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個成語·兔死狗烹.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定律,事成後必被拋棄

2021-02-06 一天一個成語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

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

文:xiaobai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

【成語名字】兔死狗烹

【成語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成語釋義】兔死狗烹,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成語出處】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近義詞】卸磨殺驢、鳥盡弓藏、過河拆橋、忘恩負義


【反義詞】感恩戴德、始終不渝


【成語造句】

1.兔死狗烹,鳥盡杯藏,這種恩將仇報的行為,古來場爾。

2.如果事成之後,就兔死狗烹,那將沒有人敢跟他合作。

3.你要小心別跟錯人了,免得到時候兔死狗烹。

4.為了避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命運,他功成身退,棄官經商。

5.在封建社會,許多開國元勳都難以逃脫兔死狗烹的悲劇命運。


【成語典故】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仲、範蠡(lǐ)整頓國政,經過十年的忍辱負重和勵精圖治,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範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範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範蠡投湖自殺了。

 

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仲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

 

文仲此時方知範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

 

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仲,臨別留下佩劍讓文仲自刎,文仲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範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往期精彩

一天一個成語3——完璧歸趙【戰國趙】

一天一個成語5——指鹿為馬【秦朝】

一天一個成語11——火燒赤壁【三國】

一天一個成語12——逐鹿中原【西漢】

一天一個成語17——運籌帷幄【西漢】劉邦的」攻心計「

一天一個成語18——臥薪嘗膽【春秋】

一天一個成語22——一敗塗地【秦】劉邦起家於沛縣,也是為什麼各種史書中常稱他為「沛公」

一天一個成語25——彈冠相慶 冠讀一聲,多為貶義,以後用成語可不敢亂用哦

一天一個成語26——傾國傾城【西漢】美人只能用這個詞來形容才可描述其美貌

一天一個成語27——乘風破浪【南北朝】因為韓寒的電影《乘風破浪》而出名的成語,原來是有雄才大略的古人的一句豪言壯語

一天一個成語28——狼狽不堪【晉】平時只喜歡用狼狽,把成語的不堪二字都幾乎省略,狼狽不堪的境地程度更深些

一天一個成語29·各位親,我們是不是該修煉一下自己說話的能力。有些人不喜歡的圓滑世故長袖善舞,在古代竟然還是一種美德

一天一個成語31·你喜歡一個人,這個人也喜歡你,可是面對你的靠近,ta卻會表現的忽冷忽熱、若即若離?

