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汪星宇:用教育搭起城鄉連接的橋梁

2020-12-17 MBA中國網

汪星宇,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1級國際關係專業本科生,曾於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交流學習一年,研究生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國際關係專業。2018年入選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現任上海鄉村筆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01、心之所向,素履之往

很多人都說「你學國際關係,怎麼去做鄉村工作?」汪星宇認為專業上所得的信念與知識是他的初心所在,是創辦上海鄉村筆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鄉村筆記)的起點。在老師們的潛移默化下,他發覺自己憧憬探索學問的過程,嚮往教書匠的生活狀態,希望能給別人帶去知識。

回顧在國務學院求學的時光,汪星宇認為影響自己的不僅是卓越為公的院訓精神,而且是知行合一的為師之道。在一次國際項目中,他結識了在其中擔任學術指導老師的倪世雄教授,此後數次接觸中他發現「老師每次的講座都會讓大家記住知識本身。」倪老師是國關領域的開拓者,為國務學子打開一扇學習西方研究的窗,其治學之道、為人之道,盡顯人格魅力與大師風範,精神力量感動著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旁徵博引的陳明明老師也不斷啟發著汪星宇,激勵他不斷思考。陳老師不因學生多寡而改變治學態度,哪怕只有少數的幾個學生,也力求在教授過程中仔細雕琢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老師們嚴謹的教學風格與平易近人的處事方式,影響了他的人生求索之路,讓教育的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結束在復旦的學業之後,他繼續去紐約大學深造,去到很多國家和地區,視野越來越開闊,他卻越來越疑惑,中國鄉村到底是什麼樣的?也是因為見到的越多,越覺得自己和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他心中萌生出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情懷,決心要為鄉村做點事兒。回國後,汪星宇在一家公益機構當了一段時間的志願者,之後便和金一斐、黃唯樺兩位復旦學子一起創辦了鄉村筆記,致力於用教育連接城鄉,為城市孩子注入鄉村視野,為鄉村孩子拓寬職業可能,並為鄉村發展帶去年輕人的關注與支持。2020年10月,鄉村筆記獲得社會企業最高獎——2020向光獎,並受邀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和平論壇」作分享。

汪星宇(左)和他的創業夥伴黃唯樺(中)、金一斐(右)

02、用真誠消解恐懼,以堅持贏得信任

鄉村筆記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架起了橋梁,從鄉土研學和城市職旅兩個方向出發,讓城市的孩子用同理心認識鄉土中國,讓鄉村的孩子以好奇心思考職業規劃。鄉土研學項目將城市孩子帶往湘西、川西、雲南、山東等地,走到充滿人文氣息的古鎮採風問俗,深入大山環繞的山村調研訪談,參與學科討論與鄉村品格的課程;城市職旅項目將鄉村孩子帶到城市,既去往繁華的金融中心陸家嘴,也走向樸實的棚戶區,體驗真實城市的360行,參與職業發展與生涯規劃課程。考慮到經濟基礎,從城市到鄉村為付費項目,從鄉村到城市則為免費公益項目。但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一開始兩地的家長與孩子們都對鄉村筆記發起的項目抱有懷疑或者恐懼態度。汪星宇犀利地看到,其實恐懼並非來源於鄉村和城市本身,而是來源於人們對另一方的未知。

面對這種帶孩子到城市的免費項目,鄉村的家長常常會問:「這對你們有什麼好處?會不會是人口販子?」對此,他知道一言兩語無法消解鄉親們的疑惑,而行動勝於雄辯,於是他和團隊成員們就經常與老鄉們聊聊天,以真心換真心,用真誠打動大家,贏得家長們的信任。相比於鄉村,城市這一端則更加困難,城市裡的家長們當時對鄉村有不少誤解,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們要到鄉村去學習,而這種偏見代表的也正是當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所缺少的一環。鄉土研學項目第一次開展時,有團隊成員擔心報名人數太多,但事實上並沒有多少人報名參加,基本都是親戚、朋友家的孩子。

