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大氣汙染二次汙染物概念及防治措施

2021-02-23 中國大氣網

文章導讀

文章主要介紹了二次汙染物的含義、簡介、源頭、類型、對環境和人體所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二次汙染物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環境汙染物的一種,需要我們採取各種措施來減少這些汙染物的產生。

▲ 來源:合肥市經信委 

進入環境後使環境的正常組成發生變化,直接或者間接有害於生物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物質通常被我們稱為汙染物,汙染物又可以分為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本文主要敘述了二次汙染物的相關內容。二次汙染物,是指排入環境中的一次汙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汙染物不同的新汙染物。又稱繼發性汙染物。

如一次汙染物SO2在空氣中氧化成硫酸鹽氣溶膠,汽車排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甲醛和酮類等二次汙染物。

簡介

二次汙染物,是指排入環境中的一次汙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汙染物不同的新汙染物。又稱繼發性汙染物。如一次汙染物SO2在空氣中氧化成硫酸鹽氣溶膠,汽車排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甲醛和酮類等二次汙染物。

二次汙染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汙染物嚴重,例如甲基汞比汞或汞的無機化合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要大得多,光化學氧化劑對人體也有較大危害。二次汙染物的形成機制往往很複雜,在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的形成的研究中,二次汙染物形成機制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二次汙染物一般是醛酮等,還有少量複雜有機化合物。由二次汙染物造成的環境汙染,稱為二次汙染。

大氣汙染物

大氣汙染物分為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共有100多種。從汙染源排進大氣後,直接汙染空氣的稱一次汙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氮、顆粒物(飄塵、降塵、油煙等)、氨氣、及含氧、氮、氯、硫有機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質等。二次汙染物是由於陽光照射汙染物、汙染物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汙染物與大氣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有害物質,光化煙霧就是一種二次汙染物。

一次汙染物在空氣中相互作用或與空氣的正常組分發生化學反應或者光化學反應而生成的新汙染物,稱為二次汙染物。一般其毒性比一次汙染物增強。各種從汙染源直接排出的一次汙染物,本身產生了化學變化,轉變成毒性比一次汙染物更大的化學物質,例如S02轉變成硫酸霧。NO2轉變成硝酸霧,以及烴類和N02轉化成光化學煙霧等,後者均比前者的毒性大。

二次汙染物,又稱繼發性汙染物,是排入環境中的一次汙染物在大氣環境中經物理、化學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其他物質發生反應,轉化而形成的與一次汙染物物理、化學性狀不同的新汙染物。如二氧化硫在大氣中被氧化成硫酸鹽氣溶膠,汽車排氣中的一氧化氮、碳氫化合物等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等。二次汙染物的形成機制往往很複雜,二次汙染物一般毒性較一次汙染物強,其對生物和人體的危害也要更嚴重。

汙染物源頭

按汙染源存在的形式分為固定源和流動源兩類。所謂固定源就是位置和地點固定不變的汙染源。主要指工礦企業在生產中排放的大量汙染物。冶金、鋼鐵、建材等工業企業都是對大氣環境汙染嚴重的固定源。流動汙染源是指交通工具在行駛時向大氣中排放的有害氣體而形成的汙染源。按人類社會活動功能劃分,還可以分為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交通運輸汙染源和生活汙染源等。

1.工業汙染源:由火力發電、鋼鐵、化工和矽酸鹽等工礦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煤煙、粉塵及有害化合物等形成的汙染源。此類汙染源由於不同工礦企業的生產性質和流程工藝的不同,其所排放的汙染物種類和數量大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排放源集中、濃度高、局地汙染強度高。是城市大氣汙染的罪魁禍首。

2.農業汙染源:主要是不當施用農藥、化肥、有機糞肥等過程產生的有害物質揮發擴散,以及施用後期NOX、CH4、揮發性農藥成分從土壤中逸散進入大氣等形成的汙染源。

3.交通運輸汙染源:由汽車、飛機、火車和輪船等交通運輸工具運行時向大氣中排放的尾氣。這類汙染源屬流動汙染源,主要汙染物是煙塵、碳氫化合物、NOX、金屬塵埃等,是城市大氣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4.生活汙染源是指居民日常燒飯、取暖、沐浴等活動,燃燒化石燃料而向大氣排放煙塵、SO2、NOX等汙染物。這類汙染源屬固定源,具有分布廣、排量大、汙染高度低等特點,是一些城市大氣汙染不可忽視的汙染源。但是,隨著城市電氣化的推進,城市生活汙染源將從根本上得到遏制。

