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氣,家裡卻連澡都洗不了。」家住虹口區新市南路560弄的趙女士近日因用水問題而心煩不已。去年,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她在新一小區購買了一套頂樓房子,入住後發現,每到晚上用水高峰,水壓就低到連低壓熱水器都無法開啟,淋浴噴頭更是沒法用,這怎麼辦?向裝修隊師傅請教後,她在樓道的入水管處接了一個增壓泵。然而,這個增壓泵一旦開啟,會產生較大的噪聲,引發了隔壁鄰居的不滿。為此,趙女士多次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徹底解決家裡水壓低的問題。
據趙女士介紹,同棟樓的5樓和6樓居民均存在用水水壓低的情況,大家都安裝了增壓泵來保障生活用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整棟樓水壓偏低?這個問題又該如何徹底解決?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不開增壓泵,熱水器啟動不了
7月27日下午,記者前往新一小區。小區的不少樓幢外側都架著施工腳手架,銘牌上顯示正在進行「美麗家園」改造。趙女士所在的9號樓也剛剛粉刷完外立面,樓道內部還未開始改造。
△新一小區正在進行美麗家園改造。
晚上6時,記者到達趙女士家,剛做好飯的她趕忙拉著記者查看水流的情況。由於洗菜要用水,做飯前她就打開了增壓泵,這時家裡的熱水器能夠正常使用,擰開水龍頭的水流量也還不錯。然而,與此同時,樓道裡傳來了「嗡嗡」的聲音,趙女士介紹稱,這是增壓泵運作的聲音,每次開啟增壓泵之後都會響30秒左右。「家裡只要用水,增壓泵就會響。」聲音最高可以達到70分貝左右,也正因為如此,隔壁鄰居常常抱怨。
趙女士所說的增壓泵,就安在正對著門口的樓道裡。緊挨著水箱處,有一個長30釐米、寬20釐米、高70釐米左右的木箱,打開箱門,便可看見裡面安裝的黃色增壓泵和綠色水管,旁邊還放著從家裡接出來的插線板,為泵的運行提供電力。趙女士稱,「當時怕小的增壓泵壓力不夠,我們專門挑了一個大的,結果家裡水槽下空間不夠,只好安在樓道裡了。」據稱,增壓泵起先直接裝在水管上,後來因鄰居投訴,她才套了個木箱,希望能夠降低噪聲,然而效果寥寥。記者下至四樓,依然可以聽到樓上機器的轟鳴聲。
△趙女士安在樓道裡的增壓泵。
如果不開增壓泵,家裡用水能夠滿足嗎?隨後,趙女士拔掉了增壓泵的插頭,再次打開水龍頭,只見一道細細的水流流出,比之前明顯變小。將開關擰至熱水一端,熱水器完全沒有反應。「正是三伏天,每天都得洗澡啊。」增壓泵開的話,會導致鄰裡糾紛;不開則洗澡乃至用水都會遭遇困難,為此趙女士感到很苦惱。
△關閉增壓泵後,趙女士家裡僅留涓涓細流。
小區高層水壓不足系普遍現象
同層的王先生也向記者抱怨水流小的問題。1983年小區剛剛落成時,王先生一家便住了進來,此後就沒離開過增壓泵。截至目前,家中一共更換了5個增壓泵。至於安裝增壓泵的位置,王先生利用牆體做了些文章:他在門外進水管處的牆上開鑿了一個30釐米寬的洞,將增壓泵放在裡面,外面鋪上兩層氣柱袋加以保護,最外層則用塑料板封上,乍看起來並不明顯。此外,記者留意到,緊挨著王先生家的601室,也在水錶下方安裝了一個小型的增壓泵。
△王先生將增壓泵嵌入牆裡。
△601室也安了小型的增壓泵。
