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至之日,著名導演陳凱歌攜帶著新片《妖貓傳》登上電影賀歲檔。在他所導演的《無極》幾乎敗北的情況下,他的《妖貓傳》能否贏得票房口碑雙豐收,能否鞏固他在中國電影中的大神地位就成了巨大的懸念。
六年時光,為一部電影造一座唐城,投資兩個億,就為這部名叫《妖貓傳》的電影,就為一個大唐夢。如果說馮小剛的電影《芳華》圓了他青春時代的女兵情節,同時又因為青春和懷舊引起經歷過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個特殊歲月的中老年共鳴的話,那麼陳凱歌就是為了圓他自己的大唐夢,並引起觀眾心中對大唐夢的追尋。
因此,他放棄在已經拍攝無數以大唐為背景的影視作品的橫店涿州等影視城拍攝他的電影,而是在湖北襄陽建造一個新的唐城。甚至選取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為藍本創造出新的大唐夢。就為與其他大唐作品區分開。甚至連主演黃軒也是一位在演藝界低調的,有些疏離的,沒有過分消費的青年演員。因為他身上有詩人氣質。(馮小剛也是因為黃軒眼睛裡邊的信任感而選中他。)
關於大唐,在中國人心目中已經是一個不陌生的朝代,每個中國人在孩提時代就讀過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春曉》以及王昌齡等詩人的邊塞詩。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而以大唐為背景的影視作品更是層出不窮。光武則天就有七八個版本。大唐在人們的心目中是詩意盎然,金戈鐵馬,同時也是綺麗奢靡的,是輝煌的絢爛的。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大唐,每個人心中的大唐都不同,但都認為自己心中的大唐才是大唐,於是,當陳凱歌在他的大唐影視城展示出的,取材於日本作品的大唐時,人們紛紛用自己的大唐審視這個新的大唐,開始搖頭,不知道是不像還是像。就像我們在襄陽的唐城遊覽時,總覺得不是真的,感覺西安才是真的唐城,儘管西安與當年的唐城已經不一樣了,除了大小雁塔和碑林,驪山華清池。
這種隔膜首先是這部電影原著是日本作家,也就是日本人筆下的大唐。雖然外面不得不承認,日本保存大唐文化元素很多,但也許因為這個曾經學習中國唐朝文化的國度做了許多對不起師傅的事,因此,大家對它反感,民族牴觸而造成對作品的反感,以及對電影的反感,讓觀眾無法像看《芳華》那樣投入。
而觀眾自以為對大唐的熟悉也使他們對陳凱歌的大唐進行挑剔。並從史書(已經今譯過來的唐史)甚至百度上找出相關的東西來反駁,來抵禦陳凱歌的大唐對自己的影響。於是,這部電影的主體觀眾就不會太多,這些觀眾可能更多的是黃軒、張雨綺、張天愛、劉昊然等的粉絲。(我首先表態,我是因為黃軒而選擇這部電影的,如果沒有黃軒,我可能不會選擇它,不為別的,只是覺得日本作家筆下的大唐怪怪的)。
因為黃軒的緣故,去年專門到襄陽唐城旅遊了一次,而這次連刷兩次《妖貓傳》,看完後,還是覺得它滿足了我心中的大唐夢。就像在襄陽唐城感受到震撼一樣。
這部電影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便是「一隻貓玩轉大唐,攪得大唐王朝雞犬不靈。」
電影一開始就是大唐金吾衛首領陳雲樵美麗的妻子坐在湖邊吃瓜,看湖水裡的魚兒遊弋,這原本是她平常喜歡的也很愜意的事,是許多古詩裡出現的場景,比起丈夫戍邊的思婦,她坐在湖邊更多舒適閒散,畢竟丈夫能天天回家陪伴她。然而,一隻貓的出現打破了她寧靜的生活,這是一隻會說話的貓,是只吃魚眼睛的貓。這隻貓讓她驚異,讓她獲得不義之財,一罐埋在石榴樹下的錢幣,她和她的丈夫都不知道,他們成了貓的魚餌。
而此時,宮廷內發生一起詭異的事件,大唐皇帝中風邪,七天七夜難以合眼入眠,痛苦不堪,於是召從倭國(今天的日本)來的著名驅邪師空海進宮驅邪。可是驅邪還沒有進行,皇帝便駕崩,死狀慘不忍睹。專門記錄皇帝生活的起居郎白居易因為對皇帝的死因存疑,不肯記錄此時而被罷免官職。
空海看到一隻黑貓出現,只是宮中三年禁止養貓後出現的一隻詭異的貓,兩人追尋貓的足跡卻發現貓的預言「皇帝已死,繼而李誦。」果然,太子李誦登基後便偏癱。
