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屌人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我們談談仿實物造型形式,這一形式的表達主要表現題材在亭臺樓閣、住宅、家具、山川等地塑造。例如東吳、六朝、西晉、東漢、宋、唐等墓葬品中的陶瓷樓榭、塢堡、院落、屋宇、風車、牛車、豬圈、狗圈、雞籠、鴨舍、水井、水桶、穀倉、灶、磨、榻、鍾、船、轎子等的模型,所體現的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各種古瓷模型和各類瓷俑,都是古人專為逝者而燒制的名器。內容包括其生前住室、出行工具、炊事用具、加工農作物用具、關養禽獸的欄舍、堆放穀物的場所以及男僕女婢、侍從武士、五禽六畜等。宋代以前名器殉葬之風盛行。這類造型的出現將一種實在的、通俗的、明朗的風格帶到我們面前,讓人感受到一股濃鬱的農耕情調和生活氣息。
仿實物造型陶瓷雕塑根源於與我們生活密切聯繫的自然生活環境,是對生活中我們所利用、觀賞的食物的再現,這樣一種情趣與我們的傳統文化和審美趨向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這類作品的創作講求的就是真實,抑或追求造型的逼真,抑或追求造型的誇張、變形。仿實物造型的形式創作,離不開對現實生活的模仿與提煉再現,創作者要仔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並從生活中找到表現的素材與主題。雖然在陶瓷史上,仿生活中器物的造型文化初起的動因不排除遠古先人「泛神論」文化的因素,器物的塑造也有藝術的形式與意味,但其初始是奔著巫術祭祀的目的而來,只是現當代人們對這種塑造賦予了新的藝術解讀而已。現在這種造型藝術形式經歷了漫長的歲月,人們已經將這種獨特的表現形式運用到新的藝術創作之中,以表達對平常生活的關注與熱愛,同時也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藝術風格。
陳景亮創作的仿實物造型的作品《橋》,通過對紫砂泥的運用,準確地抓住了木板橋木紋肌理的結構,對自然界露天環境中腐朽木頭進行精心雕刻仿製,表現出自然現實中的真實,達到了惟妙惟肖、以假亂真的效果。仿實物是仿一種生活,是作者將生活的希望與祈求植入藝術,從而表達對未來生活的希冀。伴隨著這種結果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可以是我們觀賞到的活生生的一段歷史,或是一場場現實生活的場景。藝術造型似乎又將我們的思路帶回到過去那個時代與哪種生活。
講一講抽象造型形式,抽象造型形式的塑造是對各種有規則形體的創作,它的運用拓展了陶瓷雕塑的基本詞彙與表現方式。在雕塑這一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因為雕塑有了抽象式造型,所以創作者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與創作激情。抽象造型強調藝術家的主觀意念,藝術家把點、線、面、體等的造型元素在空間中凝結與擺動,或分離或組合。它不是直接反映自然現象,它是含蓄委婉、傾向於理智的,其形體表現出規整、明快、莊重的特點,在變化無窮的眾多造型中,追根溯源,抽象造型來自三個原始形態:圓體、方體、三角體。圓體:圓的立體造型是圓球體,以它為原型可以得到圓柱體、圓錐體、扁圓球體、扁圓柱體、橢圓形體等近似的各種演變體。圓球體可表現出和諧飽滿、柔和完美的藝術特點,並富有彈性和動感,表現出具有生命力的美感。圓是個原始的符號,在三維造型中以球體的方式出現,它的美學範疇是聚合力的象徵與飽滿的結晶。
正圓球體形只有單一的中心點,沒有特定的方向性,能把人們的視線從四周引向圓球中心,所以圓球形體很引人注目:而橢圓形體有兩個中心位置,故方向性比圓球體要明確;扁圓球體有明顯的張力,內外力的對抗性感覺更強烈;圓錐體因有錐角,既豐滿又堅硬;圓柱體既有飽滿的形體,又有柱形的莊重。因此圓體範疇內的各類形體給人的心理感覺、情感認知是不同的。球體自身的分裂、彈性的變化以及肌理構成的變化等,都是球體所要表現的造型形式。它們多重組合在陶瓷雕塑中是我們常常運用的造型外在形式,通過球體之間的構成銜接或者有規律的組接,在形式上給人以反覆增加的感覺,造成一種無限擴展的意念。圓形或弧形也是陶瓷雕塑中運用得比較多的形體,通過手工或模具成型的手法所得到的造型,往往能達到一種規整、有序的藝術效果。我們在雕塑塑造中,要充分利用球體差異來表現各自的個性特點。
圓體在中國古代器物造型文化中意義與歷史都很久遠,古代人們使用的日用器物多半為圓形器物,如「缶」,即為小口鼓腹陶器,後發展至商周時期方體青銅器缶。現當代日用器物中,圓形依然是,最常見最普遍的造型。古代的玉琮,反映的是古人「天圓地方」的理念,這種玉器起初只作祭祀禮儀之用,後發展到以瓷質仿其造型替代之,並成為常用常見生活器物造型。圓器為古代創製的陶瓷器物造型,如生活器物「碗」、「盤」、「碟」、「瓶」、「箭簡」、「筆簡」、「杯」等。圓貫穿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圓形因其特殊的造型特點,作為杯、碗等實用器物使用時,將杯碗傾斜時弧形的口沿能自動將液體導引、匯集到器物的底部,這有利於液體入嘴,不至於洩漏嘴外。
圓形日用器物盥洗時也不會出現器物與器物之間互相卡住,這種特徵使得圓形最適合日用器物的造型設計。圓形的特徵加上悠久的中國文化所賦予的圓滿、溫和、完美等象徵意義,使得圓的造型在形體藝術與文化中具有鮮明的特色。方體:方形是指所有內角均為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方體則為六個方形面組合而成的立體造型。因相鄰的兩個面面積大小不同而形成各種長方體,方形體造型,因有限度的平面、互為平行的線條與直角的關係而顯得堅硬、剛勁,有個性與力度,方柱體既莊重,又挺拔。在陶瓷雕塑中運用得比較多的是「鑲器」造型。因為其成型及燒造等特定因素的限制,體量都不是太大,但同樣也是因為這些不確定因素使得方體造型更富有立體元素、韻味及特點,不規則的邊線讓形體產生活潑、輕巧的感覺。同時方體六個面能靈活地自由組合,可以是有秩序地銜接,也可以是有規律地排列,它們都是具有規律性的多次平行與垂直的富有節奏的結構形式。通過邊的長短變化、面的大小伸展、角的位置縱橫移動或三個直角聚會堆砌而增加體面的新鮮感與堅硬感。方形體的邊線在保證其平行的原則下還可以扭曲成S形、Z形等多種異形,從而演變出眾多的幾何體造型樣式,豐富造型內容。
參考資料《中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