儘管困難重重,他仍然對此有信心。在休閒農業或者農業文旅上,已經有不少人嘗試過,但幾乎沒有人成功。汪星宇認為原因在於此前的創業者本身不是城鄉的連接者:如果老鄉自己做這個項目,難免被認為自賣自誇,無法與城市產生連接;如果城市的志願者團隊來推進,可能會因為不夠了解鄉村而無法持續下去。鄉村筆記團隊的優勢在於成員們算是鄉村出身、名校畢業,有共同的理想和情懷,對兩邊都有同理心,並且有實際的操作與執行來支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他經常跟成員們講:「創業不是看誰聰明,而是看誰熬得住,信任會隨著時間有一個指數級的增長。」 走過創業初期最困難的時候,現在鄉村筆記正慢慢變好。

參與鄉村遊學的學生同村民交談

03、尊重內心選擇,發掘鄉土中國

汪星宇一直有著想要改變些什麼的念頭,於是打算用兩年的時間去探索嘗試,做些實實在在的東西。自2017年鄉村筆記成立至今,兩年時間早已過去,但這條探索之路並沒有停止,而是在穩步向前發展。鄉土研學與城市職旅項目是他最初設想用來連接城鄉的模式,「以一種比較公益的方式,帶更多的孩子到城市,送更多的課程去鄉村。」隨著對項目的深入挖掘,鄉村諮詢逐漸成為團隊工作的第三大板塊,通過鄉土研學基地打造、鄉間策展支持和田野傳播等方式,為鄉村振興注入年輕人的關注與支持。總而言之,鄉村筆記的核心就是人來人往的事情。

團隊想做一切城鄉之間跟人相關的事情,像衣食住行、生活冷暖、孩子教育等等,在人的基礎上不斷嘗試新方向,目前鄉村筆記已經嘗試開發文旅小程序、建設村史館。在此基礎上,他們還想寫一本書,書名也想好了,就叫做《鄉村筆記》。費孝通先生1948年出版的社會學著作《鄉土中國》,全面研究了當時中國鄉村的面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們亟需一本新的著作展現如今的中國鄉村。汪星宇笑言:「我希望也能寫出一本像《傻瓜經濟學》或者牛津通識讀本那樣的書,介紹現在的中國農村。」

但他心裡有不小的壓力。一方面,疫情幾乎給各行各業帶來了衝擊;另一方面,團隊中多位成員都到了結婚生子進入人生下一篇章的年紀,經濟和生活的壓力隨之增加,從創業者的角度出發,他希望團隊成員在為公益做貢獻的同時,也能夠因為這份工作獲得良好的物質保障。這種人與人感情上的連接,讓他有壓力,也有動力。他調侃道:「這條路沒有人驗證過,你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走下去。我們現在就處於先鋒和先烈之間。但沒事,我們心態很好。」

汪星宇與學生在鄉村河邊

04、打磨精湛技藝,點燃星星之火

「我們要把鄉村筆記當成黃埔軍校來做,完成城鄉連接這件事,未來要靠這幫孩子。」這是汪星宇在創業的2-3年時間裡漸漸明白的道理。對他們來說,這個項目本身能不能成功倒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鄉村一批又一批的孩子,重要的是這些孩子們能不能被改變,重要的是孩子們的改變能否推動鄉村未來的發展與城鄉融合共進。作為老師、作為創造環境的人,應該具有使命感,具有點燃星星之火的熱情。

當初參加城市職旅的第一批孩子今年已經高考,其中不乏考上北大醫學院、人大、浙大、南大等知名院校的學生,孩子們主動和他還有團隊成員分享自己的好消息與新感受,並表達希望成為鄉村筆記志願者的意向。當地學校的校長甚至專程趕過來感謝鄉村筆記,因為這所學校已經10多年沒有考過這麼好的成績了。孩子們取得的每一點成就,都讓他和成員們倍感欣慰。而關於未來,汪星宇坦言,當鄉村筆記發展為一個成熟的項目,當城市職旅、鄉土研學項目走到行業頂端,當他作為聯合創始人不能對其有更多貢獻,他可能會漸漸從中脫離,重新投身於學術研究當中。