經歷安史之亂後的晚唐綺麗奢靡頹廢,早就失去初唐的蓬勃生機和盛唐的輝煌燦爛,雖然不是苟延殘喘,但卻是脆弱的,這隻貓的出現讓所有神經都被挑動得緊張起來。果然,妖貓又出現在大唐著名妓院胡玉樓中,就在陳雲樵等人與胡姬放浪形骸縱情歌舞時,將蠱毒注入酒杯中,原本想報復陳雲樵,但卻讓他的相好玉蓮誤飲而中蠱毒。
妖貓在報復中也引導著寫詩白居易和驅邪的空海跟著它尋找真相,讓他們一步一步抽絲剝繭,尋找三十年前的貴妃之死的秘密,將當年那段唯美的君王與妃子的傾城之戀真相的背後揭示出來。在完成報復和揭示真相之後,心力交瘁而亡。原來這隻貓本身是一隻御貓,生活在皇帝和貴妃懷抱中,三十年前那段慘案,貴妃殞命,它在古墓中陪伴貴妃,兩位白鶴少年感念貴妃對他們的那一點關愛,救出貴妃,其中一隻鶴不相信貴妃香消玉殞,陪伴貴妃,並為貴妃吸出蠱毒,中毒身亡,在亡故之前,將魂魄附在御貓身上,他離別自己的身體已經很多年了,卻依然心懷貴妃會醒過來的信念,為貴妃復仇,但當仇恨到了頂點時,他無法對最後一個仇人下手,那是他的兄長,他釋然了,放下自己生的念想,最後陪伴在貴妃身邊。
怪不得叫《妖貓傳》,原來電影有兩條線索,也有兩個主角呀,明線的主角是詩人白居易和日本僧侶空海,他們一個千裡迢迢東渡大海經歷生死考驗來大唐尋求無上密,一個追求真相,想寫出流芳百世的詩歌,這首詩的主角是帝王,他要寫出帝王與妃子的超越生死之愛情。而暗線卻是這隻妖貓,暗線的主角也是妖貓,不是劉昊然。
理解了這兩條線,才理解了這部電影。
關於兩位主角。
詩人白居易是一個年輕的自信的躊躇滿志的詩人,為了寫詩,他做了專門記錄皇帝生活的起居郎。長年在宮廷生活,居廟堂之高還不知道民間疾苦,甚至有些不諳世事,有些天真,有些純粹,他嚮往盛唐時代的輝煌,把大詩人李白視為偶像,在遍地都是詩人的長安,他依然自信滿滿,甚至想超越李白,可以說,他一面是起居郎,另一面是詩魔,為了寫一首好詩,到了瘋狂地步,為了尋找一個字,一句經典的詩,他居然只披一塊薄紗,袒露胸膛在雪地佇立,直到雪花滿頭,(黃軒為了這個只有幾分鐘的戲,在雪地站半個小時,真的讓雪花滿頭,也讓大家感受到他的敬業),他具有真性情,也真任性。
在電影開拍之前,導演並沒有對黃軒講什麼,只是讓他讀白居易的詩歌,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要是其他演員肯定不願意,覺得演戲讀什麼《人間詞話》,這是王國維的,對演白居易有用嗎?可是黃軒卻不認為,雖然他已經讀過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但依然又認真讀了一遍,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提出詩詞的境界說,對黃軒塑造白居易是很有幫助的。
於是,他走進了白居易的內心,也像白居易那樣生活,讓我們看到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境界就是真,孩子一樣的真純真,天真,真摯,真誠。因為真,在他被妖貓引導著,一步步尋找貴妃之死的真相,發現貴妃之死和他的想像不同,發現他自己寫的詩只是一個假象時,他幾乎崩潰了。我不明白導演幹嘛刪除了白居易大哭的戲,為了那場戲,黃軒幾乎三天三夜沒有睡覺,哭得暈倒在片場。可惜我們只在花絮裡看到,電影裡看到他哭,他流淚,他哽咽但還是很節制的。
空海是日本的一個普通沙門,他師傅讓他到中國大唐尋覓超越生死的快樂秘籍無上密。為了讓他不再牽掛自己,能夠安心去中國,師傅圓寂了。而空海歷經奔波,翻雪山,越懸崖,坐船歷經大海,忍受行船的顛簸,九死一生,來到中國,但卻被青龍寺拒之門外,然後陰差陽錯地被當成驅邪師入宮,捲入這場妖貓引起的風波。他歷經生死,也看透許多幻相,但依然會中幻術。他知道,天下事都是真真假假,亦真亦幻,與白居易成為莫逆之交,同時也是他引導詩人放下我執,透過幻相尋找真相。最後,他也找到了無上密,並走進青龍寺的大門。
關於極樂之宴與大唐夢。
