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
第二屆中國歷代陶瓷雕塑藝術展暨《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首發儀式11月8日在北京科學出版社舉行。平頂山學院校長蘇曉紅、副校長張久銘,景德鎮陶瓷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寧鋼教授,特邀專家、協會專家,《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編委會委員、作者代表,科學出版社副總經理胡華強等參加活動。
首發儀式上,全集主編梅國建教授介紹,早在2010年平頂山學院就開始著手對中國陶瓷雕塑進行系統性研究,並於2014年9月舉辦「陶塑千秋——中國歷代陶瓷雕塑藝術展」。2016年3月,《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的編撰工作啟動,以科學技術視角,較為系統地整理、介紹了散落在各地的20世紀陶瓷雕塑作品,先後在上海、景德鎮、德化、佛山、宜興、潮州、平頂山等地進行作品拍攝,精心篩選4000餘件作品編入全集。全集共12卷,第1卷為總論,其他11卷根據年代、品類設分卷。目前,該全集已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圖為第二屆中國歷代陶瓷雕塑藝術展上的展品
平頂山學院蘇曉紅校長表示,中原是中國陶瓷的重要發源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及文化資源優勢。《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全集》正式出版發行,是平頂山學院陶瓷學科專業建設結出的重要成果,是研究、傳承陶瓷文化的一次突破。全集對進一步了解、研究中國近代以來陶瓷雕塑的發展多有助益。
景德鎮陶瓷大學副校長呂品昌教授表示,全集記錄了20世紀中國陶瓷雕塑的內涵與特徵,從多角度進行了系統性梳理,可以說是集史料性、學術性、科學性為一體的重要著作。景德鎮陶瓷大學原校長、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名譽院長寧鋼教授表示,全集是首次系統著錄20世紀陶瓷藝術大家和民間藝人陶瓷雕塑的一套圖書,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成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世界藝術史研究所所長張夫表示,在所有的藝術品類中,陶瓷最能代表中國的特點,是我國靚麗的藝術名片。這套書填補了我國在陶瓷研究領域的某些空白。
圖為第二屆中國歷代陶瓷雕塑藝術展上的展品
談及全集的出版發行,科學出版社副總經理胡華強表示,中國陶瓷聞名於世,數千年的陶瓷發展凝縮了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史,中國陶瓷是民族藝術與科學發展交融的見證者和承載者,這一寶藏需要我們今天不斷研究、繼承、發展、創新。科學出版社將以全集的出版為基礎,持續推出兼具學術探索性和藝術鑑賞性的成果,做好中華傳統文化的記錄和傳播工作。
第二屆中國歷代陶瓷雕塑藝術展同期舉辦。展覽呈現了漢、魏、唐、宋、元、明、清及近現代,產地遍布東、西、南、北的代表性窯口近三百件陶瓷雕塑精品,造型各異、釉色豐富。本次展覽還展出了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部分教師的陶瓷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