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為什麼我國沒有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呢?

2020-12-27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2003年,我國神舟5號飛船順利升空,楊利偉成為我國第一位乘坐載人航天飛船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我國也因此進入世界第三個可以實施載人航天的國家。到2016年為止,我國又開展了多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將越來越多的太空人送入太空。但從2016年至今,這4年來我國載人航天發射工程似乎一下子就停滯了,再也沒有將任何一位太空人送入太空。有的人不禁納悶了,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答案很簡單,暫時沒有必要。

1992年,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並啟動實施,從而確立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戰略。其中,第一步是在全面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基礎上,設計研發和成功發射載人太空飛船,並同步建設實施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之後開展相應的太空空間應用實驗。我國從1999年成功發射第一顆無人試驗飛船-神州一號,一直到2002年發射的神州4號飛船,這些密集的發射,一方面體現了我們對載人飛船性能以及安全性的格外重視,同時也為真正的載人發射奠定堅實的基礎。到2003年10月,楊利偉乘坐神州5號飛船順利升空,完成了相應的預定任務後,在太空中經歷了60萬公裡、21小時23分的行程後安全返回,從此我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步」戰略完美完成。

第二步是要實現更多的技術突破,比如太空人出艙活動技術、空間實驗室、飛船本體與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等等,同時還要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空間應用問題的人工短期維護和照料工作。2005年10月,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州六號飛船進入太空實施多人多天太空飛行實驗,首次成功往返軌道艙。2008年9月,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三位太空人乘坐神州七號飛船進入太空,成功進行了出艙太空行走,同時成功發射了一顆伴飛小衛星。2011年11月,神州八號飛船成功發射,順利完成了與天宮一號的對接任務,我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自動空間交會對接的國家。

2012年6月,景海鵬、劉旺、劉洋三位太空人乘坐神州九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開展了多項太空任務,比如實驗手控交會對接、檢驗飛船保障功能、地面與飛船之間進行人員、物資運輸以及開展相應的航天醫學、科學實驗等,為未來我國航天科技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此後,在2013年和2016年,我國又相繼發射了神十和神十一飛船,分別對自動、手動空間交會系統進行驗證和技術升級,以及實施與天宮二號的對接任務。至此,我國載人航天的「第二步」戰略也順利完成。

從1999年到2016年的這17年前,經過眾多科學家的共同努力和艱苦奮戰,我國成功將5艘無人飛船和6艘載人飛船順利發射升空,共將11名太空人、14人次完成載人航天任務。

從2016年之後,我國的載人航天進入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即建設空間站階段,其目標是在2022年前後,自主建造完成60噸級的空間站,進入更大規模、頻次更高、難度更大的一系列太空實驗,同時解決較大規模、長期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從之前我國順利完成的前「兩步」戰略可以看出,無論是發射火箭、載人航天、與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出艙太空行走、飛船支撐保障系統等等方面,我們已經幾乎全部完成了空間站開始建設之前的所有任務實驗,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這裡面所指的「東風」,無外乎兩個方面,一個是火箭運載能力,另外一個是空間站的核心艙建設。今年5月,我國成功運用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發射了新一代載人試驗飛船,無論是發射入軌的精度,還是返回艙落點位置的精確度都非常高,火箭運載和安全保障的關鍵技術已經進一步得到深入和全面驗證。關於空間站的核心艙建設問題,目前設計工作已經完成了近80%,待建造完成並順利通過各項檢測之後,通過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只是時間問題了。