據不完全統計,被人們注意到或已經對環境和人類產生危害的大氣汙染物大約有100種左右。其中影響範圍廣、對人類環境威脅較大、具有普遍性的汙染物有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含物及光化學氧化劑等。

類型

大氣汙染通常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種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危害了人體的舒適、鍵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環境的現象。

(一)根據汙染物的化學性質及其存在的大氣狀況,可將大氣汙染分為還原型大氣汙染和氧化型大氣汙染。

(二)根據燃料性質和汙染物的組成,可將大氣汙染分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類。

中國是世界上大氣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大氣汙染是我國環境問題中的一個主要問題。我國的經濟發展、能源結構、地形及氣候條件決定了我國大氣汙染具有以下特徵:

①煤煙型汙染是汙染的普遍問題,主要汙染物是煙塵和二氧化硫

②汽車尾氣汙染明顯增加,並逐漸上升為城市大氣主要汙染源,總懸浮顆粒物或可吸入顆粒是影響城市空氣品質的主要汙染物;

③酸雨分布區域性、季節性明顯,汙染物成分特點突出,多以硫酸酸雨為主

④工業「三廢」任意排放是大氣汙染的罪魁禍首,但農業引發的大氣汙染仍不容忽視。

大氣二次汙染物-殺手工廠排放的硫汙染

1.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質燃燒產生,其次是來自自然界,如火山爆發、森林起火等產生。二氧化硫對人體的結膜和上呼吸道黏膜有強烈刺激性,可損傷呼吸器管可致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腫呼吸麻痺。短期接觸二氧化硫濃度為0.5毫克/立方米空氣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濃度高於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惡化。長期接觸濃度為0.1毫克/立方米空氣的人群呼吸系統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對金屬材料、房屋建築、棉紡化纖織品、皮革紙張等製品容易引起腐蝕,剝落、褪色而損壞。還可使植物葉片變黃甚至枯死。國家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於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於0.06毫克/立方米。

2.氮氧化物(NOx)

空氣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佔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汙染主要來源於生產、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燒的產物(包括汽車及一切內燃機燃燒排放的NOx);其次是來自生產或使用硝酸的工廠排放的尾氣。當NOx與碳氫化物共存於空氣中時,經陽光紫外線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光化學煙霧,它是一種有毒性的二次汙染物。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損害,甚至造成肺水腫。慢性中毒可致氣管、肺病變。吸入NO,可引起變性血紅蛋白的形成並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影響。NOx對動物的影響濃度大致為1.0毫克/立方米,對患者的影響濃度大致為0.2毫克/立方米。國家國家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的平均濃度低於0.10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於0.05毫克/立方米。

3.粒子狀汙染物

空氣中的粒子狀汙染物數量大、成分複雜,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質或是其它汙染物的運載體。其主要來源於煤及其它燃料的不完全燃燒而排出的煤煙、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建築和交通揚塵、風的揚塵等,以及氣態汙染物經過物理化學反應形成的鹽類顆粒物。在空氣汙染監測中,粒子狀汙染物的監測項目主要為總懸浮顆粒物、自然降塵和飄塵。

(1)總懸浮顆粒物(TSP):總懸浮顆粒物是指粒徑在10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簡稱TSP。其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主要決定於自身的粒度大小及化學組成。TSP中粒徑大於10微米的物質,幾乎都可鼻腔和咽喉所捕集,不進入肺泡。對人體危害最大的是10微米以下的浮遊狀顆粒物,稱為飄塵。可經過呼吸道沉積於肺泡。慢性呼吸道炎症、肺氣腫、肺癌的發病與空氣顆粒物的汙染程度明顯相關,當長年接觸顆粒物濃度高於0.2毫克/立方米的空氣時,其呼吸系統病症增加。國家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日平均濃度低於0.3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濃度低於0.2毫克/立方米。

(2)自然降塵:自然降塵指粒徑大於10微米在空氣中經重力作用就能沉降到地面上的灰塵。其來源以風沙揚塵為主。人吸入灰塵會增加呼吸道的阻力,呼吸道出現狹窄現象。

4.酸雨

指降水的pH值低於5.6時,降水即為酸雨。煤炭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氣象條件和地形條件也是影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降水酸度pH<4.9時,將會對森林、農作物和材料產生明顯損害。

