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旦到紐約大學學霸,汪星宇:不經意的幸運都源於不具名的折騰

2021-01-11 城品

1992年出生的汪星宇,在每個時間節點上的履歷都足夠豐盈。

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畢業於紐約大學,是江蘇衛視《一站到底》世界名校爭霸賽冠軍、《意林》公益形象大使、《中國青年》封面人物,年紀輕輕就出了自己的書,畢業後又和同學創立了「鄉村筆記」,怎麼看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接觸過他的人,大概都會用「自信、求知慾、折騰、努力」這幾個關鍵詞來描述汪星宇,反正就是太優秀。

只有汪星宇自己知道,不夠聰明也不夠有才,但有勇氣肯努力——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幸運都源於那些不具名的折騰。

汪星宇說話很快,用他的話講就是思維太快了,說話總是不趕趟,所以常常像「背書」一樣。

但戲劇性的是讀小學時,汪星宇被誤診為肌肉萎縮,還有嚴重的口吃。沒什麼迷茫與自卑,他還是愛講話,去參加演講比賽,和陌生人說話,站在講臺上侃侃而談。

汪星宇說自己是那種「迅速上馬又騎虎難下」的性格,特別理想主義,挺有自信,想到什麼就去做。無論是考復旦,去紐約讀研,還是後來參加《一站到底》,再到創立「鄉村筆記」,都是想到就去做了。

這些都與他在鄉下成長的經歷密不可分。鄉村生活讓汪星宇性格裡有接地氣的共情能力和信心,腳踏鄉土的狀態讓他踏實篤定。

汪星宇的童年在上海南匯的鄉下的爺爺奶奶家度過,被家人呵護得很好,體驗了自然的風光,也見過城市文明。

小時候百無聊賴時,汪星宇就和小夥伴在村裡亂玩,還會幫奶奶劈柴,奶奶會抓著他的手教他順著柴的紋理來劈,很多簡單的事都有著深刻的哲理。印象最深的是跟著奶奶去看村裡老人們打牌,奶奶經不住他的軟磨硬泡,也讓他上桌玩幾把。汪星宇總是贏,村裡的鄉親們都誇他聰明。

後來汪星宇去紐約讀書,每次經歷了挫折垂頭喪氣時,奶奶都會給他打氣,「小時候你跟我去打牌,大家都說你機靈。」父母也全力支持汪星宇:「我兒子超棒。」

他的父母都是知識改變命運的典型。汪星宇記得每天放學回家吃完飯,都會一家人一起看新聞聯播,緊跟政策走。這樣的父母,做人做事也正派認真,無論做什麼都會堅持到底。

對於汪星宇他們卻選擇「放養」,比如汪星宇長大一點回到城裡上學,早上起不來想偷懶,媽媽還會「慫恿」他一整天不去上學,反正要睡夠。「不指望你賺多少錢,做有意義的事就行。」理想主義的媽媽這麼一說,汪星宇更沒了束縛,一直就挺自信的。

後來創立了「鄉村筆記」,用教育連接城鄉,每次談起原生教育,汪星宇都說身教大於言傳。「初中時,我媽就說,以後很多決定需要靠你去做了,但現在往往越優秀的父母給孩子的限制越多」。

汪星宇有著特別強迫症式的求知慾,他每天都會總結今天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進步,做什麼事「能不能學到知識」是很重要的一個衡量點。出國為了宏大敘事般的知識,回鄉也因為農村有自己不了解的知識。

每次知識的暴增都會讓汪星宇有任督二脈被打通的感覺,無論是讀書時沉浸式的大密度知識的浸入還是後來創業,一點點學習組織架構、薪酬待遇、市場開發這些最基礎的管理運營知識。知識就像沙漠裡的水源,給汪星宇向陽生長的動力。

2016年的夏天,還在紐約讀研的汪星宇偶然看到了《一站到底》的招募便報了名。與編導視頻面試時,汪星宇聊了很多自己的經歷,當時還有100道冷知識題,汪星宇差不多都會。

那一年,汪星宇回國參加了《一站到底》,還「誤打誤撞」在世界名校爭霸賽中擔任隊長並最終贏得冠軍。2020年,汪星宇又一次回到《一站到底》見老朋友們,這個讓他一戰成名的舞臺給了他很多成長,無論是知識還是人生閱歷。