相關焦點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神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模擬資料圖)浩瀚太空將在今年迎來不少中國的「客人」。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載人航天是目前世界航天中最具挑戰的一項科學技術,就目前而言,真正能夠獨立自主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只有中國、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國家,同時,載人航天也是一個綜合國力,基礎工業等的體現,沒有一定的綜合國力,是無法支撐起這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
  • 載人航天:飛天夢圓
    我國已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神舟系列飛船,先後實現載人往返、太空漫步、航空器與空間站對接,成為能自主進行載人航空的三個國家之一,躋身航天大國之列。載人航天工程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作出重要貢獻。隨著未來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建成,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遠、更大。
  • 美國「龍」飛船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5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15日首次執行常規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目標是將4名美國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  美國航天局直播畫面顯示,美國東部時間15日19時27分(北京時間16日8時27分),載人「龍」飛船由「獵鷹9」火箭從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升空。2分40秒後,火箭一二級成功分離。隨後,火箭第一級成功降落在大西洋上。發射大約12分鐘後,飛船與火箭分離,繼續飛向國際空間站。
  • 瞭望|載人航天:飛天夢圓
    我國已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神舟系列飛船,先後實現載人往返、太空漫步、航空器與空間站對接,成為能自主進行載人航空的三個國家之一,躋身航天大國之列。載人航天工程為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國力、提高民族威望作出重要貢獻。隨著未來新一代載人飛船和國家級太空實驗室建成,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會邁得更遠、更大。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中國獨立...
    針對這些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接受了總臺央廣記者的專訪。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身上有著諸多第一,第一次採用新型防熱材料,第一次採用國際上推力最大的新型單組元無毒推進系統,第一次採用群傘氣動減速和氣囊著陸緩衝技術。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也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任務的項目負責人,張柏楠提到這次任務,語氣中透出的是滿滿的欣喜和自信。
  • 總裝某研究所設計我國載人航天發射場紀實
    可是,有誰知道那磅礴聳立的發射塔、布局科學的發射場出自何人之手呢?總裝備部某研究所,作為載人航天發射場系統的總設計師單位,他們用18年的心血和智慧設計建造了「中國載人航天港」,也因此獲得了「通天路上架梯人」的美譽。   中國特色:從「三垂一遠」到「二合一」   1992年9月,黨中央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
  • 2020長徵8號安排發射3次,新一代載人飛船有哪些科技?8個字形容
    2019年的輝煌,在2020年將延續下去,我國長徵五號將發射三次,這三次長徵五號的發射,將為我國在太空創下怎樣的輝煌,新一代載人飛船又被怎樣形容?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長徵五號的發射計劃了,年末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也為我國後續航天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 逐夢九天 縱橫蒼穹——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紀實
    秦憲安攝(中經視覺)10月1日,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正式結束。18名預備航天員,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以及4名載荷專家,將參加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運營階段的飛行任務。隨著各項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中國載人航天闊步邁入「空間站時代」。回望來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每一步均堅實有力。
  • 美國境內又傳出噩耗,載人飛船即將發射,負責人卻一聲不吭辭職
    伊朗仍在持續突破封鎖,委內瑞拉依舊揪著僱傭兵一事不放,美國大使館被炸尚且沒查出幕後主使,航天領域便又傳出一大噩耗。而在此前,美國還在興高採烈地準備載人航天發射工作,這一噩耗傳出後,美國航天界堪稱經歷了一場「地震」,是否會對發射工作產生影響?
  • 美國邁出一大步,時隔九年再次載人航天發射,給俄羅斯敲響了警鐘
    隨著巨大的轟鳴聲,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9巨型運載火箭順利升空,載人龍飛船也進入了預定軌道,美國時隔9年再次進行了載人航天的發射活動,這次美國是邁出了一大步,因為發射的飛船屬於SpaceX公司所研製,美國當地時間5月30日下午3點22分被載入了史冊,這次的發射是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納爾角的39A號航天發射場,這是當年土星5號運載火箭和太空梭發射的場地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啟幕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屠海超攝(新華社發)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5日訊 (記者姜天驕)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5月5日18時,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
  • 載人太空飛船發射前,白宮下達必須成功死命令,俄:不詳預兆出現
    美方之前載人航天一直使用的是太空梭,太空梭可以往復使用,美方希望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多年使用下來,太空梭發生了幾次嚴重的事故,使用成本也居高不下。美方這些年一方面使用俄羅斯的飛船完成運送航天員,另一方面也在積極發展自己的載人飛船。發展載人飛船方面美方還是個新手,不過當前在太空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美方龍飛船能夠儘快的投入使用,縮小與對手的差距。因此白宮希望SpaceX此次測試必須取得成功。
  • Space X載人航天飛船升空 中國民營商業航天時代誰來開啟?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時22分,美國航空航天公司 Space X獵鷹9號火箭搭載著載人龍船艙將兩名NASA太空人送入太空。6月1日凌晨,Space X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成功對接。在此之前,全球僅有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能進行載人發射。馬斯克創辦的Space X用了18年時間,成為首家實現載人發射的私營航天公司,開啟了全球商業載人航天的全新時代。
  • 馬斯克的星際飛船炸了!但不是明天執行載人航天任務的那艘~
    並非明天發射的載人飛船需要強調的是,該Starship原型機不是明天即將執行NASA載人航天任務的獵鷹9號火箭。我們知道,NASA原定於美國東部時間27日16時33分(北京時間28日4時33分)執行載人飛船發射任務。
  • 長五B運載火箭首飛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拉開序幕
    隨著發射現場01號指揮員一聲令下,文昌航天發射場1號塔架上的大火箭發出震天撼地般的轟鳴。隨即騰空而起,直奔蒼穹。5月5日18時0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將所搭載太空飛行器精準送入預定軌道。
  • 9張gif動態圖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全過程
    17日7時30分,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此前消息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神十一載人飛船#【央視快訊: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北京時間19日凌晨,飛船將「握手」天宮,期待!
  • SpaceX完成了Crew-1發射任務,開啟NASA載人航天的新紀元
    「Crew-1」飛行任務是SpaceX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美國宇航局本周證實Elon Musk的合資企業是第一家實現航天載人飛行和太空的作業系統的私人公司。「同時也要感謝SpaceX回收和發射團隊,以及所有NASA團隊和國防部團隊,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就不會來到近地軌道。」「創造歷史絕對是困難的,淡你們讓它看起來變得很容易,」Hopkins補充稱。在「Resilience」號進入軌道後不久, Musk在推特上發了一個心形表情。
  • 我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開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 若載人差點回不來!美國飛船出師不利,17國翹首以盼天宮空間站
    至此NASA寄希望於商業航天公司在今年恢復載人天地往返能力計劃宣告破產,至於龍飛船二號與CST-100飛船何時啟動載人飛行計劃目前尚沒有明確時間表,因此NASA不得不繼續購買價格高昂的俄制聯盟飛船船票以維持國際空間站運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