5.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臭的氣體。主要來源於含碳燃料、捲菸的不完全燃燒,其次是煉焦、煉鋼、煉鐵等工業生產過程所產生的。人體吸入一氧化碳易與血紅蛋白相結合生成碳氧血紅蛋白,而降低血流載氧能力,導致意識力減弱,中樞神經功能減弱,心臟和肺呼吸功能減弱;受害人感到頭昏、頭痛、噁心、乏力,甚至昏迷死亡。我國空氣環境質量標準規定居住區一氧化碳日平均濃度低於4.00毫克/立方米。

6.氟化物(F)

指以氣態與顆粒態形成存在的無機氟化物。主要來源於含氟產品的生產、磷肥廠、鋼鐵廠、冶鋁廠等工業生產過程。氟化物對眼睛及呼吸器官有強烈刺激,吸入高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時,可引起肺水腫和支氣管炎。長期吸入低濃度的氟化物氣體會引起慢性中毒和氟骨症,使骨骼中的鈣質減少,導致骨質硬化和骨質疏鬆。我國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規定城市地區日平均濃度7微克/立方米。

7.鉛及其化合物(Pb)

指存在於總懸浮顆粒物中的鉛及其化合物。主要來源於汽車排出的廢氣。鉛進入人體,可大部分蓄積於人的骨骼中,損害骨骼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對男性的生殖腺也有一定的損害。引起臨床症狀為貧血、末梢神經炎,出現運動和感覺異常。我國尿鉛80微克/升為正常值,血鉛正常值小於50微克/毫升。

危害

1.二氧化硫對健康的危害

大氣中的二氧化硫70%來自燃煤,二氧化硫對眼結膜和呼吸道黏膜具有強烈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它可引起氣管和支氣管的反射性痙攣,使管腔縮小,呼吸道阻力增加,黏液分泌增多,換氣量減少。嚴重肺、心功能損害時,可造成肺氣腫甚或呼吸道腫脹;導致喉痙攣和聲門水腫,使人窒息而死亡。長期接觸含二氧化硫的空氣可引起鼻炎、咽炎、支氣管炎,及COPD等疾病。此外,二氧化硫對心血管疾病也有影響。二氧化硫又是一種促癌物質,能加強某些致癌物質的作用。二氧化硫還可形成酸雨,對生態系統、工農業生產和建築設施造成嚴重損害。

2.氮氧化物對健康的危害

氮氧化物是含氮氣體化合物的總稱,造成大氣嚴重汙染的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在水中溶解度小,故對呼吸道和眼睛黏膜刺激作用相對來講較小。進入深部呼吸道的氮氧化物能緩慢地溶解於肺泡表面的液體中,並逐漸形成亞硝酸及硝酸,對肺組織產生劇烈的刺激及腐蝕作用,使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肺水腫。亞硝酸根進入血液後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症和血管擴張,引起組織缺氧,出現發紺、呼吸困難、血壓下降及中樞神經損害。氮氧化物的慢性中毒作用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症候群。

3.光化學煙霧對健康的危害

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在紫外線的參與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二次汙染物如臭氧、醛類、過氧乙醯基硝酸酯等,通稱為光化學煙霧。光化學煙霧具有強烈的刺激性,對人體最突出的作用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睛紅腫和喉炎。高濃度光化學煙霧能損害深部呼吸道黏膜和組織可導致胸痛,甚至引起肺水腫。甲醛是一種刺激性的致敏物,能造成上呼吸道刺激及變態反應性疾病。

4.可吸入性顆粒物及其危害

煤與其他碳氫化物由於燃燒不全,向空氣中排出煤煙,是大氣中懸浮微粒的主要來源。直徑小於10μm的微粒可被人體吸入呼吸道,稱為可吸入顆粒物。大於5μm的塵粒易被上呼吸道阻留,部分可隨痰排出,其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慢性炎症。小於5μm的塵粒,可進入支氣管和肺泡,引起支氣管反射性痙攣,黏液分泌增加,呼吸道阻力增大。塵粒作用於肺泡,能促使肺纖維組織增生,影響肺的換氣功能,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患。有些可吸入顆粒物本身就是有毒的,或吸附其他有毒物質,可引起相應的多種危害。大氣懸浮微粒中含有的苯並(a)芘等多環芳烴是致癌物質。

由於大氣被氯氟烴汙染,臭氧層遭破壞,致使射向地面的短波紫外線增多,可使皮膚癌、白內障發病增加,並可危及生物,特別是海洋生物的生存。

大氣汙染可使佝僂病發病率增加,某些經空氣傳播的疾病容易流行。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與大氣汙染水平有關,汙染嚴重可引致公害事件。

