙包扔到正確的格子裡,出界或者跳錯了格子、踩線都算失敗。「跳房子」又名「跳間」,是民間傳統的遊戲,也是一種比較文靜的遊戲。各地所跳的「房子」樣式和跳法各異,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只要在地上畫一個個長方形,隨心所意地串在一起就可以玩了。
  • 小小年紀的卓依婷翻唱過600歌曲,是80年代人無法磨滅的記憶
    對於00後的朋友來說,相信有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卓依婷是誰,但是我相信只要一聽她的歌,我們就會恍然大悟。她在80年代絕對是無法磨滅的記憶,在那個只有影碟機的年代,卓依婷每年至少發行三張專輯,每一個專輯裡最低是十首歌,實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那時候的卓依婷紅遍大江南北。
  • 鎖定70、80、90童年記憶的老物件,據說少一樣童年都不算完整
    朋友圈又開始曬起了或天真無邪,或邪魅狂狷的童年寫真,各種憶童年的話題讓大家開始集體懷念那再也回不來的小時候。雖然過了14歲,沒法名正言順的過六一,但誰還沒有過童年,誰還不曾是個寶寶了。今天,租房君就帶領各位70後、80後、90後小夥伴們,乘著時空傳送門,一起回到我們小時候的年代,一起玩玩小時候的遊戲,嘗嘗小時候的味道,當然還有那些令大家不忍直視的老物件……
  • 兒時跳房子的樂趣,有多少人親身跳過
    前言:80後90後的記憶裡,也許玩具都是自己製作的多一點,和現在的小孩子是無法比較的。這裡我們要講的是兒時的遊戲「跳房子」,何為跳房子?就是在地面畫上一些格子,孩子們按照規定的步伐在格子裡行走或者是跳躍,如果出現錯誤操作,則退出遊戲。
  • 滿滿的幸福:80後的你還記得多少?遊戲之遊戲棒、丟沙包、跳房子
    80後遊戲之:遊戲棒遊戲棒,又稱撒棒或挑棍,是一種民間流傳已廣的遊戲方式,一般為兩人遊戲,也可多人遊戲。遊戲棒,顧名思義,就是和棒有關的遊戲,關於遊戲棒的組成和玩法,則有著不同說法。它要求參與者保持冷靜的頭腦,具備嫻熟的技術,並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第一種方法中不同的遊戲棒有著不同的分值,分值多者便為贏家,故而該品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特點。遊戲棒可以激發人的右半腦。80後遊戲之:跳房子跳飛機,也叫跳房子。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相當普遍,在有些兒童遊樂場、公園和小學操場等都會有跳飛機的位置。
  • 這些插畫畫出了80後、90後回不去的童年!你還記得幾個呢?
    我曾無數次的單曲循環,因為只要一聽這首歌,童年那些美好的記憶就會浮現出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想回到過去。就像歌裡所唱的那樣,我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只覺得丟了很多。 今天分享的作品出自河北民俗畫家劉現輝,他的民俗畫勾起了無數人的童年回憶,俘獲了無數粉絲的心。
  • 跳房子丟沙包 老遊戲重現泉州校園
    泉州網11月2日訊跳房子、丟沙包、走迷宮……出生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你,還記得小時候常玩的經典遊戲嗎?讓人驚喜的是,如今這些遊戲又出現在了小學校園裡。在鯉城區第三中心小學,這些有趣的傳統遊戲就「畫」在了校園的走道等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