回顧自己創業的歷程,汪星宇越來越意識到「治大國如烹小鮮」,在一件事情上取得成果不僅需要情懷上的高度,也需要有「烹小鮮」那樣精湛的技藝。因此,對於實踐經驗較多的同學,他建議大家在學校認真聽課,在家國情懷上有更多的薰陶;而對於專業知識紮實的同學,他則建議大家走出校門,去打磨做事情的技藝。「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是汪星宇經常提到的一句話,也是國務學院的學生們走出校園之際需要具備的一種品質。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敬乂嘉
    敬乂嘉博士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副院長、國際公共管理研究學會副會長、《復旦公共行政評論》(CSSCI)主編、復旦大學合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亞洲校園」項目(亞洲風險管理專家
  • 銅陵市委組織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籤約
    中安在線訊  據銅陵新聞網報導,  7月25日下午,市委組織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共建黨建研究和博士生社會實踐銅陵基地籤約暨揭牌儀式舉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猛與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黨委書記劉季平共同為「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黨建研究暨博士生社會實踐銅陵基地」揭牌。市委副書記單向前主持籤約暨揭牌儀式。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勁介紹了我市市情及黨建工作情況,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蘇長和介紹了學院相關情況,兩人分別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備忘錄。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劉其鹿、市委秘書長馬軍等參加活動。
  • ...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成功舉辦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主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外交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浙江大學、蘭州大學、南開大學、湘潭大學、雲南大學等機構的30多名學者通過線下和線上方式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為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遴選學術基礎好、創新能力強的研究型人員攻讀本院博士研究生,於2021年實行「申請-考核」制的博士生招生制度,學制4年。
  • 從復旦到紐約大學學霸,汪星宇:不經意的幸運都源於不具名的折騰
    1992年出生的汪星宇,在每個時間節點上的履歷都足夠豐盈。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畢業於紐約大學,是江蘇衛視《一站到底》世界名校爭霸賽冠軍、《意林》公益形象大使、《中國青年》封面人物,年紀輕輕就出了自己的書,畢業後又和同學創立了「鄉村筆記」,怎麼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召開2020年秋季學期英文項目迎新會
    2020年9月7日中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在線上舉行了2020學年度留學生迎新活動。參加迎新會的有院長蘇長和教授,院長助理張驥副教授,英文授課項目主任張平、曾慶捷、孫芳露、李寅、賀佳潔、餘博聞、吳潔,留學生輔導員朱小略,國際辦公室劉倩潔、王詩恬、董姬礫。
  • 2020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20年度全職博士後招聘7...
    一、招聘崗位政治學博士後流動站4人公共管理博士後流動站3人重點研究方向:世界政黨研究,比較政治經濟,中外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思想,中國政治,政黨建設與國家治理體系,公共政策與國家治理,政府創新與公共管理,國際組織公共管理,全球治理與中國外交,宗教與國際關係,國家統一理論模式,臺灣問題中的外部因素,國際公共政策,國際關係和外交理論,大國關係
  • 兼容並包、寧靜致遠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孫小逸...
    孫小逸,復旦大學法學學士,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系博士,AXA研究基金博士後,現任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政治、政府回應、基層治理。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唐亞林教授榮獲第十屆錢學森城市...
    由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城市學年會」近期在杭州召開。會議期間舉辦了第十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西湖城市學金獎專家評審組會議。專家評審組分別圍繞「城市流動人口問題」、「城市交通問題」、「城市教育問題」、「城市衛生健康問題」、「城市土地與住房問題」、「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問題」、「城市環境問題」七大徵集主題進行評審,經不記名投票評議,在各個徵集主題中產生錢學森城市學金獎1名,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提名獎10名。