防治措施

從大氣汙染的發生過程分祈,防治大氣汙染的根本方法,是從汙染源著手,通過削減汙染物的排放量,促進汙染物擴散稀釋等措施來保證大氣環境質量。但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還不能徹底根治汙染源,因此,大氣環境的保護就需要通過運用各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尋求大氣汙染的控制途徑。

(一)採取各種措施,減少汙染物的產生

1.區域採暖和集中供熱

2.改善燃料構成

3.進行技術更新,改善燃燒過程

4.改革生產工藝,綜合利用「廢氣」

5.開發新能源,開發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變能等清潔能源,以減少煤炭、石油的用量。以上新能源多為可再生性能源,在利用過程中不會產生化石能源開採使用的環境問題,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二)採用各種技術,控制汙染物排放

1.煙塵治理技術

2.二氧化硫治理技術

3、光化學煙霧的治理技術

(三)合理利用環境自淨能力,保護大氣環境

1.搞好總體規劃,合理工業布局:(1)搞好城市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2)調整工業結構、合理工業布局

2.做好大氣環境規劃,科學利用大氣環境容量

3.選擇有利汙染物擴散的排放方式

4.發展綠色植物,增強自淨能力

(四)加強大氣管理

大氣環境管理就是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等手段,通過全面規劃,從宏觀上、戰略上、總體上研究解決大氣汙染問題。法律是環境管理中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以規範性、強制性、穩定性和指導性的方式來管理環境。為了實現大氣環境管理科學化、定量化,中國先後頒布了《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工業鍋爐煙塵排放標準》、《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等一系列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為大氣環境管理提供了依據。

與一次汙染物的區別

一次汙染物是指直接從汙染源排到大氣中的原始汙染物質,可分為:非反應物質,其性質較穩定;反應性物質,性質不穩定,在大氣中常與某些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或作為催化劑促進其它汙染物產生化學反應。往往二次汙染物比一次汙染物的危害大得多。