豐富的知識量來源於汪星宇的幾次沉浸式學習體驗。高三時,為了準備復旦的自主招生「千分考」,汪星宇用三個月的時間死記硬背了很多「冷知識」。

他曾花一個月聽了100本書,積極參與各種讀書會、辯論會,也是最早一批開始聽知識付費的,他開玩笑說:「我都是兩倍速聽,聽完之後說話就更快了。」

後來,汪星宇為準備國考還大密度複習三個多月的申論和行測知識。「關在酒店裡三個月,每天除了吃飯就是學習,我把那些知識掌握得滾瓜爛熟,所有付出都會以另一種方式歸來。」

汪星宇說」一萬小時定律「是存在的。在紐約讀研時,他會把每一分鐘利用好,在船上通勤時歪著腦袋睡著是常有的事,書掉下來也沒察覺。他覺得一旦放鬆就對不起自己當初的努力。

其實我們都想像過很多種人生,唯一不同的是,汪星宇想到就去做了。在他的書《這一站,剛好遇見你》裡,汪星宇寫道:

汪星宇在復旦讀國際關係,在開學第一堂課上,系主任說,國際關係是屠龍之術。但後來大家發現現實中並沒有「龍」,課後竟覓不到一份有工資的實習和兼職機會。

但幾年的國際關係專業所受的教育與實踐,讓汪星宇學會了共情能力,看到了世界的廣袤,體驗到了不同的風土人情,所謂的「屠龍之術」精神已深深刻在骨子裡。

汪星宇喜歡宏大敘事的東西,他喜歡一句話「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宏大可以讓他看見世界,看見生命的廣度。

小時候汪星宇看了很多偉人傳記,最喜歡《周恩來傳》和《鄧小平傳》,覺得他們能把宏大敘事和圖景敘事結合得非常好,有大格局,也可以躬身做小事情。這些都讓汪星宇從廣袤的宏大敘事跳出,轉身走向鄉村田野。

汪星宇多元化的教育學習經歷也可以重新認識鄉村,比如大學時去丹麥赫爾辛基交換了一年,後來又去紐約讀國際關係的研究生,研究領域是國際關係中的建構主義。

在紐約除了學習參加競選、幫助他人競選、磨鍊演講能力這些豐富的實踐課程外,汪星宇參加過以色列著名學者、《未來簡史》作者赫拉利的早餐推介會,被一家華爾街的創業孵化器選中,這些都讓汪星宇大開眼界。

後來即使創業路上遇見重重困難,汪星宇也無比感恩這些經歷,它們本身可以彌補隔閡,講好故事。

汪星宇走過很多農村,湘西的山村、福建的漁村、寧夏的戈壁、青海的大漠……中國的鄉村太廣袤了,江浙、閩東南、東北的鄉村相差很大。

「人們常常說要拓寬視野,可我們常常忘記了視野是雙向的,不僅有向上看的高樓大廈、紐約巴黎,也該有向下看的鄉土、村裡村外。」汪星宇認為不光要有宏大敘事,也要有微觀敘事,去具體指導每一個地方。這些都是他後來創立「鄉村筆記」的初衷。

真正開始入行是因為「黑土麥田」的項目,研究生畢業之際,汪星宇去參加波士頓的哈佛論壇,邂逅了黑土麥田的聯合創始人秦玥飛。秦玥飛在農村做了3年大學生村官,後來放棄晉升的機會又去更窮的農村幹了三年,這個經歷非常打動汪星宇,也讓他下定決心紮根鄉村。

汪星宇還記得當時秦玥飛開玩笑:「把村裡的臘肉這些農副產品帶出去是賣錢,相應,把人帶進來也可以賣錢,這也是『人口販子』買賣嘛。」

後來汪星宇身體力行地投入到這項事業中,放棄了東航幾十萬年薪的工作機會,同夥伴一起創辦「鄉村筆記」。

汪星宇和夥伴去各個鄉村調研,結合在地資源和本身的特色IP開發系列課程,初衷是用教育連接城鄉的社會。也沒打算做扶貧項目,汪星宇覺得如果用居高臨下的心態去做這些事情,抱著「你們很窮,所以我們來幫你」的心態,不免會遭遇到一些牴觸的情緒。「就想讓大家去平等地了解鄉村」。