一天一個成語34·處世之手段?古時候讚頌的高尚品德,在如今竟然完全朝著相反的方向狂奔而去

一天一個成語35·帥-聰明-又願居於人下-做一輩子忠臣,難得

☞文章資料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查看歷史消息,請戳閱讀原文連結↓↓↓

歡迎轉發

轉發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

相關焦點

  • 一天一個成語——兔死狗烹.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定律,事成後必被拋棄
    >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兔死狗烹【成語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成語釋義】兔死狗烹,烹:燒煮。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成語出處】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 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的九大定律,你知道嗎?
    「後人復哀後人」,不正好反映了中國歷史在變中保持不變的特點嗎?這是一種規律,有人稱之為歷史定律。近來可以看到,不同的學者,針對不同的歷史事實,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不同的「歷史定律」。學者們何以對歷史定律產生興趣?我以為他們的用心,是要打破我們歷史上那些千古不變的東西。「後人復哀後人」,這樣的重複,給我們太多的痛苦。從各種各樣的說法中選出九條,姑且稱之為「定律」,也談一點看法。第一定律——象牙筷定律殷紂王即位不久,命人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賢臣萁子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
  • 歷史上千古不變的幾大鐵律,為何到現在依然適用?
    存在就有道理,歷史上那些千古不變的東西,都是經過歷史沉澱的,都是精華,這些都是前人的經驗與教訓,都是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積累,從生活經驗,歷史故事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到現在依然適用。
  • 兔死狗烹、兔死狐悲一個搞錯了出處,一個理解錯了意思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看到這兩個成語我首先想到的是韓信。大家都知道,韓信是漢初三傑之一,而且功高蓋主,最終被蕭何和呂后設計殺死。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用在韓信身上倒也特別合適,這一度讓我誤以為韓信就是兔死狗烹這個成語的出處。 而且大家習慣把鳥盡弓藏和兔死狗烹連在一起用,但兩個成語其實意思完全不同。
  • 一天一個成語:功成不居
    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成語出處】春秋·老子《老子》第二章:「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中國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歷史定律(因果驚人)
    這是一種規律,有人稱之為歷史定律。讀史可以明鑑,知古可以鑑今。我們在眾多歷史定律中,精選出對當下人們最具啟示的五大定律。細細品味,這五大歷史律,何嘗不是人生定律。這個故事後來衍生出成語:見微知著。大到一個國家,小到個人,崩潰,可能就在一個很小的放縱開始。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千萬不要低估人的欲望,只要開了一個頭,就很難剎住。
  • 一天一個成語:藕斷絲連
    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微信號推薦閱讀:      史上罵人最狠的一首詩,痛罵了14萬士兵,卻成千古名作      宋代才女給前任的一首詞,愛而不得,催人淚下      李煜有一首詞,六百年來無人能及
  • 一天一個成語:不恥下問
    這樣理解也更好的解釋孔子說的:"我對於不明白的事,每事必問"【成語出處】《論語·公冶長》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他一進太廟,就向人問這問那,幾乎每一件事都問到了。當時有人譏笑他:「誰說『鄒人之子,懂得禮儀?來到太廟,什麼事都要問。'」(鄒,當時縣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南十裡西鄒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做過鄒縣的縣官,所以當時有人管孔子叫「鄒人之子」,意即鄒縣縣官的兒子。)孔子聽到人們對他的議論,答道:「我對於不明白的事,每事必問,這恰恰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 中國5000年跳不出的五大歷史定律,也是人生定律
    所以我們在柏楊「瓶頸定律」、秦暉「黃宗羲定律」、吳思「血酬定律」、「成王敗寇」定律、「家族盛衰循環定律」等眾多歷史定律中,精選出對當下人們最具啟示的五大定律。 細細品味,這五大歷史律,何嘗不是人生律!
  • 中國五千年跳不出的5大歷史定律,更是人生定律!
    歷史的發展,如同陀螺的運動,不停地旋轉,一圈又一圈,周而復始。在周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恆定的東西,始終保持不變。這是一種規律,有人稱之為歷史定律。杜牧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不使「後人復哀後人」,便是我們以史為鑑的意義。
  • 目次歷史有這些定律?
    目次歷史有這些定律?近來可以看到,不同的學者,針對不同的歷史事實,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不同的歷史定律。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歷史繞不開的的十大定律。象牙筷定律無法節制的權力和無限膨脹的貪慾殷紂王即位不久,命人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
  • 成語每日一薦|書本中常說的兔死狗烹,來自哪一個歷史故事?
    1.兔死狗烹 [tù sǐ gǒu pēng]基本釋義: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大夫範蠡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國。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臥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嘗一口苦膽。經過十年的奮鬥,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輔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範蠡,還有一個是文種。當時勾踐在會稽山一戰中大敗,國力也不足以與吳國相抗。他就和範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
  • 一天一個成語:徒勞無功
    >【成語拼音】tú láo wú gōng【成語釋義】徒勞無功,漢語成語,意思是白白付出勞動而沒有成效。【成語故事】古時候,有個魯國人很會編織麻鞋,他的妻子善於織生絹。 有一天,他們夫妻倆商議著想要搬到越國去居住。 有人對他們說:「搬到越國去,你們將會貧窮的。」「為什麼呢?」
  •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
    兔死狗烹:成語寓意:意思是指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殺掉。 歷史典故: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任用大夫文仲、範蠡整頓國政,經過十年的忍辱負重和勵精圖治,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範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範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範蠡投湖自殺了。
  • 劉秀是歷史上存在感最低的開國皇帝,卻是最完美的一個皇帝
    說到劉秀是歷史上最有文化的皇帝,可能很多同學不明所以。據《後漢書》記載,由劉秀之口說出的成語就有三十個左右,這還不包括別人稱讚他的像「推心置腹」、「手不釋卷」等;可以說劉秀是歷史上成語典故最多的歷史人物,很多都是到如今仍然被廣泛應用的。
  • 趙樸初:人生九大定律
    趙樸初:人生九大定律一、因果定律厚道,才有厚報原文:世界上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發生的,每一件事的發生必有其原因。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運當然也遵循這個定律。認同因果定律的不僅是佛教,還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
  • 一天一個成語:沽名釣譽
    【成語出處】元·宮大用《範張雞黍》第三折:「自恨我奔喪來後;又不是沽名吊譽沒來由。」是的,一個政治家一個士兵一個光榮事業的獻身者一個沽名釣譽者一個權力欲很強的人的一顆心,在牧師的法衣下跳動。3.成功之路無它,唯全力投入工作,不存沽名釣譽之心。4.一將功成萬骨枯!和尚立功怕也是圖這寺廟的千載基業香火繁榮。不過都是沽名釣譽,為名為利而已。
  • 一天一個成語·運斤成風.奇怪的成語很多
    惠子死後,莊子去送葬,回頭對門徒說:"楚國郢都有個人搗石灰時把一滴泥土濺到了鼻尖上,這滴泥土就象蒼蠅翅膀一樣薄。搗石灰的人請匠人替他削掉。匠人揮動一把大板斧,揮得呼呼作響,若無其事地隨手一斧劈了下去,把那一滴泥土完全削去,但鼻子卻沒有絲毫損傷。搗石灰的人站著神色不變。宋元君聽說了這件事,就把匠石找來,說:'你能不能給我表演一下?'匠人說:'我過去可以這麼削,現不行了。
  • 一天一個成語:入室操戈
    【成語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鄭玄傳》:任城何休好《公羊》學,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玄乃發《墨守》、針《膏肓》、起《廢疾》。(何)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1.日軍侵華時,蔣介石不但不抗日,反而入室操戈,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2. 他提出這些觀點,正如入室操戈,駁得對方體無完膚。
  • 一天一個成語:烏白馬角
    文:xiaobai文章配圖來源於網絡【成語名字】烏白馬角【成語拼音後遂用「烏白馬角、烏頭馬角、馬角烏頭、馬頭無角、烏頭未變、待烏」等表示處於困境,願望不得實現。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比喻不能實現之事。【成語出處】《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質(作為人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秦王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