  • 開放,中國之治的內在邏輯——訪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開放】  開放,中國之治的內在邏輯  ——訪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員張驥  光明日報記者 龔 亮  開放發展理念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為提高我國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提供了行動指南
  • 2007年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理論考研試題
    2007年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政治學理論考研試題 http://kaoyan.eol.cn      2008-06-11  大 中 小 一.簡釋(8分×10個=80分)1.行為主義政治學
  • 2019上海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全職博士後招聘公告【招4...
    一、招聘崗位政治學博士後流動站(2人,含博士後1人)公共管理博士後流動站(1人)重點研究方向:世界政黨研究,比較政治經濟,中外政治制度,中外政治思想,中國政治,政黨建設與國家治理體系,公共政策與國家治理,政府創新與公共管理,國際組織公共管理,全球治理與中國外交,宗教與國際關係,國家統一理論模式,臺灣問題中的外部因素
  • 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制選拔...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為提高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遴選學術基礎好、創新能力強的研究型人員攻讀本院博士研究生,於2021年實行「申請-考核」制的博士生招生制度,學制4年。
  • 龍永圖出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 網易教育頻道
    龍永圖出任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2003年12月23日10:20:52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林蔚   本報上海12月22日電 前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今天下午正式受聘復旦大學,出任復旦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 | 做世界一流的社會科學研究...
    唐世平唐世平教授是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國務學院「陳樹渠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4歲考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系(地層古生物學專業),18歲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研究生,28歲在美國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獲得分子生物學及遺傳學博士。30歲他從零開始,選擇攻讀伯克利(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國際關係碩士。32歲成為中國社科院「特殊引進人才」。
  • 《一站到底》冠軍汪星宇:代言罡得教育集團 攜手開啟K12教育新篇章
    、《一站到底》冠軍隊隊長、「鄉村筆記」 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汪星宇合作籤約儀式在廣州鼎龍希爾頓花園酒店舉行。 名校學霸為罡得教育集團代言 汪星宇,作為江蘇衛視《一站到底》冠軍隊隊長,復旦大學學霸,紐約大學國際關係專業高材生,以及轉身回歸中國鄉村的公益創客,從他的求學經歷中,體現出不斷進取,「愛折騰」的精神。
  • 「國際秩序轉型中的國際組織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
    本次學術研討會由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主辦,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外交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浙江大學、蘭州大學、南開大學、湘潭大學、雲南大學等機構的30多名學者通過線下和線上方式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一站到底汪星宇是誰個人資料介紹 寒門學子保送復旦一心報國
    ­  《一站到底》這個節目中汪星宇的關注度比較高,很多的人都比較喜歡這位小哥哥,而且還把這位小哥哥當做自己的偶像。因為他不像其他選手那樣出身名門,他是被保送復旦的寒門學子,能有今天的成就著實不易。那麼關於他的資料你知道多少呢?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舉行2021「我和復旦有個約會...
    院長蘇長和、院長助理張驥、外國留學生工作處招生辦公室張向榮,留學生輔導員朱小略、復旦-巴政雙學位碩士項目主任孫芳露、亞洲校園碩士項目主任李寅、國際政治博士項目主任賀嘉潔、國際公共政策碩士項目主任餘博聞、中國政治與外交碩士項目主任吳潔、外交學系李安風(義大利籍)、國際辦公室劉倩潔、王詩恬、董姬礫等老師,在讀博士生姚樂、宮雲牧、朱北思(喀麥隆籍)現場直播宣講。
  • 復旦校草汪星宇:曾經的一站到底冠軍,現在只想深耕在鄉村
    「看到提供往返機票,我就報名了」2016年,仍在美國讀研的汪星宇誤打誤撞地報名入選了江蘇衛視益智答題節目《一站到底》,並在世界名校爭霸賽中擔任隊長最終贏得冠軍。錄製節目的前一晚,汪星宇在賓館裡忙著準備各種題目,實際上連好奇和緊張的情緒都來不及醞釀。「為了保密,節目開始前參賽選手互不了解。所以節目正式開始的時候,每個人的自我介紹都讓我眼前一亮,驚嘆於他們的身懷絕技。」一路比賽下來,他深刻感覺到,每個人都在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而每個人又會成為其他人故事中的一抹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