安史之亂前的那場極樂之宴是為貴妃生日而設立的,它展示了大唐的輝煌,但卻是最後的輝煌,鮮花灼錦,烈火烹油,那美輪美奐亦真亦幻如夢一般美好的極樂之宴,萬方來朝,火樹銀花,更有那笙歌曼舞,七千斤美酒注入酒池,十萬株牡丹點綴長安城,更有身著霓裳羽衣的儀態萬方的楊貴妃。席間幻術大師黃鶴變幻魔術,一對白鶴少年翩翩起舞,酒醉如泥的李白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絕美詩句。讓同樣日本來的阿倍仲麻呂心馳神往,當然,他情不自禁地愛上了皇帝的女人,那個叫楊玉環的貴妃。而盛宴最後安祿山跳舞,唐玄宗披髮擊鼓讓極樂之宴到了高潮。
很快,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舞,長安上空煙雲密布,戰火很快燒到城牆下。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大臣在金吾衛的護送下出逃,在馬嵬坡,六軍不發奈若何,陳玄禮帶領的禁衛軍在殺死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以及她的姐妹後,逼迫唐玄宗交出貴妃,唐玄宗只好忍痛交出貴妃,三尺白綾讓一代紅顏香消玉殞。而倉皇出逃的唐玄宗日日思念楊貴妃,甚至哭瞎雙眼。
可惜,歷史的真相也許並不如此,於是,電影裡給了我們一個不同的版本,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是覬覦貴妃的美貌,當大唐鼎盛時期,楊玉環是大唐的驕傲與象徵,因此,唐玄宗甚至讓她在城頭蕩鞦韆讓萬民敬仰。但當大唐遭遇戰火,遭遇滅頂之災時,她和歷史上其他美貌女人一樣,成了紅顏禍水。於是,大唐準備拋棄她,她深愛過的男人也要拋棄她。以犧牲她為自己換得安全,也為大唐換得暫時的安全。楊貴妃懂了,她知道自己會死亡,也從容赴死,她拒絕了阿倍仲麻呂的幫助,放棄東渡日本。可是,唐玄宗依然不舍,也不忍心讓貴妃死亡。幻術師黃鶴出了一個主意,屍解大發,讓楊貴妃假死,以騙過陳玄禮和他的軍隊。甚至還做出貴妃被高力士用白綾勒死的假象。楊貴妃帶著與唐玄宗重逢的希望死去,死後容貌如生,就像睡著一樣平靜,然後被釘入石棺葬進古墓,陪伴她的就是皇帝身邊的御貓。
可是,倉皇出逃的唐玄宗把楊貴妃遺忘了,而且為了讓這個秘密永遠埋藏,所有參與者均被處死。自然,黃鶴也不例外,只有那對白鶴少年逃出,他們好容易找到古墓,救出貴妃,但貴妃卻因為突然在石棺中甦醒被窒息而亡。而且,因為飲用蠱毒酒而中蠱毒,皮膚潰爛。丹龍知道貴妃醒不轉來,而深愛貴妃的白龍卻堅信貴妃會復活,於是吸出貴妃身上的蠱毒,將自己的魂魄附在御貓身上。
而丹龍在離開白龍後,深深地牽掛著他,他將白龍丟棄的身體從水底撈出,放在貴妃身邊,讓兩人在一起,三十年後,他在長安一邊種瓜,一邊用幻術尋找能夠找到真相的人,他找到空海和白居易,用幻術讓兩人穿越三十年的歲月,來到盛唐,見識了那場極樂盛宴,找到另一種真,隱藏在亦真亦幻的歷史後面的真,事情是假的,但情卻是真的。
而白龍也最終完成心願,變成白鶴飛走了。妖貓也壽終正寢,與貴妃相伴。
空海在追尋貴妃之死中,找到超越生死的無上密,他再一次來到青龍寺,拜見惠果大師,卻是丹龍。而白居易寫出了《長恨歌》,然後學他的偶像李白扔筆,只是李白扔筆是在酒醉後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後扔筆,從那以後,李白高聲吟唱著「案的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然後仰天大笑出門去。而白居易卻是清醒地將筆扔進江水中,過去他想寫一首愛情詩超越李白,他寫出了《長恨歌》,能否超越李白不知道,但他扔掉寫帝王的筆,不再為帝王歌功頌德,他要為民間寫詩,寫出民間的疾苦,他不再是那個孩子般的詩人。二十年後,他寫出《琵琶行》,依然是一個女子,一個民間的女子的心思。
白居易帶著滿足的笑容睡在詩篇裡,他見到了大唐的輝煌,而我們也見到了大唐,另一個與邊塞詩不同的大唐,他就在醉臥酒池邊的李白的身上。在絢麗的極樂之宴上清新蓬勃青春朝氣的白鶴少年身上,也在白居易的滿足的酣睡中。更在白居易後來寫的老嫗能解的詩行中,晚唐有白居易而從容。
《妖貓傳》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的大唐,就像張榕蓉的不一樣的楊貴妃。一個雖然沒有金戈鐵馬,但卻是詩意盎然,雍容華貴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