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位名校畢業生落戶武漢:「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吸引我加入」

2020-07-30 長江直播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30日訊 「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吸引我加入!」30日下午,在新洲區政務服務大廳,畢業於武漢大學的雲南學子周世澤拿著剛剛辦下來的戶籍《準予遷入證明》,激動地對記者這樣說。

當日,共有22位來自國內各名校的大學畢業生落戶新洲,其中具有碩士學歷的有20人。這也是大學畢業生集中落戶新洲區規模最大的一次。

新洲區委組織部人才科負責人介紹,這次落戶新洲的22名大學畢業生,都是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的火箭公司新招聘的員工,分別來自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

22位名校畢業生落戶武漢:「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吸引我加入」

(圖為周世澤正在辦理落戶手續。 通訊員王林軍 攝)

22歲的周世澤老家在雲南昆明,今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武漢現在是我的第二故鄉,4年大學生活,讓我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決定畢業後就留在武漢。」2019年10月,周世澤在網上看到了火箭公司的招聘信息,馬上就投遞了簡歷,隨後成功籤約火箭公司。

「武漢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周世澤說,「今年武漢發生疫情,那時我正在家鄉雲南,我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武漢疫情,祈禱武漢快點好起來。英雄的武漢人民戰勝了疫情,讓我更多了一份成為武漢人的憧憬。」

今年5月中旬,周世澤畢業後就趕到公司報到上班。「辦理完準遷證,我就是一個真正的武漢人了,我很自豪這個新身份!」

25歲的王銘剛今年碩士畢業於哈爾濱工程大學,選擇落戶新洲,他表示,「航天工業是我的夢想和追求,火箭公司的發展前景令人期待,新洲的人才落戶政策也讓我深感溫暖。」

據了解,新洲區為吸引大學生落戶,出臺了青年人才生活補貼、安居補貼政策。落戶在新洲入職的畢業生,具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者,按每人每年2萬元給予生活補貼;具有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者,按每人每年1.2萬元給予生活補貼;具有重點院校全日制本科學歷學位者,按每人每年6000元給予生活補貼。生活補貼最長可以申領5年。在新洲落戶的大學生,都有機會申請大學生人才公寓,享受50%的租金補貼;如果在新洲買房,還有機會申請3-10萬元的購房補貼。(記者李亦中 通訊員王林軍 陳若男)

