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年老字號藥店同仁堂因為賣中藥味的咖啡衝上微博熱搜,枸杞拿鐵、益母草玫瑰拿鐵、山楂陳皮美式、肉桂卡布奇諾……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中藥和咖啡,每天都能賣出上千杯,引得不少人前去同仁堂新開的「咖啡店」一探究竟。
1
百年老店竟然賣咖啡?
其實,300多年中華老字號藥堂同仁堂賣咖啡並不是什麼「新聞」。早在2019年1月份,同仁堂就在北京開設了同仁堂知嘛健康壹號店,店面面積約500平米,一樓有同仁堂產品售賣區和咖啡餐飲售賣區,二樓則是中醫問診區。消費者除了可以進行傳統的問診抓藥外,還能半自助的選購咖啡、麵包等健康食材。
做出如此巨大的轉變,究其原因還是在於同仁堂的發展出現瓶頸。根據同仁堂2019年全年財報數據顯示:同仁堂營收達132.77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142.09億元下降6.56%;淨利潤為9.85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11.34億元下降13.12%。這是同仁堂近十年首次出現營收和淨利潤的同時下滑。
而事實證明,同仁堂的這次跨界,確實為同仁堂帶來了新的盈利點,小紅書、微博、抖音等各大平臺的網紅聞聲而來,紛紛拍攝「打卡」美圖,讓同仁堂的咖啡爆紅,日銷竟然高達上千杯!
2
瞄準養生市場 抓住年輕消費人群
從賣中藥的百年老字號,到現在的中藥味咖啡,同仁堂做出大膽創新,並成功出圈,綜合各因素來看,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同仁堂找準了賽道,針對如今的年輕人群,抓住了年輕人注重養生的特性。
眾所周知,當代年輕人生活節奏快、追求高效率,非常注重養生這件事。「敷最貴的面膜,吃最貴的保健品,塗最貴的眼霜,熬最深的夜」,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狀態,也非常形象的說明了如今養生保健早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屬了,年輕人早早就懂得了養生保健的重要性。
特別是在疫情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健康養生的理念全面升級,目前九成以上90後已有養生意識,超半數90後已經走在了養生的路上。而剛剛落下帷幕的「雙11」戰報中,保健食品躋身「億元俱樂部」的有小仙燉、Swisse斯維詩、POLA寶麗等。特別是鮮燉燕窩品牌小仙燉,在開場41分後,天貓直播間的銷售額就已經破億,成為天貓雙11食品類目首個直播間破億的品牌。
種種數據表明,養生保健品的消費力繼續爆棚。年輕人對於養生的需求不會停止,而同仁堂對健康業務的布局,不論是傳統中藥,還是具有養生保健功效的咖啡,都契合了這一消費趨勢,具備了年輕消費者對於養生的需求。
3
跨界成傳統品牌發展新方式
如今的人們消費方式日新月異,老字號也要不斷跟隨趨勢而變化。
傳統品牌進軍新零售行業,同仁堂並不是第一家,上海冠生園出品的「大白兔」頻繁跨界,推出唇膏、香水、冰淇淋、服飾等不同種類的跨界產品;999感冒靈跨界國潮出了具有文化特色的衣服;老乾媽走上時裝周推出國潮範兒服飾等等。雖然各個品牌之間看起來天差地別,沒有任何關聯,但是在品牌的加持下,新的融合也引發了不少熱度。
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品牌跨界作為已經強強聯合的新方式,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營銷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通過產品的創新去尋找新的增量市場,最大限度的獲取更多流量。
4
結語
老字號品牌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財富;每一個老字號,都是一塊閃閃發光的金字招牌。目前還有很多傳統老字號,還處於故步自封的狀態,反而不能緊跟時代潮流,反而不能讓老品牌生生不息的延續下來。老字號同仁堂勇於跨界,嘗試推出中藥味的養生咖啡,其實是一個好的開始。
當然,老字號品牌也要明白,一個品牌的主營業務,才是它賴以生存的根本,跨界最終是為主營業務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對于堅持多年的主營業務,還是要盡力維護好老字號口口相傳的口碑,千萬要被跨界帶來的短期高額盈利迷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