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之後,對於成績沒達到預期的同學來說,一般都不願意考慮復讀,一談到復讀,面色沉重,如臨大敵。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人考研,還沒等走進考場,心裡就已經在盤算考研二戰,甚至三戰。而與別人談起考研二戰,也是一副輕鬆的態度,沒有多少傷感的神色。
這實在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問問那些談復讀色變的小朋友,為什麼那麼怕復讀呢?是不是高中太辛苦了。還真不是,很多人的回答竟然是,再讀一年年紀就太大了。
這個回答有點意料之外,讓我這個三十歲的老叔叔很是難堪。但這也說不通啊,那些考研二戰三戰的人,就不擔心再戰一年年齡太大麼?畢竟考研的人,大多二十二三,很多連對象都還沒有,他們為什麼不怕再耽誤一兩年呢。
實際上,高中生的思想還是太簡單,對現實過於樂觀,一個好的大學對今後意味著什麼,其實是缺乏感性認識的。考研群體則不然,有的甚至參加過招聘會,對於名企大公司對學歷的要求是有認知的,只要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只要能進入拿到理想的崗位,相比於一輩子的職業生涯,一年兩年的時間又算得了什麼呢?
復讀這個事情,短期內肯定還會存在,復讀究竟意味著什麼,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實際上,復讀是現實中少有的機會之門,復讀一年,專科變本科,普通本科變一本,一本變211,985。。。通過一年時間,讓自己的學歷提升一個檔次,這樣的機會現實中其實並不多。從某種意義上講,高考復讀比考研更有意義,今後參加工作,人家會問你本科畢業哪所學校,但不會關注你高中從哪畢業,也不會關注你有沒有復讀。考研當然也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機會,但如果高考的時候能夠去一所真正好的學校,說不定大學畢業都用不著考研,直接保送就進名校了。
當然復讀也是有成本和風險的。除了多花一年時間,復讀還得給復讀費,不過好在成績稍微好一點,相比於三本民辦院校的學費而言,復讀費都不會太高。此外,雖然大多數人復讀之後成績都會有顯著的提升,但凡事皆有例外,也有的復讀之後沒什麼提升,甚至還不如今年的。一般來講,本科線附近的人,復讀最有前途,這批人對基本知識是掌握了的,主要是答題不夠熟練,通過復讀一年大量做題,提升會非常顯著。至於兩三百分的考生,實事求是地講,復讀的意義不大。衝擊名校的一本線考生,也可以考慮復讀,他們是復讀風險最大的群體,但也是收益最高的群體。一本線附近的考生,復讀一年,上985院校是大概率的事情。
相比於整個的職業生涯,一年時間真算不了什麼。再過幾年,大學畢業去找工作,回想今天拒絕復讀的理由,自己都會覺得可笑。
因為身邊有小朋友參加高考,正猶豫要不要復讀,所以寫了這麼一篇文章,希望對其他類似家庭也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