【編輯:孫瑩】

相關焦點

  • 10位名校書記校長集體喊話全國考生:武漢是最安全的城市,歡迎來英雄之城上大學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25日訊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選擇來武漢上大學,肯定沒錯!」7月25日,「10位書記校長喊你來漢上大學」線上直播活動在長江日報報業集團舉行,10所武漢高校的書記、校長紛紛通過直播向全國考生喊話。
  • 高校畢業生最吸引的城市排名,武漢位於第三
    近日,相關報導發布了城市大學畢業生吸引力排名,武漢在全國17個城市中,排名第三。據悉,這一排名從五個維度分析了2019年17個 GDP超萬億的城市,包括大學畢業生、就業、醫療、教育以及房價等。大學生吸引力排行榜上,武漢名列廣州第三位,鄭州名列第三位。記者梳理發現,前三名城市的在校本專科生人數都超過了百萬。
  • 吸引更多「千裡馬」在武漢揮灑青春
    從2017年開始,武漢大力實施「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力爭扭轉大學畢業生人才留不住的局面。今年,疫情過後,武漢吸引高等教育人才落戶的力度不降反增,繼續打造大學生最友好城市。  「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釋放「武漢引力」  「就業前,我了解到武漢在人才引進方面有優惠政策。
  • 外地人怎麼落戶武漢?大學生也可以落戶武漢嗎?
    每一座城市都在生長匆匆忙忙沒人可以阻擋因為成長,我們被迫離開一座座庇護著我們的港灣。現在,連學校也無法容忍我們的存在,催促著時光,靜待著我們離開。踏出校門,下一步又該何去何從?逃離「北上廣」越鬧越洶湧,才畢業的你我,拿什麼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立足?選擇一座城生活,就業,無外乎就是看工作前景好不好,生活適不適應。而這兩點,武漢悄無聲息的達到了。一大波兒打工仔湧向武漢,畢業生們也是不示弱。
  • 高校資源「頭部」城市比拼:武漢、廣州、成都、杭州優勢明顯
    從分析結果看,高校數量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為北京、武漢、廣州;高校在校生數量前三位的城市依次為武漢、廣州和重慶,其中前兩位城市的在校生數量突破百萬。而若以高校在校生人數佔該城市常住人口的比重看,武漢達到10%,廣州為8%,成都和杭州達到5%,表明這四座城市擁有更高的基礎人才獲得優勢。
  • 甘肅蘭州考生郭琦:父母都支持我選擇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
    郭琦說,2019年,她隨父母來武漢旅遊,就愛上了這座美麗、現代化的城市,當時心心念念想要來武漢上大學。高考結束,得知自己的文化分達到合格線,她毫不猶豫地填報了武漢的高校。「現在武漢已經很安全了,父母非常支持我報考這座英雄的城市」,即將到江漢大學來讀書,郭琦翹首期盼。
  • 武漢落戶新政時間劃定 40歲「大學畢業生」落戶
    原標題:武漢大學生新政精確落戶時間劃定 40歲「大學畢業生」落戶武晚傳媒·武漢晚報訊 記者昨天從武漢市公安治安管理局獲悉,武漢大學生新政精確落戶時間劃定,符合辦理落戶人群的年齡40周歲為1977年10月15日以後的人群。
  • 引爆搶才大戰的武漢曬成績單:半年14萬畢業生落戶
    原標題:引爆搶才大戰的武漢曬成績單:半年14萬畢業生落戶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發展靠創新驅動,創新要靠人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武漢時囑託:武漢有8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100多萬人,去年30萬大學生留下工作。這是一筆寶貴資源。要把科教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優勢。
  • 在戰疫中結緣,為夢想而留漢,武漢多措並舉吸引大學畢業生「築夢江城」
    疫情過後,武漢加快重振之時,向優秀的高校畢業生,發出了真誠的邀約——我們真心希望親愛的你在這片激情、活力的土地上工作、生活,助推武漢發展,成就個人夢想!」2020年5月,共青團武漢市委員會、武漢市人社局聯合推出微信小程序「展翅計劃」,向廣大畢業生發出邀請信。2020年,武漢地區應屆高校畢業生31.7萬人,較去年增長9.3%。畢業生人數規模創歷史新高,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 獻給疫情中的武漢人民: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在這座城市,這些天來,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這位可敬而善良的患者,只是這座千萬人口的城市裡普普通通的一個。  一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改變了這座城市,也改變著這座城市人民的精神氣質。  疫情催人急,家國共同體。
  • 武漢解封日:東大人用「雲合唱」為這座英雄城市加油!
    武漢解封日:東大人用「雲合唱」為這座英雄城市加油!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整整76天我們相互陪伴,終於等到了雲開月明,日出東方好久不見,武漢圖|武漢大學微博東南大學戰「疫」雲合唱《Stay with you》
  • 引爆「搶才大戰」的武漢曬成績單:半年來約14萬畢業生落戶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武漢時囑託:武漢有80多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學生100多萬人,去年30萬大學生留下工作。這是一筆寶貴資源。要把科教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優勢。武漢全面受理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
  • 半數武漢高校畢業生已籤約,期望薪酬普遍降低
    6月20日,武漢大學的一場特殊畢業典禮在湖北省武漢市舉行,660名畢業生代表在現場撥穗正冠,未能到場的畢業生則通過觀看5G直播方式「雲」聚珞珈,共同見證自己的畢業盛典。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83所高校,31.7萬名應屆畢業生,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疫情影響下,規模創歷史新高的武漢高校畢業生迎來了就業季的考驗。
  • 重返武漢|在武漢的臺灣人:疫情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座城市
    武漢封城76天,一千多萬人被困在這座城市裡。不管是土生土長的武漢本地人,還是外來者,都因為這場疫情與這座城市有了某種深層的聯結。2017年來到武漢、而且整個疫情期間都在武漢的臺灣導演薛穎穜,用《76天台灣導演在武漢》這部短片,講述了自己與武漢的故事。12月7日下午,本刊記者在武漢萬利廣場見到了薛穎穜。
  • 阿里巴巴華中總部落戶武漢
    「感謝武漢讓阿里巴巴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張勇在開工活動上說,「武漢『解封』前一天,我和武漢曾有個約定:武漢全面恢復之日,和大家一起共登黃鶴樓,再吃熱乾麵。這次來,看到武漢街頭充滿生氣,非常感慨。我們願發揮阿里巴巴20年來積累的數字基礎設施能力,全面助力武漢經濟發展和現代化治理建設。」    張勇這次來到武漢,兌現了4月初「熱乾麵之約」。
  • 中國哪座二線城市最搶不到大學生
    三年過去,各地收穫幾何從 2017 年起,以武漢、西安為代表的二線城市,紛紛推出吸引人才的新政,通過放寬落戶門檻、提供住房補貼等方式來吸引大學生落戶就業。如今,三年已經過去,參與「搶人大戰」的城市不斷增多,但手段基本沒怎麼變化。
  • 百萬畢業生北上廣情結鬆動 新一線城市上演人才爭奪戰
    以武漢、成都、西安等新一線城市為代表的多個城市紛紛拿出「畢業大禮包」。6月24日,武漢發布系列大學生留漢優惠政策;6月29日,長沙出臺「人才新政22條」;7月2日,成都表示將實施「蓉漂」計劃;早前,西安提出引進高層次人才「5531」計劃、「城市合伙人」計劃……人力就是生產力,年輕人代表著城市的生命力。
  • 戰疫日記322丨我從「疫」線歸來 武漢這座城市終成了家鄉
    37天,這座英雄的城市,這裡英雄的人民,終是成了家鄉,成了親人。2月13日,是我見到武漢的第一個夜晚,從天河國際機場到駐地酒店的大巴車上,霓虹燈,路燈把武漢照得恍如白晝,偌大的街道,除了援湖北車隊,沒一個人,一輛車。夜,安靜得讓人害怕。
  • 城市人才爭奪戰再升級!武漢取消積分落戶年度數量限制
    積分入戶為長期在漢就創業和居住的普通勞動者提供了入戶渠道,武漢兩年累計接收有效申請5688人,取得戶籍4486人,入戶率79%。與此同時,武漢落戶的方式還有學歷落戶、創業落戶、投靠落戶等。多個城市放開落戶限制開展人才爭奪「大戰」今年7月,人社部等5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做好當前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部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
  • 二線城市如何吸引人才?看看英國的經驗
    自2017年以來,這些二線城市的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吸引畢業生和人才的政策,可以概括為租住補貼政策、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落戶政策,而落戶政策分為直接落戶和向人才傾斜的落戶政策。然而,這些政策成效如何呢?武漢啟動「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已有兩年,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僅有三成願意留在湖北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