「鄉村筆記」後來陸續吸引了一批優秀青年的加入,棟梁之才們沒有走進摩登城市,卻紮根到了鄉村,也讓大家看到了年輕人的擔當與責任。「我們團隊裡的夥伴,有上海郊區種水蜜桃的,內蒙古放羊的,雲南種沙果的,河南舞獅的……每個人都故事滿滿,也懷抱著熱望。」

「鄉村筆記」的體系包含針對B端C端的鄉土研學、城市職旅和鄉間風物三大板塊,既有政府買單,也有個人付費,還有對口援建這些公益的形式。

鄉土研學項目是為了讓城市孩子體驗最真實的鄉野,有系列研學課程,可以鍛鍊孩子們的文學寫作、社會調研、自然探索等能力。城市職旅面向鄉村孩子,讓孩子們走進城市進行職業旅行,通過對教育、金融、農業、建築設計、製造業等行業的了解為未來做職業規劃。鄉間風物項目在鄉村發掘優質農產品,讓特色農產品往返城鄉,打造田間地頭買手店,讓城市關注幫助老鄉創業,助力產業發展。

其間也經歷了很多挫折,比起身體上的,汪星宇說更多的挫折都源於誤解。城裡人會覺得村裡髒亂差,村裡人說城市都是人口販子,會上當受騙。「恐懼來自未知。」所以每次汪星宇都要不厭其煩地為大家解釋自己做的事。

經過一次次課程的積累,「鄉村筆記」的輻射範圍慢慢變大,到現在為止,「鄉村筆記」已經累計讓3000多個孩子來到鄉村,通過公益捐助300個鄉村孩子到城市,自己研發的課程覆蓋2萬多人。

鄉村筆記有很多有意思的課程。到鄉村去,鄉土研學中的湘西鄉土寫作營、菏澤戲曲營、川西自然調查……這些課程都很受大家喜愛。

在湘西鄉土寫作營課上,學生們可以跟著沈從文先生的《湘行散記》進行文學採風,還會有名校導師講授創意寫作與非虛構寫作課程,欣賞當地傳統藝術苗族儺戲,學民間非遺雕刻版畫、學習版畫製作。

在山東菏澤,孩子們可以學經典戲曲,練水袖槍花,用廣告學的視角發現傳統戲曲中的色彩。「我們會根據不同村子的特點來匹配不同的學科視角,驅動學生的深度學習。」汪星宇說道。

來到城市,汪星宇想起一個挺「老套」的故事。當時他帶涼山的孩子們去成都,在成都吃完早飯,有一個小女孩就哭了,因為她不知道包子裡還有那麼多肉。後來他去涼山回訪,知道這個小女孩回到涼山後學習特別努力,還帶領大家一起學英語,把老師都感動哭了。

汪星宇接觸過很多鄉村到城市的小孩,會表達類似「我不行,我是山區的」的不自信。汪星宇曾經花了兩周的時間在雲南山區做調研,在和支教老師們聊天時,發現如果按照以往的經驗,都是希望讓大山的孩子走出鄉村,但其實只有少數的孩子可以做到,大部分最後會留在鄉村。

對於汪星宇來說,鄉村有好山好水,人也熱情,但他並不認為鄉村就是桃花源,也有很多民風彪悍、落後的東西。而汪星宇和夥伴們希望通過職業發展規劃的課程,孩子們能夠去感受和嘗試,重要的是平等觀看的權利。

不是學會考試,而是教他們認識自己的家鄉,為周圍創造價值,並為未來的各種選擇做好準備。即使在不能走出去的情況下學會自處,這才是真的改變。

「中國很大,燈火璀璨、高樓大廈的繁華是中國,空谷幽蘭、田園牧歌的寧靜是中國,山遙路遠、竹籬茅舍的艱苦也是中國。就像鄉村筆記的英文翻譯選擇的是『beyond the city』一樣,我們希望讓這一代青年人看到城市之外的風景,擁有超越城市的視野。」

