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之在網上的一段視頻火了,視頻的主人公是一位爸爸和他的女兒。視頻中爸爸正在監督和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在一道題目上犯了「糊塗」,把一根鉛筆的長度寫成了20米長,這個不合理的尺寸讓孩子的爸爸氣的不行,對孩子說到:「20米長的鉛筆,你信不信我抽出我40米長的大刀!」結果孩子回應道:「你40米長的大刀正好削我20米長的鉛筆!」
輔導孩子寫作業是每個家長都要面對的「痛苦」,對於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來說也是如此,明星們也是人,他們也會有孩子,明星也需要輔導監督孩子寫作業。
相聲演員嶽雲鵬之前在微博上發布過一條動態上了熱搜。原來是他想招聘一個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老師,而且還是急需!再看看他之前發過的微博,還有一張輔導女兒寫作業時生無可奈的照片。網友直呼:太難了。還有演員劉濤,劉濤是娛樂圈出了名的賢妻良母,當是這位慈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也是奔潰不已。
多數人只是覺得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候的「鬥智鬥勇」很搞笑很有趣嗎,但是沒有做過父母的人可能不能認識到為人父母,培養孩子成長的不容易。寫作業是孩子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情,作業不僅是孩子們的「噩夢」,也是父母們的「煩惱」。
分析
那麼孩子的作業究竟難在哪呢?其實往往難的不是作業本身,而是孩子的態度和方式。
1. 做作業不專心,邊做作業邊想著玩。
孩子回到家之後想著,我玩一會兒在寫作業。結果往往玩著玩著就忘記了寫作業這件事情了,到要睡覺了,才想起來自己作業沒寫,不僅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作業也完成不好。孩子玩完之後來寫作業,孩子也不容易平靜下來,專心的寫作業。
寫作業的過程中想著,趕緊寫,管他對不對,寫完就可以出去玩了。孩子身在作為上,當是心早已開始玩樂,導致孩子不能專心思考問題,容易走神。
寫完之後就不管了了,沒有進行反思和總結。孩子急著寫完去玩耍,去看電視,導致孩子胡亂「趕工」,草草寫完作業,有量沒有質,導致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
2. 孩子習慣依賴參考書,依賴父母。
有的孩子習慣做作業的時候看著答案的解析做,或是父母在旁邊提醒引導。其實老師是認可對孩子進行一定的輔導的,當是不能讓孩子全程依靠「輔助」。孩子習慣依賴別人來做題目容易導致孩子缺少獨立思考,一旦去少了「輔助」之後,孩子就什麼都不會了。
孩子的功課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會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更難的是孩子的專心程度,孩子不能專心學習,自然學什麼都難,學什麼都學不會。孩子的作業不僅難倒了孩子,也難倒了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家長們。
為什麼家長會覺得輔導孩子寫作業難呢?
1. 難的不是作業,而是跟孩子講解。
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表示:「我都會做啊,但是我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講,而且有些問題是常識,並沒有什麼方式可講」,的確如此,很多家長會被孩子一些簡單的「傻瓜問題」給難倒,這些問題對家長來說可能就是生活裡面的小常識,但是孩子閱歷不足,導致孩子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要問。
2. 孩子專注力差,容易走神。
講著講著孩子就開始發呆了,家長講了一遍又一遍,孩子還是聽不懂。孩子容易走神,家長們的一遍講解,可能孩子就聽進去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導致家長得講好多遍。
3. 很多家長都忘了那些課本知識。
多數家長們在離開學校之後就再也沒看過書了,家長對於以前學習的知識,特別是是數理化,家長早就忘光了。導致家長在給孩子講解之前,自己還得花時間先去預習,也存在著一些題目家長們還真的不會。輔導作業可謂是難倒了家長們,不僅是孩子叫難,家長們也是痛苦。
那麼家長該如何更好地輔導孩子寫作業呢?
1. 是「陪」不是「盯」
有的家長喜歡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一直盯著孩子看。之前在網上也有這一張圖,一個外國家長拿著一把狙擊槍對著正在寫作業的孩子,為的就是監督孩子寫作業。
「盯」著孩子寫作業,這只會徒增孩子的壓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家長與孩子各做各的事情,家長可以看書或是處理工作上的事情,而孩子就是寫作業。這樣家長技能監督孩子,又不會給孩子製造太多的壓力。
2. 檢查錯誤與分析問題放在完成作業後
先給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時間和機會,孩子要去嘗試之後,做過之後才知道自己哪裡不會,問題出在哪裡。等孩子自己完成了作業,自己思考完之後,家長們再去輔導孩子,幫助孩子檢查出錯誤,並糾正孩子的錯誤。
3. 給孩子制定一份時間安排表
很多時候孩子會因為貪玩,沒有時間概念,導致孩子作業要寫到很晚,明明一個小時能完成的作業,孩子拖拖拉拉要寫到深夜,影響孩子的休息時間。幫孩子安排好時間,讓孩子有適當的休息時間。足夠的休息時間,也能讓孩子有動力,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去更快的完成功課。
這裡提醒大家,輔導孩子寫作業,就如同陪伴孩子的成長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陪伴需要父母的「輔助」,但是孩子也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間去獨立思考,讓孩子去嘗試,去試著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幫孩子更好的成長,家長們切勿「抓」得太緊。
這裡是小微爸爸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