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迎來二胎的家庭越來越多了,看著很多人都從三人世界變成四口之家,身邊許多媽媽們都蠢蠢欲動了。不過有的媽媽卻根本沒想著要二胎,但老天偏偏愛開玩笑,「拋來」一個小傢伙,該「留」還是該「流」就成了問題。
閨蜜素雲,全職寶媽,帶著一個剛滿4歲的兒子,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個人帶娃有多辛苦,只有她自己知道。
今年春天,素雲發現自己意外懷孕了,心裡暗罵道:「兩周才回來一次,怎麼能這麼容易就『中獎』了?」
素雲拿著醫院的驗孕單,十分無奈地給老公打電話,老公嘻嘻笑著說:「你自己決定吧,我尊重你的意見。」
婆婆還是勸素雲留下這個娃,可是母親卻不同意:「就你這樣的條件,還想要二胎?人家要二胎的都是什麼人?你有跟人家比的資本嗎?」
媽媽的話雖不好聽,但確實有道理。
老公因為疫情工作耽誤了小半年,收入不高,養一個娃已經捉襟見肘。自己全職帶娃,好不容易把娃送進了幼兒園,總算能重新找工作了,沒想到又來了老二,婆婆嫌累,整天「生病」,這老二來了婆婆肯定是依然指望不上,媽媽幫自己帶大了老大,不可能再讓媽媽繼續帶老二……
閨蜜也都不敢給建議,怕將來落埋怨。
可這畢竟是個老天賜予的小生命啊!要放棄掉實在是不忍心!
如此糾結矛盾的心情,素雲卻只能自己一個人承受,沒有一個傾訴的對象。
◆經濟基礎薄弱
養娃的都知道,現如今孩子可不僅是吃飽穿暖那麼簡單,除了「硬體」要硬,「軟體」也要硬,在教育上的大量投入,使原本就不夠雄厚的經濟基礎更薄弱了。
◆帶娃精力不足,人手不夠
寶媽帶一個已經很耗費心力了,即使有老人幫忙,還是覺得力不從心,二胎一來,媽媽自己完全招架不住,又對老人多一份虧欠,帶娃質量會受影響。
◆多方面教育要跟上
如今養娃重質量,教育培養是全方位的,智商、情商、財商、體商、逆商,都要跟上。
◆寶媽的職業生涯就此停擺
孩子0—6歲是性格形成期,3歲以前尤為關鍵,安全感的建立、行為習慣的養成、各方面能力的啟蒙教育,都會對將來的學習乃至整個人生產生深遠影響,媽媽最好親自帶娃,那就意味著寶媽的職業生涯就此結束,幾年以後,重返職場,早已與社會脫節,跟不上步伐了。
◆二胎教育比單孩教育更難
如何讓大寶心悅誠服地接受二寶,這是比單孩家庭更困難的大問題,怎麼給大寶做心理建設?這個過程可能很長。
1)老公給力,婆家能指望得上
沒有一個有持續「男友力」的老公,二胎媽媽總是心裡發虛的。從懷孕到生娃,到帶娃養娃,全靠媽媽一個人受累操持,老公抱著手機、遊戲扮演「父愛如山」,哪個女人願意生二胎?生娃不僅是身體上有變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老公體諒,婆婆靠得住,寶媽才有信心有動力再孕育一個生命,否則不是把娃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受苦遭罪嗎?
2)大寶的誠摯歡迎,是給二寶最好的禮物
對于大寶和二寶的關係問題,資深寶媽傅首爾說得一針見血:如果大寶不同意,說明你不配生二胎。因為你原本給大寶的愛就不夠多,再來一個孩子,他內心的恐慌感,會讓他緊緊抓住手裡僅有的一點愛,再也不願與人分享。
所以二胎媽媽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能不能一碗水端平,而是要看有沒有裝滿。
3)「不差錢」是根本
千萬不要小看任何一個蓬頭垢面,穿著T恤拖鞋出來買菜的媽媽,隨便拉出一個都是個「身價過萬」的娃!
窮啥不能窮教育,這是中國父母的共識,補習班、特長班、輔導班、興趣班,擇校費、學區房,家裡有個「吞金獸」,爸媽一生的積蓄都花在了娃身上,即使成年了,還得考慮娃的婚姻大事,幫他成家立業。
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實在不敢生倆個!
4)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才是女人安全感的源頭
女人最怕的還不是這些,而是失去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那種一眼就能望得到盡頭的日子,想想就令人慌張。
女人一生都在追求安全感,可安全感不是來自於銀行卡裡的存款數字,不是來自於手機滿格的電量,不是來自於老公的安分守己,而是實實在在地把日子握在自己手裡的踏實,「我命由我不由天」才是女人的終極追求。
能掌控自己人生的人,才是真正的「壕」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