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明天雕塑獎』●
蘋果核計劃
蘋果核計劃是束博近年的一個創作重心,以蘋果核作為創作元素源於對於山東紅富士的執念,多年穿梭在世界各地,但無論在哪都可吃到這一品種,所以對此元素有一種情感的寄託。
石雕創作本身也猶如在對蘋果的啃食,即創作本身也是一種行為。蘋果核作為最普通的「垃圾」很少有人去真正的關注這個生命,其實它是美麗的、豐富的、且不可替代的。
●亞當與夏娃 陶瓷 大理石 50x50x100cm 2014
///
《亞當與夏娃》為組相互呼應的蘋果造型,陶瓷象徵泥所制的亞當,理則象徵上帝肋所制的夏娃;兩者為偷禁果後受盡世間善惡原罪的姿態,禁果是類原罪及切其它罪惡的開端,這切都是因為上帝給了類由意志。
兩者相互呼應姿態流動,象徵其崇尚由的本性及被性原罪所腐蝕的姿態,或如左側蘋果那般滄桑凋零,或如右側蘋果那般潔中帶有雜質,最終都化歸平靜。
///
當單體蘋果核系列作品逐漸成型後,開始將意象之思維融合在創作之中,如平靜的湖面、中國之石窟造像、以及山水風雲變化等,即慢慢嘗試創造和試圖進入到這個蘋果核的獨立世界。
●Mela2015 意利卡拉拉大理石 5x28x18cm 2015
●蘋果2019 伊朗白大理石36x17x20cm 2019
2015至2018年間,通過參與各國藝術家創造營這個方式,束博在不同地區用在地材料創作「蘋果核」。每個地方創作出的「蘋果核」都有著它相似的內蘊和獨特的形態,反映著「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 hungry 德國砂巖 180x120x80cm 2017
///
當在對如此體量塊進雕琢的時候,才真正感受到在創造「命」,它就像是上帝吃剩的果核被丟棄在間,同時它也會被時間慢慢的「侵蝕」,並永遠不斷的被「啃」著,或許可以映射們對於地球的啃,或許是對於新的期盼,因為果核中有希望的種。
///
●種子在我心中 法國砂巖 200x50x50cm 2018
01
束 博
1992年出生於山東淄博
2019- 至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博士班在讀
2015-2017,義大利卡拉拉美術學院研究生,覺藝術—雕塑專業
2013-2014,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雕塑專業交流生
2011-2015,廈門大學美術系,公共空間設計與雕塑專業
國際創作營
2018
第七屆法國Les Monumentales Mirecurtiennes國際雕塑創作營(政府收藏)
2017
第二十三屆瑞士 Sur En 國際雕塑創作營(作品私人收藏)
第八屆德國Moritzburg 國際雕塑創作營(政府收藏)
2016
第十五屆義大利Antonio Berti 國際石雕創作營 第一名(政府收藏)
展覽·活動
2020
夏季群展:颱風眼(杭州)
「14天孤島」漣-藝術駐島計劃 (上海)
2019
「湧動生命」首屆院校青年藝術家聯展(上海)
國家藝術基金 玉石巧色雕刻高級研修班 (武漢)
上海東方明珠整體連環畫裝置繪製(上海)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高校雪構建造競賽 三等獎(哈爾濱)
2018
國家藝術基金 徽州磚雕創意人才培訓(蕪湖)
第二十二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上海)
上海視覺藝術學院非遺走進現代生活系列講座(上海)
「逐夢時代塑我青春——全國青年雕塑家作品展」(南京)
2017
作品《mela2016》永久存放於義大利padula 公園(義大利)
鼎立雕刻集團個人分享會(惠安)
2016
卡拉拉大理石技術展(義大利)
2015
「聖發藝塑家杯」全國雕塑專業畢業生大獎賽
2014
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雕塑專業師生作品展(廈門)
「美麗廈門」雕塑展(廈門)
海峽兩岸藝術博覽會(廈門)
2013
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臺灣)
對『明天雕塑獎』說的話
///
感謝各位評委對我的作品的認可,很榮幸能夠入圍第八屆明天雕塑獎,「明天雕塑獎」是兩岸三地目前最重量級雕塑專業獎項之一,希望可以挖掘更多的雕塑人才,展現更多更加具影響力的作品,而指引世界雕塑的發展。
///
02
第八屆『明天雕塑獎』現場
● 蘋果世界 展覽現場
●雲山之上 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 135x75x50cm 2018-2020
●雲山之上 細節
● 蘋果城市 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 105x65x110cm 2017-2020
● 蘋果 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 45x45x80cm 2017
● Dream 義大利卡拉拉大理石 80x60x50cm 2017-2018
● Dream 細節
03
束博的蘋果世界
2013年初到臺灣藝術大學交流,處在完全陌生的文化背景下,不管是藍天還是綠地都會給你不一樣的思維感受,但當你吃到紅富士蘋果的時候突然會想到——這還不都是一樣。剛好也是為了陶瓷課的方案,就選擇了利用剛吃完的蘋果核為元素來進行創作的嘗試,整個作品的前後完成大概用了6個月的時間。由於也是第一次燒制、第一次上釉,一切都很新奇,不管是在技術上還是思維上都感覺是一個開闊的新的空間,至於這個空間之後到底裝什麼並沒有做過多的思考。
每一個生命都在不斷地成長,我也在不斷地成長中,包括個人審美的變化與思想的慢慢轉變,當材料變成石雕之後就會有很多隨機造型出現,那潛意識中就會帶入當時的心情、思想。雕塑是對空間的佔據,不同尺度的作品給人的視覺感受也會完全不同,每件作品都有它獨特的性格,會改變其周邊的微氣候環境。
作品的表達一定離不開材料,每一種材料都有它特有的情感,我也希望通過不同材料的嘗試來體驗不同情感的回饋,我還希望嘗試一下金屬焊接、冰雕、不鏽鋼、鈦金屬等,也希望嘗試一些新的材料。
視頻演講末尾的發問:
如果雕塑不僅是對美與觀念的表達,同時還會改善空間內人的舒適程度呢?
第八屆五糧液『明天雕塑獎』集錦 ●
● 第八屆五糧液『明天雕塑獎』
藝術新星演講秀 暨 頒獎典禮 現場
● 藝術家演講現場:束博
● 藝術家演講現場
● 頒獎典禮
● 終評評委、入圍藝術家合影
04
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入圍及獲獎藝術家
「年度大獎」
郅 敏
「年度獎」
李琳琳
唐晨凱
康 靖
阻抗匹配-Q factor
「入圍藝術家」
李敬寅
徐 戈
曾 晨
束 博
馮至炫
周子正
周婷婷
石玩玩
西西小組
賈 倩
仰 民
曾九間
盧柏年
劉 宸
甘浩宇
▼▼▼
第八屆『明天雕塑獎』入圍暨獲獎作品展」
時 間
2020.12.10—2021.1.10
09:00—17:00
地 點
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美術館
▼▼▼
獨家支持
五糧液集團
主 辦
四川美術學院
四川明天文化藝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承 辦
四川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