參與光化學反應過程的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煙霧汙染現象,稱作光化學煙霧。

二次汙染物危害大小因汙染物的種類不同而不同,或高於或低於一次汙染物,但通常比一次汙染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更為嚴重。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和水蒸氣可被氧化合成硫酸,進而生成硫酸霧,其對人體的刺激作用要比二氧化硫強10倍。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採取各種措施來科學化減少二次汙染物的產生與排放,採用各種先進技術來控制汙染物的大量排放,合理的利用環境自淨能力,加大大氣環境管理,切實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分享」有機汙染場地修復工程中的大氣環境二次汙染防治及案例分析
    為了實現汙染場地的有效、安全治理,首先對我國目前汙染場地修復現狀及二次汙染風險特點進行了分析,以北京焦化廠原址汙染場地修復工程為例,對該類典型有機汙染場地在異位修復工程中的主要施工工程和大氣環境二次汙染風險來源進行了詳細分析,並針對修復工程中的氣態汙染物、尾氣和揚塵3項關鍵要素建立了全面的大氣環境二次汙染防治措施體系。
  • 科普| 防治大氣汙染,我們能做什麼?
    科普 | 防治大氣汙染,我們能做什麼?、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05我國大氣汙染的防治我國通過立法、制定系列標準和規劃防治大氣汙染,目的是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保護公眾健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根據1995年8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的決定》修正2000年4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第一次修訂
  • 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
    (2020年10月30日昆明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2020年11月25日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批准)  昆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十四屆〕第三十號  《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於2020年10月30日經昆明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 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_2020年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專題為您提供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摘要:供暖季即將來臨,環保部近日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認識供暖期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性,紮實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 第二部分 釋義 第二章 大氣汙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大氣汙染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指建設項目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後,在正常運作的情況下產生的汙染物可能對大氣環境和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的汙染或者不良影響。規定防治措施是指建設單位在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大氣汙染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出科學分析和預測後,針對可能產生的環境汙染和破壞的實際情況採取的汙染防治措施,比如安裝配套的汙染物處理設施、採取脫硫、除塵等汙染物處理措施等。
  • 《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明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12月11日,昆明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是一部綜合性的大氣汙染防治管理的地方性法規,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共六章、六十七條,對大氣汙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大氣汙染防治措施、重點區域大氣汙染聯合防治和汙染天氣應對等進行了全面系統規定。
  • 抓好大氣汙染防治讓「氣質」更優
    今年以來,針對冬季不利氣象條件,我省啟動2次區域黃色預警,15個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城市統一應急、統一行動,加大減排和錯峰生產力度,有效減緩汙染物累積,全省未出現重度汙染天氣。這是12月23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 浙江省印發大氣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
    重汙染天氣預警應對能力初步建立,全省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建成。建立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加強與周邊省市的協作和聯防聯控,協調解決跨區域大氣環境突出問題。(二)存在問題。1.環境空氣品質不容樂觀。
  • 打贏藍天保衛戰——湖南如何深入開展大氣汙染防治
    針對夜間部分城市出現重度汙染的情況,對大氣汙染物排放大戶採取停產、限產、錯峰生產等措施,加強揚塵控制,在城市建成區和城鄉接合部所有土石方開挖、運輸作業暫停夜間施工,加強城市道路機械清掃、灑水頻次,全力緩解夜間大氣汙染。 攻堅重點區域,主要是加強主城區、產業集聚區、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治理,落實「網格化」監管措施。對於主城區,主要是向源頭防控發力,強化城市環境管理。
  • 如何防治近地面臭氧汙染?成都市環保局官方科普來了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8日訊(記者 江瑤)記者今日從成都市環保局獲悉,據統計,今年4月成都大氣汙染物中的顆粒物濃度環比上月下降了36%到49%,但從監測數據來看,臭氧汙染已成為繼PM2.5之後,影響成都空氣品質的又一因素。那麼什麼是臭氧?產生近地面臭氧的原因是什麼?臭氧有什麼危害、我們又該如何控制呢?......
  • 國務院部署大氣汙染防治 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
    中新網6月14日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大氣汙染防治十條措施。會議認為,大氣汙染防治既是重大民生問題,也是經濟升級的重要抓手。我國日益突出的區域性複合型大氣汙染問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治理好大氣汙染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
  • PPP模式下的大氣汙染綜合防治
    (二)案例介紹:鎮江新區大氣汙染綜合防治PPP項目2020年10月31日,鎮江新區大氣汙染綜合防治PPP項目通過技術評估驗收,標誌著全國首例化工園區大氣汙染綜合防治PPP項目完成建設,正式進入運營期。鎮江新區大氣汙染綜合防治PPP項目是園區第三方治理案例,具有較好的典型性和示範意義。
  • 東光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
    東光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發布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的通知 2020-12-10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浙江:《化學纖維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
    日前,浙江發布《化學纖維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詳情如下:   本標準為全文強制。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保護生態環境,防治汙染,保障人體健康,改善環境質量,加強浙江省化學纖維工業大氣汙染物的排放控制,促進企業生產工藝和汙染治理技術的進步,結合浙江省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制訂本標準。
  • 「碳中和」下大氣汙染防治走向何方?
    近日,多場關於中國「十四五」中國大氣汙染防治的會議密集舉行,專家們認為,過去幾年間,中國的空氣品質有了明顯改善,但大氣環境汙染壓力仍然存在,並面臨許多新的形勢。「十四五」期間,大氣環境治理並不能放鬆,特別是在碳中和目標下,「十四五」尤為關鍵。通過努力,這個新的減排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同時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 王文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歷程、成就與經驗
    王文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歷程、成就與經驗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在經濟持續增長、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同時,及時緩解了各類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有效避免了歐美發達國家曾經出現的嚴重大氣汙染災害.然而,目前我國仍然面臨著大氣汙染尤其是二次汙染的嚴峻挑戰
  • 守護春城藍天白雲 《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明年3月施行
    工地揚塵汙染及機動車排氣汙染如何防治?12月11日,記者從昆明市人大常委會獲悉,《昆明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昆明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並報經雲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批准,並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 環保局逐條解讀《大氣汙染防治法》(1-127條),這下明白了,降霾利器!
    防治大氣汙染,應當加強對燃煤、工業、機動車船、揚塵、農業等大氣汙染的綜合防治,推行區域大氣汙染聯合防治,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大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實施協同控制。  本條是此次修訂修改新增加的條文。當前,我國大氣汙染形勢嚴峻,大氣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期盼還有較大差距,加強大氣環境汙染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 江蘇:《汽車維修行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江蘇印發《汽車維修行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二次徵求意見稿)。主要涉及VOCs排放限值。全文如下:前言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江蘇省大氣汙防治條例》,保障人體健康,改善環境空氣品質,制定本標準。