見過宏大,依然深耕於微小,也願每個有宏大夢想的青年人都如汪星宇一般,腳踏實地,勇敢折騰。

撰稿:楊朝花

圖片:汪星宇提供

特別鳴謝江蘇衛視《一站到底》對此次訪談的支持

參考資料:汪星宇《這一站,剛好遇見你》

相關焦點

  • 復旦校草汪星宇:曾經的一站到底冠軍,現在只想深耕在鄉村
    「為了保密,節目開始前參賽選手互不了解。所以節目正式開始的時候,每個人的自我介紹都讓我眼前一亮,驚嘆於他們的身懷絕技。」一路比賽下來,他深刻感覺到,每個人都在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而每個人又會成為其他人故事中的一抹顏色。
  • 《一站到底》冠軍汪星宇:代言罡得教育集團 攜手開啟K12教育新篇章
    名校學霸為罡得教育集團代言 汪星宇,作為江蘇衛視《一站到底》冠軍隊隊長,復旦大學學霸,紐約大學國際關係專業高材生,以及轉身回歸中國鄉村的公益創客,從他的求學經歷中,體現出不斷進取,「愛折騰」的精神。
  • 一站到底汪星宇是誰個人資料介紹 寒門學子保送復旦一心報國
    ­  《一站到底》這個節目中汪星宇的關注度比較高,很多的人都比較喜歡這位小哥哥,而且還把這位小哥哥當做自己的偶像。因為他不像其他選手那樣出身名門,他是被保送復旦的寒門學子,能有今天的成就著實不易。那麼關於他的資料你知道多少呢?
  • 復旦高材生紐約大學讀研 立志跑遍中國貧窮山村
    汪星宇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曾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交流學習一年,研究生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的國際關係專業,而如今,這個自嘲「吃著麻辣燙,操著國際大事心」的男孩,暫時放下了國際大事,想要實打實地去改變中國農村現狀,「只能做一點點事,希望積少成多。」他創辦的「鄉村筆記」公司,將為初高中階段學生提供「鄉村場景下的教育服務」,順便,改變鄉村「一點點」。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汪星宇:用教育搭起城鄉連接的橋梁
    汪星宇,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2011級國際關係專業本科生,曾於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交流學習一年,研究生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國際關係專業。2018年入選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精英榜,現任上海鄉村筆記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 復旦「散養」學霸 教授陪著「折騰」
    復旦大學挑選「拔尖」學生的方式很有個性——不依據學習成績好壞、也不依據某種超高難度的定向測試,完全由學生自願報名成為「拔尖」學生。    「拔尖」學生特指那些被列入教育部「拔尖計劃」的「最優秀學生」。
  • 不輸復旦的上海紐約大學你了解嗎?
    很久前有聽說過上海紐約大學,乍一看應該是所國際大學,學費不菲,以為有錢就可以讀,然而它並不輸給本土的重點大學,甚至還略勝一籌。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這所學校對分數是有要求的,進入這所學校的學生高考分數不比重點大學低。其次,還需要面試,全英文面試,對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
  • 不輸復旦的上海紐約大學你了解嗎?
    你有聽說過上海紐約大學嗎?乍一看以為是所國際性野雞大學,學費也不菲,有錢就可以讀,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現實是它並不輸給本土的重點大學,甚至還略勝一籌。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這所學校對高考分數是有要求的,進入這所學校的學生高考分數不比重點大學低。其次,還需要面試,全英文面試,對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
  • 紐約大學3000名中國留學生上海入學!「不出境留學」又火了
    針對中國留學生,包括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和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等多所美國高校調整秋季開學安排,採取與中國高校合作的形式,保證留學生順利開展學業。  康奈爾大學的國內合作院校一共有7所,教學質量都很突出,知名度頗高。
  • 上海紐約大學的「學霸」們,畢業了都幹啥?