看來安裝增壓泵的並非個別,記者隨即前往其他樓幢查看情況。7號樓的5樓、6樓,連著三四家居民都明確告訴記者,家裡水壓偏低,確實得依賴增壓泵,只是各家安裝的位置略有差別:有的安在水槽下方,有的安在進門的牆邊。增壓泵似乎成了各家各戶生活用水的標配。不過記者留意到,由於居民自行購買的增壓泵品牌、大小均不同,所產生的噪聲也有較大程度的差異。
△7號樓5—6樓的居民也都在家裡或家外安裝了增壓泵。
據了解,該小區是20世紀80年代由上海市物資回收利用公司、上海信誼藥廠等單位投資建設的售後公房,共有10幢房屋,582戶居民。2009年,小區進行了平改坡綜合改造,並同步實施了二次供水改造。目前,小區裡的供水方式為:1到3樓直供水,即水廠加壓後,經過地下管道直接輸送到居民家中;4到6樓水箱供水,由水泵加壓到屋頂水箱儲存,通過管道輸送到居民家中。該小區使用水箱供水的共有291戶居民。不過,業委會和居委會都表示,「我們之前並沒有接到過居民關於水壓低的投訴。」
自來水公司稱進戶水壓符合規範
針對家裡水壓低的情況,趙女士曾於2019年6月、10月及2020年7月14日多次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然而,自來水公司每次上門查看,都告訴她水壓符合標準。趙女士很不解:「既然符合標準,那大家為什麼要安裝增壓泵?我家裡的水應該可以正常使用才對啊。」
記者向負責小區供水的虹口供水管理所了解情況。相關負責人稱,供水管理所在每次接報當日,均會派人上門查看,每次現場拆表測壓在0.5-0.6公斤,流量也正常。根據《上海市工程建設規範住宅二次供水設計規程》(DG/TJ08-2065-2009)要求,現有二次供水工程改造後的入戶水錶前的最低靜水壓力不得小於0.5kg,目前的用水壓力符合該標準。
△自來水公司出示了幾次前往趙女士家中測壓詳情。
針對趙女士家裡水流小,無法開啟熱水器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這跟彎頭過多有直接的聯繫。趙女士家的水錶管道並非直接進戶,而是反向通過靠窗側增壓泵位置,再接入進戶,進入用戶門內已有多個彎頭,造成水頭損失。他們加裝了增壓泵,光外面就多了6、7個彎頭。彎頭越多,水頭損失越多,這才使得實際進入家裡的水量較小。據該負責人介紹,由於趙女士表後自行排設的內部水管不合理,服務代表每次上門查看後,均建議其進一步優化表後管道排設,但趙女士卻堅持認為,自來水公司顛倒了因果關係。
水箱較低,改造需動用維修資金
至於小區4樓以上為何每家都需加裝增壓泵,供水管理所負責人坦言,目前不少老公房小區其實都存在類似問題。用水壓力是由原有建築物水箱到用戶家中的落差決定的,落差越大,水壓也就越大。新一小區在建造時,水箱高度僅3.2米,距離用戶家中落差較小,頂樓的水壓剛剛達到設計標準。相比較而言,許多新建的商品房小區水箱高度可達7米左右,是老公房小區的兩倍。因此,如果居民在裝修時管道設計出現較多彎頭,容易出現水壓不夠的情況,需自行加裝增壓泵,彌補彎頭過多造成的水頭損失。至於居民所擔心的「搶」水問題,該負責人表示,小區進水管道的流量足夠同時滿足居民需求,並不存在搶水用的情況。
儘管設計合乎標準,但不少居民實際體驗卻反映水壓小,該如何解決?該負責人表示,水箱屬於房子構築物,並不屬於自來水公司改造和管理的範圍,如果要從根本上改善居民用水,還需要小區物業公司聯合業委會,改變供水方式,例如在小區泵房改設變頻水泵等。
對此,業委會主任表示,購買變頻水泵的費用不菲,要動用維修基金,需三分之二居民通過。「估計一二三樓的居民不會同意。」他們會進一步跟自來水公司溝通,積極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