    定製智慧機器人……上海紐約大學即將迎來第三屆畢業生,他們或去世界一流學府繼續深造學習、或踏入社會走上就業崗位、或留在上海創業奮鬥,無論他們選擇如何,年輕活力的臉龐揚起青春不悔的笑臉。楊小寒:不一樣的選擇楊小寒在上海紐約大學的四年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攻讀金融學和數據科學專業的雙學位,以及參與推動中國教育均衡發展的公益事業。
  • 浙江「學霸女生」連續3年專業第一名,從西北大學「直博」到復旦
    有些學生在大學學習一門英語都感覺到吃力,而這位女孩卻學了4門,可見她的語言天賦不簡單。而且她更是一個敢擔當的女孩,曾作為首批專項志願者,為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授課。這也展現了她的社會擔當,是當今大學學生應該具有的品質。
  • 復旦大學清退12名研究生,其中9名是「歪果仁」?!
    本來,高校清退沒有達到畢業要求的研究生是挺常見的一件事情,比如:廣州大學曾清退72名研究生;合肥工業大學曾清退46名碩士研究生;>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曾清退29名博士研究生、22名碩士研究生、284名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但是復旦大學的這個清退名單,忍不住讓人想拍手叫好:看到了沒有,
  • 學霸講堂|復旦、北師、川大口腔學霸給高中生講的乾貨都在這裡
    每個孩子都走過一段不一樣的高考路,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學習方法,每個孩子都用自己的努力詮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高考青春……升學派-學霸講堂從川大黃同學學習各科的邏輯性,到北師大朱同學「不完全」學霸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從川大王同學合理樹立目標,不服輸敢拼敢搏,到復旦大學付同學刻苦堅韌,對每一個學習細節的捕捉;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一種態度
  • 紐約大學3000名中國留學生上海入學!「不出境留學」又火了
    三一學院——上海復旦大學近日,三一學院宣布與上海復旦大學最新開展的一項合作計劃,該項目將由復旦和三一學院的教師聯合授課,為秋季學期無法正常入學的大一新生提供就讀的機會。7月17日,上海紐約大學宣布,2020年秋季學期,學校將迎接來自紐約大學和紐大阿布達比校園的約2300名中國籍本科生和800名中國籍研究生。他們將與約1700名上紐大學生一同在上海開啟新學期。
  • 美國的復旦大學,金融界的西點軍校,它是隱藏在紐約的寶藏大學
    紐約,作為全美最繁華的城市。在不同的人眼裡,紐約的魅力也許是不一樣的。比如,自由主義者嚮往的是自由女神像,金融家喜歡的是華爾街,藝術家痴迷的是百老匯。而對留學生來說,紐約的魅力就是頂級的世界名校,國際化的教育。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紐約大學,這些如雷貫耳的名校無不令人神往。
  • 重慶大學有個學霸寢室 4名室友個個獲保研
    趙廣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深造,肖望被華中科技大學材料交通專業錄取,胡龍選擇留在重慶大學汽車學院,而黃茂智則放棄保研資格,考取了上海復旦大學的研究生。學霸寢室煉成室友幫助下,學習突飛猛進8日下午,趙廣和胡龍在寢室裡收拾各自的桌椅,肖望和黃茂智提著啞鈴進行日常鍛鍊。
  • 上海紐約大學排名第1,北外第7,上交17,復旦20,怎麼了?
    一、中國大學2020年留學生比例100強排名前二十名大學情況分析(1)上海紐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華僑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瀋陽醫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錦州醫科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天津醫科大學
  • 他是復旦學霸,與施一公、饒毅齊名,放棄耶魯終身教授,全職回國
    每次上課,他都站在外面,風雨無阻地看著。直到下了一場暴雨,老師看到教室外仔細聽著的虛傳,感動得讓他進了班。許戰正是以這種不屈不撓的執著和忍耐踏上了學問的道路。如果國家恢復高考,許戰將無法通過靜審審查,不能參加。第二年再來參加復旦大學遺傳學和考試。人生路不平坦,遇到坎坷的曲折。堅持住,不要忘記初心。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一定會有結果。
  • 這個超級學霸給學弟學妹的建議:初中市北理,高中復旦附中
    代表1877名博士畢業生、6185名碩士畢業生登上演講臺的,是上圖這位來自上海的超級學霸!「回去告訴我母親,她還不相信,以為是別人教我的。」從小學開始搞數學競賽,從市北理到復旦附中,沒有父母的催逼,也沒有功利的誘惑,只因為他一直覺得,「我接觸過的學科中,數學最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